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地兰联合胺碘酮治疗急诊重症心衰合并快速性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

2022-02-24 05:33陈全涛王嫣
中国实用医药 2022年2期
关键词:左室胺碘酮心衰

陈全涛 王嫣

心衰指因各种心脏疾病进展至终末或严重阶段导致的复杂临床综合征,以心室功能障碍、神经体液调节改变为主要特征,以呼吸困难、体液潴留等为典型症状,同时,发病期间常会伴有快速性心律失常,当两种疾病合并发生,病情进展更快,心功能恶化程度也会进一步加重,不仅不利于疾病转归,还会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因此,需尽早进行有效治疗,从而挽救患者生命[1,2]。现阶段,临床对于重症心衰合并快速性心律失常以药物治疗为主,为探寻高效、安全药物治疗方案,本文以60例急诊重症心衰合并快速性心律失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单一与联合用药方案,比较治疗效果,旨在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案提供参考,以期提高患者临床受益。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9年1月~2020年8月收治的60例急诊重症心衰合并快速性心律失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电脑Excel 表格按照1∶1 比例分为对比组和研究组,每组30例。对比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33~70 岁,平均年龄(51.5±10.6)岁。研究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34~70 岁,平均年龄(52.1±10.5)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符合重症心衰、快速性心律失常诊断指南与标准[3];②临床病历资料完整、真实;③知情研究内容、目的,配合有效性良好;④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排除标准:①对研究选择用药存在既往过敏史、禁忌证者;②合并肿瘤等其他严重疾病者;③伴有语言、听力以及精神等功能障碍者;④中途脱落或者退出观察者。

1.2 方法 两组患者于入院后及时根据病情给予吸氧、强心、利尿以及心电监护等一般治疗。

对比组患者采用西地兰治疗。取0.4 mg 西地兰进行静脉推注,于15 min 内完成,观察患者心律转复或者控制情况,若效果不佳,可于用药后30、120 min 再次推注西地兰,剂量分别为0.4、0.2 mg。

研究组患者采用西地兰联合胺碘酮。西地兰用法用量与对比组一致;取150 mg 胺碘酮微泵注射,如无效10 min 后取450 mg 加入浓度为5%葡萄糖36 ml 微量泵泵注,6 ml/h,维持6 h,之后改为3 ml/h。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QT 离散度、心功能指标及治疗后临床指标。QT 离散度以心电图记录;临床指标包括心室率、起效时间、窦性心律转复率;心功能以心功能检测仪检测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室间隔厚度、左室后壁厚度、左室重量指数、左室射血分数、E/A,床旁监测NT-proBNP 水平进行评价。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4.0 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 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QT 离散度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QT 离散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QT 离散度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比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QT 离散度比较(,ms)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QT 离散度比较(,m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aP<0.05;与对比组治疗后比较,bP<0.05

2.2 两组患者临床指标比较 治疗后,研究组患者心室率(78.51±5.17)次/min 低于对比组的(94.23±6.67)次/min,起效时间(18.23±2.11)min 短于对比组的(32.11±3.51)min,窦性心律转复率93.33%(28/30)高于对比组的70.00%(21/3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χ2=10.2028、18.5633、5.4545,P<0.05)。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室间隔厚度、左室后壁厚度、左室重量指数、左室射血分数、E/A、NT-proBNP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室间隔厚度、左室后壁厚度、左室重量指数、左室射血分数、E/A、NT-proBNP 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改善,且研究组优于对比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比较()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比较()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aP<0.05;与对比组治疗后比较,bP<0.05

3 讨论

心衰病因较多、发病机制复杂,多发于有基础性心脏疾病患者,原发性心肌舒缩功能障碍、心脏负荷过度等是引起心衰的最常见病因[4]。流行病学调查表明,心衰发生率约为0.9%,同时,发病率与年龄呈正比。近年来,受基础性心脏疾病患者数量增加、老龄化进程加快等因素影响,致使心衰发病率出现明显变化,心衰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5]。重症心衰是心衰最严重情况,平均病死率在40%~50%,患者血流动力学极不稳定,在进展过程中,可造成心脏结构、电活动出现异常,进而诱发心律失常,当重症心衰合并快速性心律失常发生,病情危重程度、治疗难度均会增加,及早进行有效治疗是提高患者生存率、预后结局的关键所在[6,7]。

目前,药物疗法是临床急诊治疗重症心衰合并快速性心律失常的主要方式,其中,西地兰为常用药物,其属于快速强心药,当进入机体后可加强心肌收缩,对心率及传导起到一定缓解,虽然其作用较大,但是蓄积性相对较小,且会增加心肌负荷,因此,临床应用存在局限性[8]。胺碘酮为Ⅲ类抗心律失常药,同时具备轻度Ⅰ及Ⅳ类抗心律失常药性质,当进入机体后可延长心肌组织动作电位、有效不应期,消除折返激动,同时,其也能够抑制快钠离子内流,使其传导速度减慢,此外,胺碘酮在扩张血管、改善心肌供血等方面也具有一定效果[9]。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患者QT 离散度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患者QT 离散度低于对比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心室率低于对比组,起效时间短于对比组,窦性心律转复率高于对比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室间隔厚度、左室后壁厚度、左室重量指数、左室射血分数、E/A、NT-proBNP 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改善,且研究组优于对比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说明西地兰联合胺碘酮治疗急诊重症心衰合并快速性心律失常整体效果显著优于单用西地兰治疗,分析原因在于重症心衰合并快速性心律失常患者其病情存在个体差异性,且单药治疗存在局限性,故无法获得满意效果,联合用药可弥补单药治疗局限性,也可帮助进一步增强药物效果,从根本改善心律失常、传导过快等情况,从而更好保护和提升心功能[10]。

综上所述,在急诊重症心衰合并快速性心律失常患者治疗中选择西地兰联合胺碘酮用药方案,能够更好降低QT 离散度,提高窦性心律转复率,且心室率更低、起效时间更短,同时,在改善心功能方面效果较显著。

猜你喜欢
左室胺碘酮心衰
超声心动图对不同主动脉瓣病变患者主动脉瓣置换前后左室功能变化评估价值研究
超声无创心肌做功技术在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前后左室收缩功能中的临床应用
老人气短、浮肿、乏力,警惕慢性心衰
国外心衰患者二元关系的研究进展
心力衰竭伴快速心房颤动患者采用胺碘酮急诊抢救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
心脏超声配合BNP水平测定在高血压左室肥厚伴心力衰竭诊断中的应用
盐酸胺碘酮辅助治疗对小儿心律失常的疗效及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影响
冠心病心律不齐应用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效果观察
睡眠质量与心衰风险密切相关
稳心颗粒联合胺碘酮治疗心肌梗死伴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