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明顿陶瓷技艺与启示

2022-03-01 03:01
山东陶瓷 2022年6期
关键词:里卡马约瓷砖

刘 莹

赫伯特·明顿(Herbert Minton)是维多利亚时期英国明顿陶瓷厂的老板。明顿陶瓷厂在19世纪50年代迅速崛起,成为陶瓷行业的龙头企业。明顿出生于1793年,年轻时就加入了父亲创立的陶瓷作坊。从19世纪20年代初开始,他在公司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在他的领导下,明顿公司蓬勃发展,产品范围不断扩大,明顿自己也在英国、欧洲和北美的零售商中名声大噪。父亲去世后,明顿独揽大权,他先进的管理技巧、进取的设计方法以及对新技术的迷恋很快就展示了出来。直到19世纪末,明顿陶瓷一直引领着英国陶瓷风格创新的节奏。本文以明顿陶瓷为个案,通过对其创新方法和路径的分析,阐释明顿陶瓷在英国陶瓷产业领域内取得领先地位的原因,进而反观明顿陶瓷取得的成就对中国陶瓷艺术的启示。

一、新材料、新工艺的研发和应用

(一)干压成型

塞缪尔·赖特(Samuel Wright)在1830年申请了镶嵌式地砖专利,然后明顿用了5年时间反复实验,将此工艺进一步完善[1]。赖特的工艺是将液态黏土或泥浆倒入底瓦上的凹形图案中。明顿采用赖特工艺制成了中世纪风格的古英格兰人系列双色瓷砖(图1),后来又加入更多的颜色,尤其是蓝色,为人们提供了更多颜色的选择。如明顿制作的饰有传道者符号的瓷砖(图2)。1854年,理查德·普罗塞(Richard Prosser)有了新的发现,他将去湿之后的粉末状黏土进行干压来制造瓷砖,其优点在于节省干燥时间,瓷砖收缩程度减少,且成本较低[2]。明顿购买了普罗塞的干压成型专利并将其广泛应用于陶瓷生产。这场工艺革命推动了地砖的生产,从此,地砖成为维多利亚时代室内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图1 古英格兰人系列双色瓷砖

图2 饰有传道者符号的瓷砖

(二)冲击压制

冲击压制是一种模塑瓷砖工艺,是将设计稿事先压入黏土之中,再涂上釉料以达到表面凹凸不平的艺术效果,使陶瓷整体结构感倍增。三维立体的瓷砖表面设计为之后的瓷砖装饰艺术革新提供了全新的设计机会,艺术家在模塑表面的凹缝处涂满釉料,因釉漆而新增的阴影使得整个作品更添审美深度。如图案为编织篮的瓷砖(图3)。

图3 图案为编织篮的瓷砖

(三)转移印花

1848年3月,柯林斯(F.W.M. Collins)和阿尔弗雷德·雷诺兹(Alfred Reynolds)为一种新的陶瓷平色转移印花法申请了专利,这种方法大体上受到了巴克斯特(Baxter)木版印刷工艺的启发,代之将油基印墨用于石版或金属版[3]。明顿像之前一样购买了此项专利并于1849年开始在工厂中使用雕版印刷术,最初用于瓷砖,后来用于餐具。这项新技术立即引起了人们的兴趣,它摈弃了传统的手绘工艺,改为从雕刻或蚀刻的铜板上转印出图案。从逻辑上讲,柯林斯和雷诺兹的工艺彻底改变了陶瓷装饰,就像彩色印刷术对书籍插图的影响一样。明顿在第一次世界博览会上展出的镀金黄铜花架(图4)便采用了转移印花工艺,花架上五彩缤纷的瓷砖原本是为威斯敏斯特宫的休息室设计的,后来被改造用于此。采用此工艺制作的印花瓷砖还经常被用于壁炉的两侧。如明顿为伊斯特诺城堡制作的饰有萨默斯徽章的瓷砖(图5)。这种类型的瓷砖成为明顿和其他许多制造商瓷砖系列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生产到19世纪末。

图4 镀金黄铜花架

图5 饰有萨默斯徽章的瓷砖

(四)马约里卡

这一装饰工艺在技术上与意大利的传统陶瓷马约里卡(Majolica)没有任何关系,只是名称来源于此。意大利的马约里卡陶器是一种白色的锡釉陶器,彩色的釉料涂于白釉之上,以低温烧成。而明顿工厂的马约里卡陶器是将不透明的釉彩直接绘制在器物表面,这样釉色不会仅仅停留在透明釉的表面,也不会在透明釉下扩散晕染,而是会形成一种浮雕感的装饰效果,色彩艳丽。1851年在世界博览会上展出的壁炉装饰有这种带有浮雕和镂空的马约里卡锡釉瓷砖(图6)。明顿工厂制作的瓷砖十分华丽,整体造型像是对转移印花工艺的立体诠释,但由于马约里卡锡釉的流动性和丰富的颜色,使其显得更接近文艺复兴时期的风格。

二、富有创新精神的设计团队的建立

明顿不仅重视工厂生产技术的提升,更追求艺术价值的创造。他积极联合陶瓷行业内的优秀人才,鼓励年轻艺术家或设计师致力于艺术的创新。

(一)奥古斯都·普金

奥古斯都·普金(Augustus Pugin),19世纪英格兰建筑师、设计师、设计理论家。在他所有的工业和装饰设计作品中,陶瓷设计可能是最为人熟知的。普金一开始对陶瓷设计和制作并无兴趣,直到与明顿相识。对新技术的热情与对高质量的追求,以及明顿在新的和具有挑战性的领域取得成功的决心,为普金和明顿的长期合作奠定了基础。普金在陶瓷领域的贡献主要有两点:一是采用哥特式复兴风格进行设计,二是主张装饰从属于功能的设计理念。明顿是实践普金装饰理念的先驱。19世纪中期,维多利亚装饰风格盛行,到处都是华丽、繁琐的洛可可式图案,其中将植物进行错视处理的手法尤其令普金反感。他认为用透视手法造成立体效果是一种虚假行为,是不真实的,而且还会对人们的视线产生干扰。他提倡平面设计,主张用二维图案取代产生错觉的三维图案[4]。明顿采用了普金关于图案设计平面化的理论,将立体形态的植物进行平面化处理。通过明顿的实践推动,这种反对三维图案的理论逐渐成为维多利亚图案改革者们的信条。

1842年,普金第一次拜访了明顿的工厂。明顿工厂最早的瓷砖图样,也是在1842年发行的,其中大部分设计都来自中世纪图案。这些设计诠释了普金所追求的哥特式装饰风格,多数图案都是围绕十字架进行的风格化设计(图7)。并且,在位于斯托克的明顿博物馆(Minton Museum)中,留存下来一系列瓷砖、餐具和其他陶瓷制品的水彩设计图,其中许多都有普金的签名和日期。

图7 明顿工厂用来记录瓷砖设计的图册

在明顿1858年去世后,明顿的各个工厂仍然继续使用普金的设计或基于它们制作的各种衍生图形,已知的或有记录的图案涉及产品种类繁多。首先是地砖。普金设计的几座主要建筑,如奇德尔(Cheadle)的圣吉尔斯教堂(St Giles)等,其地面瓷砖都出自明顿工厂,如图8。有些地砖是将客户姓名的首字母、家族纹章结合在一起设计的。如普金为拉姆斯盖特(Ramsgate)的圣奥古斯丁教堂(St Augustine)设计的地砖(图9),饰有普金自己姓名的首字母和圣马丁鸟。有些图形集中设计在一块瓷砖上,而有些则是作为完整图形的一部分分布在4块、8块甚至更多瓷砖上。当时的瓷砖标准基本都是六英寸正方形,但也有更小或更大的正方形、矩形、菱形、圆形和半圆形,由重复的或独立的单元组成,通过改变颜色形成图案之间的对比,并用红色或黑色的背景和边线进行调和。大多数设计都是基于传统的哥特式或叶状图案,有时也会加入纹章和文字。

图8 普金为奇德尔的圣吉尔斯教堂设计的地砖

图9 普金为圣奥古斯丁教堂设计的地砖

除了地砖,普金与明顿合作的另一个重要的生产领域是餐具。普金已知的第一个餐具设计采用了简单的三叶草雕刻(图10),这种图案在普金的作品中经常见到,从最普通的蓝色印花到带有红色、金色或其他颜色的款式,它们被应用于各种样式的餐具,包括洛可可风格的盖碗和酱碟。如餐盘中心刻有牛津莫德林学院(Magdalen College, Oxford)的臂章,明显是普金为这所大学专门设计的,因为他从1844年开始在莫德林工作。这款餐盘设计得非常成功,素净雅致的风格深受莫德林学院师生的喜爱,直到1928年这种样式的餐盘仍在生产。

图10 普金设计的哥特式风格的盘子

明顿博物馆中有许多使用转移印花工艺印刷的彩色餐具的设计图纸,上面有普金的首字母签名,落款日期为1850年和1851年。通过这些图纸我们可以看出,普金特别喜欢这种新工艺印刷的复杂图案。餐盘中最常见的设计是在盘子边缘和中心做图形装饰,普金还创造性地在叶形哥特式装饰中融入了文字和格言。哥特式风格的箴言是普金餐具系列的另一种特色,例如“UBI AMOR IBI FIDES”(有爱就有忠诚)(图11)。他有时在盘子中心设计交叉排列的文字,有时会先在盘子边缘设计一圈复杂图案,再在其中点缀文字。1850年,普金在单色三叶草的基础上设计了双色三叶草图案。1855年,他又增加了四种颜色,形成九种新配色。明顿工厂直到1868年还一直生产这种样式的餐具。

图11 饰有哥特式箴言的彩色餐盘

普金最著名的设计是一款面包盘,现在被广泛认为是维多利亚时期哥特式设计的典型代表,上面刻有“WASTE NOT WANT NOT”(俭以防匮)的字样(图12)。这款面包盘完美体现了普金“装饰从属于功能”的设计理念,当人们在使用这款面包盘时,一看到盘子中央的小麦图案,就会知晓盘子的功能是用来盛装面包的。面包盘设计于1849年,并在当年的伯明翰展览中展出,这件采用镶嵌上釉工艺的作品是当时最受欢迎的家用陶瓷器皿。普金一共设计了三个款式,基础款、三色款以及最高级的六色款,采用的是马约里卡锡釉装饰工艺。

图12 刻有“WASTE NOT WANT NOT”的面包盘

(二)里昂·阿诺

1848年法国大革命爆发,许多法国的艺术家、设计师和工匠逃亡到英国,他们的到来极大地推动了英国艺术与设计的繁荣。里昂·阿诺(Leon Arnaud)出身陶工世家,受过良好的艺术与科学教育,进入明顿公司后很快便成为明顿公司的艺术总监。之后,他组建并指导了当时英国陶瓷行业内最富创新精神的设计团队,对明顿公司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团队成员包括法国雕塑家皮埃尔·埃米尔·珍妮特(Pierre Emile Jeannest)、亨利·卡利·德·贝勒斯(Henri Carrier de Belleuse)和休斯·普罗塔(Hughes Protat)等,他们制作的模具比例和谐、造型独特、品味高雅,使明顿公司的设计面貌得到彻底改观。

同时,阿诺还是一位出色的陶瓷工艺技师,他对明顿公司的最大贡献是成功研发出了上文提到的马约里卡装饰工艺。在当时,这是一项史无前例的装饰技术革新。另外,他还努力尝试具有现代风格的马约里卡陶器设计。中国、日本和法兰西等国家的设计风格,都在明顿工厂的马约里卡陶器中隐约可寻。英国民众早已厌烦当时过分考究、沉重的镀金陶瓷制品,马约里卡陶器釉色明亮,造型优美,一经推出便收获了强烈的市场反响。如明顿制作的马约里卡风格的花园凳(图13)。历史学家尼格拉斯·道斯(Nicholas Dawes)曾经提到:“一直以来,英法两国几乎在每个领域,包括艺术领域都彼此反对,然而,这次融合,几乎从开始就催生了一个新的英法设计学派,创造了一种被斯塔福德郡陶工们广泛认可的独特风格。”[5]

图13 马约里卡风格的花园凳

三、明顿陶瓷对当代中国陶瓷艺术的启示

(一)当代陶瓷设计要加强团队建设

陶瓷设计团队建设是陶瓷艺术能否得到有效传承的关键。首先要弘扬工匠精神,就像维多利亚时代哥特式复兴和工艺美术运动所倡导的那样,追求设计的真实、诚挚,充分发挥各种材料的自然属性;其次要提高团队创新水平,无论是个人创作者还是企业员工都要定期培训学习,不断提升陶瓷技艺,明确陶瓷产业未来发展方向。

(二)当代陶瓷设计要注重研发新材料、新工艺

纵观历史发展,材料的选择和工艺的创新在陶瓷自身的发展演变中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早在19世纪30年代,明顿便主张在新的陶瓷制作工艺中拓展并利用釉漆或镶嵌工艺生产陶瓷艺术品。如今,“新文科”建设提出了“交叉”理念,对于当代陶瓷材料和陶瓷工艺的创新具有重要启示[6]。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和新材料的日渐丰富,设计工作者应多试验陶瓷与各种新材料的多元融合,尝试创造新型陶瓷艺术品。在工艺上,可以借助计算机三维建模技术丰富工艺形式,实现陶瓷造型和质感的变化,从而为设计工作者提供更多创作思路。在当代全媒体背景下,科技发达,信息流通,为陶瓷材料和工艺的创新研究提供了良好的探索环境,我们要围绕陶瓷的特性、外观和质感等方面多观察、多思考、多实践,为陶瓷材料和工艺的创新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

(三)当代陶瓷设计要兼具民族性与时代性

受普金影响,明顿公司一直生产哥特式装饰风格的陶瓷艺术品,认为哥特艺术在众多装饰风格中是唯一能够代表英国民族特征的艺术风格,因为其起源于中世纪的基督教。不同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内涵与风俗信仰,我们在设计陶瓷艺术品时,应尽可能将我国不同地域的民族特色展现出来,通过在世界陶瓷艺术舞台上与其他国家的陶瓷艺术交流碰撞来彰显我们民族的优秀文化,从而促使更多符合当前我国社会文明发展的陶瓷艺术品产生。不同历史时期的陶瓷艺术品都带有特定的时代烙印,当代陶瓷艺术品要融入当今社会的时代精神。我们在保留民族特色的同时需紧跟时代发展趋势,体现当代文化艺术的多元化特征,运用新科技手段将能够体现当今时代精神的崭新元素注入陶瓷艺术品中,使陶瓷艺术与时代精神完美结合。

三、结语

200多年前,明顿的商业敏锐度、多次技术创新以及设计团队高雅的品位,成就了维多利亚时期英国陶瓷产业最成功的艺术、科学和商业的合作。作为当代陶瓷设计工作者,应该充分利用当今社会科技发达、材料丰富的便利条件,坚持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陶瓷文化艺术传承为己任,创造一个具有当代精神和民族风格的陶瓷艺术世界。

猜你喜欢
里卡马约瓷砖
科学家成功调控马约拉纳零能模阵列
探索凝聚态中的马约拉纳粒子专题编者按
Dekorami瓷砖系列:以静态时空讲述瓷砖的故事
马约拉纳任意子首次在超导块体材料中被发现
比大小招数多
铺瓷砖
晨间暖阳
埃米尔·库斯图里卡
埃米尔·库斯图里卡为电影而生
瓷砖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