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绿道主题驿站创新设计探析
——以广西大新恩城乡绿道主题驿站为例

2022-02-27 00:41钟方婕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壮乡绿道驿站

钟方婕

(广西艺术学院 建筑艺术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1)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的《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能力提升三年攻坚行动方案(2021—2023年)》提出“实施乡村旅游和健康产业壮大工程”,重点建设全域旅游示范县(市、区)星级乡村旅游区、文化传承和特色旅游村寨配套基础设施项目[1]。以绿道驿站为切入点,植入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协同推进田园综合体和全域旅游的建设,逐渐成为广大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基本策略和产业构建模式之一。绿道驿站创新设计和建设作为全域旅游的一个特定空间战略,在推进乡村振兴、打造宜业宜居环境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一、壮美乡村绿道主题驿站建设的意义和必要性

广西大新县乡村绿道主题驿站建设是顺应乡村振兴战略的需要、顺应全域旅游发展的需要以及顺应提升乡村发展综合效益和竞争力的需要。

(一)乡村绿道主题驿站建设顺应乡村振兴战略的需要

广西大新县壮乡绿道主题驿站建设,贯彻落实了习近平总书记对广西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也是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的体现,符合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要求。充分发挥广西壮乡生态环境这一优势,挖掘利用自然资源、民族资源、文化资源等,因地制宜地建设乡村绿道及绿道驿站,发展绿色特色产业,有利于扩大对外开放,塑造美丽乡村风貌,增加农业农村创新发展活力,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提升农民素质,打造农民的精神家园,加快推进广西社会经济的发展。

(二)乡村绿道主题驿站建设顺应全域旅游发展的需要

目前,大新县基础设施不完备制约了乡村全域旅游业的发展。大新县道路交通等级不高,很多交通道路都还在建设中,旅游接待设施比较薄弱、配套设施尚未到位,没能达到让游客“走进来,留下来,住下来,再回来”[2]的目的。近年来,尽管大新县许多乡致力于打造“一村一品”,然而,村与村之间没有绿道串联,一些景区和有丰富旅游资源的村庄由于公共基础服务配套设施不齐全、不到位,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受到了严重影响[3]。针对该现状,有专家学者提出了“绿道为串联,连接全域乡村旅游;驿站为支点,服务全域乡村旅游”的发展策略[4]。一方面,建设村与村之间、景点与景点之间的步行绿道、骑行绿道,实现慢旅游、慢生活、慢节奏的乡村旅游方式 ,给旅游者以一种处处是美景、时时有惊喜的感受;另一方面, 除了现有旅游驿站为游客提供中途停车、临时如厕、超市购物、茶歇休憩等便利,也应考虑增设一些绿道主题驿站,把当地的壮乡民族文化元素融合进来,使大新县旅游朝“全域、全时、多元” 的发展目标迈进。

(三)乡村绿道主题驿站建设顺应提升乡村发展综合效益和竞争力的需要

当前大部分的乡村旅游开发多为资源依托型产品,未与当地特色文化、风俗习惯等结合发展[5]。大新县拥有国家5A级景点6个、4A级景点15个、3A级景点20个、名胜古迹15处。在该县近年大力打造“一村一景、一村一韵”的宏大背景下,通过乡村绿道及驿站串联主要旅游景点、美丽村庄,构建具有创新发展理念、配套设施完善的旅游综合体,形成集旅游观光、生态保护、文化宣传为一体的风景廊道,同时通过绿道建设提升沿途风光的整体可观赏性和可利用性,有利于充分挖掘地域特色资源,打造多元的乡村特色旅游,开发可持续发展的旅游方式。而设计和建设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有机融合、既能展现壮乡民族风情又能凝聚本土文化个性的系列绿道主题驿站,对于增强壮乡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满足感,以及提升壮美乡村发展的综合效益和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驿站理念的历史变迁与绿道驿站的设计元素

驿站的理念和功能随着时代的变迁不断变化。随着绿道概念的提出及演化,驿站的设计元素被赋予新的内涵。

(一)驿站理念的历史变迁

驿站是古代邮驿制度的产物,是历史悠久的公益服务设施。古代驿站,既服务王朝,也服务百姓。驿站最初是为邮递文书的官员提供住宿以及换乘马匹的场所。据考证,驿站最早出现在商代,及至秦始皇统一中国,驿站开始被赋予军事用途,渐渐地由最初的民用变为以军为主、军民兼用。到了唐朝,驿站兼顾馆舍之用,因此改称为“馆驿”。 进入清代,驿站将交通与通信融为一体。在我国,邮驿制度一直延续至清末[6]。随着时代的发展,驿站服务功能多元化,逐渐发展成形式多样的公路服务区、游客中心等,为旅客提供休息、游览、观光、食宿、医疗等服务[7]。

驿站的类型主要有城市驿站、乡村驿站、公路驿站和绿道驿站。城市驿站一般位于城市中心区主要干道、节点,具有城市管理、提供资讯服务等功能。乡村驿站最早出现在日本,最初设计目标是活化并展示区域特色经济、促进乡村经济发展。公路驿站通常位于国道、省道、高速公路等交通道路旁,为旅客提供休息、补给、观景等功能的服务设施。绿道驿站则是绿道综合服务设施的载体,主要为绿道使用者提供途中休憩、补给、交通换乘、游玩、科学教育等服务[7]。

(二)绿道驿站的设计元素

绿道概念被官方正式认可,可追溯到1987年美国户外游憩总统委员会对绿道的定义——“提供人们接近居住地的开放空间,连接乡村和城市空间并将其串联成一个巨大的循环系统”[8]。学者Ahern在文献梳理的基础上结合其他国家建设实践,将绿道定义为生态、休闲、文化、美学主题及其他用途而规划、设计和管理的可持续利用的土地网络[8]。因此,绿道至少体现三个主要特征:第一,是完整性、连接性的线性空间结构;第二,包含生态、文化、审美及教育等功能;第三,维持持续性的自然保护和生态平衡。根据形成条件与功能的不同,绿道主要划分为城市河流型(包括其他水体)、游憩型、自然生态型、郊野型、风景名胜型及综合型等类型。

绿道驿站既可以是绿道中的综合服务场所,也可打造成文化载体,因其地理环境、自然条件、人文历史要素的差异而各具特色[9]。绿道及绿道驿站的设计须遵循整体性、生态性、功能性和地域性原则。绿道驿站的设计要素主要包括驿站选址、驿站功能和驿站外形三大类[7]。

1.驿站选址

驿站选址主要考量交通区位、场地资源和自然条件要素等。绿道驿站要与市内有便利的交通联系,理想情况是与城市公交站点、轨道交通站点和轮渡码头等有道路相连。例如,日本串联起沿线名山大川、风景胜地的绿道,新加坡通畅的、无缝连接的绿道以及美国东海岸全长约4 500千米的绿道,其绿道驿站大都处于交通便利的区位。

2.驿站功能

在驿站的建设实践上,国外主要以带动经济和环境保护为主导[7]。比如,日本的绿道驿站功能包括旅游经济功能和社会文化功能。日本川场广场田园驿站基于“农业+观光”的理念,因地制宜地运用当地物产资源打造特色农业物产服务,吸引人流观光,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日本串联名山大川、风景胜地的绿道及其驿站为城市居民提供了体验自然、欣赏自然和远离城市喧嚣的机会。新加坡的绿道及其驿站为多民族社会的和谐融合创造了物质基础。美国东海岸绿道及其驿站连接了重要的州府、大学校园、国家公园、历史文化遗迹。

3.驿站外形

驿站外形包括空间构成和文化表达要素。驿站的造型按建筑风格可分为现代式、传统式以及融合式。现代式驿站充分使用现代建筑材料,比如大面积使用玻璃及合金材料、3D技术等;传统式驿站主要使用传统材料与工艺,其建筑风格注重与绿道沿线的古民居、历史文化村落建筑风格相和谐;融合式驿站则在发扬地域特色的同时进行创新,挖掘驿站的生命力[7]。驿站造型可根据场地的自然条件、地理环境、具体的文化表达要素以及驿站的功能等因素来设计。

三、绿道驿站理念的创新与应用

在绿道驿站的设计上,创新的突破口在于顺应时代经济、文化、政策和生活发展的需要,融合地理条件、自然资源、人文历史要素等,打造独特的绿道驿站,使绿道驿站不仅发挥驿站的基本服务功能,也成为弘扬地域文化及反映时代气息的物质载体。

(一)驿站理念的创新突破

顺应国家绿色可持续发展、文化旅游、康养旅游的政策号召,并基于广西大新县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地理位置、壮乡文化、边关文化等,本文提出了“绿色生态、文化康养、壮乡文化、边关风情”的绿道驿站设计理念。

1.绿色生态

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壮美乡村主题绿道驿站的设计首先要遵循绿色生态的环保原则,主要从4个方面着手。第一,充分融入自然,尽量利用原有村路、沿河滨、山谷的自然走廊或人工走廊建立线性开放空间。第二,乡村绿道硬化遵循质朴化原则[2]。串联景点、村庄的绿道尽可能就地取材,多用本地青石板、鹅卵石、碎砖头和瓦片等乡土材料,对一些没有必要硬化的绿道地段则采用菜化、绿化、果化等措施增加乡村风格。第三,最大限度保留原生态植被、自然森林和原有特色,新开辟的绿道尽可能不干扰原生态植被,村落之间的绿道周边空地的绿化可以考虑种植龙眼、扁桃、鸡皮果等本地特有树种及野生食用植物,因地制宜地用乡村常见的竹篱笆、小木栏和岩石边角料围边搭建蔬菜园、瓜果园,打造“一村一韵”的乡土气息。第四,注重水生态文明建设,绿道驿站建设除了减少土地开挖、应用环保材料,需要重点统筹规划净水及合理解决排污等问题。

2.文化康养

随着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健康养生和健康养老成为政府、社会、人民越来越关注的大事。随着全域旅游时代的推进,人们更加追求健康和精神享受,“康养旅游”迎来黄金发展时期,“文化之旅”也成为时尚。壮美乡村绿道主题驿站设计定位在“康养”与“文化”两个功能上。为了实现“康养”功用,一方面,在全局规划大新县乡村绿道时,根据绿道所处地段具体的地形地貌,对相对平坦的地段尽可能建设步行与骑行并行的绿道,使旅行者与当地居民或步行,或骑行,悠闲地欣赏四周的自然风光,舒畅地呼吸清新的空气,在游玩中达到健身的效果;另一方面,计划在绿道驿站周边错落有致地安放一些健身器械,使人们可以在蓝天白云下、在绿水青山的环绕中活动筋骨和强身健体。而“文化”目标的达成,主要从两方面着手:第一,挖掘大新县特色人文历史、自然地理资源,凝聚本土文化个性,打造系列绿道主题驿站,展现大新县特有的土司文化、边关文化、壮乡农耕文化、客家文化等,这不但有利于提升居民的自豪感和幸福感,而且丰富旅行的文化内涵;第二,重点建设德天跨国瀑布、名仕田园、恩城康养小镇等绿道主题驿站,特别是充分利用高科技手段,把德天瀑布的绿道主题驿站打造成传播大新县特色文化和介绍大新县丰富的旅游资源、产物资源的中心,使得游客一旦慕名前往大新县德天跨国瀑布,就有机会了解大新县文化,并被吸引慢下来、住下来、再回来。

3.壮乡文化

广西大新县历史悠久,文化资源丰富,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在县境内发现的历史文化遗产资源,共有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古摩崖石刻、近现代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等10多类。大新县独树一帜的土司文化、独具特色的民间习俗文化、神奇的服饰文化、壮族民间山歌与歌圩文化、神秘的民间舞蹈文化、富有浓郁民族特色的体育文化以及别具一格的乡土建筑等构成了当地的特色文化。当地可重点做好三方面的工作:第一,乡村绿道采用“点、线、链”的“珍珠项链”空间形态,把大新县的所有5A、4A、3A级景点及15个古迹串联起来;第二,充分保护好古树、古井,对沿路古宅、富有壮族特色的干栏房、青砖房、泥砖房,最大限度保留房屋原貌;第三,绿道两旁的灯饰、雕塑等应结合区域文化、习俗特色进行个性化设计和打造,充分展现壮族文化特色。

4.边关风情

大新县地处桂西南边陲, 毗邻越南, 与东盟陆路相通, 与越南山水相连。完善乡村绿道、串联中越边境的景点,打造充满浓郁边塞风情、令人心旷神怡的旅游风光胜地,充分挖掘壮乡文化、农耕文化的历史底蕴,以独特的文化载体、优美的山水环境,使游客在欣赏秀丽风景的同时领略边关风情风貌[3]。

(二)大新县恩城壮乡绿道主题驿站创新设计案例分析

广西大新县恩城乡距大新县城20千米,崇靖高速路经过境内,恩城乡旅游资源丰富,素有“小桂林”和"岛屿恩城”的美誉。恩城乡绿道主题驿站的选址、驿站的功能以及驿站的构型设计较好地践行了“绿色生态、文化康养、壮乡文化、边关风情”的创新理念。

1.主题驿站的选址

恩城水镇国际旅游康养度假区分成恩城水镇、壮美水乡花海、水文化康养特色小镇、葫芦岛水上运动乐园、响水河梦幻山水夜游、边关文化遗址公园6个模块。恩城乡绿道主题驿站选择在恩城水镇、壮美水乡花海及水文化康养特色小镇交汇处,该处在地理位置上几乎处于6个板块的中心。主题驿站选址主要基于“绿色生态”及“地理优势”两个方面的考量。

首先,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是设计和建设绿道驿站的首要原则。付诸实践,主要体现在最大限度保留原生态植被、减少土地开挖、应用环保材料,重点统筹规划净水及合理解决排污问题等方面。主题驿站选址于3个板块交汇处的平坦地段,可以最大限度提高驿站所占土地及空间的使用率,也可以利用原有场地的建筑改建和扩建,并利于集中资源打造先进的节能系统、通风系统、净水系统及排污系统等。

其次,地理优势。恩城水乡国际旅游康养度假区各个板块的目标功用不同,吸引的游客群体各有所别。比如,恩城水镇的建设目标是致力于打造一个具有南方边关特色、有别于江南地区建筑风格的水镇,在保留了历史文化痕迹的前提下,植入现代功能,通过对古镇风貌的改造来吸引全国各地的旅客;壮美花海依据花卉开放的季节进行种植,选用了桃花、向日葵、郁金香、波斯菊等,形成了四季兴旺、春秋繁盛的局面。花海与稻田相互融合,与古镇风光相映衬,营造出了影视片中美如画的风景,打造出了南方独特的壮美花海,既吸引远方来客,也吸引大新县周边的居民。水文化康养特色小镇则充分利用现有的生态环境、生态水体和生态植被,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充分将水生态与养生体验相结合,设置多层次的体验项目,致力打造出一个环境优美、风景迷人、配套设施齐全、符合当前国际社会需求、具有壮乡建筑文化的高层次旅游康养小镇,将吸引众多康养度假者。主题驿站选址于3个板块的交汇处,地处6个板块的中心,不仅代表了6个板块的交融以及相交,便于吸引不同需求的旅游观光者,也利于宣传大新县独特的自然人文历史资源及弘扬本土特色文化。

2.主题驿站的功能

在“健康中国”国家战略背景下,健康产业已经成为新常态下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建设恩城水乡国际康养旅游度假区不但符合当前相关政策,而且有助于提升大新县旅游丰富性,带动当地经济发展,提高原住民生活水平。主题驿站除了要完善基本的生活服务、商业、安全保障、观景等功能,更要重点开发“文化康养”主题功能。

“文化”功能从5个方面着手:第一,开辟本土文化区域,以图片加文字的形式系统扼要地介绍大新县的土司文化、独具特色的民间习俗文化、边关文化、神奇的服饰文化、壮族民间山歌与歌圩文化、神秘的民间舞蹈文化、壮族饮食文化;第二,开辟本土自然资源文化区域,以图片加文字的形式系统介绍大新县的山水资源、矿产资源、农耕资源等;第三,开辟乡土建筑文化区域,以图片加文字的形式按照历史脉络介绍大新县壮族百姓居住的穴居、干栏房、新式建筑等;第四,开辟文化体验区,提供纺布、织壮锦等体验活动;第五,开拓视野区,利用先进的液晶显示设备、互联网等,播放介绍大新县的自然地理、人文历史、民俗风情的系列专题片,满足学者型旅行者对知识的渴求。

“康养”功能从两个方面着手:第一,开辟游憩健身区,在该区域安置各类成人健身器材,以及一些适合孩童玩乐的器材,比如滑梯、跷跷板等,使该区域成为老少皆宜的健身场所;第二,开辟具有壮族特色的体育文化区,在该区域通过图片、视频的方式介绍大新县壮族各类传统体育活动,如著名的舞狮、跳桌、打尺寸、打陀螺、荡秋千、抢花炮等,条件许可的话,请当地志愿者定时表演传统打尺寸、打陀螺等,或者由固定人员表演并出售传统体育器械,以期更好地传承及弘扬壮乡传统体育文化,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

3.主题驿站的构形

主题驿站由6条辅道、6条回廊、6边形主体干栏建筑以及外围环形回廊组成,干栏建筑在主题驿站中心,主体建筑的每一面接一条回廊,而每条回廊的另一端则与外围环形回廊相连。“六六六”寓意顺心顺意、幸福美满,表达大新县恩城对各族各方来客的深深祝福。整个主题驿站的俯视图则像一个轮子,中轴是主体干栏建筑,辐条是6条回廊,轮胎则是环形回廊,寓意着大新县的文化、经济、可持续发展,大新县的历史车轮将在新时代不断前行。

6条辅道中,两条通往恩城水镇,两条通往壮美花海,两条通往水文化康养特色小镇,尽可能使用原有路径,减少路面硬化。环形回廊依次陈列含图片加文字的画框资料,系统介绍大新县的土司文化、独具特色的民间习俗文化、神奇的服饰文化、壮族民间山歌与歌圩文化、神秘的民间舞蹈文化、壮族饮食文化、边关风情等,构成大新县本土文化区(壮乡文化、边关风情)。6条回廊,两两分别设计成自然资源文化区、土建筑文化区及壮族特色的体育文化区。6条回廊之间的露天空地,以当地的鹅卵石铺地,三分之一用地安放各式健身器械,三分之一用地安放儿童乐园器械,三分之一用地为壮乡传统体育活动表演区(文化康养)。主体干栏建筑则建成三层,底层分为三个区域,即服务区、餐饮区、特色物品购买区;第二层分为两个区域,即文化体验区、进深及开拓视野区;第三层的外圈设为观景台,内圈则错落有致地安放太阳能电板及净水设备等。

结 语

乡村绿道主题驿站将零散的自然景观、民族风情、历史文化等聚集在一个开放空间,根据休憩、康养、娱乐、教育、运动、交流等功能需求因地制宜地创设不同的主题,对于生态和文化遗产的保护,以及融合农文旅助推乡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村文明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绿道主题驿站设计的创新突破口在于顺应时代发展,创新地融合区域地理环境、自然资源、历史文化等特色要素,践行独具特色的设计理念。大新县恩城乡绿道主题驿站的创新设计是一个有益的尝试。主题驿站的选址、驿站的功能和驿站的构型等方面都秉承 “绿色生态、文化康养、壮乡文化、边关风情”的创新设计理念,当地致力于打造绿色生态、顺应时代发展、弘扬地域文化、助推乡村产业兴旺的“文化康养”绿道主题驿站。立足地方特色资源建设乡村绿道主题驿站,通过“点—线—面”的城乡全域旅游网络系统构建,对于引擎资源聚集,文化保护传承,打造民族区域特色农文旅品牌,带动区域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的发展,激发乡村创新活力,全面实现乡村振兴,具有重大意义。

猜你喜欢
壮乡绿道驿站
美丽壮乡新时代
壮乡好消息
壮乡生活歌里唱
休闲驿站
休闲驿站
休闲驿站
休闲驿站
壮乡美
骑行绿道“潮”玩成都
环湖绿道游憩机会谱构建及应用——以南京市玄武湖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