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古树名木保护研究现状及对策建议

2022-02-26 02:14富世文梁超琼任宏涛廖正平昝林森
陕西林业科技 2022年6期
关键词:古树名古树管护

富世文,梁超琼,陈 艳,王 薇,任宏涛,廖正平,昝林森,2*

(1.陕西省林业科学院,西安 710082;2.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 杨凌712100)

古树名木是绿色珍宝,是大自然和前人留给我们的活化石、活文物,具有极高的生态、经济、社会、文化和科研价值。但就目前情况而言,许多古树名木还未能被有效保护,一方面,由于气候的变化、病虫害影响和人类活动等原因,这些大自然馈赠予我们的自然瑰宝,生存环境遭受挤压,数量在急剧减少。另一方面,由于措施缺位、技术落后、投入不足、重视不够等原因,现有的古树名木没有得到科学有效的保护。作为生态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古树名木保护工作须引起高度重视,保护研究和科技支撑工作亟须加强。2019年12月,陕西省林业局印发《秦岭生态空间治理十大行动》,提出要加强秦岭珍稀野生动植物和古树名木群落保护工作[1],为陕西古树名木保护指明了方向。

1 陕西省古树名木资源现状

1.1 数量大,种类多

陕西省南北地域狭长,横跨三个气候带,域内分布有沙漠、高山、丘陵、盆地、湿地等多种地理环境,为古树名木的生存繁衍提供了条件。部分南方树种、北方树种和高原树种均在陕西有分布,因此,陕西省成为了古树名木资源大省。根据第二轮古树名木资源普查及补充调查结果,陕西现存古树名木727 297株。其中,散生古树名木11 390株,包括一级保护2 761株、二级保护2 678株、三级保护5 951株。数量居前三的树种依次为槐树3 261株、侧柏1 411株、皂荚1 238株;古树群271个共715 907株,包括树龄500 a以上28个群50 869株、300~499 a 59个群84 222株、100~299 a 176个群580 563株,群生名木8个计253株。数量居前三的树种依次为巴山冷杉391 312株、侧柏135 051株、油松60 384株。

表1 陕西省树龄5 000 a以上的古树名木

1.2 古树名木衰败现象存在

1.2.1 自然因素导致

(1)气候变化

古树经历了历史的变迁,更遭受了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反常、不规律的气候都影响了古树正常生长,导致古树根系裸露、树杆开裂、顶枝枯死等情况发生,甚至面临死亡。

(2)病虫害影响

古树名木作为自然界里的“老者”,抵抗力和免疫力相对较弱。由于近年来生物入侵现象的发生和病虫害的蔓延,古树常常会遭受病虫和寄生植物的危害,造成树势衰弱。如位于陕南的大部分松科植物容易遭受松材线虫病危害,造成树木枯死。在关中地区的华山松容易遭到华山松大小蠹的危害,最后死亡。

古树名木的根、茎、叶、花、果实等也是很多野生动物、昆虫的食物来源,也是一些寄生藤本植物的宿主,这些因素会间接影响树木光合作用造成树势衰弱甚至死亡。汉中市勉县武侯祠内有一株上百年的侧柏被藤本植物凌霄缠绕,二者形成竞争关系,相互抢夺养分和阳光,目前,此棵侧柏树势衰弱,生长情况不佳。一些皂荚、国槐等古树由于树龄较大,常有主杆中空现象,导致病原菌和一些腐生性病菌侵入,影响古树正常养分输送,加速了古树衰败 。

(3)自然灾害损害

古树名木一般树冠较大,在遭遇大风、雷雨等极端天气的时候,容易倒伏和受到雷击,雷击易造成树体开裂甚至焚烧,轻则烧伤、枝干断裂,重则使树体焚毁,造成古树死亡。

1.2.2 人为因素影响

(1)生产生活影响

一是对于身处于城市化扩张中的古树名木,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在城镇化推进、工业化进程加快过程中,一批古树名木未能得到有效保护。公路、桥梁和水库等工程建设常常会以牺牲古树名木为代价,没有前瞻性和没有规划的施工作业极易对古树的根系造成损伤,树体遭到破坏。城镇化和城市绿化中的“大树进城”行为也殃及了一些古树名木。自2001年以来,西安市就有20多株古树因人为原因而死亡。2014年7月,安康市岚皋县南宫山崖边的千年古树刺叶栎,在施工爆破作业中被折断,15 m高的树体目前仅只剩下4 m枯桩[10],古树已死亡。二是文旅单位、公园等处,人流聚集,因树下地面人流践踏和铺设路面等,古树名木根系的正常水气交换受到影响,造成根系窒息腐烂,导致古树营养吸收受阻,树势衰败。三是有些古树名木位于居民区或城市空间,搭建棚屋、铺设水泥地等挤占古树名木生存空间;随意在古树名木根部或周围倾倒生活垃圾,堆放杂物、排放污水等现象,造成古树根际土壤污染,加之人为践踏造成土壤密实;更有甚者为了拓展生产生活空间,随意对古树名木砍枝、撞击、移栽,严重影响到古树名木的正常生长。

(2)环境污染

古树名木附近的化工厂、污水处理厂、工业区等排放的“三废”,不仅污染了河流及空气,也对土壤和地下水体造成污染,使树体周围土壤酸碱度改变、有毒有害物质大量积累,造成土壤特性改变,严重伤害古树名木根系;空气中排放的有毒有害物质还将抑制叶片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影响树木有机物和营养物质的转化、制造,造成树木衰败、枯死。

(3)保护不及时、措施不到位

一是部分古树名木管护单位,由于管护经费缺乏,人员配置不足等原因,不能有效进行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和救护复壮,使得部分古树名木遭受病虫害侵袭,土壤肥力衰减,出现树干中空等现象。华山景区有古树200多株,自2000年以来,约有70株死亡,多是因为未能及时防控和补救病虫害侵袭。佳县白云山白云观4株300多年的侧柏也因管理不到位,于2005年自然枯死[9]。二是在管护过程中,不规范、不科学合理的养护、修复行为对古树造成了不可逆的伤害,“保护性破坏”现象普遍。一些养护单位自以为有用的保护措施和方法,往往是造成古树衰败的首要因素。如黄帝陵轩辕柏在黄帝陵景区建成后出现树势衰败的迹象,经专家会诊发现是由于地面铺装造成树木根系水气交换受阻,地面铺装破拆后,树木又逐渐恢复生机。

2 陕西省古树名木保护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政策细化不足,标准不够统一

目前我国配套的法律法规有《森林法》和《环境保护法》等,为古树名木保护工作提供了法律制度保障。陕西省制定了适应地域特性的古树名木保护条例,与省域内古树名木保护实际情况相契合。但是,从各地市层面看,目前仍然缺少细化、适应不同地域环境的古树名木保护办法。在各地市执行陕西省古树名木保护条例时,不同程度存在思想认识不一致、保护标准不统一、执行力度有差异的现象,影响了古树名木保护工作效果。

2.2 民众对于古树名木保护的认识还需提高

在政府主管部门的层面,古树名木的保护意识还需要加强,虽然现在我国对古树名木保护更加关注,但是实际社会重视程度仍需提升。有些地区的政府主管部门未能开展全面的宣传、科普工作,社会公众对古树名木保护重要性认识不足,古树名木保护知晓度和参与度不高,破坏、损坏古树名木现象时有发生,如在枝干上涂鸦、雕刻以及攀折、砍伐树枝等。另外,一些人为了获得利益,挖掘倒卖古树,不仅破坏树木资源,也不利于生态文明健康发展。

2.3 古树名木保护力量薄弱

古树名木保护是一项综合性跨学科工作,技术要求较高,需要相关专业人实施。另一方面,目前古树名木保护人才短缺,培养不及时,造成古树名木低端养护,加剧了古树名木濒危进程,同时一些地方古树保护技术落后、措施不当,缺乏科学的养护方法,“保护性破坏”时有发生,古树名木遭受的伤病不能及时、科学、有效地救治修复,加速了古树衰退进程。

2.4 经费缺乏,难以支撑复壮救护工作

我国很多地方古树名木保护缺乏专项资金,也没有纳入财政预算,使得古树名木保护可用资金缺乏,难以满足古树名木保护需要。保护意识缺失阻滞了各级政府部门古树名木保护立项决策,规划资金也只有少部真正用于古树名木保护,资金短缺致使保护措施不到位,濒危古树名木未能得以及时救护复壮,死亡率增加。现阶段,我国现存的很多古树名木需要专人修复和养护处理,消除自然环境变化、病虫害等对其伤害,但因资金不足,专业人员及救护措施无法落实,复壮救护工作难以正常开展。

3 陕西省古树名木保护措施

3.1 制定法规政策

早在2007年2月,铜川市政府就出台了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2010年7月29日,陕西省人大常委会通过《陕西省古树名木保护条例》[8],为推动古树名木保护工作、制止和查处违法犯罪行为提供了法律依据。随后,陕西省林业局和西安、汉中等地市相继颁布实施了古树名木保护相关政策文件(表2)。陕西省部分市县林业部门对省内古树名木开展了普查建档、挂牌、公布保护名录等基础性工作。2020年11月,陕西省林业局印发《陕西省重点古树名木扩繁苗使用管理规定》,标志着全省古树名木保护又开辟了一个新方向。

3.2 保护技术措施

2016年2月,陕西省绿化委员会全面开启陕西省古树名木资源普查工作,为后续陕西省域内古树名木保护工作提供基础数据。2021年6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编印了《古树保护理论与技术》,综合了包含古树研究进展、古树诊断技术、复壮技术等内容,具有里程碑意义。2021年7月,陕西省林业科学院组建了古树名木保护研究创新团队,并定期举办技术培训,深入实地进行古树名木伤病诊断和濒危资源调查,为保护古树名木提供了技术支撑。部分市、县采取了筑墩加土、围栏、施肥覆土、病虫防治、安装避雷装置等保护措施,部分古树名木恢复了生机。

表2 陕西省内古树名木保护政策文件

4 陕西省古树名木保护对策建议

4.1 因地制宜,建立完善区域内系统保护机制

4.1.1 完善管护制度,落实养护责任 完善管护制度是理清古树名木保护主体的前提,在政策方面,应着力推进制定和实施《陕西省古树名木保护条例》相关细则,并根据陕西省各地市实际情况,编制陕西省古树名木评价标准、保护技术规范、养护管护标准等;设置专项财政资金,以保证古树名木保护工作的顺利进行;加强监管力度,落实每棵古树名木养护责任单位和养护责任人。

4.1.2 强化宣传引导,普及知识认识 广泛动员和提高大众古树名木保护意识,使其了解古树、认识古树、爱护古树,推进古树名木保护普遍化、制度化、规范化。同时,借鉴先进经验,如山东省济宁市实行古树名木保护“树长制”,对所有古树名木逐一落实管护单位和具体管护人,制定“一树一策”保护方案,建立责任明确、监管有力、责任到人的古树名木保护网格[11]。

4.1.3 建档立卡,动态管理 充分利用现代网络科技平台,建立古树名木档案数据库,做好古树名木普查工作并定期完善更新信息,及时掌握其生长状况。利用大数据分享资料,为政府决策提供信息参考。

4.1.4 探索新模式,合理利用资源 挖掘古树名木的文化价值,利用古树名木特色优势资源,将保护、开发利用和研究相融合,大力发展绿色旅游经济,带动绿色产业协同发展;尝试引入民间资本,探索开展古树名木冠名认养保护活动,提升古树名木的生态和历史文化价值。

4.2 不断改善古树名木生长环境

4.2.1 保护古树名木周边原生态环境 古树名木长期生存并适应了其生长环境,形成了一个较为稳定的微生态系统,适应当地的土壤、小气侯、空气质量、空间等环境,其保护重点在于防止人为破坏,一是设置生态栅栏,将人类活动与古树生长隔开,保障古树名木不受日常活动影响;二是设定红线,即设定一定保护范围,保证古树名木生长空间,利于树冠生长,保障光照,避免古树名木因周围建筑物阻挡而不见阳光,生长受阻。

4.2.2 及时介入,帮助濒危古树名木复壮 一是适当修剪、整理树冠外侧衰弱、干枯枝条,强化养分、水分,集中营养输送至正常枝干,促进其发新枝干;对有树洞、支撑不强的古树名木,可实行环保填充、架三角架支撑等措施,增强古树稳固性。二是对古树周边定期松土翻土,改善土壤结构及透气性,保证根系呼吸,促进根系生长,增强树势。三是加强病虫害防治,优先采用以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等无公害方法,对地下害虫、叶部病害等分类防治,合理用药。四是安装专业设备,避免自然灾害影响,针对部分地段古树名木易遭雷击的特点,安装避雷针,以免树木受击伤害甚至死亡。

猜你喜欢
古树名古树管护
2022 年全国古树名木保护科普宣传周启动
2022年将农村公路管护领域就业岗位稳定在80万左右
“首届古树名木保护摄影大赛”征稿启事
寒冷天气 咋管护羔羊
家乡的古树
古树炼成记
保护好古树名木亦是文化传承
入秋养羊管护 不同于春夏季
森林管护中GPS技术的应用
古树绿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