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4R危机理论在辅导员应对大学生危机事件中的应用

2022-02-26 07:28吴王平
高校后勤研究 2022年5期
关键词:危机辅导员大学生

吴王平 陈 雪

浅析4R危机理论在辅导员应对大学生危机事件中的应用

吴王平 陈 雪

[运城学院]

近年来,国内高校校区建设越来越大,在校人数越来越多,各类大学生危机事件也随之增多。2017年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明确规定: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具有组织开展基本安全教育的职责。因此,明确辅导员在应对大学生危机事件中所担任的角色非常重要。本文以“4R”危机理论为基础,通过分析辅导员在应对危机事件的各阶段中存在的不足,探究辅导员在应对大学生危机事件时应担任的角色,为维护高校校园的和谐、安全与稳定而努力。

辅导员;4R理论;危机事件;角色

一、辅导员与大学生危机事件的关系

(一)“4R”危机管理理论和大学生危机事件的概念界定

4R”危机管理理论是由美国危机管理大师罗伯特·希斯提出的,他把危机管理过程分为四个阶段:缩减(Reduction)、预备(Readiness)、反应(Response)、恢复(Recovery),并提出每一阶段具体应包括的主要内容,缩减是指缩减危机事件带来的冲击力与影响力,它是危机管理的核心部分;预备是指通过制定预警系统并进行演练对危机进行防范;反应是对已经发生的危机进行处理和应对;恢复是化解危机事件后恢复到正常状态。[1]大学生危机事件主要是指在校园内或校园外潜伏尚未发作或者已经爆发的,对大学生的人身财产造成伤害或者有可能会波及到大学生正当权益的危机事件。

(二)辅导员与大学生危机事件的关系

应对大学生危机事件需要学校多个部门协同配合,学生处领导的辅导员队伍在校园日常管理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首先是其职责所在,《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明确规定辅导员的九大工作职责之一就是:“组织开展基本安全教育以及参与学校、院(系)危机事件工作预案制定和执行,对校园危机事件进行初步处理,稳定局面控制事态发展,及时掌握危机事件信息并按程序上报,参与危机事件后期应对及总结研究分析”。[2]其次是人力保障,在大学生危机的各个阶段都有辅导员的身影。在预防阶段,辅导员在学生日常管理中开展安全教育工作,及时了解学生的动态;在危机发生后,辅导员必须第一时间出现现场,努力控制事态的发展,掌握第一手资料(事件的前因后果);危机处理结束后,及时对当事人以及受到波及学生开展心理疏导,以及工作总结。第三是思想引导,辅导员做为学生管理工作的直接参与者,辅导员队伍具有独特的优势,教育部[2017]43号令中明确规定: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等学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指导者。

二、辅导员应对大学危机事件中存在的不足

(一)在“缩减”阶段缺乏危机意识

“缩减”阶段是辅导员通过采取一些预防措施,进而降低大学生危机事件的发生率。在此阶段中辅导员普遍缺乏危机意识、思想麻痹,大学生只是片面地追求文化知识学习而忽略应对危机能力的锻炼。辅导员在日常工作中缺乏危机意识。往往只关注学生日常事务处理,普遍认为大学校园的环境、人员相对单一,学生思想单纯,与社会人员交流较少,不会受到社会舆论以及焦点事件的影响,轻易不会发生危机事件。其次,思想麻痹。学生发生危机事件后,认为自己只是学校的一名普通基层员工,应对危机事件是学校保卫处、学生处以及学校领导层的事情。第三,大学生以至从学校管理层到一线教职工都认为大学生的首要任务就是学习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而忽视与应对危机事件相关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锻炼,一俟危机事件爆发,极易出现手足无措而导致自身生命财产受到损失。

(二)在“预备”阶段预警系统不完善

“预备”阶段是利用所有一切可以利用的条件,全方位对危机事件进行监控,想方设法提高应对能力,积极做好预防应对准备。大学生危机事件发生前一般都有迹可循,如果加强预防措施,有些危机事件是可以避免的,但是部分辅导员并不重视预防工作。其次,缺少应急预案,辅导员的教育背景各不相同,大部分学校辅导员招聘中本着广纳人才的思想,注重应聘者的政治素养,综合能力以及是否担任过学生干部,而对所学专业不作要求或者笼统的要求”相关专业学科背景”,这就导致辅导员队伍学科背景集中在思政教育、心理学、教育学、管理学等学科领域。受学科影响,辅导员往往只有管理学生的理论基础和积淀,但是大多没有应对危机的相关知识与经验,没有系统地形成应对各种危机事件的“应急预案”,因而在应对危机事件上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

(三)“反应”阶段信息不畅

“反应”阶段是危机事件爆发以后,危机处理部门以及相关人员能够迅速及时有效做出反应,对危机事件进行初步评估与处置,把危机事件的危害控制在较小范围。通过查阅文献分析,主要有三方面因素导致信息传递不畅。首先是辅导员态度不积极。辅导员现实工作中,需要处理学生日常事务多、任何部门都能给辅导员安排工作、职业认同感较低、加上职业前景渺茫、辅导员考核机制难以全面客观地评价他们的劳动成果,导致辅导员缺乏主动收集有关学生思想状态的信息的积极性。其次,沟通方式和内容简单。一个辅导员往往管理多个班级几百名学生,无法关注到每一名学生,通常情况都是通过班会、各种班级群这种一对多的形式,附加学生干部、宿舍长等人通过微信、电话形式反馈的方式进行信息传递。第三,大学生认知辨别能力有限。大学生受年龄、社会阅历等方面的限制,危机判断能力弱,政治敏锐性不高,未能在危机发生的初期及时地将重要信息告知辅导员。错过应对危机事件黄金时间,造成应对工作陷入困境。

(四)“恢复”阶段环节不完善

“恢复”阶段是指危机事件得到化解后,及时进行总结和恢复。首先,心理干预缺失。危机事件发生后,常常会对当事人或者周围人造成一定的心理创伤,这时需要及时地对其进行干预。由于从事心理辅导的专业人员配备不足,对于这类学生进行心理干预的重担就落在辅导员身上,但是,大多数辅导员没有缺少心理干预的专业知识技能,以致心理干预发挥的作用微乎其微。其次,总结、再教育缺失。大家普遍认为危机处理结束就万事大吉,忽视了消除危机事件带来的一系列负面影响与总结此次危机事件的经验教育,以此为契机对全校师生进行再教育,以防以后发生类似事件。

三、基于4R理论的辅导员应对大学生危机事件的角色定位

(一)在“缩短”阶段——关注者

辅导员在日常工作中要做好“关注者”的角色,不仅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还要关注分析国家的政策、形势、社会热点和日常生活中的“琐事”,要时刻以“青年大学生的心态”思考问题。很多是危机事件都是由“琐事”引发的。比如在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期间,NBA巨星科比的坠机死亡,江苏徐州就有一名网友发表不当言论“宁愿疫情死千人不愿科比死”而被拘留。所以,辅导员的工作无处不在,辅导员只有深入细致地开展工作,从思想上(危机的根源)解决问题,才能培养大学生的爱国、爱校情感。辅导员要有关注危机的意识,不仅要提高自己的危机意识和应对危机的能力,在日常管理中还要通过主题班会,学生主题活动等形式加强大学生的危机意识、在危机来临时更好地保护自己,提高自身以及学生的危机应对能力,做到防患于未然。

(二)在“预备”阶段——预防者

大学生危机事件虽然具有偶发性,但是事前都有有迹可循,如果做好预警工作,在危机事件发生前做到早发现、早处理,很多危机事件是能够避免的,为了能及时发现危机,就需要建立一套可靠的预警系统。对于辅导员来说,首先结合新时代大学生无时不网、无地不网的特点,通过微信、微博、QQ、贴吧、抖音等网络终端获取学生的动态信息,结合学生干部、党员、宿舍长等预防员关注特殊学生的实时动态,建立“网络与现实交织”的全方位预警系统。其次,对学生的学习、生活、思想状态、心理状况、社会热点进行全面关注,针对掌握的敏感信息进行分析,提前做出研判,提高预警效果。除此以外,辅导员还要通过安全主题班会、网络平台等载体做好引导、同时深入宿舍、查课堂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从而使预警落到实处。每一所高校都会在结合自己校情的情况下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辅导员也要有自己的危机事件应急预案,尤其是安全事故与群体性事件的预案。预案不是放在文件柜子里的一张纸,而是要落实到实处,那就是演练。因此,在学校危机事件演练时,辅导员要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同时记录好演练中存在的问题,最后进行反思总结,进一步完善预案。

(三)“反应”阶段——应对者

辅导员是学校与学生信息传递的重要枢纽, 起着桥梁和纽带的作用, 不仅要给部门领导汇报学生情况,还要给学生传达学校的制度政策。

首先,到达现场,稳定学生情绪。辅导员是学生工作的一线工作者,是最了解学生情况,同时也是学生最信任的人,学生危机事件发生后,第一个想到的人就是辅导员。在危机事件发生后,辅导员务必第一时间到达现场,尽最大努力控制现场,稳定学生情绪、保护学生安全,根据现场情况选择是否需要向消防、公安、医院等有关部门求助。其次,收集信息,上报主管领导。通过多种方式收集跟危机事件相关的信息,包括当事学生的信息、事件产生原因、危机事件规模、是否有社会人员参与等情况。然后综合所有信息第一时间向所在院系主管学生工作的副书记汇报,等待学校领导的进一步指示。此时辅导员千万不能自作主张进行处置,更不能隐瞒不报。再次,做好舆情引导。现在学生每人一部智能手机,危机事件爆发后,辅导员要做好微信、微博、贴吧等网络平台的信息监控,有目的地与学生进行互动,既可以引导学生讨论的主题,又能掌握学生思想的实时状态。经过领导授权,辅导员可以将自己职责范围内的危机事件的真实情况公布于众,引导“网民”理性地发表自己的见解,以防止不明真相的“大V”们夸大甚至扭曲危机事件。但是,辅导员不是学校的新闻发言人,在传达领导授权的内容时,不要参杂个人意见或者见解,以防信息口径不一而引发矛盾激化。

(四)“恢复”阶段——安抚者与总结者

危机事件处理结束后,首先,做好心理疏导,密切关注心理动态。辅导员要采取措施,使学生尽快恢复正常的学习生活状态。通过线上线下密切关注学生心理状态,并在心理咨询教师的指导下做好学生安抚工作,对于个别心理创伤严重的及时移交学校心理咨询中心或者医院。其次,及时进行“复盘”,撰写总结材料。辅导员要及时对危机事件的发生的原因、过程、处置过程、工作进展、上级指示等进行复盘,寻找应对危机事件时存在的问题,以及日常管理存在的漏洞。及时收集整理相关文件并撰写总结材料,吸取教训,对应急预案进行有针对性的修改,切实提高应对危机事件的能力。

作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指导者,以及维护校园和谐稳定的重要参与者,准确定位辅导员在应对危机事件中的角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罗伯特·希斯(美),王成等译危机管理北京[M]:中信出版社,2001.

[2]陈宝生.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第43号令[EB/OL].2017-9-21国务院公报2017年第34号

[3]黄宗喜;辅导员应对高校突发事件的策略研究——基于危机管理的4R理论视角[J]教育评论2015(05):79-81.

[4]姚燕平;高校辅导员应对校园突发事件的研究[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04):144-146.

2020年山西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思想政治教育专项)“4R危机理论视角下辅导员应对大学生危机事件的角色定位探究”(2020zsszsx084)

(责任编辑:杨书元)

猜你喜欢
危机辅导员大学生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高等教育的学习危机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危机”中的自信
以人为本做好辅导员工作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
校外辅导员的一天
数年如一日的义务辅导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