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的实验研究

2022-02-23 06:40黄雁
学习与科普 2022年11期
关键词:心理教育学情小学语文

黄雁

摘要:本文结合相关文献与理论研究,通过总结实践经验来对心理教育角度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提出几点思考,以期与当前学校教育形成科学且灵活、诱惑力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心理教育;学情

探索心理教育的新路径,开发其在学科课堂教学中的新模式,对于助力青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有重要价值。可以说,心理教育与课程教育的融合方式已成为当前的一个重要现实课题,本文也希望能够从新视角出发来挖掘其背后的现实意义。

一、挖掘心理教育资源

大脑是人类心理活动的主要物质器官,通过身体感知器官获得的感受可以很快地传递给大脑,从而作用于心理。小学语文课程中的心理教育渗透需要教师挖掘能够使心灵直接感受到的内容,也就是直接性的资源,比如听、说、读、写等。听,听觉能力,依托于听觉器官,需要掌握语言能力来吸收并理解表达者的思想观点。听是一个接受、理解和信息储存的循环过程,具体包括语言直觉、语法分析以及使用三个阶段。伴随着思维的运作,听使大脑开始活动,与此同时,听觉主体的想象力、联想力以及组合应用等能力也开始运作,这些对于儿童的心理发展均有积极意义,会主要作用于儿童记忆力和思维逻辑能力的提高,他们会在口语交际活动中表现得更加流畅和出色,性格也会发生改变,喜欢结交朋友。反之,听觉能力的障碍也会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儿童的心理,比如导致内向,甚至逐渐地封闭。

说,通过语言与体态来完成表达,使听者能够明确接收到表达者的意思,是口头语言表达形式。口语在日常生活乃至各个领域中的应用都十分广泛,可以说无处不在,而语文课程作为一门语言类课程,口语表达更是重要的组成部分,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是影响心理教育价值的关键,比如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学生学会表达同样也会树立自信。说是创造一个健康心理环境的必要方式。

读,读在语文课程中主要表现为阅读,通过观阅文字开始思考,是一种复杂的心理过程。阅读教学需要建立在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基础上,结合现代心理辅导理论来为学生营造一个健康的心理与阅读环境,从而保证阅读发挥其对于儿童心理健康的促进意义。

写,语文课程学习中的写包括写作与书法。從书法心理研究中可知,书法的训练对于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有极高价值,尤其对于未成年人,更应该让他们接触和了解书法。写作是对于自我内心的表达,通过写作会将所思所想落于纸上,同时也是一种情绪的宣泄方式。

二、遵循儿童认知机制

1、感知

儿童的感知发展趋势是从自发到自觉,从被动到主动,从大概到精准。在小学语文学习中,学生们由于年龄与认知能力所限,很难去确定自己的感知目的,所以多服从教师的安排和引导。比如课堂上看到窗外有新鲜事物,注意力就会被吸引,这正是不能自觉把控的表现。因此教师要做的就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指导学生学会感知事物,满足整体性与有序性两个特点。例如,在《乌鸦喝水》中,通过三幅图来引导学生思考,启发学生为三幅图各写下一段话,从而使之变成一个完整的故事。比如引导学生思考乌鸦喝不到水,它的心情怎么样?你从哪里看出来的?通过问题的引导,学生的观察会更加仔细,而且也组建形成了一定的思维顺序,还可以通过实物操作来帮助学生更好地去感受和把握文中的形象特点。

2、记忆

记忆是学习的一种方式,也是语文课程中建构知识的一个必要途径,小学阶段的儿童会在记忆过程中掺杂一定的情感和情绪色彩,比如心情不愉快会使学习兴趣降低,注意力也会不集中,对于学习内容就很难记忆。而心情愉快,学习兴趣也会高涨,学生会乐于且善于记忆。古诗词是语文学习中常需要记忆的对象,也有很多学生觉得这是一件难事,表现出了畏难心理。教师需要做的是充分利用诗词中的意境来为学生营造画面,启发学生开动脑筋,去进行丰富的联想,发现诗词中的韵脚,从而以词句营造画面,以画面带动记忆,实现高品质的记忆。

3、想象

儿童的想象经常会把一些毫无关联的东西令人意外的组合在一起,比如学校的大楼可能在他们眼里是像是一张倒下的椅子。充分利用儿童的想象力,巧妙地运用语言艺术使学生进入到课文的情境当中,他们的想象力得到了发挥,与此同时也完成了对文本的体验和感悟,这同样是一种创造力的表现。例如,在《三打白骨精》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想象自己如果在这个故事中会怎么做。保护学生的想象力才是激发学生创造力的关键。

4、思维

人在不断的成长过程中,形象思维与理性思维会出现不同的占比变化,就小学生而言,多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在认知经验不断丰富的过程中会逐渐发展成依靠经验来进行判断乃至推断的抽象性逻辑思维,当然这个成长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可以说,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听、说、读、写都离不开思维,尤其在阅读和赏析文学作品时更需要形象思维来建构起对文中意象的理解,完成解读。很多只能意会无法言传的内容也需要通过思维来进行构思,从而体现在脑海当中。教师也可以借助一些乐曲、图片、动画、音响资源来调动学生的思维,促进其有方向的联想。

综上,教育工作者身上的担子很重,而且要不断地更新观念,提升自身专业素养,也相信高素质的教师会越来越多,教师也会以良好的素养回馈在课堂之中,使学生的身心能够健康成长,克服成长过程中的心理障碍,促进素质的全面发展,实现教书育人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李先柳.基于心理健康教育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下旬刊),2020(10):247+249.

[2]晁西贝.让儿童在语文课堂中感悟生命的意义[J].小学生作文辅导(语文园地),2020(10):32.

[3]江振珍.基于心理健康教育视角下小学语文教学策略[J].文理导航(下旬),2020(11):56-57.

猜你喜欢
心理教育学情小学语文
习作教学,依“规定”还是据“学情”?
基于学情调研的鲁迅单元教学研究
立足学情以点带面
学情分析有效服务教学的实践探究
浅析赞赏教育在中学教学中的运用
关于高校贫困生心理教育的几点思考
谈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设计
有效提高大学生心理教育方式探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