新时期高校心理委员队伍建设与培养机制的探索

2022-02-20 11:30王卉
大学·研究与管理 2022年1期
关键词:培养机制队伍建设高校

摘  要:心理委员作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一员,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目前心理委员制度仍处于不断探索中。本研究在深入分析心理委员制度现存问题的基础上,以湖北第二师范学院为例,从选拔、培养、考评、激励等方面介绍了该校对于心理委员队伍建设与培养的探索历程,以期借此进一步发挥心理委员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高校;心理委员;队伍建设;培养机制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2)01-0014-04

2021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会议中提出支持青年人才挑大梁、当主角。心理健康是青年人才培养的重要工作之一,近年来,新闻媒体经常报道高校大学生的危机事件,鲜活生命的逝去令人十分惋惜。我国2020年心理健康蓝皮书《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9—2020)》的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中有18.5%有抑郁倾向,4.2%有抑郁高风险倾向;8.4%有焦虑倾向;56.1%有睡眠不足的问题[1]。国家及全社会对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亦愈加重视。2018年7月4日,中共教育部党组印发了《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纲要》要求准确把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变化规律,健全心理危机预防和快速反应机制,建立学校、院系、班级、宿舍“四级”预警防控体系[2]。班级心理委员为最基层心理健康教育力量,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2004年,天津大学为了建立和完善学校心理危机干预机制率先设立心理委员制度[3],随后全国推广,经过多年的实践,目前全国超过95%的高校都选聘了班级心理委员。我国的心理委员制度源于美国的朋辈心理辅导,但我国的心理委员的工作内容及工作职责均广于朋辈心理辅导的概念,具有鲜明的特色和实用价值[4]。

一、高校心理委员现状及问题分析

(一)职责、角色定位不清晰

现阶段,部分高校对心理委员的职能要求过高,希望心理委员能够完成专业性较强的工作并达成良好的效果,但心理委员均没有专业的背景,即便经过相关的专业培训,也较难达到。还存在部分高校对心理委员的职能要求过低,仅承担了上传下达的工作,没有让心理委员的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黄晓芳对浙江省7所高校518名心理委员的调查发现,仅有18.3%的心理委员认为自己在班级中发挥了较大作用[5]。杜芬娥对7所高校17个专业的学生及心理委员的调查发现,92%的心理委员反馈并不知道心理委员应该干什么,并有60%以上的学生对心理委员的职位并不认同[6]。

(二)选拔机制不够规范

目前,各高校并没有一个通用的心理委员选拔标准,各学校的选拔程序不一。部分高校按照普通班委的選举程序进行,通过自荐——班级民主选举产生;部分高校心理委员的职位则由班长、团支书、生活委员兼任;另有部分高校由老师直接指定。然而心理委员一人承担着四种角色:心理气象员、朋辈辅导员、心理知识宣传员以及活动组织员[7]。选拔方式的不完善,则直接影响心理委员的基本素质,进而导致工作胜任力不足。

(三)缺乏成体系、持久的培训以及专业的指导

目前,绝大多数高校在新生心理委员确定后,都会以讲座的形式对所有心理委员进行一次集中的工作培训,培训方式、内容单一,效果欠佳。据丁闽江2019年对4所高校160名心理委员工作能力的调查显示,心理委员对心理健康基本知识、心理问题识别能力、活动组织管理能力、获取社会资源能力方面有待进一步提升[2]。廖友国对福建省6所高校854名心理委员的调查显示,心理委员的核心业务素养方面的胜任力较为薄弱[8]。

心理委员经过培训后在实践的过程中将遇到各种问题,过多的疑问无法及时得以指导,不仅会影响心理委员的工作积极性,还有可能会进一步影响心理委员自身的成长,自我角色的认同。

(四)学院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方式参差不齐,不够贴近学生的需求

心理委员的具体工作均在学院开展,日常的心理活动、心理班会、心理团体实践等活动的组织实施也依托于学院,心理委员的培养也应实现学校、学院双通道的培养模式,并且应有一个较为统一的模式。董阳2018年对陕西科技大学275名心理委员工作现状的调查显示,各学院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方式、对心委岗位的重视程度不一。因此,有的学院活动开展极受欢迎,能起到帮助学生心理成长的作用,有的学院过于注重口号和形式化,活动开展不够贴近学生的实际心理需求[9]。因此,心理委员有时在朋辈活动中发挥的作用取决于学院对于心理健康工作的重视程度以及统筹情况,否则心理委员发挥的作用将非常有限。

(五)考评方法单一,激励方式作用不佳

考评方式、激励方式均是促进心理委员成长重要的外部动力因素。考评方式单一,一方面无法对心理委员的工作给予准确的评价;另一方面,在心理委员缺少成长、认可的情况下,容易造成队伍不稳定,将严重威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

二、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心理委员培养体系的构建探索

(一)进一步规范选拔机制,多方面综合考量

易思佳提出了心理委员胜任力七因素模型:组织能力、自我认知、工作动机、团队合作、性格特质、工作态度和专业知识[10]。湖北第二师范学院的心理委员选拔则主要依托于该模型,在通过辅导员详细介绍心理委员职责及工作内容的基础上,由学生自荐——班级推选——辅导员审核,初选3—5位候选人,后引入无领导小组讨论、情景模拟测试、教师访谈等选拔方法,最终根据班级大小从中确定1—2位心理委员。

(二)进一步完善心理委员的管理机制,编制《心理委员工作手册》

《心理委员工作手册》中将详细写明:《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心理委员管理办法》、心理委员工作内容、心理委员工作职责、心理委员考核办法以及激励机制、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简介及预约方式、其他社会求助资源以及心理委员危机干预流程。《心理委员工作手册》中留有空白区域让心理委员们进行日常的学习、培训笔记,以便心理委员自我成长。

心理委员每两周需要登录“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心理健康教育管理平台”进行《班级心理晴雨表》的报送,以便学院、中心及时得到班级反馈,切实实现了学校—学院—班级的联动。也是日后心理委员考评的重要依据,让考评切实有据可依,实现考评的公平、公正、公开。

(三)集中系列培训结合长期沙龙式培训与指导,建立合理的培训体系

每一年在新生心理委员选拔结束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将邀请校内外专家及专职教师为新生心理委员进行为期1—2个月的系列培训,共10课时,具体内容见表1。心理委员在完成集中培训后,颁发聘书。

为了心理委员持续的、长期的学习提升,湖北第二师范学院与2020年12月起开始开展“心理委員沙龙”,每月举行1—2期,沙龙具体模块及相关内容见表2。

“心理委员沙龙”开展至今共7个月的时间,共开展活动9期,获得了学院老师及心理委员良好的反馈,通过随机抽样对35名心理委员进行访谈,89%的心理委员都表示通过参与“心理委员沙龙”,提升了自己的工作胜任力。

文学院李同学:通过心理委员沙龙,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我学到了更多心理相关的专业知识,可以更好地为同学们服务,也在心理委员的工作中感受到了自己的价值。作为班级的心理委员,在工作中最重要的是细心与真诚。最终帮助每一位同学健康快乐地成长,这是心理委员这一职位的意义。

(四)加强对学院心理健康工作的指导,力图使学院心理工作贴近学生需求

2018年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工部印发《湖北第二师范学院二级学院心理健康辅导站建设方案(试行)》,从制度上规范二级学院心理健康辅导站的建设;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每月将召集二级学院心理健康辅导站站长召开例会,在例会中各学院与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老师针对学院开展的心理工作,包括心理委员的相关培训与工作进行交流,并对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

切实落实心理委员工作学校——学院双通道,中心承担专业知识的培训工作,学院承担日常工作监督、组织领导能力、公文写作能力等方面的培养工作。具体实施可依托学院专业特色、不同学科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力争培养一支有学院特色的心理委员队伍。

(五)进一步规范心理委员的考核机制并积极落实奖励机制

每学年年终对心理委员的工作进行一次考核,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提供具体考核细则,具体由个学院组织实施,考核的内容包括《心理晴雨表》中填写的日常工作记录、《心理委员手册》中的学习记录、“心理委员沙龙”的参与情况、班级同学的民主评议以及辅导员老师的综合评价。设置考评等级为不合格、基本合格、合格、优秀五个层级。撤销不合格心理委员的职务,实行改选。考虑到心理委员工作的特殊性,但凡考评合格的心理委员没有特殊情况,需完成在校期间的心理委员工作。

心理委员的奖励机制也日渐多元化。一是心理委员的日常培训均与学校第二课堂成绩单相结合,学生参与心理委员沙龙,除了能够提升工作能力外,还能够换取第二课堂学分。二是除了能够参评优秀学生干部以外,每年五月心理健康月时,学校会组织“十佳心理委员”“心理委员之星”的评选,树立先进典型进行宣传交流。三是根据心理委员的工作情况,将其聘为学校其他朋辈心理健康互助队伍成员。只有通过外部动力因素调动内部驱动力,提升心理委员的归属感与自豪感,才能够让心理委员更加热爱这份工作。

三、总结反思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在心理委员队伍的建设与培养上做了一定的探索,也初见成效,心理委员在工作热情、工作能力上都有了较明显的提高,心理委员的管理体系也较原来更规范更清晰,但仍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未来逐步完善。

1. 学习资源还需进一步拓展。目前心理委员的培养,尤其是持续性的、长期的培养与指导主要是由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专职教师承担的,未来可以进一步与省内、市内兄弟院校建立合作,进一步实现资源共享。丰富心理委员的学习资源,促进心理委员的成长。

2. 心理委员的培训需要大量的课外时间,为了照顾到不同学院不同专业不同班级,时间上一般均为晚上、周末等课外时间进行,学生也有许多自己的安排,不利于心理委员的持续性学习。日后,学校应将心理委员的持续性培训与学校选修课相结合,纳入选修课学分统计。

3. 进一步加强二级学院心理健康辅导站的建设工作,加强学院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骨干的培养工作。心理委员在高校是重要的学生群体,仅仅依托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力量,远无法顾及每一位心理委员的成长与发展。未来,在加强学院二级心理健康辅导站建设的基础上,学院应逐步加强学院对于心理委员队伍的培养与日常督导,切实建立心理委员的学校—学院双通道培养模式。

4. 对于心理委员工作的追踪不足。未来学院将尝试对部分心理委员进行4年的跟踪调研,进一步明晰心理委员工作还存在哪些不足,有针对性地进行完善,切实培养一支自身素质过硬,工作能力较强的心理委员队伍,进一步夯实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傅小兰,张侃,陈雪峰. 心理健康蓝皮书: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9—2020)[R].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1.

[2] 丁闽江. 高校心理委员的能力结构、现状及提升策略[J]. 贵州师范学院报,2019,35(07):74-79.

[3] 梁圆圆,周惠玉,厉月. 高校心理委员胜任力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J]. 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2021,40(04):105-107.

[4] 傅源,周宁,李婉秀. 高校心理委员选拔和培养方式的现状及创新研究[J]. 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9(02):109-112.

[5] 黄晓芳. 高校心理委员工作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J]. 教育与职业,2008,32(11):165-166.

[6] 杜芬娥. 高校心理委员现状调查[J]. 教育与职业,2009(04):36-38.

[7] 姚丽. 新形势下高校心理委员队伍建设与培养模式探析[J]. 现代职业教育,2017(28):226-227.

[8] 廖友国,朱金红,吴真真. 高校心理委员胜任力现状——以福建省6所本科高校为例[J]. 成都师范学院学报,2017,33(10):14-18.

[9] 董阳. 高校班级心理委员的培养现状与探索——以陕西科技大学为例[J]. 课程教育研究,2018(41):23.

[10] 易思佳. 高校心理委员胜任力模型构建与问卷编制[D]. 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14.

(荐稿人:范士青,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

(责任编辑:罗欣)

基金项目:2020年湖北省高校学生工作精品项目,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精品“‘暖阳工程’——高校朋辈心理互助队伍的建设与培养”(项目编号:2020XGJPX3002)。

作者简介:王卉(1989 —),女,硕士,湖北第二师范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学生事务管理。

猜你喜欢
培养机制队伍建设高校
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大学生创新精神培养机制研究
探索具有吉利特色的产教融合之路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
做好四个结合强化基层政工干部队伍建设
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管理队伍建设研究
论加强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