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溶性鸟苷酸环化酶刺激剂治疗心力衰竭的疗效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

2022-03-01 09:52武锋超蓝庆肃马兰虎韩俊先王娇吴波姚亚丽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22年11期
关键词:心衰异质性死亡率

武锋超,蓝庆肃,马兰虎,韩俊先,王娇,吴波,姚亚丽

心力衰竭(心衰,HF)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综合征,给全球医疗系统带来了沉重负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最新流行病调查显示,我国年龄≥35岁人群中,心衰患病率为1.3%(约1370万人),且发病人数逐年增加[1]。尽管过去我们在HF治疗上取得了很大进展[2],但HF患者的心血管事件负担仍然显著[3]。因此,开发新的改善HF预后的药物尤为重要。一氧化氮(NO)-可溶性鸟苷酸环化酶(sGC)-环磷酸鸟苷(cGMP)信号通路在血管收缩、组织纤维化、氧化应激和炎症等在心血管疾病中起到重要作用[4-6]。sGC刺激剂为解决HF时cGMP相对缺乏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sGC刺激剂与其他靶向cGMP途径的药物不同,它不依赖于NO而增加sGC的活性[6]。且多项试验试图探索sGC刺激剂治疗HF的有效性和安全性[7-12],但治疗效果存在分歧。因此,为了进一步明确sGC刺激剂治疗不同类型HF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以期为临床用药提供循证依据,我们进行本Meta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本报告中的数据来源和检索策略、数据获取、纳入和排除标准、结局指标、质量评估和统计方法都是按照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PRISRM)指南进行的[13]。PROSPERO databas注册号:42021218619。

1.1 纳入和排除标准纳入标准:①随机对照试验(RCT);②纳入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左室射血分数(LVEF)≥45%],及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LVEF<45%)试验;③报告疗效或安全性相关结果的研究,包括:HF住院率、HF住院或心血管死亡率复合事件、心血管死亡率、全因死亡率、堪萨斯城心肌病患者生活质量量表(KCCQ)评分、6分钟步行距离、心脏超声指标[左室舒张末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末容积(LVESV)]、安全性(不良反应、严重不良反应、症状性低血压、昏厥、急性肾损伤)等。排除标准:①非RCT;②重复发表的文献;③动物研究、综述及系统评价、个案报道;④缺乏感兴趣的结局指标。

1.2 数据来源和检索策略文献检索由2名研究员进行,分歧通过与第三位研究员协商解决。计算机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搜集关于sGC刺激剂治疗HF的RCT,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21年3月31日,未对语言、出版类型、地区或样本大小进行限制。检索词为“heart failure”“HFrEF”“HFpEF”,“soluble guanylate cyclase stimulators”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等。以pubmed为例,其具体检索策略见框1。

框1 PubMed 检索策略

1.3 数据提取及质量评价对于每个符合条件的研究,数据由2名研究员独立提取,任何分歧均通过与第三位研究员协商解决。提取内容包括:第一作者、发表年份、随访时间、药物类型、参与者数量和临床特征及疗效和安全结果:HF住院率、HF住院或心血管死亡率复合事件、心血管死亡率、全因死亡率及不良反应等。

2名研究员使用Cochrane手册独立评估偏倚风险[14],并在以下领域进行评估:随机化方法,分配隐藏方法,盲法,结果完整性,选择性报道结果,其他偏倚来源。每项均分为低风险、不确定和高风险。由第三位研究员裁定偏倚评估风险中的任何差异。

1.4 统计学方法提取数据后,由2名研究员决定将哪个结果包括在Meta分析中,该结果由Review Manager软件(版本5.4.1)执行。对于计数资料,使用危险度(RR)和95%置信区间(95%CI);对于连续性变量,使用加权差值(MD)和95%CI。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采用I2检验和Q检验评价异质性。I2>50%或P≤0.10表示各研究间存在统计学异质性,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分析;反之,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分析Meta分析。明显的临床异质性采用亚组分析或敏感性分析等方法进行处理,或只行描述性分析。

2 结果

2.1 文献检索结果及纳入研究基本信息文献检索最初检测到246篇文章,经逐步筛选,最终纳入6篇文章[7-12]。包括7154例HF患者[4024例接受sGC刺激剂治疗的患者(试验组)和3130例接受安慰剂治疗的患者(对照组)]符合预先定义的纳入标准,并被纳入最终的Meta分析(文献筛选流程图见图1,纳入研究基本信息见表1)。

图1 文献筛选流程图

表1 纳入研究基本信息

2.2 纳入研究的质量评价结果所有研究均为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RCT试验[7-12];高风险比例最大的领域是不完整的结果数据,6项研究[7-12]均报道了随机化方法及分配隐藏,6项研究[7-12]均提及盲法,6项研究[7-12]明确无其他偏倚来源及选择性报告风险,详见图2~3。

图2 偏倚风险条形图

2.3 Meta分析结果

2.3.1 心血管死亡率共纳入4个RCT[8-11],包含6456例患者。各研究间无统计学异质性(P=0.20,I2=33%),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的心血管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0.96,95%CI:0.81~1.14,P=0.65)。以左室射血分数进行亚组分析,结果显示:使用sGC刺激剂均不能降低HFrEF(RR=0.91,95%CI:0.76~1.09,P=0.32)及HFpEF(RR=1.79,95%CI:0.92~3.49,P=0.09)的心血管死亡率,见图4。

图3 偏倚风险图

图4 sGC刺激剂与安慰剂心血管死亡率的森林图比较

2.3.2 全因死亡率共纳入6个RCT[7-12],包含6839例患者。各研究间无统计学异质性(P=0.54,I2=0%),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的全因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0.98,95%CI:0.89~1.09,P=0.78)。亚组分析结果显示:使用sGC刺激剂均不能降低HFrEF(RR=0.96,95%CI:0.86~1.07,P=0.48)及HFpEF(RR=1.79,95%CI:0.97~3.30,P=0.06)的全因死亡率,见图5。

图5 sGC刺激剂与安慰剂全因死亡率的森林图比较

2.3.3 心衰住院率共纳入4个RCT[7-9,11],包含5868例患者。各研究间无统计学异质性(P=0.59,I2=0%),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结果显示:使用sGC刺激剂可降低心衰患者的心衰住院率(RR=0.91,95%CI:0.86~0.96,P=0.0005)。亚组分析结果显示:使用sGC刺激剂仅能降低HFrEF的心衰住院率(RR=0.91,95%CI:0.86~0.96,P=0.0005),而对HFpEF(RR=1.37,95%CI:0.09~21.48,P=0.82)无效,见图6。

图6 sGC刺激剂与安慰剂HF住院率的森林图比较

2.3.4 心衰住院或心血管死亡复合事件共纳入4个RCT[7-9,11],包含5861例患者。各研究间无统计学异质性(P=0.72,I2=0%),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结果显示:使用sGC刺激剂可降低心衰患者的心衰住院或心血管死亡复合事件(RR=0.91,95%CI:0.85~0.98,P=0.01),表2。亚组分析结果显示:使用sGC刺激剂仅能降低HFrEF的心衰住院(RR=0.91,95%CI:0.85~0.98,P=0.01),而对HFpEF(RR=0.78,95%CI:0.24~2.56,P=0.68)无效,见图7。

图7 sGC刺激剂与安慰剂心衰住院或心血管死亡复合事件的森林图比较

2.3.5 KCCQ评分共纳入3个RCT[9,10,12],包含950例患者。各研究间有统计学异质性(P<0.0001,I2=86%),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结果显示:使用sGC刺激剂不能改善HF的KCCQ评分(MD=5.42,95%CI:-0.60~11.44,P=0.08),表2。

2.3.6 6分钟步行距离共纳入3个RCT[7,10,12],包含889例患者。各研究间有统计学异质性(P=0.02,I2=68%),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结果显示:使用sGC刺激剂不能增加患者的6分钟步行距离(MD=2.34,95%CI:-9.73~14.40,P=0.70),表2。

2.3.7 LVEDV共纳入3个RCT[7,9,12],包含379例患者。各研究间无统计学异质性(P=0.22,I2=34%),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结果显示:使用sGC刺激剂可改善患者的LVEDV(MD=-3.82,95%CI:-5.87~-1.76,P=0.0003),表2。

2.3.8 LVESV共纳入3个RCT[7,9,12],包含379例患者。各研究间有统计学异质性(P=0.01,I2=77%),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结果显示:两组LVESV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D=-2.81,95%CI:-6.55~0.92,P=0.14),表2。

2.3.9 安全性6项研究[7-12]包括7348例患者评估了安全性。使用sGC刺激剂后不良反应(RR=0.99,95%CI:0.97~1.02,P=0.65)及严重不良反应(RR=0.95,95%CI:0.88~1.02,P=0.13)分别减少1%和5%,但均无统计学意义。使用sGC刺激剂后症状性低血压(RR=1.17,95%CI:0.99~1.39,P=0.07)、晕厥(RR=1.18,95%CI:0.90~1.54,P=0.23)和急性肾损伤(RR=1.06,95%CI:0.84~1.33,P=0.62)的发生率分别增加7%、18%和6%,但均无统计学意义,表2。

表2 其他各结局指标的Meta分析结果

2.4 敏感性分析采用逐一剔除单个研究的方式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发现剔除单个研究后,结果未发生方向性改变,提示结果较稳定。

2.5 发表偏倚检验由于单个结局指标纳入的研究数较少,本研究未进行发表偏倚检验。

3 讨论

目前HF的治疗药物主要包括β受体阻滞剂、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抑制剂、利尿剂等[1]。通过指南推荐的标准药物治疗后,部分患者的预后仍较差[15,16]。因此仍需要更优的治疗药物。NO-sGC-cGMP通路是心血管系统中的关键调节因子。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介导内皮细胞产生内源性NO。ENOS产生的NO扩散到邻近组织,如血管平滑肌细胞或心肌细胞。在这些细胞中,其内源性NO与sGC结合,催化鸟苷三磷酸(GTP)转化为cGMP,cGMP作为第二信使,可以激活cGMP依赖的蛋白激酶G(PKG)、PDE以及环核苷酸门控离子通道,导致细胞内游离钙减少,血管平滑肌细胞舒张,是心血管系统的主要生理效应之一[17]。此外,cGMP具有抗炎作用,通过抑制P-选择素的表达和白细胞募集而发挥抗炎以及抗心肌纤维化作用[18]。HF时,炎症和血管功能障碍导致NO生物利用度降低,导致下游cGMP合成减少[19]。这种cGMP缺乏导致全身、冠状动脉和肾脏微循环功能障碍,可能导致进行性心肌损伤和进一步的炎症[20-22]。因此,NO-sGC-cGMP通路是HF的治疗靶点。外源性NO供体(硝酸盐),长期以来一直被用于治疗心血管疾病,后来被证明受到耐受性和低血压等副反应增加的限制[23]。而sGC刺激剂是一种新型口服药,不依赖于NO的结合位点直接刺激sGC来增强cGMP途径,并通过稳定与结合位点的NO结合而sGC对内源性NO敏感[24]。

本研究发现,使用sGC刺激剂能降低HFrEF的HF住院及HF住院或心血管死亡复合事件9%,但对心血管死亡及全因死亡无效,这种改善主要来自于改善HF住院风险,但对HFpEF无效。考虑其中的原因主要是:①HFpEF患者的剂量使用不足;②患者选择不能识别出NO-sGC-cGMP信号受损的HFpEF患者;③可能反映了NO-sGCcGMP信号在HFpEF进展中不是一个关键的影响因素[10]。

6分钟步行距离及KCCQ评分是评估HF患者生活质量和运动耐量的主要指标[25,26],本研究发现,使用sGC刺激剂不能改善HF的运动耐量及生活质量。LVEDV及LVESV作为超声心动图评价HF患者心功能的重要指标,与HF预后不良有关[27],本研究发现,使用sGC刺激剂可改善LVEDV,但不能改善LVESV。

在安全性方面,本研究中发现,使用sGC刺激剂增加了症状性低血压及昏厥发生风险,但均无统计学意义,与郑晓宇等[28]Meta分析中得出的结果相一致,考虑与舒张血管有关。在不良反应、严重不良反应及急性肾损伤等方面无统计学意义。结果表明,使用sGC刺激剂安全性较好。这项Meta分析为sGC刺激剂治疗HF提供了证据,仍有以下局限性:①纳入人群多为白种人,故在亚洲或国人的使用中可能存在一些差异;②由于纳入文献数量较少,未行发表偏倚评估;③由于纳入文献限制,将HFrEF定义为EF<45%,HFpEF定义为LVEF≥45%;④由于纳入研究中使用了不同的药物且剂量不同,可能会对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⑤部分结局指标如NT-proBNP、sST2等文献较少,并且部分使用对数表示,无法合并,因此未在本文中进行分析;⑥由于纳入人群的基线特征(71.2%的男性患者等),在HF的普适性方面还需进一步验证。

我们的研究证实,在其他药物的基础上加用sGC刺激剂,HF患者的心衰住院率、心衰住院或心血管死亡率复合事件降低,LVEDV得到改善,并且安全性良好,但对心血管死亡率、全因死亡率等风险均没有影响,并且不能改善HF患者的运动耐量。受纳入研究数量和质量的限制,上述结论尚需开展更多高质量研究予以验证。

猜你喜欢
心衰异质性死亡率
国外心衰患者二元关系的研究进展
睡眠质量与心衰风险密切相关
走路可以降低死亡率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异质性债务治理与制度完善
春季养鸡这样降低死亡率
讨论每天短时连续透析治疗慢性肾脏病合并心衰
新冠肺炎的死亡率为何难确定?
急性烂鳃、套肠、败血症…一旦治疗不及时,死亡率或高达90%,叉尾鮰真的值得养吗?
现代社区异质性的变迁与启示
基于偏好异质性的市场契约设计及其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