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劝学》为例浅析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辨性思维

2022-03-03 20:49明建平
三悦文摘·教育学刊 2022年2期
关键词:实证质疑

明建平

摘要:“思维发展与提升”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之一,而培养思辨性思维是提升学生思维的重要途径。培养学生的思辨性思维需要经过三个过程:先让学生敢质疑会质疑,然后生生之间、师生之间共求证,最后做出自己的判断。

关键词:思辨思维;质疑;实证;逻辑判断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有48次提到“思维”,首次将“思维发展与提升”作为学科核心素养,“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作为一个学习任务群“发展实证、推理、批判与发现的能力,增强思维的逻辑性和深刻性,认清事物的本質,辨别是非、善恶、美丑,提高理性思维水平”。①可见因此我们在语文教学中不能忽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劝学》作为“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中的一篇经典课文,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思辨性思维。

一、什么是思辨性思维

关于什么是思辨性思维,国内外有很多学者都对此做出了界定,综合众多不学者的界定,我认为思辨性思维就是对已有的结论需要通过自己的实证、推理、判断得出正确与否的论断的过程。思辨性思维培养需要经历质疑、实证和判断三个过程。

二、如何培养学生的思辨性思维

下面以《劝学》为例,谈谈怎样培养学生的思辨性思维。

(一)会质疑

针对课文,要大胆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先自读,让学生在独立阅读中提出真正的问题;再交流,学生在小组内进行交流,提出共性的有待探究的问题;最后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去探讨,比如新旧教材对课文不同注释。

(二)实证共解、做出判断

要解决问题就需要去找证据,通过逻辑做出判断,得出合理的结论。

我给学生提出了两点疑问。

统编教材中对“利足”的解释为“善于奔走”,而旧教材(2007年第2版)对此的注释是“脚走得快”。课堂上就让学生讨论哪一个解释更合理。学生利用古文同义、对义互解——结构相同相近句子在相应位置上的词语的词性相同、意义相近或相反的现象得出统编教材的解释更合理的结论。理由是后面的句子“假舟楫者,非能水也”中的“能水”解释为“善于游泳”,根据上面的原理,“水”是动词,由此可推知“利足”之“足”也是动词,翻译过来就是 “善于走路”,旧教材解释为“脚走得快”就显然不准确,违背规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寻找依据、合理判断得出了自己的结论,既巩固了已学的知识,又找到了思维的乐趣,提高了学习的自信心。

对于“用心一也”中的“用心”,最早的教材解释为“因为心思”,旧教材(2007年第2版)直接解释为“用心”,而统编本根本就没有做解释。我又让学生说说自己的看法。学生通过实证认为解释为 “因为心思”更合理。理由是古文是单音节词占多数,即一个字就表示一个意思,而因“用心”应该分开来解释,符合古文化规律;另外,“用”在古文中解释为介词“因为”是常见的,学生还举了《短歌行》中“枉用相存”来证明“用”解释为“以”,即“因为”。

学生提出的疑问是“君子曰:学不可以已”作为《劝学》的中心论点感觉不恰当。我决定让学生从两个方面去探究这个问题。

首先明白什么是中心论点,然后再分析论证。

先给中心论点下定义:中心论点就是作者对所论述的问题的最基本看法,是作者在文章中所提出的最主要的思想观点,是全部分论点的高度概括和集中。有了这个原概念才能对第一段是不是全文的中心论点进行判断。

然后让学生梳理概括文章的内容,在这个过程中进行判断。

第一段:君子学不已。

第二段,先是三个比喻,最后是一个结论句,反复强调学习的重要意义­——学习可以改变自己、让人更优秀,君子通过学习可以“知明而行无过”。

第三段,先说“整日思考不如片刻学习”,接下来是几个比喻,最后得出结论——“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四个比喻句都是“善假于物”的具体阐释,这里的物就比喻学习,就是说君子善于向他人学习。所以这一段是谈向谁学习的问题。那么这个“他人”是指谁呢?从前文来看也就是“君子”。

因此“劝学”的对象就不应该是“君子”,而是“想要成为君子的一般人”,“劝学”的目的就是“鼓励一般人通过学习成为君子”。

第四段通过一系列比喻来强调怎么学,包括态度和方法。

综合起来看,第一段提出一个事实或公认的道理,这是立论的前提。第二段论述学习的作用意义。第三段说明向谁学习的问题。第四段说明如何学习的问题。为什么要鼓励人学习,因为学习很重要,所以君子要也要不停地学习。因而文章的第一段不是全文的中心论点,本文的中心论点应该是“学习很重要”。

在此基础上追问学生,如果中心论点是“学不可以已”,那么文章应该怎么写。学生又开始思考,可以先从正面写学习不停止的好处,再从反面写学习停止后的坏处。学生的结论也许不完全正确,但通过这一个过程有力的训练的他们的思辨力。如果中心论点是“学习很重要”又该怎样构思写作。学生主先提出中心论点“学习很重要”,然后正面谈学习的作用和意义,再反面谈不学习的危害,最后再谈怎么学习。

课堂上有了思辨才能活力,学生有了思辨思维才不会让自己脑袋成为别人思想的跑马场,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独立思考的人。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 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7.

猜你喜欢
实证质疑
高职院校食堂满意度调查及实证研究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
我国农村居民消费影响因素的分析
和谐的课堂应充盈学生的声音
对《老人与海鸥》的一点质疑
网络金融发展及其对货币流通速度影响的实证研究
O2O电子商务顾客满意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