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凯教授治疗风湿热痹临证经验

2022-02-23 06:37李玉来
亚太传统医药 2022年2期
关键词:痹证雷公藤风湿

李玉来,李 娜,白 平,赵 凯,2*

(1.宁夏医科大学 中医学院,宁夏 银川 750004;2.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宁夏 银川 750004;3.宁夏中医医院,宁夏 银川 750021)

风湿热痹证属于中医-痹证范畴,其先以关节疼痛,活动受限,局部红肿灼热,痛不可触,遇冷则舒,可见皮下结节或红斑,继而出现发热、汗出、恶风、烦躁、口渴、小便黄、大便干燥等全身不适症状。风湿热痹证与现代医学中的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痛风皆属于痹证范畴,其中,RA患病人数约占世界总人口的 1.0%,我国患病率约为 0.3%左右[1]。

1 病因病机

风湿热痹证的病因多是久居潮湿炎热之地,外感风湿热邪,侵袭肌腠,壅塞经络,痹阻气血经脉,留滞筋骨关节,发为风湿热痹。其病机为风、湿、热、痰、瘀等邪气留滞肢体、筋脉、关节、肌肉,经脉闭阻,气血不通。素体阳盛或阴虚内热者,复感于风湿之邪,郁而化热,或因脾湿内蕴,复感湿热外邪,湿热邪气与气血交杂于筋骨关节,致使关节红肿疼痛、灼热,而成风湿热痹。

风湿热痹的病理演化一般有三:一则为风湿热痹日久不愈,气血运行不畅,瘀血痰浊痹阻于经络,深入骨骱,最终导致关节肿胀、僵硬、变形;二则为风湿热痹日久耗伤气血,累及肝肾,虚实夹杂;三则为风湿热痹日久不愈,又复感于外邪,病邪由经络而入脏腑,出现脏腑痹证。

2 现代医学对风湿热痹证的研究

3 特色疗法

3.1 微汗祛湿法

大多数医家在治疗风湿热痹证时往往忽略汗法,或则弃之,然《金匮要略·湿病》第二章第18条有云:“风湿相搏,一身尽疼痛,法当汗出而解,值天阴雨不止,医云此可发汗,汗之病不愈者,何也?盖发其汗,汗大出者,但风气去,湿气在,是故不愈也。若治风湿者,发其汗,但微微似欲出汗者,风湿俱去也。”风湿热痹证多因感受风湿热邪,袭于肌表,正气不能鼓邪外出所致。风为阳邪,其性轻扬,表散迅速;湿为阴邪,其性重着黏滞,难以骤除,且日久化热,湿热蕴结,难以去除。遂治风湿热痹者,当疏通经脉气血,加以微似汗出,使阳气缓缓蒸腾而不致骤泄,经脉气血营卫畅通。遂在治疗风湿热痹证之时切不可小觑微发汗,表邪已解,外无邪可遏,内邪才有机可逃,切不能闭门留寇。因此,赵凯教授在治疗风湿热痹证之时巧用微发汗之法,常用麻黄、炒芥子、桂枝、防风等品,使得风湿热邪俱去也,临床疗效甚佳。

3.2 扶气生血法

赵凯教授在临床治疗风湿热痹证善用扶气生血之品,问曰:“风湿热痹主以风、湿、热三邪所致,何以用活血化瘀之药?”家师曰:“风湿热痹确以风湿热三邪蕴结所致,然久病必伤于络,经脉闭阻不通,瘀血则生,不通则痛。”叶天士于《临证指南医案》中提出“久病入络”“久痛入络”的络病理论,并倡导“络以通为用”的治法[13]。“久病”体现了疾病发展的时长,因而整个过程均在损气耗血,且“久病入络”“久痛入络”“不通则痛”均为气伤的结果。王清任认为:“元气既虚,必不能达于血管,血管无气,必停留而瘀”[14],因此瘀血之由来,多因气不足,气是世间万物化生的物质基础,气不足则血不生,气不足则血不行,气不足则血瘀,气不足则痛。临床上治疗风湿热痹证除具有传统的瘀血思维外,还应着重考虑“气”的问题。故在临床治疗过程中需着眼于整体,灵活变通,辨病而辨证,辨证而变法,变法而变药,药随法变,法随证变,辨而为变,灵活而用,方可把握疾病的各个阶段。风湿热痹单从祛风除湿而治,效果欠佳,疗程较长,加之各种因素干扰,可能迁延难愈,既耽误病情,又加深医患矛盾。故而临床既要精准辨证,又要精准变法,才可在最短的时间内达到预期疗效,除中医传统辨病辨证外,还需借助现代医学技术与手段,快速准确掌握病情的变化和程度,使患者既感知明显的疗效,又感受到医者的专业。故而在治疗风湿热痹证时需用大剂量的黄芪、白术、川芎及芳香行散之品,如藿香、苍术、白芷、细辛。气充则血生血行,瘀血自祛也。

3.3 清热解毒合用温阳法

治病必求于本,风湿热痹属肢体经络病证,经络既是运行气血的通路,又是疾病传播的通路。经络与脏腑、骨骼、筋脉、肌表等有机相连,沟通表里上下,内联五脏六腑,通行气血,使机体正常运行[15]。机体受邪,正气不能及时鼓邪外出,病邪浸袭日久,反复发作,则风湿热邪淳盛,下陷肌肤、筋骨,化为毒邪,破坏骨质。风湿热痹病理因素分外邪与内毒,外邪即感受风湿热邪,邪袭肌表,致使肌表僵硬疼痛;内毒则是热邪蕴蒸湿气,外邪袭于肌表,内湿不能外出,湿热互结,经久不散,化为内毒。为何毒邪多滞留于肢体关节之处?家师曰:“原因有四,一则肢体关节肌肉覆盖最为薄弱,卫外能力有限;二则肢体关节犹如机器轴齿,日常运用最为频繁,若不能及时濡养,自身损坏严重,易招邪侵;三则肢体关节是经脉运行必经之所,经络既是运行气血的通路,也是疾病传播的通路,病理状态下,邪气容易到达;四则肢体关节构造奇特,犹如坑洼之地,易于留邪。”综上,肢体关节多为虚象,正所谓“至虚之处,便是容邪之所”。不论是外毒还是内毒均为损耗阳气的过程,且风湿热痹夹杂寒邪,而非单纯湿热之象,阳气虚,则邪气所至,经脉闭阻,血行则缓,营卫易于郁滞,风湿热毒易从血脉中渗透于此,致使肢体筋骨、关节、肌肉疼痛、酸楚、麻木、重着、屈伸不利,甚则关节肿大变形影响关节活动。因此,家师认为治疗风湿热痹证,当考虑寒凝阳虚的病理状态,治疗时应予以重视,临床治疗中使用清热解毒之品,如蒲公英、黄芩、金荞麦、穿生石膏等的同时,还应运用温阳之品,如黑顺片、肉桂、干姜、杜仲、牛膝等。

4 常用药物

赵凯教授在治疗风湿热痹证时善用藤类药物,喜多用忍冬藤、雷公藤、络石藤、鸡血藤。《本草纲目》记载:“忍冬藤甘,寒,治一切风湿气及诸肿毒。”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风湿热痹证中的炎性因子高于正常水平[9-11],而忍冬藤具有消炎[16]、抗氧化[17]、提高免疫力[18]等作用,赵凯教授在临床治疗风湿热痹证时大剂量运用忍冬藤,最大剂量达60 g,效果甚好。《要药分剂》记载,络石之功,专于舒筋活络,凡病人筋脉拘挛,不易伸屈者,服之无不获效,不可忽之也。雷公藤,苦寒,为治风湿顽痹要药,现代药理研究雷公藤中的雷公藤甲素(Triptolide,TP)具有良好的抗炎及免疫抑制作用。壮医也认为藤类药材质地刚柔相济,善走经络,既有推动气血运行之能,又有祛瘀通滞之效,可明显缓解肢体关节麻木肿胀疼痛等之弊[19]。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麻黄-桂枝药对中,麻黄解表,散风寒,具有解热、镇痛、抗感冒、保护神经元的作用;麻黄-附子药对中,麻黄解表温阳,具有抗炎、镇痛作用[20]。藿香、苍术、白芷、细辛具有扶正固本、解表化湿之功[21]。因内外毒邪日久损耗阳气及藤类药物大多苦寒,故需配附子,既佐它药之性寒,又可温助阳气,使得驱邪之正气化生源源不断。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附子中的生物碱、多糖、尿嘧啶等成分[22-26],可使机体内源性代谢物变化,增强机体能量代谢[27]。

5 医案举隅

李某某,男,53岁,因左膝关节反复疼痛3月余,于2019年8月9日初诊。诊见:左膝关节红肿,皮温升高,压痛明显,痛不可触,关节活动受限,遇冷则舒,气短乏力,恶寒,伴发热口渴,烦躁不安,每于饮酒,食用高嘌呤食物而症状加重,疼痛部位固定,舌质红,苔黄,脉滑数。辅助检查:类风湿因子示:133.80 IU/mL,C-反应蛋白:19 mg/L,抗“O”:568.00 IU/mL,红细胞沉降率:28 mm/h,25-(OH)2维生素D:VIT-D 13.82 ng/mL,既往行抗环瓜氨酸多肽抗体及双手X线片确诊类风湿性关节炎。西医诊断:类风湿性关节炎急性活动期;中医诊断为痹证——风湿热痹证;治疗:西药予以甲泼尼龙片8 mg:QD po、来氟米特片20 mg:QD po;肌内注射维生素D2:5 mg Tid;碳酸钙D3片(Ⅱ):Bid po。中医主要以清热祛湿,温阳化气,通络止痛为法,以自拟方七藤脉宁方为基础方加减。药用麻黄6 g、炒芥子10 g、桂枝10 g、制川乌10 g、苍术15 g、附子20 g、细辛9 g、连翘15 g、生石膏30 g先煎、黄芪40 g、牛膝15 g、伸筋草20 g、络石藤30 g、忍冬藤30 g、雷公藤20 g、鸡血藤15 g、防己10 g、垂盆草15 g、薏苡仁30 g、麦冬10 g。7剂,水煎服,日1剂,早晚分服。嘱避风气与水湿。

2019年8月16号二诊:自觉关节红肿有所缓解,但仍有左膝关节疼痛,关节活动明显改善,原方忍冬藤加至60 g,络石藤、雷公藤各加10 g,黄芪加20 g,附子加20 g,生石膏加30 g,再进7剂。西药继服。

2019年8月23号三诊:关节红肿疼痛明显减轻,关节活动偶有不利,口渴烦躁等症状消失,嘱再进7剂以善后。甲泼尼龙片4 mg:QD po、来氟米特片20 mg:QD po。

2019年8月30号四诊:患者因天气变化膝关节偶有疼痛,关节活动灵活,舌淡红,苔薄黄,脉滑。复查风湿三项,类风湿因子示:60.00 IU/mL,C-反应蛋白:6 mg/L,抗“O”:303.00 IU/mL,红细胞沉降率:18 mm/h,肝肾功能未见异常。因患外出务工,不便就诊,故予以风湿骨痛胶囊口服,嘱患者改口服甲泼尼龙片4 mg半月后,自行停药,来氟米特片长期口服。

按:患者中年男性,长期从事矿下工作,久居湿热密闭之地,时来日久,湿热之毒侵袭肢体脉络,流注关节,损害机体;又因大意疏忽纵其恶化,久而湿热之毒化为瘀毒,深层次侵袭关节内部,致使关节骨量流失,关节变形,进而疼痛难忍。赵凯教授认为肢体经络犹如江河水系,交通枢纽,需时时畅通,才不致出现内涝决堤及堵塞等情况,且藤类药物其性伸展蔓延,通行各路,具有疏通疏散的作用,既可疏通要塞又能引药直达病所;方中络石藤、忍冬藤、雷公藤祛风除湿,引药前行;麻黄、炒芥子、桂枝微发其汗,湿从汗出;苍术、薏苡仁燥湿化痰;附子、细辛温阳化气,通行十二经脉,引药前行;连翘、生石膏加重清热之效;黄芪、牛膝、鸡血藤辅助正气,加强散瘀之效;众药合之,共奏拔毒外出之效。

6 结语

风湿热痹证迁延难愈,治疗漫长,且不能恢复如初,只可缓解症状,力求不复发,保障正常生活,药物治疗固然重要,但患者平时规律生活,避风湿之邪气尤为重要。当效仿古人,“上古之人,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素问·上古天真论》)。此外,风湿热痹证不可局限于风、湿、热三邪,还应考虑气虚、寒凝、阳虚等夹杂;风、湿、热为表面邪气,气虚、阳虚才是症结所在,故临床治疗风湿热痹证当考虑病邪的多样性和复杂性。风湿热痹证虽以湿热之邪为主,但应考虑治疗时阳虚及苦寒之品的应用,遂需佐以温补之品,既能佐它药之性寒,又可助阳气化生源源不断,使得微发汗有足够动力。众药之力,受令于法,法之明确,邪自去也。希望此经验能为临床工作者提供帮助,为广大患者带去福音。

猜你喜欢
痹证雷公藤风湿
全科住院医师在风湿免疫科轮转时带教模式的探讨
一测多评法同时测定雷公藤药材及制剂雷公藤多苷片中7个质控成分
风湿免疫病住院患者的抑郁与自杀风险分析
不同炮制方法对雷公藤中雷公藤内酯甲和雷公藤甲素的影响
绝经前不宜服用雷公藤
风湿宝风湿灵 从三四百元起步开始赚钱
风湿宝风湿灵 从三四百元起步开始赚钱
壮医外治法治疗痹证的研究进展
陈昆山治疗痹证验案
胡斌治疗痹证用药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