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创业教育背景下视觉传达设计教学改革

2022-02-23 13:31李金莉
河北画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双创专业设计

李金莉

(作者单位:湖北商贸学院)

视觉传达设计教学课堂,实施专业课程教学活动期间,教师便需重点关注教育行业的变化形式,侧重于结合双创教育背景,针对视觉传达设计的教学活动进行优化革新,尽量提升教学的实效性,从而培养出更高质量的专业人才。通过进一步分析创新创业型视觉设计人才培养的意义,总结了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容与具体的教学改革措施,希望分析能为学生日后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一、创新创业型视觉设计人才培养的意义

构建能够迎合市场需求的双创型视觉设计专业教育体系,迎合信息化时代发展的特征。利用专业化的技术手段构建更具有应用性的教育平台,以此提升专业教育的实施质量,不断提高专业人才的核心素养,应用有效的渠道辅助学生深入到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实践技能,可使学生更为顺利地实现自主创业。我党在十九大中也明确提出,创新可作为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是迎合时代发展需求的重要渠道。以电子信息、区块链等新型技术手段为代表的创新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各行业,能够明显提高我国的技术水平和创新机制的效力。视觉设计专业在科技创新方面也应如此。结合构建创新型的国家、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来发挥技术应用的优势,通过专业教育的创新实践来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与技能,从而推动学生实现创业和就业,主动成为行业中竞争的主体,最终完成专业教育的预期目标[1]。

二、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容

双创教育在我国推行的时间较晚,但目前已经在我国高校中普遍渗透。双创教育的重点便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和创业技能,将提高学生的创业素养、培养学生的个性化竞争优势作为教育目标,让学生形成更高水平的专业素养。双创教育具有下述特点:创新性、创造性与实践性。从内容方面来讲,主要为下述内容:

(一)意识培养

在实施双创教育期间,需侧重培养学生形成该方面的意识,主要任务便是培养学生形成创新和创业意识,辅助学生形成思想基础,这样便可为后续的教育活动提供前提,为提升学生的个人素养提供基础条件。

(二)能力培养

对学生进行能力培养主要需侧重对其创新和创业技能进行培养,如洞察能力、分析和管理等方面的能力,这些均可作为双创教育中教师需重点培养的内容。

(三)环境认知

在实施双创教育期间,教师首先需引导学生掌握认识环境的方法,即客观了解创业环境的情况,依据具体的情况分析环境的优劣,明确掌握制度层次,对创业的具体模式和所需承担的风险进行客观评估,从而客观认识到创业环境的情况,为后续的创业活动提供前提。

(四)模拟实践

教师在实施双创教学活动时,并不能仅以理论教学作为全部内容,还需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实践机会,这样才可顺利推进双创教育的发展。在具体实施教育活动期间,需侧重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实践机会,从而锻炼其相应的技能。

三、创新创业教育背景下视觉传达设计教学改革途径

(一)构建视觉设计产业产学研融合平台

首先需搭建视觉设计专业的产学研一体化的平台,利用校企合作的资源优势来形成高质量的教学环境,以此来实现专业理论和实践教学的无缝衔接。对高校专业人才的培养机制进行合理的创新,结合其实际需求来培养人才,充分满足行业和企业的具体岗位要求。在新媒体和电商平台持续发展和完善的背景下,可构建多元化的产学研合作机制,在不同层面迎合学生的爱好,加速对视觉设计技术创新的效率,培养出多元化的技术人才。企业与行业发展的前沿联系较为紧密,因此对视觉设计的敏感度也更高,可作为高校专业教育的指导,推动其不断提高技术能力和水平,加速对人才创新培养的效率不断发挥高校人才教育方面的优势,为社会持续输送具有更高适应能力的专业人才,促进地区经济水平的提高。

其次,可搭建视觉设计专业的产学研融合平台,推动校企双方实现优势互补。学校将学生输送到企业接受实训,提高学生在专业方面的操作技能,为学生后续参与企业工作奠定基础。构建更为完善的视觉设计专业产学研融合平台,能够为专业学生提供更为多元和有效的实操机会。通过实际场景的锻炼,辅助学生储备更多的实践经验,同时也可为企业培养具有实践能力的专业人才,弥补学校理论教学的不足,让学生具有更高水平的创新意识。

最后,构建专业的产学研融合平台,也需学校与企业共同参与教育流程的设计,规划具体的实操项目和运作环节,形成科学的实训体系,充分利用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学习环境,明确具体的要求、操作步骤和流程。也可在企业中聘请行业经验丰富的专家,结合专业相关的素养进行教学,不断优化专业教育资源,迎合新媒体共享性、创新性的需求。如何搭建校内外资源共享的平台,创立交叉专业实验班班级,可以4-6周为教学周期,最好在每年下学期开设,同时聘请其他相关专业的专家作为导师,通过线上案例、线下创业指导等综合性的教学方式,以此成为专业双创必修课程。授课内容可广泛结合城市文创、精准扶贫等国家性的战略思想,构建双创型的高质量课程,不断提高学生在创新方面的能力。在强化本专业的技能基础上,还可融入相关学科的知识,有层次和重点的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辅助学生实现个性的综合发展[2]。

(二)灵活建立“思维创新型”的多维化课程体系

结合创新技术更为细致和专业化的划分,可构建以具体的职业需求为引导的视觉传达艺术专业多维度的课程内容。基于新型的技术手段和信息化水平的提升,行业对于分工更为明确和细致,职业的专业度也更高。需构建能够迎合目前职业需求的课程体系,这便需要综合考虑行业的需求,而不仅需要掌握必要的专业知识,同时也需结合专业发展的趋势主动深入探索知识内容,让学生运用更多的时间和热情来深化掌握知识,同时挖掘自身的创新潜能。

在当前的信息化时代背景下,构建基于大学城网络,适合高校视觉艺术专业学生的项目需求信息化课程体系,充分提高课程的灵活性。如果不具备必要的信息化背景,则难以实现预期的教育目标。但在目前信息量较大的情况下,由于对信息的筛选难度越来越高,这便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信息的权威地位。因此构建实名制的网络体系便成为目前信息传输的新要求。新出现的职教新干线网络空间能够有效改善网络信息可靠性不足的问题。该空间可作为职教新干线为广大师生提供的实名制的网络平台。在此空间内,数以千万计的教师均可作为信息的制造者与传播者,同时也肩负着保障信息可靠性的职责。基于教师制造和审核的信息内容,学生便可随时掌握行业发展的动态,接收到更为前沿的学科知识。且所有教师也可不受时空条件的限制,与学生的互动频率明显提高,全面迎合当前灵活性较高的课程体系特征。视觉传达专业需肩负传播服务的职能,因此师生在开展教学互动期间,便需借助应用大学城的空间来传播和发行作品,并与行业、教师等进行互动,实现思维的碰撞交流,不断产生新的思路和创意,同时也可保证思维的实效性。因此,基于应用大学城空间的信息化课程体系,能够为专业学生的思维创新提供有效的渠道。

1.加强专业基础理论课程的开设

为优化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理论水平,视觉传达设计专业通常会设置《中国平面设计史》、《设计心理学》等课程内容。而在具体实施教学活动时,部分教师仅将完成教学任务作为目标,学生也主要为了通过考试,对理论的理解深度不足。而专业的理论知识可作为提高学生专业素养的关键。理论课程教师需在此方面加大创新的力度,不断优化教学手段,灵活运用翻转课堂等多种教学手段,通过线上和线下互动的形式激发学生的探索热情,促使学生一直保持活跃的思维,从而优化理论学习的效果[3]。在开展理论教学活动时,教师也需侧重发挥启发作用,如在讲解设计史部分内容时,教师也可系统讲解不同时期设计风格的转变过程,并对导致转变的因素进行细化分析,从而启发学生准确掌握理论内容。基础课程的开展要根据创新创业教育方向,全面的结合基础课程教学内容,进一步提高学生对于基础专业知识的掌握能力,从而促使学生在提高基础能力的同时,进一步为学生综合水平提高奠定基础。

2.加强传统文化及民间美术课程的开设

高质量的设计作品需将审美的表现和内涵有机结合,如果设计作品缺乏内涵,这会表现出空洞和肤浅的特征。因此高校在开展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教学活动时,便需侧重向学生渗透我国的传统文化和地方的民族特色,提高学生在文化方面的素养。当前,传统文化大多以视觉的形式保留下部分元素,如木雕、刺绣等,其图案和色彩的应用已经广泛渗透到人们的审美生活中,具有高度的文化内涵。而具有特色的地方文化也具有突出的个性特征,民间艺术的形式也更为多样化,如剪纸、布堆画等。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便可引导学生广泛接触和临摹上述作品和民间艺术元素,促使学生对民族文化产生热爱之情,形成文化的自觉和自信意识,主动在作品中融入民族文化元素,以此来提高作品的文化内涵。传统文化在视觉传达设计中具有重要地位,如何构建高效的课堂,提高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认识,有效地促使学生能够加强实践设计水平,需要教师深入教学实际,有针对性地进行实践研究,从而总结更加高效的教学方法,进一步为学生日后创新创业能力提高提供有效保证。

(三)创业型专业师资队伍建议

可建立创业型的教师职务认定体系,辅助该专业的教师实现综合发展,教师可作为高校双创教育的核心主体,因此也需将高校教师双创教育能力的提高作为开展双创教育的重点。需将该方面能力的培养工作作为教师职业发展的战略内容,保证教师具有更为长远的发展前景。近年来,我国普遍倾向于培养具有教学和指导能力的教师,而对教师所具备的双创能力重视程度不足[4]。而对于主要肩负双创教育质量的教师来讲,其更需具备一定的双创能力。创业型的教师不但需完成传授知识的任务,同时也需成为研究创业教育、激发学生潜能的新型教师。而构建创业型教师技术认定办法,形成教师分类发展的制度,促进教师队伍的发展可成为目前所需解决的重要问题。具体可从下述方面实施:教学条件主要为基本和业绩条件两种[5]。基本条件主要是对各类型申报技术人员的普遍要求,业绩条件便是依据创业的类型划分的条件,具体如下:

1.教学基本条件

第一是教学工作量。需依据相应的职级标准要求、授课数量和教学步骤、近五年指导教师创业实践等数量,或者指导的毕业设计和担任创业导师的工作情况。

第二是教研活动。需完成跨学科和专业的课程建设、实践教学、双创教学革新等方面的建设工作,对创新和服务工作进行革新,实施在线课程的教学工作等。

第三是教学效果。教师需具有更为丰富的实践经验,形成教学成果和业绩,在双创教育方面能够发挥带头作用。

2.教学业绩条件

牵头完成不同层级的双创教改项目,获得各级创业技能竞赛奖项、指导学生参与不同类型的创业比赛等等。

3.实践研究条件

获得国家级别的行业协会资格证书,企业的兼职情况,牵头撰写创业类的教材,主持学生成立创业团队,获得业绩认定等。

(四)创业实践项目的应用

充分发挥“创业工作室”的职能,形成跨界实践项目的奖励办法,促进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在创业教育方面的合作力度。该工作室可定期开展双创校友经验分享活动,依据行业的发展趋势和具体的要求,针对不同岗位的技能要求进行有针对性地培养。也可聘请行业的专家来校指导教育工作,在开展教学活动期间,主动渗透双创理念和知识,提高现场教学和案例分析的有效性,如在不同的学科下融入与专业相关的实践项目,配合讲解经营管理、财税等相关的知识内容,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创新和创业能力[6]。也可邀请行业专家定期来校开展交流活动,组织学生路演,深入到企业进行走访和对接,持续提高学生的创业意识。在侧重培养学生的基础技能之余,还需同步提高学生的创业技能,让学生实现自主学习和工作的目标。充分发挥工作室的优势,从实践教学、课程建设和团队建设等多个方面进行革新,为设计专业提供一个更具有综合性的专业和创业教育,从而形成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机制。

四、结语

总之,随着新时期视觉传达设计教学改革深入开展,在进行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有效的融合创新创业教育内容,加强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综合实践水平,为学生日后就业与工作提供有效保证。通过实践分析,结合创新创业培养内容,探索了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希望分析能为高校教学工作有效开展提供良好建议。

猜你喜欢
双创专业设计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高淳区以侨联双创基地 助推“双创”孵化成长、孕育未来
BUBA台灯设计
“双创”浪潮方兴未艾
部分专业介绍
圆梦星之火,助力“双创”加速跑
瞒天过海——仿生设计萌到家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探秘那些不冷不热的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