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共生型”名师工作坊推动乡村语文教师“三力”发展

2022-03-02 15:43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棠张镇跃进小学
新教育 2022年11期
关键词:思维力工作坊共生

□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棠张镇跃进小学 沙 乐

农村地区位置偏僻,信息相对闭塞,可供运用的资源也严重受限。这些客观条件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乡村语文教师专业水平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三力”发展滞缓上。首先,“阅读力”缺失,即乡村语文教师读书学习、更新知识的自觉程度和实际能力薄弱,接受信息资源和全新教学理念能力缺失。其次,“思维力”缺失,即教师实现最为有效的教学,寻求智慧的执教行为的思维活动能力,在课堂难以激活,无法用自身的思维智慧架构起通向教学精彩的桥梁。再次,“表达力”缺失,很多乡村语文教师不会表达、不善表达,自身应该具备真切的、自如的、有深度的、有创意的言语、写作的表达力,在教学实践中得不到应有的体现,导致学生语文能力也相应受到严重的影响。

基于此,我们设想通过“共生型”的名师工作坊,积极推动乡村教师“三力”的发展。所谓的“共生”是指乡村语文教师之间所形成的紧密互利关系,在共生关系中,一方为另一方提供有利于生存发展的帮助,同时也获得对方的帮助。“共生型”名师工作坊组建和运行的价值,改变了以往单一的名师引领效能,充分发挥名师的示范、辐射和指导作用,实现名师和工作室成员资源共享、智慧共生、互惠互利、共同成长的目的,培养出一批师德高尚、造诣深厚、业务精湛的教师。

一、明确角色,铸造共生发展的内在基石

有人说,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一群人可以走得很远。团队旺盛的生命力,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彼此之间的相互激励和影响,彼此互为榜样,基于积极互动,提升认知性的整体发展质态。

1.名师引领,唤醒内驱动力

俗话说得好:“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共生型”名师工作坊,需要建构以名师为引领,以发展教师为主体的集体协同发展团队。确定名师的引领作用,与践行智慧共生、互惠互利的成长方式并不矛盾,甚至可以融为一体。

首先,用名师的影响力激活成员的成长动力。能成为领衔者的名师,无论是在阅读素养,还是在思维品质,亦或者是表达意识上,都有着较高的站位,以便所有加入这一“共生型名师工作坊”的成员老师,针对自己阅读力、思维力、表达力的实际情况,释放自己的内驱动力,明确发展方向,打造“学有榜样,赶有目标”的成长趋势。

其次,用名师的智慧力永葆成员的成长动力。对于专业成长而言,内驱动力的激发并非难事,但想要长久性地保持这种状态,则需要花费一定的功夫。如何避免“三分钟热度”?名师引领的价值,就能在这一层面得到最大程度的彰显。

2.自我内省,研制发展规划

古语有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乡村教师的专业发展,也是相同的道理。如果不能明确自身的发展方向、确定鲜明的发展目标,教师的发展就将失去成长的动力,尤其以团队发展最为鲜明,将会直接导致成员教师如同无头苍蝇一般。

在名师引领之下,“共生型”名师工作坊的运行,就可以充分运用领衔名师的成长经历、成长经验,与所有成员老师形成内在感受的共鸣,维持、呵护他们内在的持久性动力。在这样的基础上,工作坊的领衔教师还可以从成员教师现有的阅读力、思维力和表达力出发,基于语文课程属性需求,组织教师尝试研制自己的发展规划,设置个体化的成长轨迹地图,让每一位成员老师从加入名师工作坊的第一天起,就清晰看到自己未来的成长路径,并树立延续着这条路径不断向前迈进的信心。

二、构建模式,深化共生发展的内在机制

1.双管齐下,在发展“阅读力”中高效发展

皮亚杰说过:“语言是思维的载体。”从表达的角度来看,有着怎样的思维,就会衍生出怎样的语言;而从阅读的角度来看,语言则又是作者内在思维的外显。很多乡村教师“阅读力”的缺失,就在于对文本内容理解、分析、概括和联想意识的停滞。因此“共生型”名师工作坊就需要将培养教师的“阅读力”作为教师专业成长的突破口,借助阅读助力教师踏上专业成长的高速路。

对成员教师阅读力的培养,可以从两个维度展开:其一,专业类书籍的阅读。成长离不开阅读,尤其是乡村语文教师,参与活动的机会相对较少,接受最新的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也相对滞后,阅读成为乡村语文教师专业高效发展的重要路径。工作坊要合理选择书目,选择经典书目,要从不同维度选择书目。比如教育类专著,可以选择《给教师的建议》《教学勇气》《第56号教室》等;语文教学书籍可以选择《语文教学对话论》《语文:表现与存在》《语文课程论基础》等。其二,对教材文本的解读。文本解读是教师核心基本功之一,更是厘定教学目标、研制教学内容、遴选教学策略的重要基础。名师工作坊在培养教师“阅读力”时,可以尝试从三个不同的维度展开文本解读的研究:首先,从常态化读者的视角,关注文本内容、把握中心、体会情感、感知形象。其次,从教师教学的角度,依循部编版教材的编写理念、设定的语文要素以及课后习题等栏目,开掘教学价值点,明确教学方向。再次,从学生学习的角度,摸清学生理解文本的起点,考量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和障碍。

经历专业书籍和教材课文的研读,旨在激活和引领工作坊成员老师的阅读思维,既要通过阅读形成相应的教学经验,促进其教学能力的生长,同时更需要提升教师解读文本能力,为铸造高效语文课堂奠基。

2.专题研究,在发展“思维力”中聚力发展

“共生型”名师工作的运行机制,需要针对团队成员的具体情况,设置相应的研究专题,通过一个方面的聚焦和深入,促进成员老师的快速发展,最终在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过程中,推动其他方面能力的全面发展。

以培养“三力”中的“思维力”为例,很多乡村教师缺乏教学思维力,一个重要的表现则是对教学中遇到的问题熟视无睹,或者表现为后知后觉,或者表现为无动于衷,或者即便有所关注,也是浅尝辄止,而无法真正触及根本。鉴于这种情况,在“共生型”名师工作坊的运行过程中,就可以借助全国范围内统一使用和践行部编版教材的契机,利用部编版教材“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并进的编排理念,将“如何落实语文要素,转化学生语文能力”作为研究的专题。

明确了研究专题,就为工作坊成员教师教学思维力的发展提供了契机。工作坊的研修活动就可以依照几个步骤展开:首先,组织培训。全面了解部编版教材的编写理念、原则和特点,尤其是与传统使用的教材相比,凸显部编版教材的全新特征。其次,交流感受。基于成员教师基础性的尝试和实践,可以相继组织成员教师交流自己在践行部编版教材中的相关收获和感性认知,尤其是落实语文要素时的经验和困惑。再次,对症研讨。部编版教材中的语文要素扭转了传统教材语文训练点模糊不清、杂乱无序的状态,让每一个单元、每一篇课文,都有着鲜明的教学点设定。工作坊可以针对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的真实性问题、真实性困惑展开研讨,提出预设性措施,并在后续尝试中强化成员教师的反思意识,从而习得能力、增加经验。

纵观这一板块,工作坊将教师专业成长中的教学思维力,设定在一个具体的范畴下,通过专题所裹挟的丰富性和价值性,推动教师专业素养的全面发展。

3.提炼经验,在发展“表达力”中主动发展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一直都强调要开展“活”的教学,要教“活”书,要让学生真正“活”起来。基于“共生型”名师工作坊互惠互利、协同并进的研修原则,不能机械、生硬地告知成员教师相应的教育思想、教学理念,也不能武断、粗暴地灌输对应的教学策略,更不能将所谓的教学设计越俎代庖地交给成员教师,而要将更多学习的权利、发展的空间,完全交还给成员教师,调动他们内在思考的动力,积极、主动地构建新知识,拥抱新思想,能自主性地提炼经验,将阅读、实践而来的经验,真正融入到自己的认知体系之中,形成自己的教学能力。

以培养乡村语文教师“三力”中的“表达力”为例,语文教师的表达力培养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其一,鼓励成员教师多写教学反思。叶澜教授曾经说过:“写三年教案,不一定能成为名师;但写三年教学反思,就可能成为名师。”对于乡村语文教师而言,在接受新资源相对匮乏的前提下,以积极主动的方式撰写教学反思,一方面可以推动教师形成反思意识,深度剖析自身的教学行为,将阅读力、思维力和表达力的训练巧妙融合;其次,鼓励成员教师多写下水作文。要给学生一滴水,教师就要有一桶水。教师表达力的缺乏,会对学生形成较大程度的影响。

很多成员教师在撰写教学反思中,就明确了自己研究的方向,提出了一系列富有针对性的整改策略,还从下水作文的撰写中,明晰了学生的写作逻辑,对学生的认知情况进行全面洞察。

三、反刍辐射,扩展共生发展的受益范畴

1.请进来,搭建平台中互学互惠

有学习,就需要有展示;有展示,就需要有平台。抱团发展、协同生长的专业发展,之所以能取得较快的发展,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资源优势的互补,领衔名师的人脉广博。在专业成长的过程中,我们埋头拉车,静心研修,但同时也需要时不时地抬头看路。工作坊可以借助相应的研究主题,设置多样化的活动,并邀请名家名师,走进我们的工作坊,现场指导、指点迷津。

比如在“共生型”名师工作坊成立之初,尤其是规划工作室工作目标和教师个体发展计划时,就可以邀请专家参与其中,对运行形式进行指导,分享他们的智慧和经验;在工作室运行研修过程中,也可以针对现有成果,开设工作坊组内成员的展示活动,通过课堂教学、微讲座分享、参与评课研讨等多维化的形式,为成员教师提供更多的展示平台,接受专家名师的检验;也可以在工作坊研修的后期邀请专家对乡村成员教师进行职业生涯和专业发展的终身性规划,提升他们专业发展的内在格局和品味,助推每一位成员教师言语素养的全面提升。

搭建平台进行展示,是名师工作坊运行的重要方式,不仅契合了生命个体内在生长的情感需求,同时也与“共生型”发展团队的原始初衷不谋而合。只有真正彰显出平台展示的价值,才能将纯粹的展示演化成为另一种形式的互帮互学,开辟“共生型”名师工作坊的运行之道。

2.走出去,多维渠道中辐射引领

语文教师基数庞大,而乡村语文原始的专业能力又相对薄弱,这就给全员培训带来了较大的困难。“共生型”名师工作坊的设置,不仅要彰显领衔名师的引领作用,同时要充分发挥成员教师后期的辐射效应,通过走出去的形式,以更好地彰显他们的自身认知,让成员教师看到自己的成长,同时也为更多乡村语文教师的成长提供交流、研讨的空间。

比如在“共生型”名师工作坊的研修过程中,可以定期组织成员教师,走进农村学校,通过多种形式的送教、交流,与其他乡村语文教师共同解决问题、建设学科,提升全体乡村语文教师的专业水平。这种“走出去”的形式相对丰富多样,可以是针对常态教学的课堂送教,可以是针对乡村语文教师教学薄弱环节的针对性指导,可以是走进乡村教师课堂的听课会诊,在能力允许的情况下,也可以进行相应的讲座分享。

将“共生型”名师工作坊的成员教师,以多种形式推出去的做法,完全契合“共生型”名师工作室的运行准则。在这一活动中,成员教师就承载着双重角色,既然是工作室中的学习成员,而又成为其他乡村语文教师的“领衔人”。

总而言之,乡村语文教师“三力”发展需要积极发挥名师的辐射引领作用,以平等的姿态与区域内有共同发展愿景的乡村语文教师组成促进教师主动发展的研究团体,在此团体中,每个成员以开放的心态、合作的精神,思想彼此碰撞,教、学、研合一,唤醒彼此内心自我发展的动力,探索乡村语文教师阅读力、思维力、表达力等学科素养提升的路径,并形成体系,最终在反刍辐射的过程中,促进乡村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同时推动区域内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

猜你喜欢
思维力工作坊共生
工作坊模式下汽车保险专业教学改革与实践
再谈小学语文教学中思维力的培养
人与熊猫 和谐共生
共生
论双导师讨论式工作坊教学法在知识产权法教学中的应用
优生共生圈培养模式探索
优生共生圈培养模式探索
第二届“新革命史工作坊”会议综述
测一测你的思维力
“第七届望道修辞学论坛暨‘修辞与语篇’学术前沿工作坊”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