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博物馆空间中“真实感”的互动体验设计

2022-03-01 12:15杜宇静
今传媒 2022年1期
关键词:真实感触觉装置

杜宇静

(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上海 200444)

一、引 言

《中国博物馆学基础》中认为“博物馆是一部立体的百科全书,也是民族的殿堂,同时强调博物馆是人与物的结合”[1],因此,从观众的视角出发能够帮助设计者完善对博物馆展示设计的思考。在展示空间中观众与展示内容并非相对独立的分割体,而是相互回馈的良性循环,充分的观展体验感能够让观众在互动体验中与展示内容达成情感共鸣。博物馆展示空间中的互动体验更加注重体验过程中的双向回馈,即多元感官下的真实性体验感,如观众在博物馆的互动体验中真实看到的、听到的、触摸到的、闻到的等,通过对互动体验进行及时的回馈从而加深对展示内容的印象。在博物馆展示空间中观众早已不再是被动观看的游览者,而是展示空间中的参与者,因此,观众对于展示空间的互动体验也有了更高的期待,希望能够更加深入地参与到展示内容中,并期望能够体验更加多元的互动形式,从而获取更多认知。本文以博物馆展示设计为研究主题,主要探讨博物馆展示空间中互动体验的多元表达,以及如何通过多元表达来营造博物馆中真实的展示空间环境。

二、展示空间下的互动体验

“体验”一词在现代汉语中的解释是“亲自处于某种环境而产生的认识”,通过环境所带来的影响从而形成自我认知,即体验在展示空间中不仅是一个过程,也是在强调一种结果,并且在不同的展示空间中互动体验的过程与结果也不相同。2010年上海世博会德国馆中的“动力之源”声音互动装置,馆内有一个大金属感应球通过观众的呼声来回移动,观众的声音越大,金属球移动的幅度越大。在主持人的引导下,观众在呼声后得到了金属球的运动反馈,从而意识到人与人共同努力下的强大力量,在金属球移动幅度和观众呐喊的相互作用下,游戏体验感达到高潮,观众从中获得了所展示主题的认知。博物馆作为非营利的永久性教育机构,为观众提供具有科学性、艺术性以及历史性的知识。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互动体验在博物馆中早已是一种必不可少的知识传播途径与形式,甚至商业展示也开始频繁地使用声光电等虚拟技术进行品牌推广,以此来作为和消费者之间的互动形式,加深消费者对品牌的印象。2015年,纽约Massapequa的Westfield Sunrise购物中心的迪士尼街头剪影广告就很有意思:当观众通过暗箱时会产生一个迪士尼的卡通人物形象剪影,该剪影会对观众的动作进行模仿并与之互动,即迪士尼角色在模仿观众的行为,这不仅唤起了观众对迪士尼品牌的情怀,这种非技术性的互动形式也带给观众更多的真实体验。

三、博物馆展示空间下的互动体验

(一)简单的互动装置

简单的互动装置也是博物馆展示空间中最基础的互动形式,通过简单的操作对展柜或展示装置进行推开、翻阅、按压、拖拽、抽拉等肢体动作来获取展示内容,如翻阅一本书籍、打开一个盒子装置。一些简单的互动装置还与多媒体电子屏幕结合以达到不一样的效果,如上海自然博物馆中序厅部分有一个小的互动装置,需要观众将一个植物模型放到对应的感应区域上,多媒体则会自动显示与该植物有关的内容信息,使观众能够通过简单的互动获取知识。

(二)多媒体电子屏互动装置

多媒体电子屏互动装置是通过计算机对语言文字、数据、音频、视频等各种信息资源进行管理和存储,让用户能够通过多感官与计算机进行实时信息交流的技术。博物馆展示空间中多媒体电子互动屏多为娱乐或者科普性质的展示内容,而不同的博物馆展示空间中多媒体电子屏的使用也具有不同的功能。在历史博物馆中通过多媒体电子屏向观众讲述历史知识以及展品背后的历史故事,常用一些多媒体电子翻阅书、多点触控等装置让观众选择性地了解到自己需要了解的展示内容;在科技博物馆中更加强调展示内容娱乐性的互动表达,使观众通过足够的互动体验了解到当下最新的科学技术和科学知识。

(三)时下虚拟体验装置

虚拟现实技术是发展到一定水平的计算机技术与思维科学相结合的产物,用户能够通过自然方式与虚拟环境进行交互操作,是以视觉形式产生出适人化的多维信息空间,为用户创建和体验虚拟世界提供了技术支持。在博物馆展示空间中通过AR、VR和MR等虚拟技术实现了观众在家也能观看展览,没有了拥挤的游客,观展似乎也成为了方便又愉快的娱乐活动。在历史博物馆中观众能够通过虚拟装置跨越时空,一睹历史文物的最初样貌。故宫博物院更是将线上虚拟和线下虚拟融会贯通,囊括了故宫建筑外观、故宫藏品数字文物、故宫展览APP、以及一系列的衍生品,如视频、游戏、期刊、漫画等,针对不同年龄、不同教育背景、不同需求,专业或者非专业的观众都设计了不同的互动形式。

(四)游戏化思维的互动装置

游戏化思维的互动装置即以当下年轻人喜爱的场景游戏为切入点,如密室逃脱或角色演绎推理游戏。游戏化是指非游戏情景中使用游戏元素和游戏设计技术,通过游戏的鼓励机制让观众在游戏互动过程中产生期待心理,观众所做选择影响到内容的后续结果,当观众沉浸在自身所扮演的角色中,在场景中与角色实现共情,就能更加深刻地了解到角色的心理,从而让展示知识的获取变得有趣又多元。例如前文所提及的2010年世博会德国馆中的动力之源也属于游戏化的互动装置,但更偏向于多个玩家共同参与,通过声音进行游戏从而获取游戏背后所要传达的环保意义。

四、博物馆展示空间中互动体验的真实感营造

博物馆展示空间中真实感的营造是在空间构造、色彩、灯光、展示故事链、展示道具、展品以及辅助展品的共同作用下所形成的整体的视觉语言、听觉语言、触觉语言以及嗅觉语言,这些环境语言之间相互配合又交融,共同营造了博物馆展示空间的真实感。

山西平遥古城的大型情景互动演出《又见平遥》就是融合了视觉、听觉、触觉等互动感知于一体的互动展示空间。观众从进入场馆时便被赋予了角色定义,入场前的黑暗隧道,暗示了观众在这个空间中完成了“时光穿越”,能够帮助观众更好地沉浸在故事中。整个空间将实景搭建和工作人员的角色演绎相结合,以“镖师出征”的故事情节贯穿整个观展空间,通过暖光源(如图-1)和山西古街的场景搭建,以及工作人员的互动交流,使得观众在其中是参观者亦是扮演者,观众参与了整个故事内容,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演出整个体验结束后每个故事节点依旧能够被回想起来,让人印象深刻。由此可见,通过多元的互动感知体验,能够实现博物馆展示空间中的真实感营造。

图1 又见平遥(入口)(来源:作者拍摄)

(一)互动体验中的视觉语言

在信息传播的过程中,观众所能接收到信息的70%来自于展示空间中的视觉传播,可见视觉语言在博物馆展示空间当中占有主导作用。视觉语言是观众进入到博物馆展示空间中感官互动的开始,博物馆通过灯光、环境色彩以及氛围营造,给观众带来直观的主题情感。

不莱梅港东京八度博物馆将九个不同时区的地域空间设计到了这个博物馆展示空间当中,观众能够在这个空间中体验到一场真实的旅行。设计者通过对展示内容的充分了解,将区域中的气候、场景、湿度、温度等进行了复原。第二个空间Seneghe Sardinia(如图-2),设计者调整了展示道具的尺寸,让观众和空间中的昆虫一般大,将观众放置到了一个被放大的微观世界里体验不一样的视角,还可以通过巨型易拉罐里面的交互终端来操作空间中的天气状况,能够让观众感受到蝴蝶效应所带来的影响。第四个空间Ikenge Cameroom还原了热带雨林的气候 (如图-3),观众要通过河道景观的悬索桥,摇摇欲坠的桥面带给观众野外求生的体验。最后一站回到不莱梅港口,在这里观众可以和其他体验者一起进行自己体验后的想法创作并将之展示起来,形成一个大的展示墙。在场景的氛围营造下,观众通过互动体验不仅能够亲身游历体验,同时也能通过自身经历对展示主题有全新的见解和认知,让观众自己体验自己收获,展示主题在不经意间传递给了观众。这些场景的还原不仅利用了空间的色彩、灯光以及展示道具的相互作用,同时还通过空间温度、湿度的调节增强了空间说服力。

图2 Seneghe Sardinia(局部)(来源:网络搜索)

图3 Ikenge Cameroom(局部)(来源:网络搜索)

(二)互动体验中的听觉语言

听觉在观众所能接收到的信息中占比15%-20%,是继视觉之后的重要感官,是声音通过听觉系统感受与分析所引起的感觉。博物馆展示空间中听觉过程中存在被动与主动之分。观众在博物馆展示空间中所接收到的被动听觉会与视觉性的展示内容相结合形成整体的印象,作为辅助性的感知来加深观众的体验感,主动接收的听觉侧重于重点倾听,听觉作为主要的接收信息来源。2006年米兰市盲人学院有一个独特的体验展——“黑暗中的对话”,其目的是为了让正常人体会残障人士的生活状态,并且倡导给予残障人士工作的机会。盲人导游将体验者带入黑暗的展示空间中,通过听觉、嗅觉、触觉来感受竹林、码头、家居、城市和咖啡馆所营造出的盲人的内心世界。2011年上海也引进了该体验展,笔者有幸体验了该展览,并在听觉和触觉的配合下艰难地完成了整个体验。记忆犹新的是,在城市中的马路上摸到卡车车牌的那一瞬间被震撼到,才了解到在全黑的状态下,视力障碍者的安全威胁竟如此之大,并且残障人士将有可能长期处于这种黑暗之中,这也是整个展览的核心意义。

(三)互动体验中的触觉语言

触觉被认为是动物之间交往必要的感觉。亚里士多德曾说:“触觉能够调动其他所有的感觉。”科学证明梳理毛发也能促进内啡肽释放到血液当中,从而使得人身心愉悦,所以人类能够通过按摩与拥抱来缓解自身的压力和紧张的情绪。博物馆中的触觉感知一般没有系统性的内容关联,而是作为一种特殊的互动形式呈点状分布在博物馆展示空间当中。上海玻璃博物馆第三展示空间中的卡通互动墙面有关于节能玻璃Low-E的互动装置,观众的左右两只手分别放置在普通玻璃和节能玻璃的相应位置上会产生不同的温度效应,体现了节能玻璃的优势所在。雅典触觉博物馆通过对展示内容模型进行复制让视觉障碍者可以尽情地触摸展品,同时也为视觉障碍者提供了语音讲解耳机,帮助视觉障碍者更好地理解展品内涵,提高参观的质量。

(四)互动体验中的嗅觉语言与味觉语言

嗅觉能够在人的记忆里持久保存,是通过气体在空气中的传播而形成的。英国牛津大学对嗅觉与视觉的研究表示:人们在一年后所回忆起的气味准确度比视觉准确度高15%,所以,相较视觉而言,嗅觉能够使观众形成更加持久的记忆点。但当下的许多博物馆对嗅觉和味觉的运用还有待考量,这两种感知往往是作为需要对味道进行展示的博物馆空间中的辅助性互动体验,但也有一部分针对味道进行主题性展览的展示空间,例如沈阳的味觉博物馆和有关于香水类型的临时展览。此外,还有一些游戏化的互动设施,如上海迪士尼的“飞跃地平线”游戏项目,在游戏设备“飞”起后,在眼前巨大的屏幕上实现了跨越时间和空间的环游之旅,在遇到动物迁徙时除了视觉和听觉的冲击,还能够体验到动物奔跑所带动起的尘土气味和刮风的感觉,能在飞跃草地的过程中闻到清新的草香,让体验更加真实。

五、结 语

实际上在博物馆展示空间中多种感官语言之间的关系不是相互独立的,而是相互配合和相互融合下带给观众展示空间的内容情感。当观众进入到博物馆展示空间中,视觉语言所伴随着的色彩、灯光、体感以及展示内容的陈列方式都在情感上发挥其暗示功能;听觉语言所阐释的音乐、叙述声音装置以及各种辅助性声音装置;触觉语言和听觉语言的互动感知装置相结合;嗅觉语言与味觉语言通过气味引导观众的情绪变化,为情感输出做铺垫,这些都能够带给观众更加深刻的印象。在这种整体的互动感知的共同作用下,观众可以体验到多元感官融合下所产生的奇妙的空间语言,展示空间的互动感知体验就像演奏一般,相互之间和谐共生。整体语言是由丰富的互动感知所完成的,所以博物馆中的互动感知体验还需要重视空间中的整体性协作功能。博物馆展示空间中的互动体验装置为观众提供了信息传播的娱乐形式,博物馆所扮演的角色也应该是更加开放和多元的公益性教育机构。

猜你喜欢
真实感触觉装置
教你辨认枪口装置
唤起人工触觉 实现“意念控制”的假肢
触觉“空降”虚拟世界
轰趴装置指南
船内船外
细推物理重体验 表现人物贵专精
南丰蜜桔造型
触摸远隔重洋的你解密触觉互联网
关于几个重要保护定值完善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