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护理改善无创呼吸机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的分析

2022-02-21 13:50何银春叶亚铭侯晓珍
智慧健康 2022年31期
关键词:呼吸衰竭呼吸机家属

何银春,叶亚铭,侯晓珍

茂名市中医院 儿科,广东 茂名 525000

0 引言

呼吸衰竭为静息状态下机体无法自由呼吸导致的生理功能或代谢紊乱[1]。新生儿呼吸衰竭为多种病因导致的呼吸系统危重症。呼吸衰竭是因各种原因导致患者的中枢或外周性的呼吸生理功能出现障碍,动脉血氧分压(arterial carbon dioxide tension,PaCO2)出现升高[2]。无创呼吸机是治疗呼吸衰竭的重要方法,该治疗方法的运用使得临床对临床护理需更为全面有效[3]。优质护理中心为“以人为本、关爱生命”,该护理模式是2010年卫生系统进行“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的核心内容[4],在本次研究中,以常规护理为对照,通过优质护理干预无创呼吸机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观察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取得了较为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2019年5月-2021年9月在新生儿科治疗的呼吸衰竭患者,纳入标准:①诊断符合《实用新生儿学》中关于呼吸衰竭的诊断标准[5];②临床症状出现呼吸困难、发绀等;③患儿家属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脏器疾病;②呼吸道畸形患者;③临床资料不完善的患者。经上述标准纳入96例患儿,将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男26例、女22例,日龄2~23d,平均(18.11±3.04)d,体质量1246~2700g,平均(2013.12±84.16)g。观察组男28例、女20例,日龄5~24d,平均(17.87±3.16)d,体质量1301~2700g,平均(2012.43±82.03)g。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质量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过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进行抗感染、利尿、雾化吸入、纠正水电解质平衡、防休克等治疗,并进行无创呼吸机治疗,患儿取合适体位后,进行无创呼吸机接通,并接通管道,依据患儿情况进行合适的鼻塞选择,氧流量为8~12L/min,吸入氧浓度在50%~100%,呼气末正压为3~6cmH2O,依据心电监护、血氧饱和度、血气分析的结果进行参数调整,吸入氧浓度在305以下时则调节呼气末正压为2~3cmH2O,经皮血氧饱和度在95%及以上,血气稳定12~24h后进行呼吸机撤机,进行鼻导管吸氧,依据临床情况进行吸氧的停止。

1.2.2 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在采用无创呼吸机治疗的过程中观察患儿的生命体征,对呼吸机参数进行调整,并在治疗护理过程中发现异常时及时向医生进行汇报处理。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①在患儿入院时对患儿家属讲解无创呼吸机治疗的方法、疗效,并讲解护理干预的内容,提高患儿家属积极配合治疗的依从性;②在无创呼吸机使用前及使用过程中定期检查无创呼吸机的设备安全,确认无异常后可进行操作;③呼吸道护理:患儿在进行无创呼吸机治疗时,定期定时清理患儿的痰液及呼吸道分泌物,与患儿家属协助进行患儿吸痰、翻身,依据医嘱进行雾化吸入治疗;④健康教育及心理疏导:护理人员向患儿家属讲解新生儿呼吸衰竭的发病原因、治疗方法及预后情况等,介绍无创呼吸机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使得患儿家属对新生儿呼吸衰竭的发病及无创呼吸机治疗的额意义,减轻患儿家属的疑虑,提高患儿家属联合患儿配合的依从性。

1.3 评价指标

观察治疗前后的氧合指数(Oxygenation index,OI)、呼吸指数(Respiratory Index,RI)、PaO2、PaCO2;临床疗效[6]:显效为干预后的临床症状如呼吸困难、发绀等症状消失,相关指标检测正常;有效为临床症状改善,相关指标得到改善;无效:临床症状及相关指标未出现变化甚至加重。统计两组患者治疗及干预后的并发症发生率。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指标

两组患者治疗前的OI、RI、PaO2和PaCO2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OI和PaO2较治疗前出现上升(P<0.05),RI和PaCO2较治疗前出现下降(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OI、RI、PaO2和PaCO2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明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呼吸状况对比分析()

表1 两组患者呼吸状况对比分析()

注:与同组治疗前对比,a:P<0.05;与同时间点对照组对比,b:P<0.05

2.2 临床疗效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对比分析[n(%)]

2.3 并发症发生率

对照组和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4.58%和2.08%,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少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分析[n(%)]

3 讨论

呼吸衰竭为各种病因导致的呼吸功能障碍,占新生儿疾病的发病率较高[7-8],新生儿发生呼吸衰竭的病因为肺炎、胎粪吸入等,呼吸衰竭严重影响了患儿的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严重时会导致患儿出现死亡。新生儿因机体发育不完善,肺组织娇嫩,肺内及肺泡较少,因此易导致黏液阻塞,感染发生时,分泌物无法及时排出,会阻塞气道,从而发生呼吸衰竭。无创呼吸机是目前治疗呼吸衰竭的重要方法,该种治疗方法的优势之处在于减少气道阻力、治疗见效快、安全性高的特点[9]。但若在无创呼吸机治疗的过程中,防护不当或防护不及时会导致并发症的出现,影响临床疗效和患儿的预后情况。在无创呼吸机的治疗过程中,需要有效的护理方法进行干预,对提高疗效及安全性具有重要的作用。优质护理为护理过程实施中关注患者的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的形态并针对这些制定护理模式对患者进行护理,是一种连续动态完整的综合护理过程[10]。优质护理作为新型的护理模式,通过健康宣教及心理疏导可提高患儿家属对疾病的认知,保证治疗过程的通畅,且加强了护理人员的风险及责任意识,从而确保患儿生命体征的及时有效监测,减轻不良反应。在本次研究中,通过观察优质护理在无创呼吸机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中的效果分析中,结果表明了观察组的临床疗效较佳,临床指标改善较为明显,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由此表明了优质护理能有效的改善呼吸衰竭患儿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这主要是因为优质护理的实施过程中,从多方面进行干预,如呼吸道护理、提高患儿家属的治疗依从性等方面进行干预,能有效的改善患儿家属的依从性及对疾病的了解。

综上所述,新生儿呼吸衰竭患儿采用无创呼吸机治疗时进行优质护理干预能有效的改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改善了肺功能指标,具有较高的临床运用价值及运用前景。

猜你喜欢
呼吸衰竭呼吸机家属
挡风玻璃爆裂致人死亡,家属诉至法院获赔偿
PB840呼吸机维修技巧与实例
全生命周期下呼吸机质量控制
呼吸机日常养护结合护理干预对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作用
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的应用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河北乡村端午文艺活动慰问农民工家属
无创呼吸机治疗呼吸衰竭临床护理观察
呼吸衰竭的护理分析
探析NO结合高频震荡治疗严重呼吸衰竭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