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干预管理模式在医院感染防控中的应用

2022-02-21 13:50张梅陈妹颜燕萍
智慧健康 2022年31期
关键词:院感防控意识

张梅,陈妹,颜燕萍

高州市妇幼保健院 新生儿科和感控科,广东 高州 525200

0 引言

近年来,多种因素导致疾病普遍发生变化,加之在治疗期间对患者的侵入性操作较多,导致医院感染情况屡次发生[1]。护理人员是医院护理工作的主要实施者,其操作水平与医院感染防控措施的落实情况直接影响医院感染的发生概率[2];患者及陪护人员对院感方面意识淡薄,常常不配合做好院感防控,也影响医院感染的发生概率[3-5]。因此,加强对患者及医护人员的干预管理有利于减少院感情况的发生[6-9]。基于此,本次研究选取1400例住院患者和20名相应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随机等分为两组实施不同的干预管理模式,探讨综合干预管理模式在医院感染防控中的应用价值,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本院2020年7月-2021年6月收治的1400例住院患者和20名同批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干预管理模式将住院患者和护理人员等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选取的科室有产科、妇科及新生儿科。患者纳入标准:自愿参与、依从性良好。排除标准:拒绝参加。所有入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对照组中,成年女性400例,新生儿300例;年龄区间为0~35岁,平均(25.18±1.37)岁,住院天数2~5d,平均(3.70±1.23)d,BMI为21~31kg/m2,平均(28.32±1.52)kg/m2。研究组中,成年女性有420例,新生儿280例,年龄区间为0~36岁,平均(26.08±1.34)岁,住院天数2~5d,平均(3.73±1.41)d,BMI为20~31kg/m2,平均(26.37±1.42)kg/m2。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护理人员:年龄区间为22~39岁,平均(30.18±0.91)岁;工作时间3~20年,平均(10.00±1.72)年;学历构成:中专3名,大专7名。研究组护理人员:年龄区间为22~39岁,平均(30.42±0.44)岁;工作时间3~20年,平均(10.31±1.53)年;学历构成:中专3名,大专7名。统计学分析两组护理人员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本院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批准后展开。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干预管理,即监测患者病情,记录既往病史,筛查感染高危因素,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常规管理。研究组实施综合干预管理,具体措施如下:

(1)强化培训:①加强对护理人员进行院感知识的培训,加强手卫生依从性,强化消毒隔离意识,重视院感防控工作,使其明确院感相关职责;定期跟踪护理人员对院感知识的掌握与控措施的落实情况;②加强对病人及陪人进行院感知识的宣教,加强手卫生与个人卫生的执行度,并跟踪宣教落实情况与效果。

(2)发挥各科室院感质控小组的作用(质控小组由科室主任担任组长,科室护士长担任副组长、1名质控医生与1名质控护士组成),落实小组各成员的工作职责。

(3)研究组定期举行会议:每周至少组织1次会议,讨论现阶段抗生素的用药情况与存在问题的改进措施如何落实,讲解病房和基础护理要点,优化院感防控方案。

1.3 观察指标

(1)记录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评分。由患者及科室护士长对基础护理、无菌操作、病房管理、健康教育、消毒隔离等进行评价[3],单项10分,满分50分,得分越高表明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越好。

(2)记录医护人员的医院感染防控意识。由医院感染质控组成员对护理人员进行日常护理工作中的院感防控意识抽查评分,总分为100分,>90分为意识较强,60~90分为意识一般,<60分为意识较差。

(3)记录患者泌尿系统感染、呼吸道感染、胃肠道感染、和其他类型感染情况。感染率=感染总人数/n×100%。

(4)记录两组患者的满意度情况。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服务态度、感染防控、知识讲解、住院环境、心理疏导等[4],标准分为十分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满意率=(十分满意+满意+一般)/n×100%。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试验SPSS 22.0统计分析软件。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表示为()组间行t检验;计数资料表示为率(%),组间行χ2检验。P<0.05则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评分对比

研究组护理人员的基础护理、无菌操作、病房管理、健康教育、消毒隔离等护理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评分对比(,分)

表1 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评分对比(,分)

2.2 医护人员的医院感染防控意识对比

研究组医护人员的医院感染防控意识较强人数较对照组更多,意识一般和意识较差人数较对照组少(P<0.05),见表2。

表2 医护人员的医院感染防控意识对比[n(%)]

2.3 两组患者感染情况对比

两组均无出现护理人员感染的情况,研究组患者感染率为0.71%,对照组患者感染率为2.29%,研究组的感染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感染情况对比[n(%)]

2.4 两组患者满意度对比

经不同的干预管理模式后,研究组患者的满意率为97.1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5.71%,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满意度对比 [n(%)]

3 讨论

医院感染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10];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存在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11]。主要病因是细菌、真菌、病毒等病原体,经过多种途径感染人体。多发于免疫力低下以及在医院长时间停留的人群[12]。由于感染源不同,医院感染患者会出现皮肤病变、消化道不适、呼吸系统症状、泌尿道症状等不同症状[13]。医院感染的发生会严重影响护理效率,是导致医患纠纷的主要原因。护理人员作为护理活动的主要实施者,其操作水平直接影响医院感染发生率,因此需要严格规范消毒隔离制度以及对院内人员的干预管理模式,最大程度上控制该种情况的发生[14-15]。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护理人员的基础护理、无菌操作、病房管理、健康教育、消毒隔离等护理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且医院感染防控意识较对照组更强,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感染率为0.71%,对照组为感染率为2.29%,研究组的感染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同时研究组患者的满意率为97.1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5.71%,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数据认为,医院加强对护理人员进行院感知识的培训,了解护理人员对院感知识的掌握情况,加强对病人的知识宣教等综合干预措施有助于提升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并且医院的患者感染率明显降低,原因可能在于医院工作人员以及患者接受院感知识培训后对院感防控工作有了足够的重视,消毒意识以及卫生清洁意识均有了提升,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感染率的降低。加强管理干预后,患者的满意度提升也表明了该管理模式值得推广。

综上所述,综合干预管理模式在医院感染防控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降低患者以及医护人员感染情况的发生,同时还可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和医护人员的护理质量,值得广泛应用。

猜你喜欢
院感防控意识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配合防控 人人有责
猪常见腹泻病症状及防控
守牢防控一线 静待春暖花开
夏季羊中暑的防控
以院感风险控制为工作导向 进一步做好医院感染管理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意识不会死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院感控制 进入大数据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