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娇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以下简称《如梦令》)作为李清照的代表作,浓缩了时代的风雨飘摇与她漂泊的一生。她认为词是与众不同的,强调“词别一家”。因此,读漱玉词似乎是在聆听美丽而永恒的旋律。柔软又蕴藏感伤,给人柔软、优雅的感觉。以歌曲艺术的形式表达中国古代诗词,在当下已成为作曲家追求艺术的新高度,不仅增强了传统文化观念,更彰显了时代的美感。
李清照是婉约派的代表作家之一。她的早期作品赋予了作品清新淡雅的风格,内容更加自然、亲切,歌颂友情的主题占大多数。后来,李清照的诗词中有浓浓的悲哀,是家庭的悲哀,是国家灭亡的民族悲哀。带着这种悲伤的心情,她一步步构建了一座文学圣殿,为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做出了不朽的贡献,从家愁到国愁,风雨飘摇,“悲伤”一词贯穿了她的一生,促使她获得了文学上的地位,独具魅力,成为中国文学史上最具代表性的女词人之一。
《如梦令》是李清照少女时期的一首小令作品,这首词是李清照和她的父亲搬到汴京居住的时候创作的。当时,李清照是一个纯洁天真、不谙世事的女孩,使用自然而未经矫正的文字和表达,表达了早期美丽的生活和宜人的氛围,给人以新鲜感和淳朴的自然意义。
古诗词歌曲《如梦令》由现代作曲家王超创作。在他的作品中特别介绍了许多“中国元素”,其中中国模式的独特继承使该作品成为中国经典的古诗词歌曲。曲中利用了现代音乐元素和现代技术进行创作,借鉴了古典诗词的节奏与基调,使作品更具古代风韵,符合现代人们的审美需求。
《如梦令》这首词以短小精练的语言描绘了清新美丽的自然风光,使人感到心旷神怡。歌曲开始两句体现了词人的沉醉兴奋之情,然后“兴尽”归家,又“误入”荷塘深处,最后一句话纯真无邪,使人们感受到年轻的美好,并且富含自然之美。 演唱者王相周倾向于用京剧的歌曲元素来诠释,在歌曲的长调部分中,她适当地添加了调音方法,例如倾斜、摇动和滑动,并在单词的多个声音位置使用了拖曳音调的方法,使其更具有古风古韵。
这首作品的旋律分为两个部分,但是伴奏的质感和旋律的情感色彩是不同的。通常,伴奏相对较慢,并且在伴奏的重音中出现沉重的色调,突出了古代诗词的魅力和歌手的艺术观念。第一部分的伴奏织体相对轻盈流畅,表达了在溪亭旅行的愉悦、纯正、天真和卓越。第二部分的伴奏织体体现出更加丰富、大胆、精致的风格以及作者生动活泼的性格。同时,李清照以自己的身份和经历书写文章,以独具一格的文笔创造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代表性女性形象,拓展了传统诗词的情感深度和意识形态含义。因此,在本作品中与女性一起唱歌更容易获得优雅的感觉和魅力。作品前五个小节的简介使用简单的和弦织体,琶音和波音装饰,而梦境很美好,用诗人的记忆自然取代了歌手。例如,在第一个示例中,运用起伏变化的音阶模仿水流的伴奏织体,使整个画面更加逼真,就像浸入式。
图1
乐曲采用E羽雅乐七声调式,中国调式的独特转换使该作品成为中国经典的古诗词艺术歌曲。歌曲的结构包括前奏、A节、插曲、A节和尾声,简洁明了,恢复了此小片段的实际外观。强、弱、次强和次弱节奏的4/4节拍非常适合诗词本身的音调和风格。
《如梦令》是一首具有丰富古典魅力的艺术歌曲,是一首使用7音调的旋律音阶创作的歌曲,作曲家为旋律添加了变化,整个歌曲的旋律音调体现出经典韵味的柔和与微妙。旋律的音阶是相对委婉的,间隙之间没有很多节拍。多字结构多次用于节奏和音节排序,具有戏剧中典型的旋律和节奏。根据诗歌的结构,这部作品完全按照诗词原篇划分。前面有一个5小节的前奏,然后是四个4小节的方整乐句,其节奏与词的阅读节奏几乎相同,保留了原始的朗诵特征。在这首词的末尾进入4个小节,然后将歌曲重复到第三个和第四个短语的结尾。
曲目 曲体结构调式调性 曲式结构 乐句分配 节奏节拍《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F 调七声雅乐音阶单乐段作品方整结构多以4小节为一个乐句4/4以附点节奏为主
这首作品的结构相对复杂,在歌曲中,反复的重叠被用来表达情感的水平并调节织体,以增强艺术情感。特别是在第一段中使用织体时(如图2),它主要是根据琶音的单音分解显示了一个天真纯洁的女孩形象。
图2
如图3,作曲家通过反复的创作手法,使歌曲的情感更加丰富,同时也凸显了平仄韵格中“平长仄短”的表现形式。
图3
如图4,作品的最后一个琶音变成了微弱的记忆,将整个作品深含的细腻情感娓娓道来,使李清照跌宕起伏的经历得到了完美体现。
图4
1.咬字吐字的应用
《如梦令》作为古代诗词和新歌的代表,实际语言理解的难度仍然很大,很容易引起误解,因此,“常记”“溪亭”“争渡”常常会因为诸如在唱歌时拖拽嘴巴和嘴形等问题而被误读。例如,对于拼音“chɑn g”,如果鼻音“ɑn g”没有恢复为韵律,则“chɑn g”的声音变为“chɑn ”,并且听众会混淆其发音和含义。因此,在称呼“窗口”一词时,应注意鼻腔通道的问题。这是唱《如梦令》的最基本要求,直到位置恢复为押韵为止。除了鼻音的节奏外,还需要记住咬住前缀的技巧,注意找出“前缀,边,后缀”(例如“ ting”)的时间值的比率,其中“t”是前缀“ in”和前缀“ g”。唱歌时,需要快速而准确地掌握最长的前缀和歌曲时间值,结局回到声音。如果前缀不清晰且功能强大,则它不专注于唱歌,并且如果不回到韵母,则将“ ting”称为“ tin”。因此,在唱歌之前,应分析拼音和句子并注意歌词。
《如梦令》这首歌中有许多鼻韵母和u韵母,如 常、亭、兴、争、惊、暮、醉、不、归、路等。鼻韵母需要用咬人的声音呼吸,然后迅速自然地切换到元音。他说:“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有必要稍做停顿以表达词人李清照的抒情和愉悦的感受。在这句话中,有必要表达对美的沉迷和词人的兴奋感,且更多地强调晚、错、深字的咬和唾液。在“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这句话中,第二个“争渡”应该比第一个“争渡”更强大。“鸥鹭”在发音时要轻咬。作词人首先感到惊喜,然后慢慢回到平静的气氛中。
2.乐曲连贯性
作品中出现了许多连音,不仅保留了唱歌时音调的强弱,而且保持了音乐的连续性,展现了李清照在西亭的生活,这也突出了李清照早年的兴趣和心情,是重复的诗句结构。 A和A1部分的歌词相同,但歌曲的心情和音调不同。 A节中的歌取自亭子的一幕,音调沉闷而宁静,A1音节中的音调浓烈,每拍都唱得很激烈,反映出诗人的不安情绪。在第45部分中,“争渡、争渡”和“惊起一滩鸥鹭”这两个词突然停止了,令人回味无穷。
王相周演唱歌曲《如梦令》 的结束音为唇音,并增强了唇音对呼吸通道的支持。通过王相周的语调展现了节目的特色,并呈现了鲜艳的色彩。
3.作品弱音的处理
气息的强弱控制,可以更好地表达歌曲中所描绘的人物形象。例如:《如梦令》的第一句“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的气息在整首歌当中处于一种较弱的状态,通过气息的柔弱可以更好地体现出妙龄少女的形象。“争渡,争渡”在全曲的最高声区,这里需要强大的气息支撑,因此在演唱时要十分注意气息的控制,既不能因为要表达太过强烈的情绪而用力过猛导致声音僵硬,又不能因为怕声音太生硬而用较弱的气息来演唱,应该使气息在自身的控制下平稳地流动起来,使声音听起来丰富且饱满。《如梦令》这首歌描绘的是一个无忧无虑的少女形象,所以应该带着快乐天真、新奇欢乐的心情去演唱,并且注意声音共鸣点的集中,使声音通畅明亮,从而塑造出少女的灵动音色。
古诗词艺术歌曲是建立在中国古代诗词的基础上,古诗词语言是歌曲最重要的体现。中国汉字是以声(声母)、韵(韵母)、调(四声)为特点的汉语发音系统,是形成中国古诗词特殊发音和韵味的主要因素。因此在演唱时,要注意每个字的字头、字腹、字尾,在吐字、归韵、收声时要把握好母音和辅音的准确位置,不论是强弱,还是停顿或延续,一个字还没唱准确时,口腔、头腔与咽喉位置都要保持在平稳的状态,吐字发音时要清晰有力,做到“字正腔圆”。
要想演唱好一首经典的古诗词歌曲,需要从中华传统文化和作者的角度感受歌词并研究作曲者的音乐技巧,来理解艺术家的情愫和歌曲的韵味,经过对其背景的了解与思考真正读懂和了解作品。《如梦令》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在初期所作,带着一些少女气息,因出身书香世家,她耳濡目染,拥有极高的文学素养。在演唱这首歌时,必须表达自己对自然景观和凉亭醉酒场景的舒适感和精致感,以及醉酒感,最后摆脱迷路困境。
同时,这首歌的音乐和伴奏也被整合在一起。想要更多地体会作者的感受,就需要学会倾听并享受伴奏营造的气氛,让自己沉浸在寻找溪亭回忆的感觉中。这首作品将相同的歌词和旋律分为两个部分,但是伴奏的织体和旋律的情感色彩是不同的。第一部分的伴奏相对轻盈流畅,体现了溪亭旅行的愉悦、纯正、天真和卓越。第二部分的伴奏织体体现出更加丰富、大胆、精致的风格以及词人生动活泼的性格。同时,由于词人结合自身身份和经历创作,她创造了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前所未有的独特女性形象,拓展了传统优雅词的情感深度和意识形态,使女歌手更容易演唱,更有可能体会情感的魅力。
对于任何人来说,用现代作曲技术唱歌是非常困难的。通过简单地掌握歌词、语调,掌握正确、完整的短语,掌握音调变化以及与钢琴伴奏的配合,可以创造出艺术概念,完成美的创作,然后传达美。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一些经典的诗歌一直被众人传唱。这样的作品具有一定的文学价值,不会因为历史的发展而消失。通过对作者的研究可知,这首声乐作品以当代音乐创作技术诠释了歌词的节奏,使人们对李清照诗词的意义和风格有了更好的理解,并具有特殊的艺术价值和现代意义。在歌唱的过程中,作者意识到声乐学习不仅是学习歌唱技巧和舞台表演技巧,还要理解和研究作品的含义,识别关键人物和情感,以重现其本质意义,展示符合历史文学和音乐美学的艺术作品,并真正实现“古韵新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