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文学翻译中的文化差异处理对策研究

2022-02-23 14:27
名家名作 2022年22期
关键词:文学作品译者译文

朱 芬

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各国间的跨民族文化交流越来越具有实时性和流行性。而翻译是不同地区的语言沟通和融合的桥梁,其翻译的好坏直接关系其传播的适用性和深广性。但由于地域性的文化差异,所以译者必须客观对待,并对原文细致地翻译,这样才能使原文的核心得以保留,并使其更好的继承与发展下去。

一、英语文学翻译的意义

多元化的文化内涵使这个世界变得丰富多彩。翻译工作者作为跨民族文化的交流媒介,可以使各国的文化更好地交流与传播。而英语文学的翻译并非是单纯地进行文字描述,而是以不同的语言将其意蕴传达给其他国家,使其充满生命的活力,让更多的读者能够感受到作家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在翻译文学作品的过程中,译者往往采用的是“归”和“异”的方式[1]。其中归化则是基于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重新归化,即译者根据新语言的特点,对原文进行重新处理,以确保翻译后的文本符合读者的人文精神和发展需要。而异化和归化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其目的在于确保文学艺术品的整体表达和文化内涵不做改动,以确保读者可以完全理解原文的意蕴,体会原文中异域文化的魅力,体悟文化融合的独特美,从而助力文化进一步共享。

二、文化差异对英语文学翻译的影响

文学作品中一般都存在古典传统文化,其所包含的文化要素也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由于文学的内涵牵扯着不同的社会形态,因此,译者在翻译中必然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其中,最具影响的便是以下几种不同的文化差异:

(一)地理环境差异

在我国五千多年的历史中,最普遍的农耕工具就是牛,我国以牛来发展农耕,而在西方,则多以马为主要的农耕工具,所以,中外在农耕方面存在很大的不同。比如说,中文形容某人做事、语句浮夸,令人难以置信,便用“吹牛”代表,而在英语中却是用“talk horse”来形容人的自大。此外,在中文里,人们经常会用“力大如牛”来比喻一个人的力量大,但在英语中,却用“as strong as a horse”表示,意思是将人比喻成一头强壮的马[2]。

(二)宗教信仰

不同国家的宗教信仰也存在差异。自古以来,龙对中国人来说都是一种神圣的象征,人们对它的崇拜和祝福隐含在潜意识里。在中国,传统意义上的“龙”象征着美好的未来,中国人也将自己称为“龙之后裔”[3],以此来表达对“龙”的敬意。但在西方文明中,巨龙象征邪恶,破坏一切安宁,掠夺一切。由于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宗教文学的译者将会面对一个具有原则意义的选择。在这种情况下,译者应该从读者的视角出发,根据他们的文化素养和宗教信仰来进行翻译。同时,译者也要注意到,翻译不仅要从实际要求入手,还要注意地理文化的不同,这样才能从整体上进行衡量,进而获得文化上的共通之处。

(三)思维方式

因为地域和人生经历的差异,人们的思维模式差异也很大,因此,在对特定文学作品进行翻译时,必须从读者视角进行适当的翻译。例如,在英文中,“红糖”翻译为“brown sugar”[4]。这些思维上的差异可能来自词汇和段落。英文的文学作品大多表现为“树形”的结构,而中文的作品则表现出“竹形”的结构,两者的表现形态有很大区别。

(四)价值认知

由于受文化底蕴和发展过程等因素影响,中西文化之间的价值观差异较大,所以会影响到文学翻译的发展。在征服一切思想的驱动下,西方人逐渐建立并实践了与大自然对抗的价值观。从我国的文化视角看,人们是在遵循自然法则基础上进行劳动的,并逐渐确立了人与自然的价值认知。因此,从文学翻译的观点出发,译者应着重思考如何正确地处理英语和不同的文化。

三、妥善处理文化差异在英语文学翻译中的重要意义

在英语文学翻译过程中,文化的差异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文章主要从两个角度探讨如何正确对待不同的民族文化。

译者对英语文学译本中的文化差别进行有效处理,可加强对文学作品的精确控制,提高作品的质量。文学是表达人们思维与生产生活的一种方式,因此,在跨民族的文化交往过程中,文学界的翻译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中英两国的交往中,由于不同的语言文化,翻译时若不能很好地解决语言差异,不但会使翻译作品产生词不达意和文字不相符的现象,而且还会影响到作家真实思想意图的传递,它不仅关系到译文的成功与否,而且还反映了译者的职业水平。

正确地对待不同的语言文化,能使读者更好地了解原文的文化内涵。生活是文学的源头,它是通过凝结、提炼、升华而得到的,因此,在翻译和研读这些作品时,正确地对待不同的语言,既能使两个民族之间的文化沟通更顺畅,又能使读者了解不同的社会环境,拓宽视野,增加知识[5]。

四、英语文学翻译中文化差异处理的有效方式

(一)正确认识文学体裁

在文学体裁和表现形式方面,有很多种形式,如诗词、杂文等。因此,在正式开始进行文学翻译之前,必须对各种类型、体裁、形式进行充分的理解和把握,才能确保文学翻译的高品质、高效率。不同类型的文学体裁具有不同的核心理念和含义,因此,译者在译文时也应因其类型的差异而做出不同的判断。为了使译者对原文进行客观的研究和讨论,译者必须在对其有所理解的基础上,采用相应的翻译手法,力求翻译内容的贴合性和成效性。一般英语文学的表现都是诗歌和散文,这些都具有鲜明的新意和艺术特征。译者若不从其时代角度分析其意义,就会使翻译出来的作品缺乏生动、新颖,甚至使原文的内涵和意义消失殆尽。因此,在对作家写作的成因进行全面分析的同时,还要把握作家在写作过程中的心理动机和写作目的,从而使译文的核心内容完整地传递出来。与此同时,在译文时,译者也要充分考虑读者的文化素质及偏好,确保译文符合读者的多种需求。这样才能使读者更好地理解原文的含义,从而提高译文的质量。

(二)结合文学体裁确定翻译技巧

英语的文体种类繁多,其文体特征也不尽相同。在具体的译作中,译者要区别异类文体,总结其特点,从而选择合适的译法。英语的文学可以分为小说、诗歌、戏剧等,它们所包含的文化元素也不尽相同。

在英语文学译本的翻译中,要想正确地对待不同的文化背景,就必须按照不同的文体选择合适的译法。译者必须充分认识到不同的语言和不同的文化,才能保证译文的质量,使译文既能保持原文的原意,也能使译文易于被读者接受。例如,在翻译文学作品时,译者要注重以下三方面:(1)把握原文的故事情节,着重剖析原文的文化内涵和文化因素;(2)通过对原文和汉语上下文的比较,找出不同的语言环境;(3)加强英汉译文的准确性。

(三)合理选择翻译风格

从现实角度而言,文学翻译对文学作品进行了再加工。译者应从文学创作者构思的角度融入自身的观点,从而保证最终译出的作品具有明显的贴切性和可参考性。通常条件下,为切实保证完整传达文学作品本身的含义,译者不能将想当然的言论融入译文,给读者造成思想上的误导,使读者不能充分领悟原作品。在进行文学翻译工作时,译者应当在了解原创者构思的基础上转变本身构思,以使译出作品的构思和风格更贴近原作品。译者不能改变原作品风格,而是要在完整传达作品内涵的同时,保证充分传播原作的亮点。 如此一来,才会真正体现文学翻译工作的重要意义[6]。

从实际的观点来看,文学翻译就是对文学进行重新处理的过程。译者应根据作家的想法,从自己的视角出发,确保翻译后的作品具有鲜明的适用性和参照价值。在一般情况下,为了确保原文的意思能够完整传递,翻译者不能抱着感性的心态,把一些自己的思想混杂在原文中,从而产生思维上的偏差,影响到读者对原文的理解。其次,在进行文学翻译时,译者要在理解作者思想观念的基础上,使其与原文的内容更加贴近。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反映出文学作品的价值。

(四)巧妙运用归化和异化的方法

就真正的文学作品而言,在特定的翻译过程中,必然包括“异化”与“归化”两种手法的应用。异化的目的是要以原著为中心,不脱离原著的含义,保持原作的完整性,将原稿传递出去;而“归化”则要求译者在充分了解不同地区的文化背景下,合理地对原文进行翻译,以达到符合自身发展要求的目的。这两种方法都有各自的优点,因此,翻译时要根据译文的意义和译文的特点选择合适的译本。此外,归化与异化是作者在漫长的翻译实践中积累的经验。为了提高译文的品质及可读性,译者必须充分了解读者的主观情况,并综合读者的职业、观念和思维水平,使译文更加符合读者的需要。这样既可以解决不同地区的文化差异,又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原文的主旨及含义。

(五)培养译者独到的翻译能力

在进行文学作品的翻译时,译者成为与读者进行思想沟通的桥梁。翻译工作者自身的观念、职业素养以及对翻译的理解与其语言表达是否充分有着密切的联系。每个译者的写作功底、文学素养及文学鉴赏水平都有很大的差异,因此翻译出来的文本也会因上下文的不同而有所差别。一般情况下,在进行翻译时,译者首先要对原文内容进行全面理解,真正领会原文的文化含义,从而为译文的顺利完成提供良好条件。翻译工作者要根据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对原文进行细致的研究,因此,翻译工作者必须具备较强的专业素质和较强的职业道德,才能达到高质量译文的目的[7]。

(六)合理使用创造性手段

假如一位译者具有很强的判断力和剖析力,进行特定的翻译工作时,很有可能对其内容有深刻的理解。这种理解,不是用语言就能表达出来的,所以,翻译人员应当根据自己的职业知识及翻译品质的要求创作出合适的作品。这种情况经常发生在诗歌与诗词的翻译过程中,这时译者就需要按照文本的内部寓意,将所看到的情景写进译本,并用作家的姿态来表达,从而更好地表达出原文的意思。

各国文化都有自己的特点和新颖之处,而这些新的东西更多地体现在文字中。文学作品作为跨界交流的桥梁,在跨界交流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译者作为维持这种联系的核心,必须具备较强的专业能力和熟练的翻译技巧,从一个更大的视角去了解作者的文化水平和创作意图,以便进行更具参考价值的翻译。

(七)基于动态对等准则处理文化差异问题

在英语翻译中,要坚持“动态等值”,即如何对待不同语言之间的差异。这一原理为目的语和源语转换之间的翻译提供了准则,可以减少翻译过程中的不同。该原理的创立人是奈达,他不但着重指出该原理的重要意义,而且还给出了一个特定的等值理论,具体包括四个方面。

1.词汇对等

词汇对等是指在英语文献的翻译中,译者应在词汇和短语层次上做到文本之间的等值,从而保证译文和原文在语义上的一致性,以保证译文的质量。

2.句子对等

句子对等的关键是尊重原文的整体意思,保证其与原句的整体意思完全相符,不会有任何偏颇和断章取义,也不会因一个或多个词语而影响整个句法的翻译。

3.段落对等

在译文结束后,要充分反映原文的完整性,以防止由于一些语句的错误而对整体结构造成不良后果。

4.体裁对等

体裁对等是指在译作时,译者要使译文与原作在文体上协调统一,若为一种类型,则最终译成的作品也应该是一种体裁,而非文本,以防出现根本失误。

五、结语

在英语文学的翻译中,由于存在跨地域性的文化差异,所以必然会导致译文的准确度、效率和质量下降。在这种情况下,译者要想获得高品质的英语译本,不仅要善于利用各种不同的译法,而且要注意文化差异,正确地对待中英两种语言,从而确保译本的质量。

猜你喜欢
文学作品译者译文
Stem cell-based 3D brain organoids for mimicking,investigating,and challenging Alzheimer’s diseases
当文学作品扎堆影视化
为什么文学作品里总会出现“雨”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译者的适应与选择
译文摘要
论新闻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
英文摘要
英文摘要
I Like Thinking
商业精神在唐代文学作品中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