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学课教学中重视安全防范

2022-03-01 22:48李中国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22年1期
关键词:生命安全科学课事故

李中国

生命安全与健康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本需求和永恒追求,是一切学校教育的基础。教育部印发了《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要求坚持“生命至上、健康第一”理念,增强学生“安全为本”的意识和能力,力求做到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小学科学作为最具特色的学科之一,承担着传播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内容的重任,而科学课具有很强的实践属性,更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高度重视安全防范问题。

小学科学教学心理安全防范。小学阶段是学生社会性和个性获得迅速发展的阶段,小学生的心理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和开放性。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倡导教学内容要联系生活现实,且在教学过程中时常引导学生对实物进行探究。在教学中,一方面,要注意选取的实物材料、呈现的实验现象符合学生的心理认知,既要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又要考虑到学生的心理特点、安全需要等;另一方面,要注意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满足其自尊心、归属感与爱的需要,防范对学生的心理安全造成影响。

实验室安全防范。一要健全小学科学实验室管理制度;二要设置醒目的实验室安全标识;三要掌握实验室常见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及防范措施:首先是火灾及爆炸性事故,几乎所有的实验室都可能发生;其次是化学、生物污染性事故;最后是觸电、割伤、烫伤等其他伤害性事故。

户外安全防范。户外的科学活动,旨在引导学生亲近自然、探索自然,感悟人、社会、自然、科技之间的紧密联系,但身处户外的学生也面临着自然灾害、交通、生物安全、溺水等安全风险。

科学课教学安全应急、避险与急救措施。如何做到实验室科学活动与户外科学活动的安全防范?教师需要冷静、睿智、科学地做好应急、避险与急救。教师应当具有引导学生自救逃生的意识和能力。在日常教学中,应引导学生掌握自我保护、求助、避险与逃生的基本技能;初步掌握急救知识,遇到紧急情况,能够拨打急救电话和报警电话。例如,科学实验室中若发生火灾或爆炸性事故,应做到:

安全快速撤离后,呼喊示警或报火警,能说清楚事故地点、火情等基本信息;

能判断撤离条件,会使用湿毛巾、低空呼吸等方法躲避浓烟,迅速逃生;

在着火层或着火层以上区域被困无法撤离时,能够采取有效措施保护自己,等待救援。

良好的学校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健康观、安全观,使学生养成健康文明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安全无小事,永远在路上。只有掌握必要的防范措施,学生才能健康成长。

猜你喜欢
生命安全科学课事故
生命安全教育在体育与健康课程中设置的困境与策略研究
学中文
新都区:强化工伤源头治理 筑牢生命安全防线
上一堂动森科学课
守护“洲岛”民众生命安全的卫士
公路生命安全防护工程设施选用经济性分析——以G312无锡段为例
废弃泄漏事故
小恍惚 大事故
浅谈如何上好小学科学课
科学课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