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强“农业芯”打好“翻身仗”

2022-03-04 01:50
新农业 2022年4期
关键词:柞蚕农业大学甘薯

日前,辽宁省农业农村厅公布全省首批省级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单位名单,省农科院等7家单位上榜。省农科院农作物种质资源库、沈阳农业大学北方粳稻种质资源库、省农科院李杏种质资源圃等23个库(圃)成为我省首批农作物种质资源库(圃)。

细看这份名单,能感受到其分量之重

省农科院(省果树科学研究所)李杏种质资源圃,是我国唯一保存李、杏种质资源的专业圃,有世界上最大的李、杏田间基因库;沈阳农业大学山楂种质资源圃,是国家级山楂种质资源圃;省农科院(省蚕业科学研究所)柞蚕种质资源庫,是全国最大的柞蚕种质资源库……这些库(圃)虽分属不同领域,却有着相同的特质,为我省乃至全国打好种业翻身仗提供了资源条件。

日积月累的宝库

农作物、郁金香、野生猕猴桃、东北野菜、草莓、马铃薯、甘薯、葡萄……这份资源库(圃)名单,囊括主粮、水果、花卉等领域。涉及面之广,让我们感叹“宝库”的包罗万象。然而在诸多资源的收集过程中,其背后的艰辛和不易更让人感动。多名资源库(圃)负责人表示,很多特异品种、野生资源都分布在开发程度较低的区域,加之各种资源都有固定的生命周期,必须在合适的时间到达合适的地方,才能高质量地完成收集工作。说起来不易,实施则更难,披星戴月是工作常态。

“组合拳”实现多保险

收集资源后,如何高效保存是一项考验。尤其这些资源,都是鲜活而有生命的个体。可在低温下长期保存的种子,大多入库“休眠”。“长期库温度在-18℃,保种时间为50年以上;中期库温度-4℃,主要用于种质资源分发利用;短期库温度4℃,用于材料的短期保存。”省农科院农作物种质资源库负责人吴禹说。同时,资源库要定期测定种质的出芽率,在低于75%的时候扩繁,以确保资源的活性。相比可“休眠”的资源,活体资源的保存更为不易。柞蚕种质资源库,保育了全国70%以上的柞蚕种质资源。保种工作极其艰辛,需每年两季进行野外放养,严防混杂,同时要严防恶劣天气及病虫害等不确定因素带来的危害。

迎难而上,各资源库(圃)均在不断完善自身的保存体系

在省农科院马铃薯、甘薯种质资源库,薯类研究室副主任周桦楠表示,正逐步建成标准化的“双轨制”两薯保存体系:一是通过地下窖存方式,分别控制马铃薯、甘薯所在窖的温度和湿度;二是每年于适当的时间在田间栽植块茎、块根,并在适宜期收获。“这一种一收,会有损耗,适用于保存较为常规的品种。对于比较特殊、稀有的资源,通常采取脱毒试管苗备份方式,通过剥茎尖的方式进行脱毒离体保存,让试管苗每个月继代更新。”周桦楠说。

新品种的产床

沈阳农业大学的葡萄种质资源圃里,新品种不断问世,已培育出“沈农金皇后”“沈农香丰”“沈农硕丰”“沈农脆丰”“红蜜香”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葡萄新品种9个,筛选出综合性状优异的葡萄优良品系112个。尤其是不需埋土防寒的葡萄品种“凌丰红”,实现了寒区葡萄高效栽培和环境友好的巨大突破。

(辽宁日报)

猜你喜欢
柞蚕农业大学甘薯
吉林省柞蚕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思考
柞蚕茧系统分形研究
湖南农业大学通知教育中心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征稿简则
柞蚕新品种“川柞3号”选育报告
巴中市柞蚕3项地方标准正式实施
多管齐下 防好甘薯黑斑病
중국인 학습자의 한국어 발음에서나타나는 오류 분석 연구―홑받침 발음오류를 중심으로
甘薯抗旱鉴定及旱胁迫对甘薯叶片生理特性的影响
牛甘薯黑斑病中毒的鉴别诊断与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