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柴胡汤加减治疗前庭性偏头痛(肝胃不和)的临床观察

2022-02-21 13:50纪传荣
智慧健康 2022年31期
关键词:小柴胡前庭偏头痛

纪传荣

河源市中医院 脑病科,广东 河源 517000

0 引言

前庭性偏头痛在眩晕疾病中较为常见,同样在偏头痛疾病中也较为常见。可出现眩晕、头痛、眼震以及恶心呕吐等临床表现,并且上述临床表现可反复发作。前庭性偏头痛患者眩晕持续时间一般为5min至72h,患者自身机体素质同眩晕持续时间存在一定关联性[1]。部分患者还可出现听力降低以及耳鸣等临床症状,极易导致其出现睡眠障碍以及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阻碍疾病恢复。当前临床对前庭性偏头痛多采用西药治疗,其中氟桂利嗪是常用药物[2]。用药后能够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眩晕表现,但是效果不佳。中医在前庭性偏头痛方面有一定研究,将该疾病归属于“眩晕”范畴,认为痰以及瘀均是导致津血代谢运行失常的主要原因,因此在治疗时需重点关注祛除痰瘀[3]。小柴胡汤是临床治疗眩晕症的常用方剂,但是其在前庭性偏头痛方面应用较少。为提升前庭性偏头痛治疗效果,本文对实验组患者采用小柴胡汤加减治疗,针对该次研究所实施的内容作出以下汇报。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群体选择2020年1月-2021年10月本院收治的前庭性偏头痛(肝胃不和)60例患者,通过随机摸红蓝球方式将所有患者划分成常规组以及实验组,其中摸红球为常规组(30例),摸蓝球为实验组(30例)。常规组内,女16例、男14例;年龄28~47岁,平均(35.26±4.27)岁;发作频率8~16次/个月,平均(12.36±1.24)次/个月;病程1~3年,平均(1.62±0.18)年。实验组内,女17例,男13例;年龄27~50岁,平均(35.30±4.31)岁;发作频率9~18次/个月,平均(12.40±1.29)次/个月;病程1~4年,平均(1.59±0.17)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存在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在实施西医各项临床检查项目后,将所有患者均确诊成前庭性偏头痛[4];②在实施中医辨证后,将所有患者均被确诊为肝胃不和(主要症状是头晕目眩,次要症状有恶心呕吐、胸闷、倦怠乏力、脘胁、不欲食等,舌淡苔白或黄腻,脉搏沉细或沉弦等)[5];③年龄处于18~65岁之间;④患者及其家属知情,自愿签订有关文书,通过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排除标准:①由于其他慢性疼痛而每个月使用止痛药物在三天以上者;②有神经系统器质性疾病史的病患,例如癫痫;③严重的肝肾功能障碍情况者;④对本次研究所选用药物存在过敏症状者;⑤其他眩晕类型者;⑥有颅内占位性病变情况者。

1.2 研究方法

常规组患者选择盐酸氟桂利嗪胶囊(10mg/粒,黑龙江澳利达奈德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3022467)开展口服治疗,单次一粒,每天一次,可在睡前使用。实验组患者选择小柴胡汤加减治疗,方剂内容有:柴胡15g、郁金10g、黄芩10g、生姜10g、半夏10g、吴茱萸5g、香附10g以及党参10g。每天一剂,首先使用700mL清水充分浸泡药材,持续20min,之后以武火煮沸后转为文火,最后留200mL药汁,告知患者均分成两次温服。每组用药时间均是一个月。

1.3 观察项目

(1)对比每组患者眩晕情况。观察时间选择在用药前以及用药1个月后,选择眩晕障碍量表(DHI)[6]开展判断,主要包含功能、情感以及躯体三方面,总分为100分,最终得分越低则说明患者眩晕程度越轻微。

(2)对比用药前以及用药一个月后每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情况。主要症状中重度记作6分,中度记作4分,轻度记作2分,无记作0分;次要症状中重度记作3分,中度记作2分,轻度记作1分,无记作0分[7]。

(3)对比每组患者眩晕复发次数以及眩晕复发持续时间。

(4)在治疗效果方面对两组进行比较。用药后在中医临床症状以及体征方面全部消失,中医证候积分降低超过95%属于治愈;用药后在中医临床症状以及体征方面显著改善,中医证候积分下降在70%~95%之间属于显效;用药后中医临床症状以及体征有明显好转,中医证候积分下降在30%~69%之间属于有效;用药后在中医临床症状以及体征方面均未出现变化,中医证候积分降低少于30%属于效果无效[8]。总有效率是有效、显效和治愈的总和。

1.4 数据处理

在本文内,以SPSS 22.0计算软件对全部数据实施计算,百分比表达计数资料,开展χ2检测;()表达计量资料,开展t检测,若计算结果表明P<0.05,说明对比数据间有统计学意义存在。

2 研究结果

2.1 用药前和用药1个月后每组患者DHI得分比较

用药前两组患者DHI得分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用药1个月后在DHI得分方面常规组患者高于实验组,并且同组DHI得分用药前均高于用药1个月后(P<0.05)。见表1。

表1 用药前以及用药1个月后每组患者DHI得分差异(,分)

表1 用药前以及用药1个月后每组患者DHI得分差异(,分)

注:*P<0.05(表示同组用药前后数据差异)。

2.2 用药前和用药1个月后每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用药前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用药1个月后常规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高于实验组,并且同组用药前中医证候积分均高于用药1个月后(P<0.05)。见表2。

表2 用药前以及用药1个月后每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差异(分)

2.3 每组患者眩晕复发次数以及复发持续时间比较

常规组患者眩晕复发次数高于实验组,眩晕复发持续时间长于实验组(P<0.05)。见表3。

表3 每组患者眩晕复发次数以及复发持续时间差异

2.4 对比每组患者治疗效果

在治疗总有效率方面,常规组患者低于实验组(P<0.05)。见表4。

表4 每组患者治疗效果差异[n(%)]

3 讨论

前庭性偏头痛属于良性的一种神经系统紊乱性疾病。伴随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认为偏头痛是由于扩展性皮层抑制引起,多项胶质细胞和神经元发生去极化,在部分时间内神经电活动出现抑制,进而有神经细胞代谢下降,降低皮层血流,出现各种神经功能异常状态,当其对发挥前庭信息处理功能的有关皮质区域产生作用时,会引起眩晕表现[9]。西医在前庭性偏头痛治疗方面主要分成急性期对症治疗和预防再次发作,氟桂利嗪是临床常用的预防药物。但是在长期用药过程中发现,西药治疗存在一定副作用,不利于患者长时间用药治疗。故而,需要针对其他有效的治疗措施进行探究。

前庭性偏头痛典型临床症状是发作性眩晕或不稳感,属于中医“眩晕”范畴。清·张璐在《张氏医通》[10]中提出:“外感六淫,内伤七情,皆能眩晕,然无不因痰火而作”“无火不动痰,无痰不作晕”“心下有支饮,其人苦冒眩”等,揭示了体内积存大量的痰湿,中医将眩晕分为风痰阻络、冲任不调、痰瘀互结以及肝肾不足证型等证型,在临床工作研究中[11],对眩晕患者使用小柴胡汤加减治疗,干预后治疗效果有明显提升,因此认为眩晕患者开展小柴胡汤加减治疗,能够提升治疗效果。本次研究中,用药一个月后实验组DHI得分比较常规组明显下降;实验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于常规组显著降低;实验组眩晕复发次数比较于常规组少;实验组眩晕复发持续时间比较于常规组短;实验组治疗效果比较于常规组高。分析结果可知,对前庭性偏头痛(肝胃不和)患者使用小柴胡汤加减治疗,能够显著改善眩晕症状,进而提升治疗效果。方剂中柴胡属具有疏肝理气解郁功效;半夏具有降逆和中效果;郁金以及香附可助柴胡理气,吴茱萸以及生姜助半夏和胃,均为佐药;黄芩发挥清泄邪热作用,党参具有扶正效果,共为使药[12]。将上述中药联合使用,能够共同发挥疏肝和胃效果,进而显著改善患者眩晕症状。

综上所述,前庭性偏头痛(肝胃不和)患者开展小柴胡汤加减治疗,能够有效改善眩晕症状,提升治疗效果,发挥重要作用。

猜你喜欢
小柴胡前庭偏头痛
豁痰定眩方治疗痰浊上扰型前庭阵发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远离眩晕一运动助您改善前庭功能
小柴胡汤加减治疗胆囊术后综合征的效果研究
偏头痛与脑卒中关系的研究进展
前庭电刺激在前庭周围性疾病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
前庭康复在急性前庭神经炎治疗中的效果评价
穴位埋线治疗发作期偏头痛32例
活血散偏汤治疗偏头痛的效果观察
从经方小柴胡汤谈跟师孙光荣教授心得
ERK2和PI-3K在小柴胡汤抗大鼠肝纤维化中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