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甲复脉颗粒治疗帕金森病临床疗效观察

2022-02-23 06:37唐一华周德生刘利娟
亚太传统医药 2022年2期
关键词:中医药大学西药证候

唐一华,周德生,陈 瑶,齐 婧,刘利娟,张 婷

(1.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南 长沙 410208;2.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湖南 长沙 410007)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病变,临床症状包括以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肌强直、姿势平衡障碍为主的运动系统症状和感觉障碍、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及精神障碍等非运动症状。其具有低病死率、高病残率、发病率与年龄相关、症状进行性加重的特点,目前尚无根治方法。近年来,诸多中医学界致力于研寻可改善PD患者临床症状、延缓病情进展速度、降低西药副作用的治疗方法,取得了一定成果。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周德生教授在吴鞠通的三甲复脉汤基础上进行加减,采用方便患者长期服用的颗粒剂型制成三甲复脉颗粒,临床上对PD阴虚血瘀证患者疗效颇佳,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研究对象来源于2020年6月-2021年2月在湖南省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PD患者59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试验组29例。对照组男性17例,女性13例,平均年龄(69.37±6.12)岁,平均病程(5.45±3.10)年。试验组男性12例,女性17例,平均年龄(67.52±6.01)岁,平均病程(5.39±3.20)年。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H-Y分级等一般资料均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

1.2 纳入标准

纳入标准:(1)西医诊断符合《中国帕金森病的诊断标准(2016年版)》[1];西医分期符合改良H-Y分级法病情在1~3级。(2)中医证型诊断标准参照隆呈祥整理的《中医老年颤证诊断和疗效评定标准(试行)》[2]及《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制定:①主症:腰膝酸软、五心烦热、麻木疼痛;②次症:头晕耳鸣、耳聋、健忘、形体消瘦、口咽干燥、唇面色暗、舌质紫暗或有瘀斑瘀点、脉涩或细涩而数。临床症状具备3项主症及(或)1项主症、3项次症即可确立。

排除标准:①曾经接受过手术治疗的PD患者;②患有PD以外对生活质量及运动功能造成直接影响的疾病者;③近期服用对本试验结果可能有影响药物者;④试验过程中不配合治疗或自行调整药物剂量者;⑤受试者对试验中所使用的药物过敏、严重不良反应者。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仅予西药治疗,首选盐酸普拉克索片,对于运动症状显著者,联合多巴丝肼片治疗。入组前逐渐稳定西药剂量,入组后剂量维持不变。试验组:联合中药三甲复脉颗粒,温水冲服,早晚各1次。由深圳华润三九有限公司提供,湖南省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药房配置。三甲复脉颗粒:生牡蛎、炙鳖甲、炙龟甲、鸡血藤、生地黄、炙甘草、山楂、麦冬各15 g,阿胶、火麻仁、赤芍、片姜黄、山茱萸各10 g。两组均连续服用8周。

1.4 观察指标

(1)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统一帕金森评定量表(UPDRS)总积分:包括精神行为情绪、日常生活活动、运动检查和治疗的并发症4个部分,总分值越高表示病情越重。

(2)PD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量表(PQD-39)积分[4]:根据严重程度每个条目0~4分,得分越高,表明生活质量受损越严重。

(3)中医证候积分量表[2-3]:根据严重程度每个条目计0~3分,得分越高表明患者症状越严重。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两组患者 UPDRS总积分比较

与干预前相比,对照组干预后UPDRS总积分降低(P>0.05),试验组干预后UPDRS总积分显著下降(P<0.05)。干预后,试验组UPDRS总积分前后差值较对照组下降(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UPDRS总积分比较 (分,

2.2 两组患者PQD-39积分比较

与干预前相比,对照组干预后PQD-39积分升高(P>0.05),试验组干预后PQD-39积分显著下降(P<0.05)。干预后,试验组PQD-39积分前后差值较对照组下降(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PQD-39积分比较 (分,

2.3 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与干预前相比,对照组干预后中医证候积分降低(P>0.05),试验组干预后中医证候积分显著下降(P<0.05)。干预后,试验组中医证候积分前后差值较对照组下降(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分,

2.4 不良反应比较

试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n(%)]

3 讨论

PD可归属于中医“颤证”范围,PD发病率与年龄密切相关[5],随着年龄增加患病率显著升高,肝肾阴虚是其病理基础,瘀血阻络是其重要病理环节。早在《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就有“年四十,而阴气自半,起居衰矣”的记载,阴气难成易亏,随年老体衰,肝肾之阴日益虚亏,又肝肾同源、精髓相通,肾精亏虚则不能养髓,肝血不足则脑窍失荣,人体神机转运、运动行处必受其影响,加之阴虚则阳亢,“诸风掉眩,皆属于肝”,从而出现六觉衰减、动作失衡、震颤不已等症状。年老之人因代谢迟缓,湿、浊、痰、瘀之邪易在体内蓄积,据调查显示[6],老年人的血瘀证发病率占65.7%,而PD病程日久,阴损气耗,瘀血内生,阴虚生内热,热炽血瘀,热瘀互结,故血瘀证尤为常见。

本研究所采用的三甲复脉颗粒来源于吴鞠通的三甲复脉汤,在其基础上加入山茱萸增强滋补肝肾之力,易白芍为赤芍,加入片鸡血藤、山楂、姜黄以增行气除瘀、活血通络之效。全方具有滋阴熄风、化瘀通络功效,针对PD阴虚血瘀病机治疗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本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患者单纯西药治疗8周后UPDRS量表、PQD-39量表、中医证候积分量表评分变化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患者三甲复脉颗粒联合西药治疗8周后UPDRS量表、PQD-39量表、中医证候积分量表评分均显著下降,且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前后量表评分差值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无明显差异。

PD为神经系统进展性退行性病变,目前西医对PD以对症治疗为主[7],神经修饰治疗尚未系统,拟多巴胺类药和抗胆碱药是目前抗帕金森病主要用药。多巴丝肼片及盐酸普拉克索片是目前治疗PD的常用药物,疾病中早期可见明显临床疗效,但长时间用药后易导致 “左旋多巴恐惧”,使治疗不能达到满意效果,且可伴有恶心呕吐、体位性低血压、异动症、睡眠障碍、精神症状等多种不良反应。对照组患者在入组前已稳定西药剂量,且研究期间剂量保持不变,本次研究结果说明,在短期内(8周)服用稳定剂量西药,患者临床症状基本平稳,西药在稳定病情后维持剂量服用并不能进一步改善患者症状。在西药基础上联用三甲复脉颗粒可进一步缓解PD患者临床症状。中西医联合治疗在改善患者症状、延缓病程进展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中西医联合治疗疗效优于纯西药治疗。

猜你喜欢
中医药大学西药证候
是不是中药的不良反应比西药少?
山东中医药大学科研创新团队介绍
萧山地区帕金森病睡眠障碍患者中医证候要素、复合证候及其危险因素研究
广泛性焦虑障碍中医证候、体质及其关系的研究进展
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肾病二科简介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医证候研究综述
补肝汤治疗肝肾阴虚型慢性乙型肝炎效果分析及对患者中医证候积分的影响
头孢菌素类与多种西药联合使用所致的不良反应的临床影响分析
民盟福建省委会向福建中医药大学捐赠《精正大医图》
含金属离子的中药与西药联用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