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及相关古文字书法的临习与创作

2022-02-23 13:31冯浚泓
河北画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古文字甲骨文基础

冯浚泓

(作者单位:曲阜师范大学书法学院)

我国书法体系的创新往往依赖于多元文化的传承,这其中甲骨文的历史十分久远,当前针对甲骨文的研究虽然已经较为成熟,但是以甲骨文为基础落实的古文字书法体系,却还存在较多的困难和问题。而以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为主要目的,进一步发扬甲骨文的书法研究价值是当前文化解析的重要任务,那么以文献分析法以及案例分析法作为主要方式,综合当前甲骨文以及古文字书法的临摹练习以及创作策略进行探讨,不仅能够进一步拓展我国书法体系的覆盖范围,也可以进一步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为后续的书法文化创新奠定良好基础。

一、甲骨文及古文字书法的发展背景及现状

在探讨甲骨文衍生的古文字书法之前,首先我们先来了解甲骨文识字的相关概念,甲骨文主要是商王朝的主要占卜记录,文字使用局限性较大,能够表达的含义也并不是常规的生活性信息[1]。但是从当前既有的调查结果显示,殷墟时期遗存的甲骨文单字便已经多达4100 余个,可以解释的字目高达1300余个,建立在文字通假以及同源分化的基础上,在后世各个朝代的文字演变过程中,能够与甲骨文之间产生对应的文字近1600 个[2]。单纯从这些数据的角度来讲,我国甲骨文在文字演变以及后期时代的书法改革过程中,有一定的关联性。我们可以将甲骨文理解成当前汉字幼年时期的书写形态,例如吸收金文“篆引”,便体现了这一概念,所谓的“篆”,主要指的是如同图案纹样的字形,“引”指的是粗细均一的线条和中锋引笔做书的笔法。这其中便涉及到了文字的图案化,是建立在类似于图案纹样的基础上创新的书写方式,这是输入法演进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图案化是建立在甲骨文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最初的含义为“画成其物”,但是经过后续多年的演变以及使用来讲,为了进一步提升书写的实用性,将其转化为具有更强调理性的书写。但是综合金文书法的实际书写秩序来看,依旧体现了原有的“画”的意境。所有的笔锋以及结构潇洒恣意,体现了强烈的秩序精神以及美感[3]。而从史书研究的角度来讲,殷商期间的文字对于后世书法体的改革有着极强的影响,是书法传承以及发展的源头。结合我国当前的书法创作体系来看,大量的学者建立在殷商甲骨文字收集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这是进一步开拓我国传统书法体系的重要路径。

二、古文字书法临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甲骨文的诞生距今已经时代久远,这也就导致其语言交际功能逐渐丧失,已经不能作为一种文字载体所使用,但是由甲骨文衍生出的一系列文化体系依旧具备传播价值,这其中甲骨文衍生出的古文字书法涵盖了篆刻作品的临习与创作,这是我国当前古文学传承和发展的根本保障。但是结合具体的发展现状来看,以甲骨文为基础的古文字书法临摹练习还存在着较多的困难。

(一)缺乏有效指导

结合当前的实际发展现象来看,大多数的文学研究专业学者以及相关学生都注重对古文字书法的学习,但是在实际研究的过程中却缺乏专门指导,导致古文字的识字能力以及文化修养不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也会面临较多的困难,同时临摹练习以及试读原始材料被忽略,这也就导致了古文字书法的发展存在较多的矛盾问题。

(二)鉴赏评价多元性较差

当前大部分古文字书法的传承人以及学者来看,往往是建立在兴趣爱好的基础上进行的自发性学习,这也就导致缺少对古文字书法的鉴赏以及品评能力,在后续创作的过程中,主要的创作风格以及创作路径也缺乏专业性,难以保证创新的作品是否具备可读性以及正确性,这也就成为了甲骨文书作学术含量降低以及审美价值下降的主要因素。

(三)多元化风格传承问题

结合当前甲骨文及古文字书法创作的核心问题来讲,如何能够将不同朝代以及不同书家群体的风格传承下去,是面临的主要挑战。当今的部分学者注重通过笔墨来传达相关情绪和思想,因此并不重视掌握古文结体知识以及文字形体的具体应用方式,对于每一个字的演变经历也不够了解。这导致当前大部分的古文字书法以浅尝辄止为主,缺乏深入的分析,尽管作品本身的笔法以及墨法具有较强的处理技巧,但是却缺乏流传以及研究价值。

另外以获取利益以及社会影响力为主要目的,当前社会上还有部分机构推出了一些并不专业的甲骨以及篆刻类字书,这是建立在正版出版物基础上进行的意象解读,其中字形不全,临摹不够准确,字义解释也不够专业。这种鱼目混珠的方式,进一步混乱了古文书法市场,也拉低了甲骨文书法创作的标准和层次。

(四)范本临摹问题

综合近些年的甲骨文书法创作来讲,部分学者建立在自身喜好的基础上,认为应该将甲骨文书法创作发扬光大,并且落实好未来传承体系的建设。因此在基础识字的层面,还需要遵循书法人才培养的客观规律,坚持打造系统性的范本临摹体系,深入分析不同时期甲骨文书写中的实际风格以及特点。

但是综合实际情况来看,有这种期望和想法是良好的开端,但是与实际情况之间还存在较大的差异,例如商王朝时期的相关甲骨文书法创作资料较为匮乏,在武定执政之后形成了一股书法创作风气,并且持续到了商代末年,在这近250 年的时间中,甲骨文的出土情况以及普法文例等风格特征,往往是建立在出宾组、出组、何组、历组、无名组、黄组等七大类型的基础上形成的。整体的模式呈现极强的多样化特点,以这七大类型作为基础,还可以进行细节划分,例如可以划分出子组、午组、花园庄东地子卜辞、商末记事刻辞等在书法风格。不同的风格往往有较为明显的差异性,在每一个大的甲骨类型发展背后往往存在着多个风格,较为鲜明的学家身体。对于时代的影响较大,也就导致了当前的具体范本,临摹选择成为了突出的问题[4]。如何定位最适合当前书法创作的范本,如何在临摹教学以及推广发展的过程中营造完善的体系,这些都是需要考虑的问题。

三、甲骨文及相关古文字书法创作的优化路径

(一)核心目标分析

结合当前甲骨文书法的实际发展特点来讲,在落实学习以及传承的过程中,必须要依赖原始注入材料,这样才可以选中合适的拓本,在反复临习的过程中,也能够感受古人为师的乐趣,能够感受不同类型的甲骨文书法魅力分析,用笔的风格以及演变变化,通过这样的基本训练能够进一步窥探古人书法体系的奥秘,也可以实现与古人的对话。

例如在丛文俊先生《周道荡荡——丛文俊临述西周金文二十四品》中了解到西周金文书法,虽然是承袭商人而来,但是在后续的发展和使用过程中却另辟蹊径,打造出了与原有体系不同的发展道路。而产生该种结果,主要的因素便是完成了对象形文字符号体系的图案化改造,同时也完成了中国历史上大篆字型结构以及书体样式的演进。 这种演进不仅传承了文字与书法本来的韵味,也建立在商周礼乐文化的基础上,传承了十分深远的人文精神,这对于后3000 年的文字学与书法史的研究,提供了十分深远的影响。由此可见,在甲骨文书法传承的过程中,无论是如何的改变还是创新,都必须要源于其本身的思想意识形态和价值,并且在创新的过程中不断落实人文精神的叠加以及发扬,这样才能够定位一个合理的发展方向以及发展目标,从而为后续的甲骨文书法优化提供根本保障。

另外要构建完善的甲骨文书法创新体系,综合识字、临摹练习以及书法创作,营造不同的改良方法以及发展方式,这样才可以在甲骨文作品创新的过程中,进一步传承甲骨文本身的社会价值以及文化传承价值,也能够打造一个典雅的书学发展方向。

(二)掌握基础的古文字原材料

随着我国考古工作的不断创新,近些年出土的古文字资料类型以及内容也在不断增加,这让古文字书法的研究体系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是其中也存在着较多的难点,首先偏旁部首以及点画结构辨认较为困难,大部分学习者在研究的过程中望而却步。其次由于距离当今时代较为久远,大部分文字的使用频率较低,这让研习者在识读的过程中存在较多的难点,同时也未能进行针对性的应用。

但是全方位地了解古文字书法的相关资料,建立在原材料的基础上进行探究,也可以为当前的甲骨文书法创作提供有效途径。当前大部分的书家认为在了解古文字书法的前期阶段,可以粗略地了解大量的古文资源材料,例如《殷虚书契》《卜辞通纂》《两周金文辞大系》《三代吉金文存》等[5],这些文字资料能够大体地介绍甲骨文的发展历程以及具体的特点,可以为后续的甲骨文书法创作提供根本保障。

然后建立在古文字字形的基础上进行深入研究。我国早期相关学者采集古文字字形的基本方法,便是依靠书法家对于古文字的临摹来完成的。比如孙海波的《甲骨文编》、容庚的《金文编》、曾宪通的《长沙楚帛书文字编》等文献资料都展示了对不同阶段甲骨文的研究和具体成果[6]。而这些作者具有较为深厚的修养,书法功底较强,在临摹的过程中也能够展现古文字本身的形体结构以及相关魅力。

除此之外建立在现代化技术的基础上,信息技术也已经在古文字分析中产生了较大的优势,通过电脑技术能够还原古文字的具体结构以及笔画,尤其是针对断代的文字来讲,可以从相关器物上提取文字的字形,这对于整理不同时期古文字实际结构以及类型有着极强的促进作用。而这些从相关器物上提取出来的文字,能够最大程度上保留原有的图像原貌,为后续的甲骨文书法创作提供了极为便利的条件。

(三)了解古文字字体的审美及演变趋势

以甲骨文为基础的优秀的古文字书法作品,往往是从熟悉字体的基础上来实现创新和演变的,而原有的古文字字体的审美特征以及具体的演变趋势,也能够为当前的书法创作提供更多的参考素材。例如殷商时期的甲骨文往往刻在龟甲以及兽骨上,周朝之后大部分青铜器上刻的铭文、战国秦汉时期的竹简书帛,都成为了中国文字字体演变趋势研究的关键要素。

相关学者发现,在古文字的形体变迁过程中,为了进一步满足不同时代的实际需求,大部分往往是建立在美观以及实用的基础上构建的字体结构,并且遵循着由繁而简,由难而易的演变途径,从原有的简陋,发展成后续的美学与使用于一体的文字载体。简而言之,在书法创作的过程中,既要维持美感也要善,美感是具体的形式,而善是主要的思想,这是艺术作品得以传承的根本标准,同时也是衡量艺术作品本身美丑的主要判断依据。结合我国当前的传统文化传承情况来讲,首先要延续其优秀的品质,其次要在延续的过程中进行适当的创新,例如通过当前的金文书法来看,首先传递了一种秩序精神,其次展现了和谐与美,通过法度来实现。其展现出来的意境思想往往介于形象与抽象之间,并且通过不同阶段人心以及自然认知的影响来感知金文书法的美。我们可以将其理解成一种“形而上”的思想体系,他渗透了甲骨文传承过程中流传下来的形象之美,同时也渗透了书法创新期间展现出来的和谐韵味[7]。这也表现了古文字本身的字形魅力对当前学者产生的影响,并且能够将其作为书法创新的主要素材。

由此也可以证明,在利用甲骨文落实书法创新的过程中,相关用字的考虑,必须要综合不同时期的实际社会风气以及书法风格进行针对性分析。如罗振玉于1927 年手书付印的《集殷虚文字楹帖》一书[8],讲述了上世纪二十年代大部分甲骨文的具体研究进展,从当前的角度来讲,其中的部分字虽然存在不妥,但是在纠正之后也能够展现出甲骨文传扬过程中存在的主要特点,需要结合不同时期的认知以及规律来进行调整,那么在当代的甲骨文书法创作过程中,必须要重视其中存在的疏漏问题,在避免贻误后学的同时,也要进一步强化当前时代甲骨文书法的社会影响力以及专业性。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当前的古文字书法创作过程中,甲骨文的存在能够为后世的书法类型分析以及创新理念提供有效地保障。以不同的载体所书写和铸造的文字,能够呈现出不同的审美特征以及韵味,将其融入到多元化的书法创作体系中,不仅要追求形体外在的特征变化,也要注重落实文化内涵以及审美趣味的分析和掌控,塑造正确的书法创新价值观,进一步提升甲骨文本身的社会影响力以及文化传承价值,这样也可以为我国的书法体系创新提供可持续发展动力。

猜你喜欢
古文字甲骨文基础
夯实基础,举一反三
夯实基础,举一反三
最憨厚笔记 夯实基础就是要一步一个脚印
古文字中“口”部件的作用研究
拨乱反正 夯实基础
新视野下的文字学教学研究
图说汉字
图说汉字
古文字讹变问题研究回顾与再探
甲骨文构形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