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二语结构启动研究:回顾与展望*

2022-03-02 09:17
外语学刊 2022年3期
关键词:句法结构二语句法

魏 冉

(江苏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徐州 221116)

提 要:结构启动是研究句法表征与习得的重要支撑。 二语结构启动研究一直是应用语言科学领域关注的焦点。本文通过回顾、梳理结构启动的界定、理论基础和研究工具,聚焦国际二语结构启动的相关研究议题,并探讨现有研究成果对未来研究发展的启示,指出未来研究趋势和方向。

1 引言

结构启动,又称句法启动或结构坚持,指人们倾向于重复先前听到或接触到的句法结构这一现象(Bock 1986:358)。 例如,交际对话中,说话者在听到交际对方使用被动结构the cat was chased by the dog 进行语义表述后,更倾向于使用被动结构the boy was hugged by the girl 进行语义表述而非对应的主动结构the girl hugged the boy. 说话者听到的被动句称为启动句,说话者随即表述的句子称为目标句,当启动句与目标句的句法结构一致时,结构启动效应就发生了。 先有研究表明,自然语境(Gries, Kootstra 2017:247)和实验语境(Bock 1986:383)中均存在启动效应,启动效应的发生不依赖于具体的词项、语音、语义、语篇、交际意图或是题元角色的转变。 此外,大量丰富的实证研究发现多种语言(诸如英语、德语、荷兰语等)和多种句法结构(如与格结构、主被动结构、名词短语结构等)都存在结构启动现象(Mahowald et al. 2016:11),其独立于具体语言特征而存在的特质反映出语言加工过程中构建的抽象句法表征,为研究语言表征与习得提供有力支撑(Ferreira, Bock 2006:1014; Pickering, Ferreira 2008:428)。 然而,启动缘何发生呢。

2 理论基础

研究者提出各种不同理论基础解释结构启动的发生机制,例如,词汇残留激活假说(Pickering,Branigan 1998:634)、内隐学习假说(Change et al.2000:217)、双重路径模型(Chang et al. 2012:272)、互动协同模型(Pickering, Garrod 2004:7)以及双语句法表征多层发展模型(Hartsuiker,Bernolet 2017:229)等。

词项残留激活假说和内隐学习假说是解释启动发生机制的两个主要的心理语言学理论基础。结构启动被视为一个认知重复现象,对特定句法结构的先有接触影响说话者后续语言的理解或产出。 词汇残留激活假说强调词项表征在句法结构选择中的作用。 对启动句的加工能够激活词项—句法节点,进而表征特定句法选择。 词汇残留激活假说解释结构启动中的词汇增强效应,由于词项的残留激活,词项—句法节点及其关联的被激活,当启动句词项与目标句中的一致时,词汇增强效应由此产生。 尽管残留激活假说对词汇增强效应极具解释力,但却无法为启动效应的持续性提供解释。 内隐学习假说认为,句法加工通常在无意识情况下发生。 结构启动的发生是由于说话者对即将听到的词项进行整体预测,一旦发现预测失误,就对产生预测的系统进行调整,调整结构和决策规则。 尽管内隐学习假说能够强有力地解释启动的持续性,为启动促学提供理论基础,但却无法解释词汇增强效应。

综合上述两种理论,我们发现词汇残留激活假说预测结构启动效应的增强是由于启动句与目标句之间的词项重复,而内隐学习假说预测结构启动的发生则源于对偏误进行的结构调整,并非依赖于心理词库(Chang et al. 2006:251),二者的主要区别在于结构启动中词项的作用,这进而决定启动加工的本质是残留激活还是内隐性学习。为弥补上述两种假说的缺陷,Chang 等(2012:272)提出双重路径模型,认为启动的发生源于内隐学习的内隐机制和词汇增强的外显机制并存的多重词汇—结构关联。

尽管上述理论从认知心理视角对结构启动的发生机制进行阐释,但忽略启动发生的社会环境,没有对启动与协同进行严格划分,忽略启动发生的社会文化因素。 Pickering 和Garrod (2004:7)提出互动协同模型,在社会文化视角下审视结构启动现象,认为当交际一方适应和重复使用交际对方的语言模式时交际协同显现。 例如,说话者参与交际任务,倾向于重复使用彼此的句法结构,构建互动理解。 交际者自身已有的语言体验影响后续语言加工,近期对语言结构的接触会增加相应表征的记忆激活,进而增加后续场合重复使用该结构的可能性。

上述理论或是从认知心理或是从社会环境对结构启动的发生机制进行探讨,但相关研究主要围绕母语结构启动讨论启动发生的理论基础,Hartsuiker 和Bernolet(2017:229)针对二语学习者语言加工与发展的特点,提出二语学习者双语句法表征的多层发展模型,认为在二语学习的初始阶段,句法表征是基于具体词项的,随着学习者语言经验的增加,逐渐形成独立于语言具体特征的、共享于不同语言之间的抽象表征,因此二语结构启动的发生与二语语言水平紧密关联,呈现多层发展模式。

3 研究工具

结构启动的研究工具种类繁多,由于早期的结构启动研究在实验室进行,因此下列几种主要的研究工具均广泛地应用于实验室研究中。 第一,图片描述任务。 Bock(1986:360)首创图片描述任务进行语料数据收集。 图片描述任务中,受试首先通过视觉和听觉通道接触一个包含特定结构的给定句子(启动句),接着对给定图片进行句子和图片的匹配判断(干扰任务),随即对下一幅给定图片进行一句话描述(目标句)。 研究者通过统计启动句与目标句的结构一致性判断启动效应是否发生,倘若启动句与目标句的结构一致,则表明存在启动效应。

第二,句子补全任务。 根据句子结构产出通道的不同,研究者采用句子补全任务考察书面产出(Pickering, Branigan 1998:637)或是口头产出(Hartsuiker, Westernberg 2000:B33)中的结构启动效应。 实验伊始,一组不完整的句子以书面或口头形式呈现给受试,要求补全。 随后另一组不完整句子以同样形式呈现给受试,并要求其补全。给定的两组不完整句子受限于语法规则,只能以特定结构形式补全,其中第一组句子为启动句,随后一组为目标句。 例如,The sailor gave the boy_____.(启动句)/The doctor lent_______.(目标句)倘若研究受试在补全目标句时采用了与启动句一致的句法结构,则启动效应产生。

第三,瞬时回忆任务。 该任务旨在用来引出通过图片描述和句子补全难以引出的句法结构(Potter, Lombardi 1990:270)。 实验过程中,受试首先阅读电脑屏幕上呈现的目标句,然后阅读启动句,再接着复述启动句,随即复述目标句。 启动句和目标句结构或一致、或不同。 受制于呈现速度和句子结构难度,受试在复述目标句时,易受启动句影响,改变目标句句法结构形式,因此,当启动句与目标句结构一致时,启动效应产生。

第四,同盟者脚本任务。 上述3 种范式都是在无上下文的情况下设计任务,引导单个说话者独立表现出句法结构的一致性,与真实话语情境差别较大。 针对这一缺陷,Branigan 等(2000:B17)设计同盟者脚本任务,考察会话交际中双方所使用的句法结构是否趋同。 参与交际的双方,一名是研究者邀请的“假受试”,即同盟者,另一名是“真受试”,即研究受试。 双方交替完成图片描述任务,首先由交际一方描述给定图片,另一方根据对方描述完成图片与句子的匹配任务,并顺势描述下一幅图片,再接着由交际对方进行匹配任务,以此类推。 当研究受试在图片描述时使用的句法结构(目标句)与同盟者提供的句法结构(启动句)一致,则说明交际对话中存在结构启动效应。由于同盟者脚本任务强调在交际对话中进行结构表达,受试注意力集中在意义传递上,不易察觉到结构形式的异同,易于掩盖真正的实验目的。

尽管上述4 种任务都是基于实验室展开的经典范式,但由于实验室研究的高度控制性,与真实交际环境存在较大差别,研究的生态效度不够,影响研究结果的可推广性。 鉴于此,有学者(Gries,Kootstra 2017:247)基于语料库考察自然对话中交际双方的句法结构是否趋同;也有研究者(Mc-Donough, Chaikitmongkol 2010:817;Trofimovich et al. 2013:183)围绕启动促学效能设计课堂环境下的同伴合作启动任务。 有别于同盟者脚本任务中的实验同盟者,课堂环境下交际双方均为研究受试,研究者通过实验材料设计提供不同结构的启动句,交际双方在交际合作任务中以信息交换的形式产出句子,不易察觉到实验的真正目的。

4 二语结构启动研究

二语结构启动研究主要围绕两个议题展开:跨语言结构启动和二语结构启动促学。

4.1 跨语言结构启动研究

跨语言结构启动研究主要围绕双语表征的特征及其对二语结构启动的影响展开讨论。 相关研究关注双语句法表征是共享还是分离,研究结果肯定双语句法表征共享的本质特征(Hartsuiker et al. 2004:412;Bernolet et al. 2007:945;Bernolet et al. 2013:289),然而双语句法表征的共享是否贯穿二语发展的各个阶段呢。 早期针对高水平英语学习者的研究发现母语结构对二语启动强度影响不大(Nitschke et al. 2010:106,2014:530)。 Shin和Christianson(2012:956)发现,即便学习者母语韩语中没有对应结构,高水平韩国英语学习者英语动词短语结构的启动效应仍然显著,且学习者仍然能够在一天后产出该结构。 Flett 等(2013:758)发现,尽管西班牙语中只存在介宾结构,而英语和德语中存在介宾和双宾结构,高水平西班牙英语学习者和德国英语学习者产出的双宾结构的短期启动效应却是相当的。 综上所述,这些发现说明对于高水平二语学习者而言,母语经验并非二语结构启动的影响因素。 然而近年来,Jackson 和Ruf(2017:337)针对中等水平二语学习者的研究发现,母语频次和二语输入中给定结构的频次能够调节二语长期和短期启动效应强度。 中等水平的英国德语学习者在二语德语的时间前置和地点前置短语中对副词优先词序均有对等的短期启动效应。 在词汇重复条件下,启动效应增强。但长期效应仅体现在时间前置短语中。 可见,母语结构频次对二语结构启动的作用效能受二语语言水平影响呈现差异化表现,双语句法表征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呈现发展态势。

4.2 启动促学研究

4.21 启动发生的先决条件

研究发现,启动发生的先决条件在于学习者具备给定结构的知识储备并在基线阶段产出过给定结构。 McDonough(2006:197)发现中高水平二语英语学习者尽管母语背景不同,但只要其在基线阶段产出过双宾结构,在启动任务中就产生显著的短期启动效应。 Jackson 和Ruf(2017:339)的研究同样表明,学习者需要具备给定结构的知识储备,在基线阶段产出给定结构,长期启动效应才会发生。

一方面,结构启动的发生需要先决条件的支持,另一方面,启动发生的强度却与给定结构的基线产出频次有关。 McDonough 和Fulga(2015:349)关注二语学习的初始阶段,研究世界语中他动结构的启动现象。 研究发现,即便对新型结构的有限接触也能使启动发生,越新型的结构,启动强度越强,这与母语结构启动研究中的反向偏好效应一致(Kaschak et al. 2011:1133)。 Kaan 和Chun(2018:234)发现韩国英语学习者双宾结构的累积效应强度超过介宾结构。 她们发现,尽管双宾结构在二语产出中的频次低于介宾结构,但其累积启动效应强,与反向偏好效应一致。 上述研究中给定结构产出频次不高说明给定结构的二语句法表征还未明确,这一发现进一步肯定双语句法表征的多层发展模型:抽象句法表征随着目标结构的累积接触增加,表征深度显著调节二语产出中启动效应的强度和持续性。 综上所述,具有给定结构的知识储备并在基线阶段产出给定结构是二语结构启动发生的必要先决条件,启动可以帮助增加形式—意义的匹配,增强低频给定结构的启动强度和持续性,但其作用在缺失目标结构知识储备的情况下影响极微。

4.22 启动任务的处理条件

启动促学研究除考察启动发生的先决条件外,也关注影响启动效应强度和持续性的处理条件。 相关研究包括:第一,启动任务中目标结构的输入与输出对启动效应的影响。 McDonough 和Chaikitmongkol(2010:832)发现目标结构的后续产出与交际启动任务中目标结构的输出数量有关,但与启动任务中目标结构的输入数量无显著关联。 还有研究者发现,大声重复启动结构增加低水平二语者长期启动效应产生的可能性(Kim,McDonough 2016:340;Jackson, Ruf 2018:14)。 相关研究都强调目标结构输出对启动效应的作用效能,只通过启动结构输入不足以产生启动效应。

第二,个体差异因素的影响。 首先是语言水平的影响。 Flett 等(2013:756)的研究发现,二语学习者能够发展出与母语者持平的二语启动效应。 Kim 和McDonough(2008:152)的研究发现,高水平韩国英语学习者在词汇不重复条件下产生被动结构的短期启动效应,而低水平学习者只在词汇重复条件下产生启动效应(Bernolet et al.2013:299;Hartsuiker, Bernolet 2017:231)。 这些发现印证Hartsuiker 和Bernolet(2017:229)的双语句法表征多层发展模型,说明词汇重复对启动效应的影响受二语水平调节,二语结构启动促学研究需要考虑学习者语言水平的差异化特征。 其次是听觉辨识能力的影响。 McDonough 和Kim(2009:392)考察词汇类型对泰语二语学习者wh疑问句启动效应的影响,发现启动句中词汇类型的丰富程度对后续产出没有显著影响。 然而,McDonough 和de Vleeschauwer(2012:370)的研究发现,只有高听觉类型辨识能力的二语学习者才能从启动词汇类型频次中受益。 低听辨能力学习者的启动效应在目标动词有限的情况下收获更大。 鉴于此,研究者得出结论,只有擅于识别二语结构类别的学习者才能从含有丰富词汇的句子中受益。 相反地,辨识能力弱的二语学习者需要借助对同一词项的复现才能识别出关键二语结构类型;再次是工作记忆容量的影响。 McDonough 和Kim(2016:215)的研究发现目标句与启动句无间隔条件下英语被动结构的短期启动效应强度与二语学习者的工作记忆容量有关,但被动结构的长期启动效应却与工作记忆容量无关联。 McDonough 等(2016:125)采用课堂交互中的同盟者脚本设计展开研究,却未能发现启动效应与学习者工作记忆之间的关联。 以上研究均说明二语结构启动效应受个体差异因素影响显著,启动促学效应强度和持续性需要考虑个体差异因素。

第三,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 Chun 和Kaan(2020:20)关注社会文化因素中的口音对二语者结构启动效应的影响,研究以中等水平的韩国英语学习者为受试,要求他们先倾听不同口音朗读者朗读的句子,再进行图片描述,朗读口音分别为标准美式英语、非标准韩式英语和非标准印度英语。 研究发现,英语口音以及对口音的熟悉度显著影响启动效应强度。

5 研究展望

通过对结构启动界定、理论基础、研究工具以及二语结构启动的相关研究进行回顾和梳理,我们不难发现,学界普遍认同结构启动在二语表征与习得中的重要性,肯定结构启动在解决二语习得核心问题方面发挥积极作用(McDonough,Mackey 2008:44;Kim, McDonough 2008:153; Mc-Donough, Chaikitmongkol 2010:836; McDonough et al. 2015:91)。 但对二语结构启动的发生机制与启动本质、影响启动效应的个体差异因素、社会文化因素等方面的探讨尚存不足,据此,本研究认为,未来二语结构启动研究还需从以下方面进行拓展。

首先,聚焦二语结构启动的发生机制,深挖二语启动本质。 先有研究或是认为二语结构启动与母语结构启动一致,是句法表征根据经验进行调整的结果,本质上是一种内隐学习(Kaan, Chun 2018:240),或是发现二语结构启动受语言水平调节,呈现发展态势(Hartsuiker, Bernolet 2017:225),或是发现高水平英语学习者与母语者的启动效应强度上同样存在差异(Hopp 2015:227)。因此,需要更多的研究探索二语结构启动的潜在机制,特别是,聚焦识别二语水平发展的具体阶段,明确具体阶段中短期和长期效应对语言发展的作用,例如,启动能否在二语学习的最初阶段成功促进新结构的习得,或者是否在学习的后期阶段更有效(McDonough, Fulga 2015:352;McDonough, Trofimovich 2015:428)。 拓展对二语启动发生机制及本质的研究不仅能够提高我们对启动教学的质量,同时还有助于补充并加深对母语结构启动理论基础的理解。

其次,继续探索个体差异因素的潜在影响,推进多语种、多类型结构研究。 先有研究针对个体差异因素中的语言水平(Kim, McDonough 2008:149)、听辨能力(McDonough, de Vleeschauwer 2012:355)、工 作 记 忆 容 量(McDonough, Kim 2016:205)等对启动效应的调节作用进行探索,其他有关个体差异因素的研究还有待推进,例如统计学习能力、学习风格等对二语启动强度和持续性的影响。 另外,目前二语结构启动研究局限于英语、德语、荷兰语等特定语种和类型结构,需要继续探索个体差异因素与多种语言、多种语法结构的交互关系,扩大结构启动研究结果的普适性。

第三,重视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作用,扩大对语篇语境的探索。 二语结构启动研究中,社会因素对二语结构启动的调节作用研究甚少。 例如,Chun 和Kaan(2020:20)的研究表明二语学习者英语口音以及对口音的熟悉度显著影响启动效应强度。 该发现支持并扩展Pickering 和Garrod(2004:7)的互动协同假说,说话者在对话中彼此协同,增加相互理解。 但鲜有研究探索各种社会因素,如会话双方的社会地位、语言水平对二语启动强度和持续性的调节作用。 这些研究有利于解决二语研究中的互动问题,特别是二语学习中的同伴互动。 另外,鉴于社会文化环境对启动效应存在影响,势必需要考虑语境丰富环境下的启动研究。 先有研究主要基于实验室环境,存在孤立、无语境的问题,二语习得的终极目标并非习得一个特定的句法结构,而是在语境中使用这一结构,因此,需要开展更多基于自然语篇语境、课堂教学语境的二语结构启动研究,充分发挥社会语境互动在二语习得中的重要作用。

猜你喜欢
句法结构二语句法
中国大学EFL班级的二语自我分型特征分析
二语习得理论对初中英语课外阅读教学的实践探索
述谓结构与英语句法配置
《神经语言学和心理语言学视角下的二语习得》述评
句法二题
诗词联句句法梳理
现代汉语句法结构解读
基于英汉句法结构对比下的英语长句的翻译
基于汉语方位词特点的二语教学策略——以“左”“右”为例
信息结构与句法异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