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应对高中地理新教材变化的思考

2022-02-23 09:43贺东升
小作家报·教研博览 2022年5期
关键词:新教材变化挑战

贺东升

摘要:为了更快、更好的适应高中地理新教材的变化,作者将新教材和旧教材进行了对比,找出了三点对地理教师挑战较大的变化,为了应对新教材变化带来的挑战,作者结合自身的实际教学经验以及教学反思,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供地理教师参考。

关键词:新教材;变化;挑战;思考;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2)-5-

一、高中地理新教材的变化

在高中地理新教材实施过程中,本人将新教材和旧教材从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三方面进行了比较,得出的结论如下:

1、新教材文字精简,图形多样,探究性的环节增多

新教材在教学内容上,做到了语言更简洁、精炼,地理图形更加丰富、充实,甚至许多地方采用以图代文,将地理现象和规律隐藏在地图中。新教材每章节的“读图思考”、“活动”、“阅读”和“案例”等探究的环节明显增多。这样的变化为教与学提供了充足的材料,为学生创造了充分的自主学习环境,在这种环境下学生主动学习,勇于实践,大大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和实践能力。

2、新教材重结论,更重过程

学习是循序渐进的过程,同时地理事物的形成,地理现象的发生,地理结论的得出也是循序渐进。章节单元活动的安排,强调开展地理活动的重要性,引导教师有序的组织学生开展地理室外活动,在自然界中探索地理事物形成和地理现象产生的过程,提高了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学习欲望,学生学到的理论知识还可以应用到实际生活。新教材中设置的案例和活动,学生应用地理技能和地理方法,在自我思考和动手实践的过程中得出结果,弱化了结论的记忆。

3、新教材案例和活动材料更贴近现实生活

新教材中案例和活动材料的选取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相比纯学术理论的案例和活动,贴近生活的案例和活动更容易让学生理解,学生思想会更加轻松,学生参与度更高,课堂学习氛围更活跃,学习效果更好。同时,选取贴近生活的案例和活动,学生更加关注生活里发生的地理现象,更加热爱生活,同时将所学知识服务于生活。

在新课程的培养目标中明确提到: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1]。由此可见,新教材通过以上三点显著的变化,是十分符合新课程的培养目标的。

二、高中地理新教材的变化带来的挑战

新教材的设置更加科学合理,更加吻合新时代教育发展理念,更能凸显学生学习主体的地位,更加注重学生实践力的培养。同时,对教师的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其变化也给教师带来了新的挑战。

1、内容形式的变化给教师带来的挑战

新教材必修1虽然在教学内容方面进行了调整,学习难度也相应降低。但学生的课堂活动却明显增加,全册共4个单元,16个章节,共有42个教学活动,平均每章节有2-3个活动,多数活动设置了2-3个问题,考虑学生完成活动的有效性,平均每个活动需要花5-8分钟,一节课时接近一半时间要用来完成活动内容。如何让教学活动不流于形式同时又能保证教学进度?这是教师面临的一项巨大的挑战。新教材必修2知识结构较为零散,章节之间联系不够紧密,对于教师而言,就需要整理教材的知识脉络,把握好案例式活动的深度、广度以及对知识的拓展度,这些方面新教材对教师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教学理念改变给教师角色转变的挑战

韩愈在《师说》中对教师角色是这样定义的“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曾经对教师的定义,但新课改中明确提出:教师应成为教学的引导者,积极推进新课程改革顺利进行。

新教材中设置的活动、识别、体验、实验、考察等环节,目的是推动学生主动学习,传达的理念是学生应该成为学习的主体。因此教师需要转变课堂角色,应该从“主导者”转变为“引导者”,从“执行者”转变为“决策者”,从“独奏者”转变为“伴奏者”。要引领学生们在阅读中学习,在合作中学习,在研究中学习。但多数地理教师依然受传统教学经验束缚,学生也深受以往的填鸭式学法影响,使師生短时间内难以适应新形式下的课堂教学。导致学生角色和教师角色在转变过程中,短期内受到较大的阻力,这是新课标下的又一新挑战。

3、教学要求改变给教师教学方法的挑战

在应试教育思想影响下,多数教师认为生活化的教学形式不适用,耗时不说,对教师能力要求高,在考试面前就是“花拳绣腿”,还不如让学生多背背,多练几道题来得实际。这种思想已经严重桎梏新时代教育的发展。学校不应该只是培养考试的机器,教师更不能成为“唯分是图”的“帮凶”。急功近利的教育是违背学习规律的,只用分数来评价学生是十分片面的。为了扭转这种局面,新教材进一步突出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更加注重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2]。新教材中识别、体验等环节,其目的要让师生关注生活,做一个生活的观察者和学习者,脱离生活的知识是无用的。这就对教师的教学方法提出了挑战。

三、应对高中地理新教材变化的思考

如何应对高中地理新教材的变化给教师带来的挑战?如何更好的落实课程目标,彰显时代精神。让每一位学生都能重新认识地理学科,热爱地理学科,在地理学科上都能有所收获。本人做了如下思考:

1、将新教材中活动进行恰当整合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熟悉新教材的知识脉络,循序渐进的一步步剖析新教材,充分利用新教材中的案例和活动,结合教材重难点和考纲,对案例和活动进行整合和取舍。这样不仅可适当压缩活动的时间量,更重要的是通过学科知识的合理取舍,可实现精选教学内容,驱动深度学习的目的[3]。例如:新教材必修二第一单元第三节《人口合理容量》活动三探究人口合理容量中并没有提供相应的案例,而多数学生大脑中并未储存相关的案例,就需要学生提前查找或者是教师提前准备相关的案例,这样学生的学习量和教师的工作量都会相应增加,课时进度也会受到影响。我们可以将该章节前面的两个活动与第三个活动联系起来,将活动一复活节岛的兴衰与活动二牧民的喜乐,直接作为活动三的案例,将三个活动整合为一个活动,因为这三个活动彼此并不是孤立的,它们都是为章节核心知识人口合理容量服务的。整合后,探究人口合理容量,案例一复活节岛的兴衰,设问1:复活节岛人口兴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案例二牧民的喜乐,设问2:结合实例说出你对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理解?设问3:结合前面两个案例说明人口合理容量与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人口分布和迁移之间是如何相互关联的?设问4:案例二中你获得什么启视?怎样才能避免重蹈复活节岛的覆辙?课后作业:选取你所熟悉的一个区域,对该区域的人口合理容量做出评价。

2、师生角色互换,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立德树人”是高中地理教育的一重大教学目标,要实现这目标,教师应摒弃以往事无巨细讲解的教学理念,改变“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教师在思想上要接受新教材在课堂教学方法、教学模式与手段等方面的改变。行动上坚持把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贯彻到课堂。同时注重在教学过程中真正将角色转变成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学生的学习的合作者,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

3、推动生活化教学方式成为地理教学常态

陶行知先生曾经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4]。新教材为了实现地理生活化,培养学生的動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增设了体验、识别等贴近生活的学习项目。作为新教材的实施者,教师应该成为教育改革的坚决实施者,将新课程标准作为教学的标准,积极推动地理生活化教学模式。

教师应先通览教材,找出哪些教材内容可采用生活化教学。然后,提前对可采取生活化教学的内容进行构思和设计。实施过程中多观察学生的情绪变化,参与的积极性和投入度,做到课外活动,课堂总结。最后,教师应对每次生活化教学过程进行反思。例如:新教材必修一认识植被,生活化教学设计思路。让学生先观察后说说校园中有哪些植物?花,草,树,苔藓......拾起一棵草,告诉学生我看见了一片草原,让学生用相似的句子说话。眼前一颗树,让我想到了一片森林。教师总结个体叫植物,相似个体组成的群体叫植被。我们校园中有一片森林还有一片草原这句话我说对了吗?不对。哪应该怎么说呢?我们校园里有一片树林还有一片草地。哪谁能说说森林和树林,草原和草地有什么区别吗?面积大小不同。教师总结植被的含义。接下来以小组为单位从树的外观、叶片的特征让学生来找一找树的不同。由于学习该部分内容时时间刚好在秋季,此时落叶阔叶树和常绿阔叶树差异较明显,学生比较容易辨认。然后让学生观察记录,等学生观察记录完成后,请小组派代表为同学们讲解。学生遗漏的地方,教师重点引导让同学们重新去观察发现。活动结束后,将学生带回教室,由教师带领学生对刚刚的发现进行归纳总结。

“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理念已经过时,教师在教法上不能故步自封,一成不变。应顺应新课标要求,增强自身理论知识,应用更贴近生活的教法,引导学生热爱地理,热爱生活。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版)

[2]徐国明.落实课程标准彰显时代精神—谈鲁教版高中地理教材.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9(9)

[3]吴金文.基于地理核心素养的支架式教学策略探究.中小学教学研究,2017(10)

[4]陶行知教学名篇

猜你喜欢
新教材变化挑战
地理新教材封面图像解读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挺立于课本之中的“树”
这五年的变化
经理人的六大变化
喜看猴年新变化
变化休想逃过我的眼睛
第52Q 迈向新挑战
对一道新教材习题及解答的商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