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垦”文化理念下的德育实践活动

2022-03-04 12:59汪宝生
名师在线·中旬刊 2022年1期
关键词:全面发展立德树人教学策略

摘 要: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育人为本”成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学校教育要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同时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要体现在促进每位学生全面发展上。学生是独立的个体,而个体与个体之间必然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因此,学校要遵循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使每位学生都能学有所得。

关键词:立德树人;全面发展;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0-01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2095-9192(2022)02-0051-03

引  言

要想创新德育形式,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学校和教师就要努力做到课程育人、文化育人、活动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协同育人[1]。笔者所任教的苏锡通园区实验小学正是以勤恳为校训,开展了一系列“垦”文化理念下的德育实践活动。笔者将对这些实践活动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一、课程育人

(一)德育课程育人

德育课程相对于学科课程,具有最直接的育人效果。为进一步深化德育课程的育人作用,发挥专家引领作用,放大德育名师辐射效应,提高关于德育育人的团队研讨实效,苏锡通园区实验小学把专家请进学校,开展了行之有效的德育课堂教学研讨活动。

本次研讨内容涵盖读本教学、班队会、道德与法治等方面。令笔者印象最深刻的是王娟娟老师执教的道德与法治“这些东西从哪儿来”。王老师的课程有以下优点。

第一,目标任务定向精准。王老师通过“生活处处有工业”“工业产品用处大”和“劳动成果要珍惜”这三个方面由浅入深地进行讲解,让学生初步了解了我国工业生产与人们生活的关系。王老师立足学生的生活实际,找到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让学生通过听课理解工人师傅付出的辛勤劳动与智慧,进而学会尊重他们的劳动成果,了解我国工业生产及劳动者的艰辛。

第二,情境材料选用精妙。王老师采用师生共同演绎情景剧的方式,以秋游时学生想要扔掉一件旧衣服为突破口,将学生引入制作一件衣服的整个工序,让学生明白衣服的制作流程。此外,王老师善于挖掘学习材料,利用视频中人的声音听不太清楚这一细小的环节,让学生感受工人师傅的生产环境如此嘈杂。结合这两方面,学生能够进一步体会到工人师傅生产过程中的艰辛。

第三,课堂结构架设精巧。王老师开展小组比赛,让学生以游戏的形式接龙,不重复地说出不同场所的工业产品。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体会到生活处处有工业,人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工业生产。虽然工业生产的产品随处可见,但是工业生产的过程不是学生经常接触的,有的甚至离学生十分遥远。王老师巧妙地用一件衣服为源头,借助生产衣服的工序视频将学生带进工业生产的世界。同时,王老师告诉学生,服装生产只是千千万万工业生产中的一个微小缩影,而在真实的社会中各行各业的工业生产都是充满艰辛的。王老师以此引导学生珍惜劳动成果,珍惜当下的教育。

(二)读本课程育人

为了开展好读本教学,笔者所任教的学校组织专家组与学校德育教师进行集体备课,经过共同研究、讨论,明确了读本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的个性特点及其与德育系列课程的共性特点。最终教师也对读本的教学达成了共识。

高年级课堂教学活动随即展开。范老师开展了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主题的教学展示活动。范老师通过“阅读故事,知晓习语”“探究故事,领悟精神”“讨论交流,引导行动”三个环节,引导学生理解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她先借助图片和视频向学生展示了浙江省安吉县余村的前后变化,还让学生在对比中直观感受塞罕坝的治理效果,体会塞罕坝精神。然后,范老师再结合南通本地治理前后的图片,激发学生产生保护生态环境的动力,鼓励学生通过实际行动使我们的家乡再现绿水青山。教师要遵循立德树人、育人为本的原则,使学生认识到通过自身的努力可以为社会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并鼓励学生付诸行动,以实现自身的价值。

德育是整个教育的灵魂。教师首先是一位教育工作者,其次才是一位学科教师,因此德育的开展体现在每个不同课程的方方面面。教师要抓住读本这个资源,运用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将德育落到实处。

二、文化育人

校园文化建设、班级文化建设已然成为一种新的德育模式,因此,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其中,并体会其中的乐趣。

(一)校园文化建设育人

笔者所任教的学校利用240米长廊打造出二十四节气文化墙,每10米对应一个节气。二十四节气融合了天文农事、物候民俗,因此,我国人民将二十四节气和民俗文化进行巧妙的结合,创作了大量与二十四节气相关的诗词歌赋、民间谚语。这也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将这些文化传承下去。学生每天午餐时都会经过文化墙。有的学生驻足体会文化的博大精深;有的学生留恋不舍,将相关知识熟记于心;有的学生更是将这些优秀内容记在笔记本上,以反复研读。校园文化建设以文化特色为核心,以知识传递为抓手、以艺术陶冶为目标、以心灵启迪为突破,极大丰富了校园文化,提升了校园风貌,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和良好品德的形成都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笔者所任教的学校的大门东边的“勤恳”石是学校另一特色。作为一所前身为农场小学的学校,“勤恳”是我们秉承的校训,因而学校以“教育即耕耘,成人即陶冶”为办学理念,形成了“上善若水,脚踏实地,思变求通”的校训,将学校建成受师生喜爱的精神家园。

(二)班级文化建设育人

班级文化建设是体现班级育人成果的载体。班级是育人的主阵地,而教室的黑板及四周墙壁应充分彰显各班的特色,使其更具有个性化的色彩。教师要让学生对班风、学风建设达成共识,更要将其作为一种制度,张贴到显眼的墙面上,使其时刻提醒学生要做守护班风的好学生。教师要在黑板上展现学生个人风采,如优秀的手抄报、书画作品、优秀作文、手工作品等,也要展示集体活动的成果,让学生感悟到榜样的作用。优秀的班级文化建设对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可以凝聚班级向心力,造就学生健全人格。

校园、班级文化是一门隐形课程,具有无形且强大的教育力量,能使学生在耳濡目染中受到熏陶,从而树立个人远大的志向,并为之付出行动,成长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三、活动育人

以说教、灌输的形式育人是起不到好的教育效果的。“在活动中育人、在体验中成长”应该成为德育活动的主流,因此,学校和教师应该积极地开展校本活動和班本活动。本校的德育活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传统节日

教师要利用各个节日开展班会活动。例如,清明节祭祖是从古时候就流传下来的风俗,虽然南北风俗不同,但都寄托着人们对故去亲人的怀念。教师可以告诉学生,我们现在美满幸福的生活离不开故去的人的勤劳创造,从而使学生更加珍惜当下生活。在端午节,教师可以教学生包粽子、做香囊,通过讲述屈原的故事,使学生学习他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怀。在中秋节,学校可以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比赛,利用这个节日,让学生了解人们赏月背后寄托的情感。在重阳节,教师要教育学生学会敬老,并组织学生到社区帮助孤寡老人做家务。通过参与这些班本和校本活动,学生能够更加了解传统文化,从而更积极主动地弘扬优秀民族文化。

(二)纪念日活动

以学雷锋纪念日为例,首先,学校可以利用国旗下讲话动员全校师生参与学习雷锋活动。然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班级设计以“雷锋精神永存”为主题的黑板报,举行一次“学习雷锋精神”的主题班队会,引导学生搜寻雷锋的故事,并进行讲雷锋故事比赛。最后,教师可以在班级中成立学习互帮互助小组,使学生发扬雷锋助人为乐的精神,帮助其他同学一起进步,从而构建优良班风,成就和谐校园。

以7月1日,党的生日为例,教师要让学生牢记: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使中华民族走上了救亡图存的强国之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民族复兴之路上阔步前进,因此我们伟大的祖国才能一步步走向富强。

12月13日是国家公祭日。这个纪念日表明了中国人民反对侵略战争、捍卫人类尊严、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立场。教师要给学生介绍这个纪念日的背景和意义,使他们通过这样一个纪念日了解中国历史,从而树立起保家卫国的远大志向,无论在何时何地都要捍卫我们国家的尊严,将爱国之心融在骨子里。我们应不断提醒自己,虽然身处和平年代,但仍要时刻保持警醒状态,不能麻木不仁,不能忘却沉痛的历史,要以史为鉴,勿忘国耻,共同维护国家利益,维护世界和平。

这些纪念日都应该成为教师开展德育的载体。除此以外,教师还要挖掘其他纪念日,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我国的历史和民族文化,激发他们强烈的爱国之情。

(三)社团活动

活动可以磨炼人的意志,因此学校要根据学生的特长爱好、个性发展、年龄特征等进行细致的分组,成立器乐、书画、航模、奥数、阅读等社团,并将每周的社团活动作为课堂教学以外的拓展阵地,在学科教学之外更关注学生德智体美劳全方位的发展。

为了凸显活动成果,学校要配合社团活动积极开展活动成果展,如广播操比赛、校园运动会、校园科技节、校园合唱节、元旦汇报演出等,拓展德育渠道,促进智育、德育与美育的融合。

四、实践育人

陶行知先生提出“知行合一”的观点,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教师要给学生深刻的学习体验,将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使理论与实践形成有力的互补。

每学期,笔者所任教的学校都会组织全体师生进行实践活动。例如,学校组织全体师生开展了一堂特殊的劳动德育活动,即到农田里参与收割稻谷的活动。学校制订了全面的活动计划,并给每班划分好责任田,各分成四个小组:割稻、打稻、收稻、捆稻。学生各司其职,在实践活动过程中掌握了农具的使用方法,学到了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体验到了农耕的辛劳与丰收的快乐。在这个实践过程中,学生树立了劳动的观念,提高了劳动技能,明白了劳动的意义,因而产生了“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深刻感悟。这样的活动成果延续到生活中,是对“浪费可耻、节约光荣”的“光盘行动”最好的践行。

五、管理育人

没有严格管理制度的班集体只会是一盘散沙。班主任在开学之初就应该在民主讨论交流的前提下制订适合本班实际情况的班纪班规。好的班纪班规没有好的监督机制,等于一纸空文,因此,教师还要制订一套强而有力的跟进措施,并使学生能够互相监督。

学生可以通过自主推荐、他人推荐、民主推选的形式竞聘班委会成员。每天的轮流值班干部要根据班级日志做好好人好事的记录和违纪情况记录。教师可以利用每周五学校评选“勤恳之星”的契机,让全班学生认真总结,共同评议,推选出当期的“勤恳之星”。

总之,完备的组织纪律、完善的组织机构、严明的管理作风、共同的奋斗目标能够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理念,促使学生积极进取、不断进步。

六、协同育人

家校共育是现阶段较好的教育模式。家庭与学校应该树立共同的育人目标,并一起努力。只有家校合力,协同发展,教育才能呈现1+1>2的效果。现在通信技术发达,为家校沟通建立了桥梁。当然,传统的交流方式仍不可替代,家校互访,三方“会谈”,能拓展育人空间,更能构建“三教”结合、和谐育人的人才培养体系。学校、家庭和社区都不能成为相互孤立的教育“孤岛”,而是要重视顶层设计,注重协同性、整体性、引领性和操作性,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协同育人不断优化共享教育的成果。

结  语

德育作为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的首要环节,是教育工作者需要不断探索的课题。教书与育人没有先后,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因而如何在文化课程教学中进行渗透式德育,进行更有效的德育,学校、家庭、社会应积极探索,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魏洁.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和学校德育工作相融合的有效路径[J].吉林教育,2020(34):6-7.

作者简介:汪宝生(1981.10-),女,江苏南通人, 任教于江苏省南通市苏锡通园区实验小学,中小学一级教师,本科学历。

猜你喜欢
全面发展立德树人教学策略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如何做好新时期的党政工作
体育教学基本原则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建筑设计创新与可拓思维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