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现状研究

2022-03-05 06:07谢佳静
美与时代·上 2022年1期
关键词:文化创意产业博物馆影响因素

摘  要:博物馆作为永久性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其基本功能正在从以“物”的收藏向以“人”为本的服务转变,拓宽了博物馆的社会职能。文化创意产业作为以“文化”“创意”等为核心的新兴产业形态,在某种程度上其发展的最终目的与博物馆的社会服务职能是一致的。而博物馆合理利用馆藏资源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既是适应新形势下自身经营、发展、转型的需要,也是满足大众消费多元化的需要。

关键词:博物馆;文化创意产业;影响因素

创意经济时代的来临,使创意产业逐渐成为拉动经济转型的重要因素。无论英、美、法等西方国家,还是中、日、韩等亚洲国家,都开始注重发展本国创意产业,使其带动国内经济产业的快速转型。在新博物馆理论的影响下,博物馆作为永久性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其基本功能正在从以“物”的收藏向以“人”为本的服务转变,拓宽了博物馆的社会职能。文化创意产业作为以“文化”“创意”等为核心的新兴产业形态,在某种程度上其发展的最终目的与博物馆的社会服务职能是相一致的。而博物馆合理利用馆藏资源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既是适应新形势下自身经营、发展、转型的需要,也是满足大众消费多元化的结果。但与欧美国家相比,我国博物馆文化创意产业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仍面临着博物馆体制机制障碍和存在着经营管理模式、品牌塑造、行销模式等方面的问题,博物馆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可谓任重道远。

一、博物馆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影响因素

(一)博物馆相关政策引领

博物馆相关政策文件的发布为博物馆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2005年,国家文物局发布的《博物馆管理办法》中,鼓励博物馆积极发展相关文化产业,多渠道筹集资金。2008年,国家文物局发布《关于全国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的通知》,提出要研究制定博物馆、纪念馆文化产品经营收入税收优惠政策,促进其依托文物藏品、陈列展示推出各类文化产品,拓展和延伸文化传播功能。2012年博物馆与社会文物司发布的《博物馆事业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2011年-2020年)》通知中,提到要加强博物馆文化产品开发,充分运用国家扶持文化创意产业的优惠政策,鼓励社会力量与博物馆合作,依托文物藏品、陈列展示等博物馆元素,建立以省级综合博物馆和国家一级博物馆为中心的博物馆文化产品开发网络,培育博物馆文化产品研发示范项目。2015年国家文物局发布的《博物馆条例》中,鼓励博物馆挖掘藏品内涵,与文化创意、旅游等产业相结合,开发衍生产品,增强博物馆发展能力。2016年文化部发布的《关于推动文化文物单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的若干意见》中,提出要推动文化创意产品开发,要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同时,还要发挥各类市场主体的作用,鼓励众创、众包、众扶、众筹,以创新创意为动力,以文化创意设计企业为主体,开发文化创意产品,打造文化创意品牌。2019年国家文物局发布《博物馆馆藏资源著作权、商标权和品牌授权操作指南(试行)》的通知,规范了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相关授权工作。近年来,博物馆事业得到了繁荣发展,相应的政策文件也同步推進,但是,由于其制定主体类型多,制度之间也会存在一些冲突,执行效果不是太理想,因此,仍需进一步完善博物馆政策法律建设。

(二)文化与经济融合发展

历史发展的经验表明,文化是生产力,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体现,先进的、符合时代发展的文化既可以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又能够促进国家文化的繁荣昌盛。文化与经济的融合发展,可以使相关的文化产业转型、升级,提升人们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与自信。文化自信使人们对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充满自豪,并焕发出积极向上的心态,提升人们自身发展。文化已逐渐渗透到各种经济活动中,并对经济活动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文化产业、休闲产业、创意产业等新兴产业的兴起,也将文化资源引入产业发展之中,增强了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文化自信是人们精神生活质量的重要标准,而文化创意产业作为新兴产业可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多元化、个性化精神文化需求。如今,文化因素已成为经济活动中的主要构成因素和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是博物馆文化宣传教育的重要符号和亮丽名片,因此,博物馆应合理利用馆藏资源开发文化创意产品,使优秀传统文化在大众中传承下去,让更多地海外消费者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一方面,我们应充分利用这些馆藏文化资源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使博物馆的馆藏文物走入大众生活中,发挥其社会教育职能;另一方面,在文化日益繁荣的今天,博物馆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不仅具有解放文化生产力和促进经济转型的重要作用,同时也是提高文化自信的重要举措。

(三)大众消费结构的转型

消费结构是各类消费支出在总消费支出中所占的比重,大众消费结构转型即大众消费升级,是消费结构由低层次向高层次不断合理优化的过程。随着市场经济的繁荣发展和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日益提升,居民消费结构逐渐从物质消费向精神消费、线下消费向线上消费、大众消费向小众消费转变,并逐渐向享受型、发展型升级。在总消费水平中,基本生活需求开支所占比例逐渐下降,而精神文化层面的消费却在逐渐上升。大众消费结构的升级促使市场进行了产业规模的调整,而文化产业作为提供文化产品和服务的经营性产业则可以满足大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同时,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也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向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收入水平的提高使人们开始注重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参观博物馆成为人们休闲娱乐时期的必选之地,也成为人们获取精神文化知识较为直观、快捷的方式。值得关注的是,2019年博物馆文创市场整体规模相对比2017年增长了3倍,市场规模的扩大将带动更大范围内博物馆文创产品的市场内需,激发更多博物馆转变经营战略,积极发展博物馆文化创意产业,而文化创意产品的开发不仅可以满足大众个性化、多样化以及体验消费的需求,而且还可以塑造博物馆的品牌形象,使其成为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四)博物馆自身发展需求

相对于传统博物馆,新博物馆学的提出更加注重文化多样性和重视关怀社区的需求。新博物馆理论是在总结以往博物馆运动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以人为本”、终身教育等新的价值理念,从而拓宽了博物馆的收藏、研究、教育、社会服务等职能。新博物馆学理论的提出,使博物馆的基本功能完成了从以“物”的收藏、管理向以“人”为本的服务转变,在一定程度上,这与文化创意产业的最终价值是相契合的。2008年,全国博物馆、纪念馆面向大众免费开放,基于自身发展,博物馆开始探索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路线。国外著名博物馆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实践案例也为我国博物馆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提供了经验与借鉴。在政府财政资助不断缩减及市场竞争压力逐渐递增的背景下,西方国家博物馆最先以销售文化创意产品的方式来缓解压力。美国大都会博物馆、波士顿艺术博物馆、法国国家博物馆以及我国台湾地区博物馆等发展文化创意产业走在了国际博物馆的前列。同时,欧美博物馆学者积极探索,从符号学、体验经济学、美学、人类学和文化经济学等角度对博物馆文化创意产业的内涵与价值进行了深入探讨,为我国博物馆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了提供理论支撑。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是博物馆自身生存与发展的必由之路,也将成为博物馆发挥其基本职能的重要方式。

二、博物馆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现状分析

近年来,学者对博物馆文化创意产业的研究逐渐深入,且研究成果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博物馆文化创意产业的持续发展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尤其是国家文物局分别于2008年和2015年发布的《关于全国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的通知》和被誉为“加速器”的《博物馆条例》,对博物馆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具有重大指导意义。通过对相关博物馆文化创意产业的研究成果的梳理、分析,并结合博物馆政策的重要时间节点,可以将博物馆文化创意产业大致分为萌芽摸索期、持续发展期、稳健前进期三个阶段。

(一)萌芽摸索期(2008年以前)

随着国家产业经济政策的调整,国内大多数博物馆在国家财政的有限支持下,并针对当时博物馆所处入不敷出及今后博物馆的发展趋势,博物馆“被迫”进入市场,寻找新的发展战略。虽然我国博物馆经营管理模式以及文化产业规模处于探索阶段,但是并没有影响到博物馆对发展文化产业的决心。在这一阶段,对于博物馆能否完全进入市场、博物馆是否属于文化产业的一部分、如何正确处理发展博物馆文化事业与开发博物馆文化产业的关系、如何运用产业理论发展博物馆事业、如何发挥博物馆在文化产业发展中的社会职能、如何正确看待博物馆“非营利性机构”的性质以及博物馆产业与一般产业的区别、博物馆开发文化产业的对策、结构、模式及反思等众多问题引起学者的激烈讨论。王际歌从博物馆文化产业的结构特征、开发战略以及博物馆发展文化产业应注意的“误区”等方面进行了分析,认为发展文化产业是新形势下博物馆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因此,要处理好博物馆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关系。博物馆可以采取“一馆两制”的制度,即在文物保护、研究和传播展示的基本服务活动方面采取事业的方式运作;在开展其它传播展示活动时采取产业的方式来经营。[1]博物馆发展文化产业应在不改变博物馆文化事业性质的前提下,围绕博物馆文化事业建设这个中心逐步、完善地进行文化产业发展[2]。总之,这一阶段,受博物馆“非营利性机构”文化事业性质以及传统观念的束缚,学者主要从学理层面对博物馆开发文化产业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初步探索了博物馆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开发模式及作用,对以后研究博物馆文化创意产业具有理论性指导意义。

(二)持续发展期(2008年至2015年)

博物馆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成为博物馆自身转型、摆脱困境的关键之措。在结合前一阶段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学者运用跨学科、多思维及对比研究的手法,深入探讨了博物馆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理念内涵、开发模式与经营战略以及品牌塑造等问题,认为将传统文化与创意元素相融合,建设具有创意的博物馆,应是博物馆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举措。针对具体博物馆案例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路径进行了探索,如首都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的开发理念为“三突出”即突出博物馆特色、藏品特色、首都特色[3]。并对英国“历史文化开发+文化集群”、美国“知识版权保护+商业运营”和日韩“政府主导+市场机制”等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模式进行了梳理并提出了指导意见[4]。与此同时,研究博物馆文化创意产业的角度更加多元化,如从人类学、空间理论及公共文化空间等角度出发探究博物馆文化创意产业的产品开发及产业发展等。这一时期,博物馆文化创意产业逐渐向其他产业渗透,并注重塑造博物馆品牌形象。在博物馆塑造品牌形象的过程中,文化创意产品是宣传品牌形象的最佳使者,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的开发可以从藏品内涵、不同档次的产品开发以及参观体验角度等方面塑造博物馆品牌形象[5]。整体来说,这一阶段学者开始从多种角度及方法出发,并注重对比研究国内外著名博物馆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典型案例以及博物馆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存在的问题,为今后博物馆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稳健前进期(2015年至今)

2015年国家文物局发布的《博物馆条例》在博物馆界具有指导意义,之后博物馆文化创意产业进入稳健发展时期,开始了对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设计与开发机制、消费意愿、行销策略和发展前景整体规划,以及对博物馆跨界文化创意衍生品开发及文物元素选取和知识产权保护和博物馆文化授权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这一时期对于博物馆文化创意产业的研究方面更加细化,但涉及博物馆文化创意体验区以及教育区等内容较少。博物馆发展文化创意产业虽然进入稳定发展阶段,但是仍存在一些不足,如博物馆的管理体制机制障碍、缺乏政策的明确授权、博物馆文化创意产业地区发展不平衡以及博物馆营销能力有待加强等问题。与此同时,博物馆学者也开始了对文创产品消费意愿影响因素的研究,如根据计划行为理论和感知价值理论建立博物馆文创消费者购买意愿影响因素模型来分析消费者的意愿影响因素[6]。博物馆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应以产业价值链为基础,通过开拓创意思维、创新经营模式等方式,进行文化创意产品的开发和多元化宣传,建构博物馆文化创意产业的创新路径。博物馆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一方面离不开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另一方面博物馆应将培养文化创意人才作为发展创意产业的战略资源,同时,博物馆还应转变经营发展战略,将博物馆观众体验交流、社会教育和博物馆商店的运营作为创意产业发展过程中的重中之重。但是,由于受博物馆自身体制、机制、相关政策文件的模糊以及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缺乏立法保障的影响,博物馆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仍然是任重道远,只有解决这些本质问题,博物馆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才能进入繁荣发展阶段。

三、结语

博物馆作为文化创意产业的的重要组成部分,应积极联合社会各界力量挖掘自身丰富的馆藏文化资源,使博物馆文化创意产业成为引领时代潮流的有生力量。目前,博物馆体制机制仍是阻碍博物馆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因素之一,诸如博物馆如何进行体制改革,使其更加适应文化创意发展的潮流?如何做好博物馆文化授权,充分开发馆内文化资源?博物馆作为公益性文化机构,在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同时,如何履行好社会职能而不被商业化所支配?在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日益同质化的今天,博物馆如何开发具有本馆特色文化创意产品?博物馆如何把握创新与文化的融合?博物馆如何增强大众的美学素养,培养大众文化创意产品的消費基础?这些问题,都需要博物馆和政府主管部门以及社会各界共同努力探索并予以妥善解决,从而使博物馆文化创意产业能够得以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林娜.博物馆文化产业发展的意义与原则[J].中国博物馆,2003(3):5-10.

[2]叶俊之.我国博物馆文化产业开发问题[J].中国博物馆,2003(4):39-42.

[3]魏三纲,齐玫,等.文化产业与社会发展同步——记首都博物馆文化产业部发展历程[J].首都博物馆论丛,2011(1):90-96.

[4]宣烨,宣思源.国外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典型模式及启示[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3(1):3-5.

[5]张毅,吴思思.博物馆商品开发中的品牌塑造[J].中国商贸,2012(10):88-89.

[6]王佩瑶.博物馆文创产品消费意愿影响因素研究[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20:3.

作者简介:谢佳静,华中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文化创意产业博物馆影响因素
博物馆
文化创意产业背景下钧瓷造型设计的创新研究
浅析“跨界与融合”思维的特征与应用
“创意人居城市”的结构方程模型分析
“互联网+”时代杨家埠木版年画文化创意产业开发策略研究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组织的运行效率研究
基于系统论的煤层瓦斯压力测定影响因素分析
露天博物馆
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