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创新小学德育教育

2022-03-01 19:36江苏省海安市实验小学张小宁
学苑教育 2022年8期
关键词:班会心理健康德育

江苏省海安市实验小学 张小宁

由于社会的飞速发展,加上家庭的偏袒和宠爱,不少学生的心理健康以及品德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严重影响到学校教育以及班级管理,对学生正确地进行品德和心理健康教育是必不可少的事情。对于一个班级而言,教师和学生进行沟通接触的时间和机会最多,教师有责任去打开每个学生的内心世界,帮助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品德健康发展。德育是对学生综合素养的教育,小学阶段的德育会对学生的思想起到重要引导作用,影响到学生价值观的形成。以人为本,以德树人,以学生为中心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教学,所以,在教学中需要适应新改革、新变化,找出问题,并对教学方式、教学方法时刻做出调整。

一、利用课堂内容,开发德育元素

课堂是老师与学生面对面接触最多的时候,对于开发学生的德育元素具有重要意义。课堂上采用恰当的方式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上进心、对生活充满热爱,而且可以让学生树立自信、建立团队意识等。

1.改善教学方式,增加学生上进心。

传统的教学方法或许已经深深地植入到学生的价值观里,这就成了德育教学的一大难题。传统教师应该建立全新的课堂,改善学生与教师的关系,让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关系更像是朋友关系,课堂也会更加有趣味。当学生有问题和困难的时候,老师应该以鼓励的姿态去和学生讨论交流,与学生进行指导教学,通过鼓励学生,更能增加学生的上进心,对于学习更有自信。

2.实行生活化教学,培养应用能力。

让课堂真正的应用在生活中,对开发学生贴近生活、热爱生活的德育元素具有重要意义。所以教师就应该在课堂模式上做出创新。在进行理论知识教学的同时,要找到知识和生活的过渡点,举出生活中与知识相关的桥梁,建立知识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体验在生活中学习。教师虽然在教学中扮演的是指导者,但是很多学习过程还是要学生们亲自来完成。自主探究式的学习才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高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教师们要学会“放手”,绝对不进行“满堂灌”,大胆地让学生主动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师负责点拨,这样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德育元素才会一点点得到提升。

3.鼓励式教学,克服自卑,树立自信。

进行硬性及批评式教学不利于学生的自身发展,也是最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尝试进行鼓励性的教育,学生即使触碰了学校规定,教师也应该用积极向上的态度去引导学生改正错误,不让学生有任何的心理负担,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也是班主任老师的责任。只有进行开朗式的鼓励性教学,让学生的自卑心理消失,让学生的自信心恢复,自信对于一个学生具有很大的重要性,能够促进学生的学习进步,积极性的提高,学生和教师的关系也会很融洽。

4.实行小组教学,增强团结意识。

小组合作学习更有积极互动的氛围,学生们的合作能力也可以得到很大程度的提升。同时,在学生们进行完交流互动以后,教师一定要起到点拨的作用。对于学生的不足进行细心的指导,对于学生的优势以及成就要懂得发掘出来,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在旁边指导教学,改善教学方式。

二、借助校园活动,实现德育养成

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可以让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提升,同时也能够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学生们在进行校园活动的同时,也会体会活动的真正意义。

1.进行心理品德测验活动,提升班级管理水平。

教师可以采取心理测验,来对每一个学生的心理健康负责。心理测验更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问题然后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制定有效果的方案,学生的品德素质也会因此得到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也会逐步增强。

2.创设多种活动,树立团队意识。

活动是具有真正地实际性意义的,通过参与活动的过程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老师也会一清二楚,学生的心理健康程度在活动中也会表现出来,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也可以体现学生的性格特点,老师可以在活动过程中仔细观察学生的行为举动和表现情况,更好地分析学生的心理,做出针对性的指导方案,学生和教师关系也会融洽,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也会取得成效。

3.亲近学生,用爱与学生建立良好关系。

教师以及班主任老师应该尝试在校园活动中亲近学生,在一些小事中真正帮助学生,不仅仅要在学习上帮助学生,解决学生生活方面的大小事务会让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亲近,学生也愿意提供更加真实的内心世界,学生和老师的关系融洽,对于德育教育管理方面会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4.开设各种游戏活动,促进全面发展。

游戏是大多数学生的快乐源泉,所以,在游戏活动进行的同时,不能单纯的为了游戏而游戏,教师应该采取正确的方式穿插一些学习能力开发点,在进行游戏的同时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进行适当的品德素养教学。比如,在带领学生进行“过桥”游戏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们几个人组成一队,时不时地让学生们进行讨论和思考,整个过程就是学生学习的过程,在游戏中开发了智力,也激发了学生的团队意识,懂得了团结的重要性。

三、发挥班干作用,生成班级文化

提高学生干部的自律工作能力,班级管理要更加严谨,规范学生干部的言行举止,如此这般方能对其他学生造成影响,进而打造优秀班级特色文化,在班级管理中立德树人。为了形成优秀的班级特色文化,要求每个学生都必须能够严格管理自己,在干部队伍建设中,要保证以下几个方面:

1.在服务意识提高中形成班级文化。

班主任一定要让学生明白,学生干部不是有特权的群体,对其他学生没有控制权,要做好服务工作。作为学生干部,在工作中应该有更多为他人服务的意识。在做工作时,应该努力让别人满意。你服务得愈好,愈能证明你的综合实力,愈能使大家的支持和信任度高。在为同学服务的情况下,也提升了自己的各项能力。

2.在主人翁精神增强中形成班级文化。

在教学管理中,要注重发挥大学生的带头作用,充分发挥大家的主人翁精神。这将对管理好班级起到关键作用。关于班级集体荣誉,每个人都有维护的权利,要营造“我以班级为荣,班级以我为荣”的良好环境,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主人翁精神是必不可少的对策。要激发每个人的主动性、自觉性和创造性,让他们深入了解自己对班集体的影响,了解自己班集体的影响力,享受自己为班集体做出贡献的喜悦和成功,以便我们更好地参与教学管理。教师要进行宏观指导,学生干部和学生共同参与的管理方法将产生“为他人着想,大家为我着想”的良好局面。这样,班集体团队的凝聚力会有所提高,教学管理工作也会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3.在平台展示中形成班级文化。

学生是生机勃勃的,是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坚定不移地相信学生,激励他们,搭建一个让学生自由展示的舞台,是一种很好的教育。教师要结合班级的具体情况,积极为学生搭建一个展示自己表现的舞台,让所有的学生都有机会锻炼各种能力,让他们健康成长。要建设一个人人热爱课堂的优秀班级。无论是班会还是学校运动会,学生都可以提出建议,每个学生都是聪明人,每个人都有自主创新的潜力,即使是最普通的学生有时也会在主题活动中大显身手,或者是提出一个奇特的想法。因此,我们必须把这个展示学生才华的表演舞台还给学生,让学生充分发挥,尽情展现,从而提高全班任的综合考试成绩,也会产生纪律性强的优秀班级集体,同时也能实现德育的渗透。

学生的主体地位是不容撼动的,但他们也是班级管理的目标。班主任如果想在小学班级管理中对学生渗透加德育教育,就需要让学生学会自律。教师可在班内进行民主选拔班干部,让学生积极参与班级管理,使学生在自律中不断提高自己。班主任应建立一支负责任的学生干部团队。学生干部首先要有团队使命感,成为班级学生的榜样,充分发挥适当的带头作用,有利于德育的渗透和班级文化特色的生成。

四、运用主题班会,加深德育渗透

班会是每个班级在成长的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班会的意义就在于把班级发展的更好。在班会中可以互相交流讨论,解决班级中存在的问题,对于班级管理和学生进步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1.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

当教师真正地深入到学生这个群体中来的时候,就会发现学生很大一部分是积极可爱的,也有个别同学心理品德存在问题,心理认知出现偏差,同时导致学习成绩也不稳定。这时候老师便可以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措施,开设班会探讨,对学生进行心理指导,对其进行正确的品德教育,这样便会对学生的学习进行真正地指导性帮助。当教师真正地进入学生的内心世界,会发现学生的问题之源,然后更好地进行班级管理,及时地解决班级问题。

2.提升自身心理素质,加大教育管理力度。

学生自身的心理素质有一些问题,通过老师的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仅学生的心理素质可以得到真正地提高,老师的心理素质也会因此得到增强,老师的内心足够强大,老师的心理教育才会真正起效果,老师懂得的心理知识足够多,心理素质得到增强,会使教育更加的成熟化,还会加大教育管理力度,教育管理更加的方便快捷,教育系统更加完善,德育教育管理更加完备。

3.主动设计班会教学活动。

班会是具有真正地实际性意义的,通过参与班会的过程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学生在班会中的表现老师也会一清二楚,学生的心理健康程度在班会中也会表现出来,教师可以给学生主动反映问题的机会,让学生主动来提出建议,把权力交给学生。教师的德育教育也会取得成效。例如,教师可以进行心理测试游戏,亲手制作关于学生的心灵问卷,给学生进行打分。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兴趣,并且还可以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指导。

五、通过社会实践,进行德育实践

社会实践是对学生进行一个校外视野的拓展,让学生们去体验不一样的学习环境,提高学生自身的实践能力,真正有力的进行德育教育。

1.学生感受温暖,促进班级凝聚。

学生在教师进行心理素质的教育中,逐渐感受到班主任的温暖和爱,学生的内心世界被老师逐步打开,老师也会发现学生中明亮的心灵,对学生进行指导教育。学生们不仅加强了内心的坚强,也把老师当成是家人或朋友来看待,让学生们觉出班级是个大集体,班级具有班级的力量和温暖,一个班级就是一个小家庭,班级凝聚力也会因此大大增强。学生通过进行社会实践活动,能够让学生从学习转入到校园外,进入社会的课堂中来。在教室里进行学习的主要是在课本的一些知识,但是当学生从课堂中走出来的时候,他们在校外的思想道德会有一个很好的提升,在校外进行德育教育是一个必然的选择。在社会实践的活动中,教师们应该积极的创造条件,让学生们在活动中参与并且进行实践,然后在交往中体验和感悟。营造合作互动的德育,让学生们在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中能够进行参与并且理解课程价值,让学生培养良好的情感和人生价值观。

2.从生活中的小事进行实践,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不一定要带领着学生去一些社会上的大工厂、农场进行轰轰烈烈的社会实践活动,对于小学生而言,生活中的很多细节上的小事情也是非常有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比如,学校可以带领学生们去校外的一些河边街道边进行捡垃圾实践,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让他们在脑海里形成一个让我们的城市变得更加美好的意识,学生们会更加珍惜保洁阿姨、保洁叔叔们的劳动成果,不仅能够丰富学生们自己的生活,而且美化了学生们的心灵。

3.安排生活实践,让学生学会向父母感恩。

向父母感恩,是一件在生活中非常简单,并且有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们深思父母的辛苦和自己应该去怎样报答父母的恩情。在这一项实践活动中,可以让学生尝试帮助父母做一顿饭、做一次家务等可以感恩父母的实践。学生们通过向父母感恩这一社会实践活动不仅仅可以锻炼自己的能力,而且也让学生们体会到了父母的辛苦和不容易,让学生们有一颗感恩的心。让学生可以感恩父母、感恩社会、感恩国家,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具有巨大的意义。

德育关系着学生的各方面发展,教师采用有实际作用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和品德教育,让学生的心理素质得到提高,让学生的自身素质也有所提高,这样的教育,会让学生不仅仅是在成绩方面有所突破,还会让班级凝聚力得到提高,班主任对于班级管理的水平也会增强。本篇文章重点对核心素养下开展小学德育教育的方法进行研究分析,真正希望对教师德育工作带来实用性帮助。

猜你喜欢
班会心理健康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班主任如何有效开展主题班会
初中生主题班会创新策略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