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培养

2022-02-26 07:28陈侣乔
高校后勤研究 2022年5期
关键词:外来文化民族时代

陈侣乔

新时代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培养

陈侣乔

[贵州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文化自信对于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化自信的培养可以为民族的传承融入生命力和活力。目前仍然存在对传统文化缺乏整体认知、对外来文化缺乏辩证思维等问题,社会、学校应有相应的措施。学生应提升对不同文化的辨别能力,理性对待各种文化,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知,积极将传统文化融入实际生活。努力培养新时代大学生坚定的文化自信。

新时代;大学生;文化自信;培养途径

文化自信是指一个国家和民族对本国文化的一种肯定和支持,是坚信在未来的发展中,民族文化有着顽强的生命力和活力,让人民感到自豪的一种信念。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1]进一步说明了在新时代培养文化自信的重要性。高校是培养文化自信的重要场所,应把文化自信作为重要培养目标。对于新时代大学生而言,除了知识文化的学习,还应加强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了解,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对国家有重要意义。

一、培养新时代大学生文化自信的意义

(一)有利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

中华民族的历史源远流长,文化底蕴深厚,在世界范围内有着深远影响,是我国发展过程中的宝贵财富。[2]我们秉持继承传统文化的同时也应将其发扬光大的信念,大学生作为当代知识分子,肩负着将民族文化发扬光大的重任。让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保持对传统文化的热爱,需要加强新时代大学生的文化自信。让大学生在校内或校外都能坚持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对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有利于传统文化在发展中更具生命力和活力。大学生是促进文化传播的重要力量,对于文化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在对外交流的过程中,大学生文化自信的重要性更为突出,可以更好地带领中华传统文化走向国际舞台。大学生有一定的文化积累,因此能够更好地吸收和辨别传统文化,将传统文化通过更多方式发扬光大。

(二)有利于新时代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新时代大学生不仅要学习文化知识,更应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加强文化自信的培养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根本要求。[3]大学生作为促进社会进步发展的重要力量,除了在校学习科学知识,还应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让自己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坚持文化自信有利于培养良好的文化素养,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传统文化也是大学生成长发展的重要基础,一名合格的大学生应保持对传统文化的热情和自信,文化是促进自身发展的重要精神力量。大学生对自身有着更高的要求和价值追求,在日常学习中不断接受新知识,同时,还将接受更多的文化,多种文化的吸收有利于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铸造更强烈的国家和民族荣誉感。大学生的全面发展需要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在学习过程中,他们可以将本民族的传统文化与其他外来优秀文化相结合,增强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

(三)有利于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增强

国家的发展包括经济、政治、文化、军事、科技等方面,文化是我国意识形态的体现。我们面临越来越多的外来文化入侵,本国传统文化经受着严峻的挑战。新时代大学生秉持辩证的思维和眼光,增强对本民族传统文化的坚定信念,有利于我国传统文化的可持续发展,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大学生应客观认识各种文化的价值,提升对外来文化的抵御能力。大学生作为民族复兴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其传统文化的发展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二、新时代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发展现状

(一)对中华传统文化缺乏整体认知

我国传统文化具有十分悠久的历史,充分认识并理解需要一定的知识积累。尽管新时代大学生在学校接受了许多文化熏陶,并且经过多年的文化知识学习,对传统文化有一定的了解,但由于传统文化内容丰富,加之其他外来因素的影响,扰乱了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判断,容易形成错误的认知,不能够客观正确地对传统文化进行分析,缺乏宏观上的整体认知,文化信念容易动摇。我国作为文化大国,文化底蕴十分浓厚,当代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需要多方力量的推进,包括学校、社会和家庭等,需要更完善的途径让大学生全方位了解本民族文化,形成整体性认知。

(二)对西方外来文化盲目认同

当代大学生对新鲜事物好奇,愿意接触外来文化,但是由于缺乏相应的辨别能力,因此很难以客观的眼光看待如此繁杂的文化世界。其他国家的文化确实存在许多精华,也为我国文化的发展提供了许多借鉴,但是我国的传统文化也具有自身的特点和独有的价值。当前部分大学生崇洋媚外,认为西方文化更好,盲目认同,缺乏对本国文化的坚定信念。除此之外,随着科技的进步,互联网的普及,大学生接受外来文化的途径越来越多,由于缺乏对西方文化的理性认识,因此很容易产生偏差,形成盲目意识。

(三)国内不良文化不利于文化自信的培养

我国传统文化有着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特点,我们提倡以辩证的眼光和思维看待传统文化。信息化时代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等思潮对大学生造成了不良的影响[4],文化在发展过程中也会有一些不良内容,这些不良文化会使大学生动摇对传统文化的自信,认为传统文化中存在许多弊端。

三、新时代大学生文化自信培养的路径

(一)营造文化自信的良好氛围

文化自信是文化软实力的表现形式之一,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重点在于增强全民族的文化自信。当前,我国对二十四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已有一些成效,为正在成长的青少年提供了良好的文化氛围。[5]在此基础上,可以组织社会各方力量,大力宣传中华传统文化的实质和意义,让传统文化的内涵深入人心,为传统文化的发扬光大培养群众基础,也为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发展建立更多样化的途径,让大学生不仅在学校里,在社会中也能够感受到我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和魅力。通过互联网、多媒体等多种途径,为社会大众宣传传统文化,增加传统文化的社会影响力和感染力。举办相关活动,鼓励公众踊跃参加,使传统文化融入人民的现实生活。将文化自信融合为一种幸福感和荣誉感,让大学生们自发地形成文化自信[6],促进传统文化在多种环境下发展。

(二)设置相关课程,组织相关活动

我国大学生学习和了解传统文化的主要途径还是学校,通过教师的课堂讲述让大学生认识传统文化。但是课堂教学的方式,很难让学生们体会传统文化的实际意义,应将传统文化与学生们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学校可以开设相关课程,强化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并让学生们可以在课堂中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通过同学们之间的相互交流,了解更多传统文化的内涵。还应顺应当代新媒体的发展,创新教学模式。[7]其次,还可以采取课外活动等形式,通过多种途径将传统文化发扬光大,让学生们多方面感受传统文化的价值。

(三)提升文化辨别力

文化自信的培养需要多方主体的努力,包括在校老师、社会群众以及在校大学生。面对西方外来文化,大学生们应坚持辩证的思维和眼光,增强对优秀文化的认知能力。[8]可以通过在课堂中的学习,也可以通过与他人在日常生活中的沟通交流,了解真正优秀并且有价值的文化到底是什么样的,避免产生对外来文化的盲目认同。应建立符合自身价值观的文化取向,无论是对本民族文化还是外来文化,都应该有自己的一套判断准则。用科学的方法论客观看待外来文化,辩证看待不同文化,当两种文化之间产生冲突时,理性地去对待差别和统一。大学生要提高自身的文化底蕴和素质,通过多思考、多阅读等方法加深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了解,增强文化认同感和文化自信。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N].人民日报,2017-10- 28(001).

[2]任佳伟,孙向宇,刘静.论新时代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培养[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8,34(05):137-141.

[3]宋传盛.新时代青年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探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10):53-55.

[4]段葳,曹胜亮.论新时代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21):37-40.

[5]陈淑一,邢光晟.培养大学生文化自信的三维路径[J].江苏高教,2020(07):112-115.

[6]戴楚怡.提升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对策研究[J].江苏高教,2018(12):107-109.

[7]潘汶奇.新媒体时代坚定大学生文化自信问题探究[J].新闻爱好者,2020(05):79-81.

[8]申晓辉.新时代大学生文化自信存在的问题与培养路径[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0,40(33): 39-40.

(责任编辑:张宝岭)

猜你喜欢
外来文化民族时代
我们的民族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多元民族
全面深化改革视域下大学生国家文化安全教育
探讨外来文化对中国陶瓷艺术的影响
浅谈外来文化对我国青少年的影响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e时代
e时代
e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