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意能达万言?绘本和动画视频在读后续写教学中的应用
——以英语绘本The Tale of Peter Rabbit为例

2022-03-10 01:43曾海群
中文信息 2022年1期
关键词:动画绘本语言

曾海群

(杭州市富阳区新登中学,浙江 杭州 311404)

新高考以来,英语科目考试增设了读后续写题型,这一变化对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也为评价标准向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聚焦提供了更大可能。但同样不能否认的是,在没有以往系统的教学基础的情况下,“教什么”和“怎么教”都成为教学中一项不小的挑战。

一、读后续写的教学现状

从读后续写的高考评分标准看,读后续写依托记叙文文本语篇,在主题语境下,学生需研读语篇内容、分析语篇结构、感知语篇意义、实现语篇续写,各个环节相互衔接、彼此支持,“读”和“写”共同作用、同等重要。然而大部分高中生,尤其是本文针对的高一学生,没有充足的英语词汇量和相关的文化知识积累,读懂文本内容本身就足够艰难,遑论理清语篇结构、感知文本主题,完整、准确、生动地完成续写更是无从说起。

然而,即便明确上述窘境,苦于没有相应行之有效的教学指导方法,部分学校和教师仍然将阅读与写作“割裂”开来授课[1]。仍然沿用过去先词汇、再文本、最后语法这样的教学步骤,形式单一,内容枯燥,这样“割裂”的教学一定程度上导致学生无法将阅读所学灵活融入写作[2]。

此外,现行教材在语篇体裁、内容、篇幅结构上适合于学生展开读后续写练习的课文篇目实际上为数不多,教师不得不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去搜寻额外的学习材料,这当中又有几大疑问:例如怎样的素材适合于续写?如何利用这些素材?由此也有部分教师陷入另一误区——学生自己无内容可写,那就直接让他们背诵好词、好句、好文加以套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思维能力的培养。因此,综合近几年读后续写教学的课堂实践,笔者认为“画意能达万言”,借助英语绘本和动画视频指导学生进行读后续写,“读写结合、以读促写”值得一试。

二、画意何以达万言

所以为什么是英语绘本和动画视频?因为它比单纯文字体现出更多数字媒体的优势,更具表现力和趣味性,更容易创设真实或接近真实的情境,吸引学生投入注意力,激发学生展开联想,进而促进意义构建。因此,在读后续写课堂中,适当借助信息技术和数字媒体,将阅读和写作的内容以图片、视频等多维度、多形式的方式传达给学生,帮助学生突破单纯文字阅读可能存在的障碍,使他们更直观、清晰地通过视觉线索理解阅读内容。

但是并非所有的多模态文本(例如英语绘本、动画视频等)和数字化资源都适合运用在续写课堂[3]。事实上,借助数字化学习资源不应仅仅关注其华丽的视觉呈现手段,更应注重该呈现方式与目标知识技能之间的内在联系,即所呈现的学习资源是否能够承载目标知识内容,且相对应的呈现处理方式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因此,在明确“教什么”的基础上,我们应更多思考“怎么教”“怎么安排呈现才更有利于帮助学生顺利完成续写任务”,否则“一股脑”“一窝蜂”的视频和图片只会让学生迷失在堆砌的信息之中。

那么怎样的呈现处理方式才能促进学生更好地提高读后续写能力呢?Strassman和O'Connell(2007)提出了Authoring With Video(视频写作),即让学生跟着他们所喜闻乐见的视频一同写作。需注意的是,该模式中的视频无字幕、无声音,学生根据视频中的视觉信息,创作出相应的文本内容。因为尤其是在阅听视频的过程中,全字幕(无论是中文还是英文)极有可能占据学生大部分注意力,从而损失对画面信息的全局理解。然而无字幕也可能会造成关键语言信息的损失,而这正是教师适时介入、辅以语言“支架”的时候[4]。与此同时,因为声频、字幕等语言信息的缺失,学生会认为自己也在参与动画视频的作品创作,将自己代入到作家角色,与学习资源产生更多的互动甚至是共情。所以此模式下,视频实则是学生有效写作的“触发器”。

当然以上教学尝试还应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Krashen(1982)的输入假设认为,语言习得的实现必须通过“读”和“听”来吸收语言输入,且该输入必须“略微”超过学习者目前的水平(“i”)并被学习者所理解,即“i+1”;理想的输入还应具备:可理解性、趣味性和相关性、足够的输入量等。

三、教学尝试

1.教学说明

1.1 绘本和动画视频内容解读

作为适合于高一学生的读后续写开篇教学,本课依托绘本故事和动画视频The Tale of Peter Rabbit展开。它主要描写了淘气的彼得兔不听妈妈忠告,跑进麦格先生的菜园,引来麦格先生的追捕,于是一路奔跑和躲藏。故事本身短小简单,文字简练却又地道,情节波折却并不复杂,非常适合高一学生观看阅读。

1.2 教学目标

鉴于高一学生初次接触读后续写,对于英文小说的语言特点、表达方式知之甚少。该故事彼得兔故事中动词(彼得兔的“说”和“跑”)的使用十分出彩,不同语境下有着不同的地道表达,非常符合人物和情景。鉴于高一学生对于英文小说的语言特点、表达方式知之甚少,本课希望通过更为直观形象的绘本和动画,帮助学生掌握不同的“说”和“跑”的表达,“阅读”和“创作”彼得兔的故事。

2.教学活动设计

2.1 充分的“读”(Reading,watching and understanding)(各种意义上的“读”,以读促写)

2.1.1 Background Knowledge—Text Reading

简单的文本呈现,主要人物(Peter Rabbit)出现,前情(Peter不听妈妈劝告,偷溜进农夫的菜园)简单阐述。

【设计意图】大背景介绍,让学生代入故事情境,后续主要情节留白,设置悬念,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2.1.2 Main Plot—Picture Reading

该环节通过生动形象的绘本图片来呈现Peter Rabbit在菜园的经历,启发学生对故事情节加以联想和拓展:Peter拼命挤进菜园à他偷吃起了胡萝卜à吃饱后继续溜达寻找吃食à恰好撞上了农夫à被农夫拿着钉耙追赶àPeter四处逃窜à不小心落入网中,衣服扣子被网卡主,挣脱不得。

上述一系列动作通过6幅绘本图片加以展示,通过课堂反馈,学生对于这样的呈现方式深感有趣,课堂参与度极高,这比刚一入门就抛出大篇幅文字要求学生阅读要更有吸引力,更具画面感,也更能激发学生的想象。

图1(左) “Help!” cried Peter, “I’m stuck in this net!”…

图2(右) Peter stopped crying.…

图3(左) Peter dashed into a small house which was filled with garden tools.…

图4(右) The farmer rushed into the house, too.…

图5 The farmer’s footsteps were close now.“Oh no!”whispered Peter….

【设计意图】这一过程中学生既迅速理解了故事梗概,又尝试进行一定的语言产出,尽管这一产出在当时可能质量不高,但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已有词汇,积极搭建新旧知识连接点,为下一环节的实施做好充分准备。

2.1.3 Main Plot—Video Watching and Comparing

承袭上一环节,学生对在其语言输出过程中所碰到的难点即本环节他们应该重点关注的语言焦点。在学生观看动画视频的同时,为帮助学生更好地关注到原文的地道用词和语言特色,将部分字幕进行遮挡,重点挖空了几处动作描写,设置了语篇填空的形式,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下图6下划线部分为挖空内容。

图6 节选自The Tale of Peter Rabbit动画视频字幕文本

文中黑色加粗部分就是笔者特别标注希望引起学生注意的学习重点。读到这些句子,Peter着急逃跑的景象跃然眼前,仿佛身临其境。这种对动词的精准把握和对细节的描写正是学生所欠缺的。笔者通过几个设问引导学生对比思考这篇视频短文相比他们自己此前的“看图说话”的语言优势。

Q1:Do you like this version of Peter Rabbit story?Why?

Q2:What are the language features of English story?(学生小组讨论之后基本得出英文小说的特点,即之后读后续写的写作特点:a.时态一般为一般过去时;b.生动而具体的动词;c.结合了简短的对话;d.细节描写较多)

【设计意图】在已知故事情节且有一定语言产出的基础上,用不同的方式再一次呈现该故事,学生非常自然地开始对比自己的版本和视频原文的差距,更容易注意到那些不同和出彩的部分,从而对英文小说的语言风格有了更深刻的体会。

2.1.4 Language Polishing and Imitating

笔者先让学生对文中的黑色加粗词汇进行词义猜测,因为此前充分的教学铺垫,学生可以很快得出词汇的具体意义。之后对这些词汇和短语进行分类:不同情境下的“说”(say,cry,gasp,shout,scream,whisper)和“走”(walk,run,dash,hop,wander,chase),即本课的词汇目标。此处的归纳总结还需通过板书或PPT着重呈现,以加深学生的印象。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既是language focus,又是充分的语言输入和情感铺垫。

2.2 视频写作(AWV):Main Plot—Video Watching

充分引起学生阅读兴趣以后,学生该来思考续写框架和内容。为了降低课堂难度,本课把后续发展以默片(消音的动画视频)的形式直接呈现给学生。但在播放视频之前,得先确保学生对于接下来的情节发展具备基本的目标思路,通过询问以下问题引起学生思考,适时激发学生写作动机。

Q:What would happen next?(学生基本明确Peter会从网中逃生,继续逃跑,农夫继续追赶)

但是这一系列过程是如何过渡产生的?这一阶段的学生能力不足,教师得先给他们提供充分优质的示范,通过动画视频给学生以充分的情节输入。

【设计意图】学生初次接触读后续写这一题型,让其完成150词左右的完整续写容易让其望而却步,所以初始阶段的教学目标不宜过大过难,应以让学生熟悉题型要求、感知英文小说语言、积累好词好句为主要目的。

2.3 “分解性”续写

2.3.1 Guided Picture Writing

此时学生已知故事后续发展,那紧接着的续写该如何进行呢?教师可以帮助学生进行任务拆解,将后续故事拆分,同样借助绘本图片,仿照续写题型给出每张图片情境的第一句(图片展示)。将学生分成四人小组,每组合作续写一幅图片,化大为小,化繁为简。

【设计意图】在“支架式教学”理论下,将复杂的续写任务适当分解,以便于把学生对于读后续写的理解逐步引向深入。既能达到帮助学生了解续写题型、感知英文小说语言的目的,又不挫伤学生写作积极性,一定程度上锻炼续写能力。

2.3.2 Presenting and Language Polishing

学生作品或许稚嫩,但可以看出他们尽力结合此前所学进行语言输出,有些可以用到不同的“说”和“走”,有些充分借鉴了原文的对话结构,总体而言,学生进行了比较成功的写作尝试。对于原文的赏析也及时跟进,帮助学生进行对比分析,找到表述的差距。

【设计意图】读后续写的教学在学生完成写作之时并未结束,之后的纠正性反馈和原文赏析也是关键。

四、借助绘本和动画视频开展读后续写教学的思考与建议

尽管现今信息传播的方式已由原来的印刷文本渐渐地转向图片、声音、视频等更具互动性、动态化的多模态方式,但是实际教学中真正融合信息、媒体技术的有效尝试仍然有限,这主要是现实“壁垒”使然。笔者在尝试借助绘本和动画视频开展读后续写教学的实践过程中,针对这些“壁垒”做了几点思考,供大家参考。

1.绘本和动画视频太浪费时间

其实一些学校和教师都有以上困惑,他们认为现阶段高中的教学任务已然十分繁重,单是完成教材内容的教学已经占据了大部分时间,已经没有足够的精力和时间去精心设置以上这样一堂“花里胡哨”的“公开课”标配。但是对于“读后续写”这一重难点题型,我们要教会和引导学生的不仅仅是“怎么应付续写考试”,还有在过程中逐渐积累的语言、思维、文化等学科核心素养。“磨刀不误砍柴工”,绘本和动画视频在读后续写教学中的应用绝不仅仅只是出于“有趣”“好玩”,而是通过精心的选材、呈现设计,将“怎么读”“怎么写”作为教学重点,围绕教学目标考虑“何时呈现”“怎样呈现”,将学习资源利用最优化,同时又保有其趣味性的本质。

2.适合的教学资源太难找

语言学习需要大量输入,而输入绝不仅限阅读,听、说、看、写等多模态方式都能为语言学习提供丰富的输入。在现行教材相关素材有限的情况下,从课外搜寻大量优质的英文多模态素材十分必要,例如英语经典名著、绘本、动画视频、报刊等。借助这些丰富、多元的教学资源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被真正激发,在全方位体会到英语语言之美的同时,潜移默化地积累英语的地道用法。因此,教师要精心挑选优质素材,也可通过学生自荐、老师推荐、教研团队合作等方式,积累整理出一份适合高中生听、说、读、写、看的多模态素材[5]。这里笔者结合任教学生情况,推荐了The Tale of Peter Rabbit,Journey to the West,Anne of Green Gables,English Fairy Tales以及一些经典的安徒生童话,这些视频基本都能在一些视频网站(例如哔哩哔哩)观看并下载。

当然,对于这些多模态素材的使用应该是有选择的。例如,有些动画视频很长,没办法在一个教学周期里全部给学生分享学习,那教师就应充分备课,从中挑选出最契合学生以及教学目标的片段以供使用,这的确需要相当的时间和精力,同时教师还应学习视频等资源的剪辑整合等,这又是另一个不可避免的挑战。而且还应注意多模态信息输入的潜在平衡,例如听觉和视觉信息输入平衡应该视具体的任务而定。如果需要学生更多关注故事主要情节,那便可以多输入一些视觉信息,此时若听力文本信息过多,学生辨别过程中的不确定性会增加学生的焦虑,造成大脑的信息过载;若需要学生更多关注具体语言文字信息,则需多一些听觉信息输入,有利于在目的语的思维框架下进行言语模型的构建,为后续写作打下语言基础。

3.怎样进行课堂引导

借助英语绘本和动画视频促进读后续写教学绝不仅仅是简单的图片和视频播放,而是需要把“看什么”和“怎么看”作为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即便在课下也能自主选择并且最优化利用优质的学习资源助力自己的读后续写能力提升。教师可以从“观看思辨”“语言表达”和“思维发散”三个方面来安排相应的教学活动。比如,若绘本故事人物关系复杂,在课堂上便可利用人物关系图进行引导;若故事情节复杂,则可借助结构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更直观深入地理解故事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需适时利用黑板板书或者PPT罗列有关表达,及时提醒或补充之后写作输出中可能用到的目标语结构,为学生续写语言的输出扫清语言障碍。

此外,教师在教学活动设计时还应注意增加一些有针对性的语言练习,一是词汇、语法规则、文化知识等识记和理解类的陈述性知识练习(如本文课例中的Language Polishing and Imitating环节),二是涉及语言运用的程序性知识练习,例如问答、启发式图片、角色扮演对话等,从而帮助学生和学习素材之间形成充分且有效的互动[6]。当然,设置此类语言练习时还应注意不可“宣兵夺主”,否则可能会打断学生读后续写的流畅的思维流程。总之,只有针对绘本和动画视频进行读后续写课堂进行有效引导,学生才能更快、更好地进入读后续写的深度学习之中。

结语

画意能达万言?笔者的答案是肯定的。以上仅是笔者利用绘本和动画视频促进续写教、学的一次尝试。也希望更多的老师可以尝试借助绘本和动画视频促进读后续写的教学,并且互相分享教学实践经验。将信息、媒体技术与读后续写相融合,助力学生英语学科素养的提升,这绝对是“冰冻三尺,非一日而语”!

猜你喜欢
动画绘本语言
做个动画给你看
绘本
绘本
绘本
动画发展史
语言是刀
我的动画梦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
我是动画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