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述建窑建盏的历史文化及传承发展

2022-02-26 22:48占福文
江苏陶瓷 2022年6期
关键词:兔毫建窑釉瓷

占福文

(武夷山市崇璞堂建盏工作室,福建省南平市 354300)

建盏是茶盏的一种,最早是伴随着茶文化发扬光大的,属于华夏文明中较为早期的陶瓷艺术,有着独特的艺术审美和艺术思维。宋时,烧制建盏最为出名的龙窑为建窑,在建盏文化当中以黑为盛,后期建窑便发展成为专注于出产黑釉盏的窑炉或窑场,宋代建盏文化发展至鼎盛,大众对于黑釉瓷情有独钟,各地兴建龙窑,当今依旧留有多个遗址。

建窑建盏不但代表了鲜明的建盏文化,更被赋予了深刻的时代烙印,同时在宋时也远征海外,对世界陶瓷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可以说建窑建盏的历史文化是一部记载华夏艺术文明的史书,向当代大众展示了古人的智慧、思维、情感和艺术共鸣,拥有极高的历史价值,本文将深入分析建窑建盏的历史文化及传承发展。

1 建窑建盏概述

1.1 建窑建盏的概念

建窑建盏的概念需要分成“建窑”和“建盏”两方面来叙述。建盏是一种陶瓷工艺品,为茶盏的一种,主要用于饮茶、品茶和斗茶,起源于我国的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是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1]。而建窑是专门出产建盏的窑炉或窑场,但建窑在生产上更侧重于对建盏中黑釉茶盏的生产,且随着时代的发展,逐步涉猎盘、瓶、碗等工艺品的制作。

宋代,我国的建盏文化发展鼎盛,制作技艺和制作规模都有了极大的提升,且在各地兴建建窑窑厂,极大地提升了产量,并且远销海外,改变了世界的陶瓷文化格局。时至今日,我国仍保留着许多的建窑遗址,挖掘出了诸多的建盏作品。

1.2 工艺特色

(1)釉色

釉在建盏制作中是最为重要的材料之一,釉从现代陶瓷工艺学的角度解释为:“附在陶瓷坯体表面上的一种玻璃或玻璃与晶体的连续粘着层”。釉是依附陶瓷坯体而形成的,烧成后陶瓷表面有一层玻璃状的物质。

建盏的釉色多为深色,以黑、青、蓝为盛,偶尔会出现赤红色。到宋代时,由于黑釉瓷格外受到大众的喜爱,甚至逐渐独立成为一个釉色分支,生产类别得到了进一步的拓展,因此建窑通常以出产黑釉茶盏为主,兼顾少量的生产其它产品。

建盏由于泥坯中铁元素含量较高,在高温下发生氧化反应进而形成着色剂,通常为黑色或黑褐色,早期的黑釉瓷做工并不精美,但随时技术的不断发展,宋时工艺成熟的黑釉瓷产品釉色光润亮泽,能够与漆器媲美,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泛着金属的光泽,摸在手中温润适宜,自带一番禅意。釉色如墨如画、轻盈灵动,赋予作品无限的生机[2]。

(2)纹理

建盏的主要纹理有油滴、兔毫和鹧鸪斑。其中,油滴和兔毫是最常见的两种形态,极有意思的是,建盏虽然通体呈现黑色,但这并不代表它的表面不存在纹理,而纹理犹如水墨画一般,与釉色融为一体,别具一番风韵。油滴状如油脂滴落的形态,而兔毫则是状如兔毛。兔毫釉也称丝毛釉或兔毫花,是建窑最具代表性的品种,底色为较深的棕黑色,釉面布满许多微晶丝毛状如兔毫的条纹,颜色有黄色、灰色等,可分为银兔毫、黄兔毫、金免毫、灰兔毫等。鹧鸪斑状如鹧鸪羽毛,层层叠叠,紧密相衬,但产量极低。鹧鸪斑的烧成受坯、釉、窑温和还原气氛的严重制约,烧成范围极窄,难度极高,更加名贵。北宋诗人黄庭坚写诗多次提到鹧鸪斑:“建安瓷碗鹧鸪斑”、“纤纤捧,研膏溅乳,金缕鹏鸪斑”(《满庭芳·茶》)。

随着建窑的恢复与发展,釉色更为丰富,现釉色有:兔毫、油滴、鹧鸪斑、曜变、乌金、柿红、灰被、木叶纹等。

2 建窑建盏的历史文化

2.1 历史发展

建盏文化最早诞生于东汉,于唐朝开始逐步走向成熟,又于宋朝发扬光大,而建窑建盏也在这个时间得到了极大的推广与延伸,制作技艺、制作规模和制作质量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因此建窑为宋时的著名窑场,历经千年,对于我国的陶瓷文化有着深远的影响。

宋时,我国福建沿海等地区海运产业非常发达,该地又是建窑建盏的发源地,因此广泛地兴建建窑出产建盏,利用货运船远销海外,时至今日,我国的周边国家仍保留着我国宋时的建盏作品。

但到了明末清初,由于大众审美和社会文化的迁移,建盏文化不再受到热烈的追捧,青瓷、白瓷成为瓷器艺术的主流,建窑也逐步关闭,建盏文化也开始逐步走向没落。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就一直致力于加强对于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宣扬,使得建盏文化再度在我国兴起,窑炉形式也与时代结合,发展出了电窑炉[3]。

2.2 历史文化底蕴

(1)尚黑情节

在华夏文明的早期是十分崇尚黑色的,帝王的器物均以黑色为贵。这是由于彼时社会生产力不足,黑色是十分稀有的染料故而珍贵,而这一文化也深深地影响了建盏文化的发展。黑釉瓷作为一种纯天然形成的黑色瓷器,被认为是大自然所赋予的珍贵佳品,故而受到大众的追捧与喜爱。而随着社会的发展,生产力的不断提升,这种尚黑文化也逐步消退,这也是建盏文化在明清时期走向衰败的最主要原因。

(2)水墨意境

在我国的传统艺术文化当中,“意境”这一概念的应用非常广泛,像是一种情感,更像是一种思维,意境是一种艺术境界,其特点在于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让创作者与欣赏者的情感达到共鸣,意境也可以说是我国传统艺术文化的最高点。而黑釉瓷恰好是具有这样水墨意境的独特作品,线条流畅、灵动自然,宛若水墨画的笔触在盏身上翩翩起舞、自由翱翔。这种水墨意境恰恰是建盏受到欢迎的重要原因,是美感与艺术的重要体现,是大自然与人类情感交融所构建的桥梁。

(3)“天人合一”的思想理念

宋时的社会思想崇尚“天人合一”,追求自然和人的和谐共处,因此,宋人的日常生活起居器物都以黑白素色为主,而建盏恰好符合宋人这一思想理念,故而受到宋人的追捧。建盏带有很深的禅意,面目为黑却又魅力独特,稳定自若却又别具一格,这样不羁、沉稳、恣意的性格是宋人最喜爱的美丽。人们喜欢在“器具”上寄托思想,展示自身的情感与思维,建盏就是宋人展示自身文化思想的主要渠道。

3 建窑建盏的传承发展

3.1 电烧

随着现代化科技的发展,电烧成为了现代窑炉的主要形式,相较于柴烧,电烧具有更稳定的优势,能够精准地掌控烧制过程中的要素,例如温度、湿度、时间、还原气氛、空气流通状态等等,能够有效地提高良品率,降低生产成本。而电烧规模的扩大也让建盏作品迅速地进入到了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当中,吸引了越来越多热爱建盏的人[4]。但相对的,电烧缺少建盏釉色的变幻,在艺术突破上略有欠缺。

3.2 柴烧

即便在电烧如此发达的现在,仍旧有很多的工匠还在坚持古法柴烧,但受到环保等因素的影响,当前柴烧成本极高,且良品率较低,因此价格昂贵,通常流通于收藏市场之上。柴烧能够诞生更为独特的釉色纹理,在艺术性的发展上具有较强的推动性。在未来,电烧和柴烧会齐头并进,共同推动建窑建盏文化的发展与进步。

4 结 语

综上所述,建窑建盏文化在我国创立时间较早,经历了数千年的发展,几经沉浮,具有非常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其独特的美丽更是堪称为我国陶瓷文化艺术史上的重要瑰宝,而新时代下,国家也加大了对于建窑建盏文化的保护和推广,让该文化再次大放光彩。在未来,建窑建盏文化会伴随着古法柴烧和现代电烧等工艺得到进一步地拓展,再次在国际上大放光彩、名扬海外,完成文化的复兴。

猜你喜欢
兔毫建窑釉瓷
探析宋代斗茶文化对兔毫盏的影响
兔毫建盏的鉴赏*
耀州窑类单色釉瓷艺术的表现瓶颈与突破思考
从黑釉瓷盏看宋代茶文化
河北泊头十里高遗址发掘简报
浅析地域文化对建盏的影响
安徽繁昌窑青白釉瓷炉研究
黄色兔毫釉的研制
建窑鹧鸪斑种类研究
宋代茶文化影响下的建窑黑釉陶瓷茶具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