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道路施工管理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研究

2022-03-06 23:02吕天佳
运输经理世界 2022年29期
关键词:市政道路钢筋材料

吕天佳

(厦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财政服务中心,福建厦门361009)

0 引言

现阶段,在实际的市政道路施工过程中,应确保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并保证整体建设质量,避免对其产生直接的影响。但从当前市政道路施工发展状况来看,个别建设单位未能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机制、控制体系,造成施工人员施工的随意性,使得市政道路的施工质量无法得到保证。

1 市政道路的施工特点及意义分析

1.1 特点

1.1.1 道路交通要塞,工程建设意义重大

市政道路的起点和终点范围较大,与多条公路交叉,不仅要满足周围环境绿化和美化需求,还需保持交通顺畅。

1.1.2 专业分项多,任务重,工期紧,施工难度大

市政道路涉及的领域较广,包括排水、照明等工程,具有分布广、工作量大、工期短等特点。

1.1.3 文明施工要求高

在施工现场周围,已有部分建成路段,由于实际项目会妨碍或干扰已经完工的道路。为了不影响周围居民的正常生活,市政道路在管理过程中应确保达到文明施工的要求,加强文明施工管理。确保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合理设置施工边线,重视施工和交通安全,是项目安全、文明的标志[1]。

1.1.4 按实计量工程量较多

市政道路包括施工土方开挖、下水道埋设、雨水管道等。由于施工点分布分散,涉及的范围较为广泛,并且涉及的隐蔽工程较为复杂,一般需要进行实际测量,属于建设项目的“成本特点”。

1.1.5 协调组织要求高

根据工程实际,市政道路涉及的分部分项多,施工团队人员数量大,涉及的领域也比较广泛。在实际的市政道路建设过程中,交叉施工、施工组织协调等方面都对施工管理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1.2 意义

市政道路大多处于城市交通流量大、人流密集的区域,因此,市政道路的特点为影响力大、周期长且投入成本较多,特别是城区主要道路的改造,对城区整体交通和沿街居民生活和沿街单位的生产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做好科学合理的管理工作较为重要,应依托市政道路管理工作,合理组织人员、材料以及设备等,科学控制质量、周期等,明显提高社会经济效益。城市道路建设的时间往往非常紧迫,为了保证施工进度,在施工过程中,管理人员应科学安排各个项目的施工次序,及时编制项目进度表,检查项目进度,确保发挥管理的实际成效,保障市政道路保质保量完成[2]。

2 市政道路施工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缺乏完善的施工管理体系

近几年,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市政道路也得到了重视,发展良好,呈现出上升趋势。尽管我国大部分城市建设单位都有相应的建设管理制度,但个别制度不符合市政道路施工的实际要求。缺乏完善的施工管理体系主要体现在如下几方面:一是由于缺乏风险管理,在建设之前没有进行有针对性的预测和分析,造成项目存在一系列的安全隐患;二是施工管理体系中的评价指标不够全面,缺乏完善且符合项目实际情况的考核指标,并且项目技术指标设置不科学;三是由于市政道路施工属于露天作业,在施工期间实施相关监督管理工作比较困难,建设管理制度不清晰,导致项目实际施工缺乏可控的管理手段,且部分管理制度形同虚设,很难发挥实际的功能,从而影响了项目建设的最终效益。

2.2 施工管理意识薄弱

市政道路施工管理包括工程质量与安全两大类。在市政道路施工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对工程的质量产生影响。从当前的城市建设发展状况来看,一些建设单位过于重视经济效益,忽视了施工的质量与安全,管理意识薄弱必将对实际建设造成影响,如进度、质量等。

2.3 材料管理存在缺陷

市政道路是影响城市形象、保障人民群众出行的主要建设工程。材料作为建设的基础,其质量直接关系市政道路建设项目的实际质量。目前,建设单位在材料管理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在材料的采购上,管理人员没有货比三家的意识。个别建设单位在选材的过程中不符合市政道路需求以及当地的实际情况,导致材料质量和工程造价出现问题,在成本、质量都无法确保的情况下,材料问题必将对市政道路建设整体产生影响[3]。

第二,管理人员对材料管理意识不强,材料进场后未进行质量抽查,导致掺杂了劣质材料,直接影响市政道路的质量。

第三,尽管在工地内进行了质量检查,但未对材料进行有效的管理,造成了材料在使用以及保管方面存在安全隐患问题。

第四,建设单位对材料的收集、利用,缺乏科学的规划,造成了大量浪费,增加了实际的工程成本。

2.4 缺乏对隐蔽工程的重视

在市政道路施工中,由于隐蔽工程较多,对施工技术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需要对其进行合理的管理,保障顺利完成,避免出现安全隐患等负面因素,对整体建设造成影响。但在目前市政道路施工管理中,个别建设单位对隐蔽工程的重视程度较低,如在混凝土浇筑、钢筋焊接时,出现了孔洞或焊接不牢固等问题,给后续施工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为此管理人员应提高对隐蔽工程的重视,持续完善相应的管理工序。

3 解决市政道路施工管理问题的对策

3.1 完善施工管理体系

首先,在市政道路施工管理中,施工组织设计是否合理,是施工管理的一个重要条件。因此,在施工开始前,应根据招标文件的要求,通过现场调查,并根据市政道路建设情况,制定合理的施工管理计划以及施工方案,并做好基础的勘察工作,最终完成现场施工组织方案的编制。只有与市政道路的具体实施方案相结合,才能在施工中起到应有的作用[4]。在规划施工管理体系中,管理人员应当考虑工程的基本情况、施工计划、周计划、月计划等各个环节的施工要点。

其次,在建立健全完善的施工管理体系时,要把人的责任落实到实际的市政道路建设中去,并以科学化、合理性为主要原则。在此过程中,应确保所制定的施工管理体系与实际施工相符,并且应结合施工设计图纸,制定相应的质量管理方案,进而确保每个环节都得到针对性的管理。

最后,依据市政道路的实际情况,建立动态施工管理体系。对市政道路建设全过程,由技术人员不定时巡视,及时上报,确保市政道路建设达到规范和设计要求。

3.2 强化施工管理意识

首先,在强化施工管理意识时,要求管理人员定期对施工人员开展相应的培训工作,持续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质量意识以及技术能力。

针对施工技术进行管理时,要求施工人员做好如下几点,以此把控施工质量、工期以及目标成本:其一,进行图纸审查,确保按图施工;其二,制定合理的施工计划;其三,严格遵守施工设计与施工内容:其四,保证检查工作落实到位;其五,做好施工进度和隐蔽工程的验收工作;其六,对有关数据进行整理,保证与施工进度一致。

其次,管理人员还应做好现场勘查与调查工作:其一,对施工现场或附近的地下管网进行勘察,确定供水、煤气等重要管线的位置,仔细分析哪些管线需要停止作业或搬迁,并将其标注清楚,便于后续施工;其二,掌握施工现场的交通以及人流量情况,针对实际需求选择是否在路口设置交通指示牌,为提高施工人员的效率、安全意识,可安排其进行指挥,并根据交通状况安排施工路线;其三,对工地及周边的排水管状况有足够的了解,合理规划和设计最优排水管,如有需要,可设置临时的排水管,防止施工废水流向其他地方;其四,在建筑工地有桥梁或其他建筑时,管理人员应要求设计人员合理分析桥墩、桥台基础、建筑物等实际问题,避免因管线施工,影响市政道路的质量[5]。

3.3 加强施工材料管理

3.3.1 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1)熟悉施工进度,熟悉各种材料的需求及品质需求。

(2)掌握材料供应的方法。

(3)制定材料管理目标,与供货单位签署供货合同。

(4)在工地内,完成材料平面布局。

3.3.2 施工中的组织管理工作

(1)进行材料进场管理,做好现场验收工作。

(2)按供货合同执行,确保工程需求。

(3)根据市政道路施工的进展情况,适时调整材料的供给。

(4)强化工地材料管理,减少损耗,避免材料浪费问题。

3.3.3 材料存放管理

施工材料应按特性,储存在专用仓库,避免潮湿、雨淋,注意防爆、防腐蚀等问题。一般来说水泥的强度、种类、搅拌设备有明显的差异,因此,对不同的材料要进行明确标识,并完成分类存储工序。

3.3.4 材料发放管理

建立材料定额领料制度。在材料分配上,坚持“先进先出,推陈出新”的基本管理原则。对于贵重、量大的材料,可按实际需要,凭领料小票分批发放。对于易损品,管理人员应仔细核对,确保验收合格后再进行发放。

3.3.5 加强钢材用量的控制

面对钢筋使用量过大的问题,管理人员应当提升管理意识,加强对其的合理把控。需按照规范和图纸进行检验,并充分发挥各种技术性能。如果可以,在工厂进行冷拔,提高其长度和强度。现浇钢板需要采用冷轧扭力钢筋,应合理配料,完成加工管理工序[6]。同时,按配料表规定的进料长度,降低钢筋损耗。施工人员对翻样单进行审查或翻样,并严格按照复样单制作钢筋。超过φ14 的钢筋应全部采用焊接连接,避免出现冷接问题。

3.3.6 施工结束的收尾工作

(1)按照收尾工序,对材料进行清洗。

(2)安排出库的剩余材料。

(3)将临时设施及时拆除。

(4)做好废弃材料的循环再利用工作。

(5)负责材料的结算,并对施工材料的使用情况和管理成效进行汇总。

3.4 提高对隐蔽工程的重视

隐蔽工程属于工程后期的分项分部工程,检查和验收阶段是控制质量的最后一道工序。为此对隐蔽工程进行管理至关重要,管理人员应持续提高对隐蔽工程的重视。例如,对市政道路钢筋安装工程进行管理时,可从以下方面进行。

3.4.1 基础条件与要点

(1)现场预制桩钢筋在检验批质量验收合格后,应向相关部门提请隐蔽工程验收,并填写好相应的验收记录。

(2)现场预制桩时,应对原材料和钢筋骨架进行检验。

(3)主筋与桩顶距离、锚固钢筋位置、预埋铁件、主筋保护层厚度等均应满足设计及技术规范的规定[7]。

(4)主筋间距、桩尖中心线、箍筋间距、桩顶钢筋网片、锚固钢筋长度等均应满足设计及技术规范的规定。

3.4.2 管理与核查办法

(1)对钢筋合格证、试验报告、复查报告等进行检验,确保其与设计规范相符。

(2)对钢筋的连接形式及测试结果进行核实。

(3)对钢筋的品种、位置、规格等必要因素进行核查,确保其可满足设计需要。

(4)对主筋与桩顶间距、多节桩的锚固点等进行检查,确保其满足预制钢筋骨架质量检测的要求。

(5)对验收意见的确认和签证手续的确认。

3.4.3 管理与核定原则

如有以下情形,则此项认定为“不合格”。

(1)未发现任何隐蔽工程的验收记录。

(2)隐蔽工程的验收记录无法反映隐蔽工程的质量,如钢筋的品种、位置、规格等。

(3)主要检验的内容及质量指标与设计及相关规范、规程要求不符,且未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并重新进行检验。

(4)隐蔽工程的验收记录不实,验收意见不清楚,签证手续不完善等。

4 结语

综上所述,市政道路施工属于城市建设的基本组成部分,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不仅对市政道路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也对其美观性、文化性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此应努力健全城市基础设施的管理体系,切实加强对基础设施的管理和执行力度,确保市政道路施工达到应有的经济、社会效益,持续推动我国市政建设的良好发展。

猜你喜欢
市政道路钢筋材料
工程造价控制中竣工结算在市政道路桥梁工程中的应用
D10mm热轧带肋钢筋五切分生产工艺开发
市政道路路基质检与控制探析
无障碍设计在市政道路中的应用
浅析市政道路软基处理技术
土木工程材料的认识和应用
我把一吨废钢筋搬成了三吨
新材料赢得新未来
截钢筋
最美材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