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生活化教学对策研究

2022-03-02 04:40高海云
关键词:生活化教学方式道德

高海云

(河北省秦皇岛市卢龙县刘家营乡桃林口小学 河北秦皇岛 066406)

小学时期是一个学生道德观和价值观形成的一个关键性阶段,对于小学生而言,这个阶段虽然容易形成良好的价值观,但是也容易误入歧途影响学生未来的发展。因此,在新课改的时代,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在教学内容和教学观念都有着重大变化的今天,更应该努力改变教学方式,借助更多外部力量改变教学观念,严格把握课堂质量,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1]。

一、生活化教学中所遇到的阻碍

1.生硬套用教材,和实际结合不贴切

道德与法治化生活教学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占据举足轻重的位置,但是部分小学教学并不能清晰地认识到这个问题,只是着手研究重点、难点案例。以往的课程中,课程形式单一,教师只是将教材上的知识生搬硬套到课堂上,没有与学生实际生活相贴合,这种枯燥的上课模式使学生对这门课产生不了较高的积极性[2-3]。

在新课改要求下,教师要学会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使课堂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结合,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占据主导地位而不是教师占据主导地位,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方式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且解决问题。

2.注重表面教学,忽略生活化教学

传统教育观念一直根深蒂固地在影响教师,目前我国针对人才选拔的需要还是大部分通过高考来选取的,这就导致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十分注重高考,偏向于考试教学,并不注重于生活化教学。在新课改实施下,理论教育的同时我国也越来越注重学生的素质教育。小学阶段是学生最开始步入学校的初始阶段,也是学生最容易形成良好价值观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一味地为了考试而去教学,这样不仅会影响学生对于上学的积极性,还会阻碍生活化教学在学生中的进展,导致生活化教学并不能发挥出自己的本职。

目前,我国小学生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教学忽略教学生活化:一是,在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上,学生永远是被教师评价的一方[4-5]。教师与学生联系并不紧密,仅仅是存在于日常上课,这就导致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并不客观。二是,注重知识教学,实践课程少之又少。这样的教学虽然会使学生的学习成绩提高,但是却也容易使学生重心全都放在学习上,从而忽略了培养自身的素质。三是,每学期期末教师才会召开家长会,与家长探讨学生一学期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得失,这样并没有把学生的整体表现出来,只是片面地评价了学生期末这一阶段的表现。这些评价并未对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产生良好的导向作用,阻碍了生活化教学的发展。

3.缺乏完善的生活化教学机制

目前新课改实施阶段,生活化教学仍然处于一个缓慢前进的地步,它的评价机制并不完善,在实施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样来看不仅不方便教师对生活化教学进行很好的实施,也会影响学生对于这门课的适应程度。

小学阶段,是学生更容易接受新鲜事物的一个阶段,如果说在小学阶段学生的生活化教学并不完善,这样会影响下小学生对于道德与法治这么学科的热爱与学习的积极性。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应不断地去完善生活化教学机制。

4.实践课程不到位

现阶段,道德与法治这门教师所运用的教学方式并没有使学生对这门课产生正确的认知。学生只是在教室内学习这门课的知识,教师虽然把生活化教学引进了课堂,但是并没有对学生实践这方面重视起来、再加上由于学生在学校的时间有所限制,部分教师可能会将实践活动安排在学生险下课后或者放学后,这样学生可能没有办法很好地将上课所学到的知识与实践结合在一起,达不到预期所设定的目标[6-7]。

实践活动没有开展到位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虽然会说话,但是自身的素质却是有所欠缺,综合素质不高,实践能力低,缺少判断问题的能力。所以,教师应该结合实际情况来安排实践活动,使学生多方面发展。

二、针对生活化教学遇到的阻碍所提出的对策

1.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对于教师来说,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通过结合实际生活,能够更快、更便捷地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道德法制观念,提升学生对于这门课的学习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在编写生活化教学教案的同时,要挑选更适合学生的案例来讲解,这样可以更好地使学生找到共鸣,更清楚明了地掌握自己所学的知识。

生活化教学就是要求教师要贴合实际,让学生在上课的同时感觉这并不是一门需要死记硬背用来应付考试的课程,使学生感受到这门课程欢快的课堂氛围。学生敢于发言,课堂氛围比较好。这样一来会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也会激发起学生对于这门课程的喜爱,以便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和法治意识。

2.多样化教学,努力贴切生活化教学

“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在现阶段上课的时候,部分教师还是生搬硬套教材上的知识,并不能很好地与生活化教学结合。教师选择有效的先进的教学方式是能否实现生活化教学的关键所在。实现生活化教学,一是,通过情景模拟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生活化教学。这种方式教师可以根据生活化教学的内容模拟出所需要的情景,主动地引导学生在情景中换位思考,自我体验,进行感悟。现阶段互联网迅速发展,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教育的优势进行更直观的教学,通过情景再现让学生亲身体验,这样更能增加学生的印象[8-9]。

二是,要引导学生多交流沟通。教师起引导作用,在课堂上提出比较容易探讨、有针对性的话题,然后使学生思考这个问题,通过同桌或者小组之间讨论。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探讨激发起学生的兴趣,通过对学生的引导,使学生乐于参与其中,结合自己的生活回答问题。这样不仅能很好地贴切生活化教学,也能使学生在交流讨论中获得启发和帮助,使问题能够更好地解决。

三是,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帮助学生学习这门课程。小学阶段学生的注意力不容易集中,教师在课堂上可以简单地讲一些小故事,通过故事将道德观传输给学生,使学生在听故事的同时也能思考。这样的上课方式更贴切于生活化教学,使学生上课期间注意力更集中,对这门课的喜爱程度也越来越高。除了讨论交流、情景模拟、讲故事等这些方式,“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方式还有很多种,教学方式多种多样并不局限于此,教师还是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学生的教学方式。

3.完善教学评价机制

“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与其他课程会更偏向于生活性和综合性,展现出的育人目标也是偏向于生活化教学。这门课程除了往常的试卷考试评价以外,也应该注重于综合性评价。评价体系应该是从评价方法和评价方式两方面展现。小学生尚处在一个年纪小的阶段,这就要求我们在评价方法上,可以多对学生进行鼓励。所以,教师在给学生上课的同时,要多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对学生的评价不要仅仅局限于学习成绩,可以从多方面发现学生的优点,从而进行表扬,激励学生。

现在我们处于短视频时代,教师也可以通过短视频记录学生的生活、学习,这样也更贴切“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的目标。教师可以通过短视频记录学生的成长等。这样等到一学期结束后观看视频,也可以让学生发现自己的进步之处和哪里做得不足,从而自觉改正。这样不仅符合生活化教学,同时教师也可以全面了解学生,发现问题也可以及时沟通。在评价方式上,我们除了自我评价,也要听取他人评价。相比较于传统的评价方式,更多的是教师来评价学生,学生处于被动地位,这样就会显现出评价方式的不足。

新课改的实施要求评价的主体要多方向发展,学校要构建多方面的、综合性较强的评价结构。家长是对学生了解最多的人,除了教师评价学生,家长也应该参与到评价中。只有评价方式多样化,这样才能反映出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状态,评价结果才会更接近于真实。“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中,应该更注重于学生的道德观养成,不像是主科局限于学习成绩的评价,这门学科在最终评价时要将学生过程中的表现与最终表现进行结合。在生活化教学的过程中,还要及时对学生进行评价,看到学生的进步,并进行表扬,实现生活化教学。

4.实践出真知

在课堂学习结束后,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教师可以举办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感受到所学知识。通过实践活动,学生能够对知识的记忆更加牢固,可以巩固学生所学知识,并且还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在开展实践活动的时候可以安排不同的实践场地,实践方式。让学生在学校内参加学校的实践,回家以后根据家庭生活方式进行实践,这样会到达双重效果。学生在学校实践的时候有教师的辅助,在家进行实践的时候也可以借助家庭力量来帮助自己。小学生的主要生活区域还是在家庭,在家里进行实践,不仅会牢记知识点,也会在家庭成员的帮助下形成更好的道德观和价值观。注重生活化教学,而不是一味地死抠知识点,教师在讲解的时候要注重生活与实践相结合。

在学生进行创新实践的同时,教师也应该更新自己的教学方式,与学生之间相互沟通、相互了解,师生双方共同前进。不仅在学校,家庭也是学生待的时间最长的地方,教师也应该多与学生家长沟通,将学生在学校的表现及时告知家长。教师应该通过实践使学生树立良好的价值观,有效地培养和提高学生道德观和生活化教学方式相融合,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努力做到学生的知识学习与实践生活相结合,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

结语

在新课改背景下,道德与法治是一门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价值观和道德观的一门课程。小学阶段是学生最容易形成价值观和道德观的阶段,在这个阶段,就要求教师应该制定教学计划,通过课堂学习、课堂实践,使学生充分了解到综合素质的重要性,这样也便于学生对这门课程产生浓厚的兴趣更好地学习这门课程。因此,教师在制定教学计划的时候,应该创新教学方式,及时转变教学理念,优化学生的学习模式,因材施教,选择适合学生的学习方式,同时使学生的道德观念与实践结合在一起,提高学生的实践水平,促使学生积极参加活动,这样也便于学生能够更多地了解日常生活,促进学生良好的观念形成,同时也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新课改的实施指出教学要回归我们的日常生活,那么生活化教学就是大势所趋,以前的教学方式俨然已经不适应如今的教学要求,教师只有制定先进的教学目标,通过学生学习与实践相结合以及构建完整的教学体系等多种方式,使当代小学生“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课堂开展将更好。

猜你喜欢
生活化教学方式道德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优化教学方式 提升初中语文教学质量
高校钢琴教学方式拓展的思考与实践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小学音乐欣赏教学原则及教学方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