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利用网络,传播文明能量

2022-03-09 02:18
作文周刊·高一版 2022年6期
关键词:利用网络乱象网络空间

热点聚焦

2021年11月19日,首届中国网络文明大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办。本届大会以“汇聚向上向善力量,携手建设网络文明”为主题,旨在打造一个网络文明理念宣介、经验交流、成果展示和国际网络文明互鉴的平台。

截至目前,中国网民数量已达10.11亿,构成了全球最大的数字社会。但网络空间纷繁复杂,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产生了许多副作用。在网络中,诈骗、攻击、辱骂、摸黑、暴力等现象屡见不鲜;网上“历史虚无主义”、网络水军、流量造假、黑公关、文娱热点排行等乱象广为诟病;用户账号名称信息违法违规、网络大V账号恶意营销等问题影响恶劣;一些“网红”售假、偷税漏税等现象更是严重。

此次大会的举办,旨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大力发展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净化网络生态、滋养网络空间,满足亿万网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纵深剖析

1.网络中的“网红效应”。

“网红效应”是以年轻貌美的时尚达人为形象代表,以“红人”的眼光和品位为主导,进行选款和视觉推广,在网络媒体上展示和推荐,从而将“粉丝”的热爱转换为量化的购买力的一个现象。“网红效应”有好的作用,也有不恰当的引导作用。在物质利益至上的心理驱动下,会出现一些利用网络群众的热爱和追捧从而进行虚假宣传或者是负能量宣传的问题。我们必须具有明辨是非的能力,对网络中的“红人经济”“红人效应”“红人宣传”等具有自己的辨识,不被虚假的网络世界欺骗。

2.引导网络正能量走向刻不容缓。

青年人是网民的主体部分,对于传播网络信息有着重要的作用。一些沉迷网络、盲目追星的青年人,很容易被网络信息蒙蔽双眼,对网络负能量信息进行大规模且快速地传播。长此以往,网络环境会变得越来越污浊,受蒙蔽的网络民众会越来越多,甚至会影响到社会的发展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国家的发展与强盛,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我们必须严抓网络生态乱象,营造正能量的網络空间,才能为舆论支持和文化传播提供有力的保障。

任务驱动

1.学会明辨是非,掌握人生密码。

我们身处在一个网络发展日新月异的时代,每天接收着不计其数的网络信息。只有具备明辨是非的能力,对众说纷纭的信息具有自己的判断,不随波逐流,不被“带节奏”,理智分析表象背后的原因,认清网络与现实的本质,传播具有社会正能量的信息,才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责任与担当。

2.抵制虚假信息,努力坚守初心。

网络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的便利,能让人们快速地接收到来自世界各地的最新消息,也能让人们看到从不同角度对同一个事件的报道和分析。面对这些说法不一、真假难辨的信息,我们需要坚守真实、客观的初心,不被那些虚假的网络信息混淆视听。只有每个人都坚守住了初心,才能让网络世界越来越文明,让网络空间越来越洁净,才能引导更多的人向上向善。

3.合理利用网络,创造文明力量。

如何才能利用好网络,是需要每个人认真思考的问题。合理利用网络应是接收和传播向上向善的力量,让网络成为文明的舆论、宣传和交流的平台。这就要求每一位网民在营造文明向善的网络环境中都承担起自己的责任,人人传文明,人人享文明。

多方观点

让网络空间正能量更加充沛

近年来,我国网络文明建设成果斐然,实施了一批网络内容建设工程,出台了一批网络法律法规制度,开展了一批网络专项整治行动,打造了一批网络文明实践品牌,让网络空间正能量更加充沛、法治保障更加有力、生态环境更加清朗、文明风尚更加显著。

生活中,很多网民称自己为“草根”,那网络就是一片“草原”。要让“草原”繁花似锦而不是荒草丛生,就必须文明办网、文明用网、文明上网、文明兴网,推动形成适应新时代网络文明建设要求的思想观念、文化风尚、道德追求、行为规范、法治环境、创建机制。举办首届中国网络文明大会的一个很重要的目的,就是展示什么是真、什么是善、什么是美、什么是真正的文明,来激发广大网民思想共振、情感共鸣、行动共进,推动形成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网络文明环境。

(摘自“人民网”2021年11月19日)

规范网络电商广告用语

互联网时代,当滥用极限词的虚假广告搭上网络的便车,其负面影响更不可小觑。商家以极限词为卖点来吸引消费者,往往只重售前不管售后,让消费者直呼上当受骗。由于维权成本较高,不少顾客也没有时间和精力去找商家讨说法。在这种背景下,对于网络电商广告的失范行为,特别是广告极限词等乱象,亟待有针对性地加强治理。

规范网络电商广告用语、整治滥用极限词乱象,需要多措并举、久久为功。在技术层面,应当与时俱进、加强创新,更好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监管。互联网的普及,让商品更容易被消费者检索到,也方便了对极限词使用的捕捉、筛查;让商家可以随时做广告、发文案,也有利于监管部门及时存储数据、留存证据。在机制层面,不妨畅通渠道、充实力量,让媒体、用户、志愿者等发挥更多作用,进而延展监管触角。同时,还应加强引导,帮助广大消费者提高警惕,积极辨识、揭露虚假广告。此外,采取有力措施加强管理,让不法平台、商家、代言者付出应有的代价,也有利于激发警示效应,推动行业加强自律。

(选自《人民日报》2021年12月15日)

守住网络直播的伦理底线

网络直播是一种新的传播形式,它为“草根造星”提供了更多机会,我们应该对其投以善意的眼光。然而,对任何一种新的传播形式来说,可变的是传播的手段和表现形态,不能变的是尊重事实、明辨善恶、健康向上、志趣高雅等基本的社会价值准则。互联网上,有的主播通过直播方式送流浪汉回家,引起社会对流浪汉群体生存困境的关注;一些“网红”在线上销售农产品,助力一些地区疫后重振,引发了大量粉丝关注;一些基层民警直播反诈骗走红,被赞“正能量满满”等,这样的直播才有社会价值。

为加强管理,相关部门早在2016年就出台了《互联网直播服务管理规定》,明确提出“主播实名制登记”,建立“黑名单制度”。2021年,公安部等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加强网络直播规范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剑指直播行业乱象,对传播虚假信息、利用网络视听进行违法犯罪和侵害人民群众利益者,予以坚决打击。

(选自《光明日报》2021年12月16日)

猜你喜欢
利用网络乱象网络空间
饭圈乱象:历年竞技类综艺节目的赛制分析与思考
整治“饭圈”乱象
基于网络环境下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探究
利用网络社交平台 提升学生朗读能力
《网络空间安全》订阅单
《网络空间安全》订阅单
《网络空间安全》订阅单
帮助学生走出习作低谷的有效策略探析
推动形成网络空间新生态
乱象(双语加油站●时事新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