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医肾脏病方剂数据挖掘

2022-02-23 06:37李春霞
亚太传统医药 2022年2期
关键词:网络分析蒙医豆蔻

李春霞,满 达

(1.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蒙医医院,内蒙古 锡林浩特 011299;2.内蒙古自治区国际蒙医医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750306)

蒙医理论认为肾脏主司水业,五源属水,位于三根之赫依位,病变巴达干之循。肾脏易以巴达干、赫依增盛而发病,多寒证,热证也以巴达干热证为多见,易与寒证混淆。《甘露四部》记载肾脏病:“原因为跌落马匹、蹦跳、湿寒、负重过度等,诱因为过食奶食及味甘之物;症见耳鸣、耳聋、肾腰胯部疼痛、下肢凝重等;证型当分寒热,证型为肾赫依症、肾热证等九种。”肾脏病基本药物则为槟榔七味丸、豆蔻十味散等温药为主。由于肾脏病变的上述特殊性,临床当中即使治疗肾热证,也往往先给予温肾药物,待揭祛“巴达干之覆”,再予以清热药物。为探索蒙医肾脏病方剂的组方特征、核心组成,揭示肾脏病方剂的组方规律,本研究通过数据挖掘方法进行研究。

1 材料

本研究的方剂来自蒙医“三大经典”之《甘露四部》与《秘诀方海》。参照高等教育《蒙药学》教材及《中国医学百科全书-蒙医学卷》对组方药物名称进行统一并翻译为中文名称,去重并经专家甄别后,从中收集肾脏病方剂共八十七条。

2 方法

将上述方剂录入EXCEL作为备挖掘数据库。组方信息采用复杂网络分析法,将方剂组成药物的对应关系转换为邻接表的形式,应用Gephi0.9.2软件对处方配伍药物组成进行复杂网络分析[1]。通过度(degree)、加权度(weighted degree)、介度中心度(betweeness centrality)、权威性(Authority)等关键指标进行节点的重要性分析。应用Gephi0.9.2软件的modularity功能进行模块化既聚类分析。同时应用Co-Occurrence6.7(COOC6.7)软件对方剂配伍的药物进行关联分析[2],以支持度、置信度指标评价关联强度。

3 结果

3.1 频次分析结果

应用COOC6.7进行单味药的频次及共现分析(表1,图1)。可见单味药物中豆蔻的应用频次最高,其次为红花、麝香、诃子、刀豆、五灵脂、茜草等。两味药物当中紫草茸-茜草和刀豆-豆蔻的共现频次最高,三味药组当中大托叶云实-蒲桃仁-芒果核有明显的共现关系,其次为上述三味与高频药物豆蔻的共现显著高于其他药组。共现网络显示全部成分可分为四个聚类模块,其中位于网络核心的两个模块包含的成分分别对应肾寒(巴达干赫依)和肾热(其素协日)两大证型;其余两个模块中的成分则多作为方剂中的佐药、使药。

表1 肾脏病方剂单药及多药共现频次

3.2 网络分析结果

将方剂成分信息以邻接表载入Gephi0.9.2软件,进行无向网络分析并输出数据表格(表2)与网络图(图2),以“度”“权威性”和“介度中心度”为评价节点指标。结果显示豆蔻、诃子、红花、栀子、大托叶云实、锦葵花等6个药物应为核心药物,其三项关键性指标均显著高于其他成分;另有麝香、刀豆、川楝子、肉豆蔻、五灵脂的介数中心度排序较为靠前,提示其在方剂配伍中同样具有重要地位。进行模块化后显示豆蔻、刀豆和大托叶云实在模块1中,诃子、红花、锦葵花、麝香、五灵脂在模块0中,栀子、川楝子、肉豆蔻则在模块2中,提示同一模块中的成分之间具有紧密关系。将方剂编号与方剂成分以邻接表载入Gephi0.9.2,进行无向网络分析并输出数据表格(表3)与网络图(图3),发现方剂六十一的介度中心度仅次于网络核心节点——豆蔻。提示其方剂组成当中多数药物位于非相邻药物产生组方关联的最短路径上,具有一定的重要性和代表性。方剂六十一方名“驴血二十五味丸”,由驴血、豆蔻、红花等二十五味药物组成,为清流泄浊、助调营华、燥黄水之药,现临床更多将其应用于风湿免疫性疾病。

表2 肾脏病方剂配伍复杂网络核心节点数据

注:模块化结果以颜色代表,节点大小以介度中心度设置。

注:模块化结果以颜色代表,节点大小以介度中心度设置。

表3 肾脏病方剂成分关联分析部分数据

3.3 关联分析结果

为进一步明确组方药物之间的关联强度,应用COOC 6.7的关联分析功能进行分析。设置输出药物之间的关联置信度≥80%、支持度≥20%的计算结果(表4),可见豆蔻为后区主要药物成分,说明前区药物——芒果核、蒲桃仁、大托叶云实、方海(螃蟹)等成分出现在方中时,后区药物出现的概率≥80%,其中芒果核、蒲桃仁、大托叶云实三味的关联最为紧密,此三味成分实为蒙药的“下‘三子’”,往往在方剂中组合出现。茜草和紫草茸则为蒙药“三紫药”中的两种,在方剂中也常作为药对出现。上述两组关联关系往往在治疗其他疾病的方剂当中也是作为相对固定的药组使用,而刀豆-豆蔻、下“三子”-豆蔻的关联关系才是肾脏病方剂当中独有的药对关系。豆蔻是蒙药“六良药”之“肾脏良药”,通过本研究数据分析也证实了其在肾脏病方剂中的重要性,本研究收集的方剂当中豆蔻的支持度为0.517,说明约52%的方剂中应用了豆蔻。

4 结论

蒙医两大经典中的肾脏病方剂当中以豆蔻的应用最为广泛,其次为“药物之王”——诃子以及“肝脏良药”——红花。豆蔻与刀豆、下“三子”等配伍主要治疗肾脏寒证,豆蔻与刀豆、红花、诃子、茜草等配伍主要治疗肾脏热证。驴血二十五味丸在网络分析结果当中显示为重要节点,作为一个常用来治疗风湿免疫性关节疾病的药物,本研究结果体现了蒙药一方多治、异病同治的特点。红花和“三紫药”作为蒙药清肝热、血热、伤热的常用药物,是肾脏热证方剂的主要臣药,而具有补肾、祛肾寒功效的“下三子”为肾脏寒证的主要臣药。刀豆虽有祛肾热的功效,但往往与豆蔻一同参与各种证型的方剂配伍,是肾脏病方剂的核心药对之一。另一重要药组是具有祛肾寒、补肾的下“三子”与豆蔻的药组。

5 讨论

蒙医“三大经典”指《甘露四部》《秘诀方海》与《蒙药正典》三部著作。其中《蒙药正典》无方剂内容,《甘露四部》是一部集理论、临床、药物、饮食等众多内容为一体的蒙医巨著,其记载的方剂数量暂无准确统计结果。《秘诀方海》又称《蒙医金匮》,从首次木刻板问世已近200年,是蒙医史上最经典的方剂学专著。按方剂学标准统计,该书共记载了2 528条方剂[3]。鉴于上述两部专著的经典性及代表性,本研究仅从其中收集了研究素材。

目前,复杂网络分析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航空、生物、医学等各个领域,在传统医学领域中的相关研究报道也逐年增多。传统医学的方剂配伍具有复杂网络特征,基于复杂网络的节点核心性相关指标,我们能够识别复杂配伍系统中的核心药物。与此同时,利用复杂网络的社团发现功能(模块化)我们还能够进一步促进对该网络更高维度信息的理解[4]。关联分析在民族医药领域的方剂挖掘研究当中应用非常广泛,而且新的更适用于方剂配伍规律研究的算法也处于不断的开发研究当中[5]。我们通过结合关联分析的Apriori算法及复杂网络分析方法发现,蒙药豆蔻是肾脏病方剂的核心药物,这与蒙药“六良药”之“肾脏良药”的称谓相符。药组方面豆蔻-刀豆是肾脏病方剂的核心药对,白豆蔻蒙古文名曰查干苏格木勒,味辛、苦,性温、腻、锐、轻、燥,有祛肾寒、镇赫依、助胃火、消食、开胃、止呕的功能。刀豆蒙古文名曰薄仁勺沙,味甘,性平、腻、和,有补肾、清肾热的功能。两味药配伍能够在祛寒和清热的功能上相互制衡,同时可能增强蒙药十七效能的“腻”效。“腻”效增强则克制赫依秉性成分所致的耳鸣、耳中隆隆作响及孔道中的赫依阻塞、眼花等症状,同时克制赫依要素的坚性秉性成分所致的手足僵直、屈伸不利、活动受限、肿胀等症状[6]。虽然传统医学所谓“肾”病的范畴远非现代医学所指“肾脏病”如此狭窄,但仍有研究表明豆蔻挥发油对肾脏具有保护作用[7],而刀豆对肾脏的作用仍有待研究。

上述有关“腻”效的论述也说明了蒙医可在某个如“三根”层次上将一些骨关节疾病与肾脏病纳入同一范畴来看待。作为很多风湿免疫病共同的靶标,肾脏与关节的疾病也往往有诸多现代医学意义上的共同病机[8],治疗方法也往往一致。中医学也认为肾中精气是正气之根,正气不足则因免疫细胞缺陷而易患自身免疫性疾病。本研究发现驴血二十五味丸在肾脏病方剂当中介数中心度最高,该方主要用于蒙医“肾达尔干”和“肾格日呼”病,在临床当中往往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关节疾病[9],对其干预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机理可见相关研究报道[10],而对其在现代医学的肾脏病应用方面的研究尚未见报道,有待进一步研究。

猜你喜欢
网络分析蒙医豆蔻
基于交通运输业的股票因果网络分析
蒙医治疗慢性盆腔炎患者中的效果观察
基于ISM模型的EPC项目风险网络分析
低轨卫星互联网融合5G信息网络分析与应用
认知重评和表达抑制情绪调节策略的脑网络分析:来自EEG和ERP的证据*
广州车站与同窗偶聚
年华在豆蔻梢头芳菲
印度豆蔻出口需求高涨直到危地马拉豆蔻到来时
蒙医痛经诊疗方案
浅谈蒙医药对糖尿病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