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群文阅读助推深度学习

2022-03-09 11:37程晓春
名师在线·上旬刊 2022年2期
关键词:群文阅读深度学习阅读教学

程晓春

摘 要:小学语文教学中群文阅读教学模式的引入可以大大提升文本内容的丰富性与延伸性,使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不再停留在浅层,同时,群文教学的开展还意味着教学理念与教学路径的变化,课堂上学生将获得更多自主探究与思考的机会,这也有助于深度学习的实现。文章在阐释群文阅读与深度学习内涵和关系的基础上,分析了深度学习下群文阅读教学开展的四个关键问题,并以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落花生》一文的教学为例,探讨了指向深度学习的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开展的具体路径。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群文阅读;深度学习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192(2022)04-0063-03

引  言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是发展学生人文素养、塑造学生完整人格必不可少的帮手。但长期以来,语文阅读教学开展形式单一,教学内容单调,导致学生的学习只停留在浅层阶段,无法走向深入,学生难以感受到阅读的快乐,很难形成终身阅读的习惯。将群文阅读教学引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可以增加学生的阅读量,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重塑课堂上师生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发现阅读之美,使知识本位的阅读教学走向素养本位。

一、群文阅读与深度学习的内涵及关系解析

群文阅读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语文阅读教学组织形式,通常立足教材上的一篇文本,补充课外的多篇文章,为学生组建出一个相对完整的阅读体系[1]。群文阅读提升了文本内容的丰富性与延伸性,既有助于学生深化对教材文本的理解,也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深度学习与浅层学习是相对应的,后者是我国语文课堂教学现行的主要学习方式。浅层学习以机械记忆为主,学生被动地参与课堂活动,被动地接受学习内容,对知识进行简单的记忆与复制。浅层学习状态下,学生难以在学习过程中完成迁移与运用,无法做到举一反三,对知识的理解是零散、片面且孤立的,无法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深度学习与核心素养培养的要求相契合,与课程改革的目标相统一。深度学习在内容上强调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强调知识的深度与广度,强调知识体系的建构,强调对知识的分析、解释、合成与应用。深度学习在形式上鼓励学生的课堂参与,鼓励学生的自主探索与合作研究,鼓励学生在课外继续进行探究,旨在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

主人。

群文阅读教学的开展从内容角度与形式角度均有助于深度学习的落实。内容上,群文阅读以“一篇带动多篇”,增大了文本容量,使学生对写作方法、作者思想的理解走向深度,使学生以体系为单位完成知识建构。形式上,群文阅读教学由师生围绕一个议题进行共同学习,以探究性学习取代知识性学习,打破了传统阅读教学中异化的师生关系,释放了学生的学习潜能,增强了学生在课堂上的话语权和主体性。以群文阅读助推深度学习,有助于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提升,有助于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非常值得关注的教学思路与方法。

二、深度学习下群文阅读教学开展的四个关键问题

(一)群与文:议题选择问题

群文阅读的开展以议题为轴,围绕共同的议题来选定文章,围绕议题来进行课堂的知识性学习。群文阅读是由多篇文本编制成的网状阅读体系,相较于传统语文教学中的单篇课文的学习,最鲜明的特征体现为整合性与内部关联性。而整合的程度及关联的效果,很大程度上是由议题的选择来决定的。一个优质、贴切的议题,可以同时扮演以“群”聚“文”(教学实施的整合性)的起点,以及聚“文”成“群”的线索(教学设计的关联性)两种角色。

具體到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来说,议题选取范围不宜过大,应当遵循细致而具体、小而美的指导原则。小学阶段是学生语文学习的起始阶段,议题太大或太难,超出学生的能力范围,易导致学生学习流于表面,不利于深度学习的落实。同时,教师还应当注重选题的精准性,要紧扣教材的要求,围绕学生的实际兴趣选择生活气息浓厚且有趣味性、操作性的议题。

(二)量与质:选文适当性问题

议题确定好后,接下来的任务便是围绕议题来确定要为学生补充的文本了。文本选择的数量、篇幅、建构等均需要进行科学的考量,使其贴合教学大纲的要求,满足学生的需求。数量上,因语文课堂教学整体时间的限制,文本不宜过多,一般情况下以2~3篇为宜。篇幅上,考虑到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文本的篇幅不宜过长,名家的优质短篇是最佳选择。整体建构上,教师应同时考虑“同题异质”与“文质兼美”,每篇文章均围绕议题开展但各有侧重。做到以上三点,群文阅读教学的整体负荷量便能得到有效控制,且更易发挥出比较阅读与思辨表达的特效,语文课堂深度学习也就水到渠成了。

(三)读与思:教学时效性问题

走出阅读的浅表化,迈向深度学习,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做到读与思的融合,使学生完全投入文本阅读中,在深思熟虑中领悟文本的语言魅力及其背后所蕴含的深刻思想。议题主导下的语文群文阅读有其课程的约定性,如希望学生达成怎样的学习效果、经历怎样的学习过程等。约定性的存在要求群文阅读教学处理好时效性的问题,即如何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使课堂教学效果最大化。教师既要关注阅读的任务设计,又要在学生阅读时给出一定的方法指导。任务设计环节的关键在于精读与略读的平衡,与主题紧密结合的部分要精读,关联性不强的部分只需略读即可。方法指导环节,教师要依托教学情境的设计,引导学生参透文本,从多元视角解读文本内涵,进而推动学生阅读素养的提升。

(四)教与学:课堂生成性问题

群文阅读模式的进行,打破了原有的教学流程,语文课堂的自由性、综合性、实践性与开放性均显著增强,课堂上教与学的关系也随之发生了改变。教师应借此机会,推动语文教学走向深入,释放学生的潜能,鼓励学生在语文探索中自主发现问题,在实践中主动生成体会。教师要将小组合作法、问题引导法、情境建构法等教学方法渗透到群文阅读下的小学语文课堂,让学生成为语文课堂的主人。

三、以《落花生》一课的教学为例,进行深度学习下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实践研究

(一)教材与学情分析

《落花生》是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课文,是一篇文质兼美的叙事散文。全文以花生为线索,以“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议花生”为基本脉络,记录了作者小时候在一次家庭活动中受到的教育。《落花生》以借物喻人的手法,歌颂了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人生品格。文章很好地体现了语文学习中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对培养和积累学生的语文知识、方法与情感均具有重要价值。

五年级的学生正处在思维与情感快速发展的阶段,对语文阅读尤其是课外阅读有着浓厚的兴趣。遗憾的是,传统语文教学方式指导下的阅读教学中,学生只能浅尝辄止,对文章背后所蕴含的深刻思想及借物喻人表达手法的理解只能停留在浅表层面。群文阅读教学的开展,以对比学习的方式深化学生的感知,激励学生的思考,能帮助学生真正掌握借助具体事物来抒发情感的方法。

(二)群文阅读设计

《落花生》一文以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平凡之物“花生”为切入点,揭示了深刻的人生哲理。笔者在教学时选择“那些作家笔下的平凡之物”作为群文阅读议题,选取《我家的小米椒》《丑石》《高粱情》三篇名家美文作为补充文本,与教材课文共同编制成“1+X”的群文阅读体系。议题与文本的选取贴近学生的生活,高粱、小米椒、石头等均是生活中的常见之物,这有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选取的文章均出自著名作家笔下,保证了文本的质量,学生学后必有所得。内容上,这几篇补充文本与《落花生》相似,均是从身边的平凡之物入手,以借物喻人、借物抒情为主要方法,用朴实、真挚的语言来揭示深刻的人生哲理。将这些文章融入本课的学习,拓展了阅读的深度与广度。在教学流程上,教师也应做出调整,使学生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消化这些知识。

(三)教学实践路径

1.以微课为主导的前置性学习——深度学习实现的必要准备

群文阅读教学的开展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生的课上阅读负荷。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引导学生开展前置性学习,将部分知识内容的学习放置在课前进行,以便为学生后续在课堂上的深度学习打好基础。《落花生》一课的教学中,笔者预先为学生录制好微课,上传到家校群中,学生可自由选择预习时间,在线下教学开始前使用电子设备进行学习。

微课的长度控制在20分钟以内,重点讲解、分析一些基础性的问题,让学生对本课的知识形成概括性的认识。《落花生》的微课,笔者重点讲解了“亩、吩、浇”等5个生字,解释了“吩咐、茅亭、播种”等词语的含义,为学生扫除了字詞障碍,使课堂上的深度学习成为可能。在此基础上,笔者为学生梳理了《落花生》一文的主要结构,使学生了解了“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议花生”的文章基本脉络。微课学习结束后,学生朗读文本并录像,同时谈一谈自己对《落花生》一文的认知,最后将视频上传到家校群中。前置性学习的开展,拓宽了教学的维度,将部分浅层的知识性学习迁移到课前,使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性学习的开展成为可能。

2.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性学习——引领阅读课堂走向深度

群文阅读的引入极大地增加了课堂上的文本容量,给学生提供了更多自主阅读与思考的空间,这有助于体现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推动语文课堂从灌输式学习转向探究性学习。

《落花生》一文的课堂教学阶段,笔者在带领学生回顾微课的主要内容后,为学生补充《我家的小米椒》《丑石》《高粱情》三篇文本,安排他们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探究性学习,引导学生运用跳读、浏览、选读、分工读等方式补充完成表1,总结出几篇文章所描述的事物及事物的特点和其所蕴含的哲理。在小组探究结束后,各小组代表依次走上讲台使用投影分享本组的学习成果,学生在互鉴中完成多篇文本的消化认知,在协作中快速掌握了各篇文章的要点,发现了其中共同之处,认识到了平凡事物背后不平凡的品格,在实践中实现了独立的认知与成长。

3.以生活为目的的自主性学习——构建课上课下有机融合的深度学习体系

深度学习除了强调课上学生的探究外,还应重视课上课下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构建。学生的理解走向深度,仅仅依靠课堂上有限的时间是不够的,教师应寻求将课堂内容有机延伸到学生生活中的路径,以生活为本,升华语文教学的效果。

以读带写可以激活学生的写作情感,使学生做到有感而发。写作的过程也可以帮助学生重新审视文本,深化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落花生》一课的课后学习阶段,笔者安排学生在群文阅读学习的基础上观察生活,选取一项自己所熟悉的事物,总结其特点,分析其背后所蕴含的品格,而后使用以物喻人的手法,撰写一篇300字左右的小短文,实现从读到写的自然延伸,构建起课上课下有机融合的深度学习体系。

结  语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师应转变教学思路,从学生的心理出发,革新语文教学的传统模式,将更多类似于群文阅读的符合核心素养培养要求的新型教学形式引入课堂,使学生的语文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营造民主、灵动、和谐的小学语文课堂学习氛围。

[参考文献]

[1]蒋军晶.语文课上更重要的事:关于单篇到“群文”的新思考[J].人民教育,2012(12):30-33.

作者简介:程晓春(1977.3-),女,福建闽侯人, 任教于福建省福州市闽侯县白沙第二中心小学,中级教师,本科学历。

猜你喜欢
群文阅读深度学习阅读教学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巧用单元课文整合有效实施群文阅读
MOOC与翻转课堂融合的深度学习场域建构
大数据技术在反恐怖主义中的应用展望
享受群文阅读 提升语文素养
深度学习算法应用于岩石图像处理的可行性研究
浅议群文阅读下的“读写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