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心躬耕向未来

2022-03-07 01:02顾润生周燕微
江苏教育·班主任 2022年11期
关键词:劳动教育

顾润生 周燕微

【關键词】劳动教育;劳动课程;劳动场域;阳光儿童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22)87-0025-02

【作者简介】1.顾润生,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南京,210013)德育教研员,正高级教师,江苏省政治特级教师;2.周燕微,江苏省无锡市南长街教育集团(江苏无锡,214031)党委书记、总校长,全国优秀教师。

顾润生:“明德学堂:阳光儿童‘力行新劳动实践”项目的内涵是什么?

周燕微:明德,是我校传承百年的校训,也是学生发展的核心目标。明德学堂,是培养儿童劳动素养的劳动时空、实践载体、育人平台,我们希望引领儿童在真实的劳动场域中探究、实践、互动,吸引儿童“参与”直至深深“卷入”。“力行”强调身心参与,手脑并用,躬行实践,知行合一。“新劳动实践”指在新时代背景下,引导儿童能坚守和传承,能有思考、有德性地劳动。儿童在劳动实践中,增长劳动知识和技能,涵养积极的劳动态度和劳动精神,促进其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对自然的认识、认同和尊重,指向“劳动在场”“教育在场”。“阳光儿童”是学校的育人目标,突出培养“心中有爱、眼中有光、手中有活、脚下有劲、灵魂有趣”的幸福劳动者。

总之,“明德学堂:阳光儿童‘力行新劳动实践”项目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新时代中小学劳动教育理论为指导,以儿童的身心阳光发展为基础和价值立场,以“明德学堂”这一育人平台为载体,以“力行”为实践的方式和桥梁,通过“新劳动实践”培育“阳光儿童”。

顾润生:“明德学堂:阳光儿童‘力行新劳动实践”项目的实施路径有哪些?

周燕微:“明德学堂”是儿童品格提升的主阵地,“阳光儿童”是活动主体,“新劳动实践”是行动方式,项目主要通过物型空间建设、系列课程实践、系统评价引领三条主线推进。“智履学园”“躬耕田园”“行知乐园”既是物型空间建设目标,更是项目实施的重要载体。“智履学园”指向以自理、家务、班务为主的日常劳动实践,注重“手脑并用”,培养“生活小主人”;“躬耕田园”指向以田园耕作为主的生产劳动实践,注重“出力流汗”,培养“时代新农人”;“行知乐园”指向以志愿服务、职业体验为主的服务性劳动实践,注重“知行合一”,培育“未来建设者”。学校以生活的全景式参与、项目的境脉式推进为逻辑方式进行课程实践,在过程性、激励性的评价引领下,实现人与自我、人与他人、人与自然和社会的自在表达,提升儿童“至善、敏毅、担当”的核心品格。

顾润生:“明德学堂:阳光儿童‘力行新劳动实践”项目有哪些创新之处?

周燕微:“力行”不是在教室里“讲劳动”、在黑板上“画劳动”、在展示会上“秀劳动”,而是实实在在地“做劳动”,让儿童在动手实践、出力流汗中接受锻炼、磨炼意志,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充分发挥劳动的育人功能。项目具体有三个方面的创新实践。

一是载体创新。新劳动实践不是单一地组织一个又一个的劳动主题实践活动,也不是通过劳技课一节一节“教劳动”,而是打破课程边界,以“做学创一体”“家校社联合”为原则,整体架构、融通实施。在项目实施中,我们创新设计手脑并用、知行合一的“智履学园”“躬耕田园”“行知乐园”三大实践载体及行动方案,将教育的劳动性和劳动的教育性结合,努力实现“劳动在场”“教育在场”,使得劳动教育“有形有魂”。

二是机制创新。融入新型的学习方式是落实新时代劳动教育的重要一环。项目以生活的全景式参与、项目的境脉式推进为运行机制,两翼平衡,双向推进,为儿童构建立体化全景式劳动场域和序列化成长脉络,引导儿童全身心体验,纵深推进品格养成。学校组织开展项目化、主题式的学习,让儿童在具有一定挑战的、真实的、综合性任务中经历完整的劳动过程,调动儿童参与的积极性,促使儿童将学科中学到的知识、技能在任务完成中综合运用,并在过程中培养团结合作的意识和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身体力行、坚持到底的意志品质。

三是育人模式的突破。劳动教育是“立德树人”的重要路径。项目以劳动教育为支点,“基于劳动”又“超越劳动”,让儿童由课堂走向“田野”、走向更广阔的世界,发挥新时代劳动教育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等综合育人价值,儿童的成长方式更加多元。

顾润生:“明德学堂:阳光儿童‘力行新劳动实践”项目实施取得了哪些成效?

周燕微:我们围绕项目建设目标,不断深化项目实施,取得了一些成效。

一是“在场化”的物型空间逐步形成。结合项目进程,建设并不断丰富校内劳动实践体验场馆,拓展与劳动相关联的校外实践基地、场馆、院校等资源,形成可视化的儿童品格习养空间。

二是“向儿童”的“力行”课程有序推进。在劳动实践过程中,我们坚持“更小一点、更活一点、更近一点、更实一点”的工作原则,拓展整理课程、自理课程、自治课程等实践课程,渗透“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思想,引领儿童由劳动技能到劳动习惯、劳动思维、劳动情感的步步深入,在体验中获得品格的提升,进而实现“至善”“敏毅”“担当”等品格的自我习养。

三是“定制式”的“明德”体认具身抵达。逐步展开并走向深入的新劳动实践,不仅改变了儿童,也转变了教师的育人理念。理念的转变、文化的浸润,带来教师行动的自觉、理性和深刻,激励大家在“有劳动有教育”“有数量更有价值”的新劳动实践中不断探索研究。

猜你喜欢
劳动教育
孩子的劳动教育应从家庭教育中抓起
让劳动教育真正走进课堂
新时期幼儿劳动教育研究
“动”与“不动”
邓颖超的妇女劳动教育思想
探讨农村小学学生的管理工作
马卡连柯劳动教育思想对儿童劳动教育的启示
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的原则
浅谈劳动教育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