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高职“电机与电气控制”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究

2022-03-10 01:43毋亚琦
中文信息 2022年1期
关键词:互联网+教学模式课程

陈 竞 毋亚琦

(河南工业和信息化职业学院,河南 焦作 454000)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技术已经融入教学的各个层面,而技术型人才的培养与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密不可分。“互联网+教育”引发了教育的变革,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等多种教学形式陆续应用在教学上,充分体现了互联网技术在教学中的影响,而在“互联网+”背景下实施信息化教学对于培养符合时代特征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有着积极的意义。“电机与电气控制”课程作为高职“机电类”专业的基础课程,应充分利用当下“互联网+教育”的契机,努力探寻线上线下混合的教学新模式[1]。

一、高职“电机与电气控制”课程现状

1.学情分析

高职院校的扩招,导致了高职生源的多元化,一大批非传统生源(中职毕业生、高考落榜生、退役军人、退役运动员、下岗职工、农民工)进入高职院校,也导致了学生的文化基础参差不齐,文化课基础较差的学生逐渐成为普遍现象。同时,文理科学生由于各种原因,跨文理选择专业,比如选择报读电子类专业的学生里,有文科的学生,而报读会计专业的学生里,有理科的学生,也导致了传统意义上的“学困生”占了绝大多数[2]。

2.课程教学现状

“电机与电气控制”课程是我院电气工程系中电气自动化专业、机电一体化专业、工业机器人专业以及其他“机电类”众多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这门课程中概念、公式繁多,概念抽象,理论性强,原理复杂,要求学生有一定的逻辑能力、分析能力和动手能力,学生普遍反映该课程学习难度较大。因此,该课程一直都是学生们头疼的“魔鬼”课程。传统的“电机与电气控制”课程较为枯燥,而课程的实操部分,也仅仅让学生只要按指导书中的步骤或者按教师设计好的实验流程完成线路的连接,这样一来每个学生的接线都千篇一律,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提不起学习的兴趣,也极大限制了学生的创造能力[3]。

二、“互联网+教育”的必然性与优势

1.“互联网+教育”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目前,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越来越多地使用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融入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也是人类发展的需求,“互联网+教育”就是顺应了教育发展的需求,它不仅促进了教育教学方法的变革,也提高了教育教学的效率。教育事业是一种面向未来、面向社会的事业。“互联网+教育”打破了传统线下教育受时空限制的模式,无论学生身处何时何地都可以获得全国乃至全球优秀的教育资源,实现了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也达到了教育“普惠”的初衷。2017年,国家提出了《国家教育发展“十三五”规划》规划中指出,要加快发展在线教育和远程教育,支持“互联网+教育”新模式,发展“互联网+教育”新业态。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也表明了“互联网+教育”是未来教育发展的方向。如今,信息技术越来越发达,“互联网+教育”日趋成熟,内容和形式日也趋多样化,出现了诸如中国大学MOOC、超星泛雅、网易公开课等优秀的网络资源平台,这种新型的学习方式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互联网+教育”正在以他庞大的市场规模以及给传统教育带来的巨大变革用力的诠释着未来教育发展的趋势[4]。

2.“互联网+教育”的优势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大多数教师遵循事先准备好的教案内容,在课堂上以“填鸭式”和“满堂灌”的方式进行教学。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板书不再是主要的教学方法,它们可以被便捷的互联网和先进的智能设备所取代。这种使用“互联网+”的教学方法适合当今大学生的学习特点。教师可以因地制宜,以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个体需求为出发点,把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和中心,结合线上移动教学平台,利用网络技术远程掌握和管理学生的学习情况及学习能力,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教学时间限制的问题,在教学模式上直接体现出学习和主动学习的特点。师生可以进行全面动态的实时互动,随时形成互动学习。学生和老师之间除了在线教育和学习之外,还可以同时通过平台进行问题交流、互动答题、提交作业和完成考试等活动。在线教育不再以教师为中心或以课堂为中心,而是学生主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缩小了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扩大师生交流的机会和范围,真正做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

互联网是一个完全开放的平台,所有学生都可以从互联网上获得大量优质的课程资源,传统的课堂不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渠道。互联网平台与课堂教学的结合,使传统课堂不仅成为“说教”的场所,更成为“答疑”的场所。互联网不仅拓宽了学生的学习途径,也拓宽了他们的视野。它也是对现有学习资源的补充,让学生随时随地了解课程的前沿和应用前景,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只要学生能够通过互联网和智能设备随时随的学习,他们的学习时间、地点、方法和范围就更加灵活。

三、基于“互联网+”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的实施

基于“互联网+”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在课堂上如何实施,是能否实现教学目标的关键。要把“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贯穿于整个教学实施过程中去,让学生由被动地接受知识变为主动的学习,积极参与到课堂的各种活动和实践中去。最终让每个学生都能熟练掌握课程中的各种线路的工作原理和连接方法。混合教学模式下具体的教学组织与实施过程分为如下几个阶段。

1.课前导学

利用移动终端搭建网络教学平台,将每次课程的学习任务单前置,学生利用课前时间在移动终端上自主学习老师上传的讲义、视频、微课等各类教学资料,提前了解每次课程的学习任务,清楚课程学习的重点难点,从而把碎片化的时间充分利用起来,建立起课程知识树。教师则可以利用移动终端查看学生的预习情况,了解学生课前观看教学资料的次数与时间、习题的完成情况等,从而对学情有个摸底,为下阶段课堂教学做良好的铺垫。为了更好地实践“互联网+教育”的教学模式,学院和河南省风速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开发智慧课堂系统。在课前,同学们完成不同的预习项目都会有相应的积分,如观看老师上传的每节课程的课件积3分,完成一次课前练习积5分等,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积分情况了解学生完成了哪些项目,还有哪些项目没有完成,从而掌握学生的预习情况,在课上更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讲解。学生在“智慧课堂”中的预习积分情况如图1所示。

图1 智慧课堂显示的学生预习积分情况

2.课堂实施

这个过程是授课的重点,也是大量使用信息手段解决教学重点和难点的过程。在理论学习阶段,学生可以利用“智慧课堂”在移动终端上参与各种各样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如图2所示。刚开始上课的时候有点名签到环节,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方式让学生行签到,这样节省了教师口头点名的时间,课堂的出勤率也一目了然。在上课期间,“智慧课堂”设置有各种各样的课堂活动,如头脑风暴、即时问答、投票问卷、答疑讨论等,学生也可以有多课堂表现方式,如举手、抢答、选人和小组评价等。课程结束前还可以向学生发布随堂测验检测他们对课程的掌握情况。利用智慧课堂的互动系统,通过活泼的互动方式可以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从而激发更多的学生参与学习,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5]。

图2 智慧课堂中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

在接线操作阶段学生先通过仿真软件和丰富多彩的动画掌握各类低压电器的动作原理,了解动作过程,掌握线路的工作原理和接线方法,从而把抽象的知识点具象化,加深对电路的认识和理解,仿真软件接线如图3所示。然后,教师在专业实训室进行实际原件和线路接线的示范教学、学生现场学习与移动终端预置的教学视频等线上资源互补,进行难点的反复学习并实现突破,补充实地训练,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真正成为课堂上的引导者。学生则从被动接受中解脱出来,更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互动中,提高了自觉学习的主动性,真正成为课堂上的主角。这种“线上+线下”“课堂+实训”的相互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更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有效提升了课堂的学习效果,减少了班级学习两极分化的现象[6]。

图3 仿真软件模拟接线

3.成果展示

学生利用手机将自己的实操过程拍成视频上传到智慧课堂网络平台上,由师生共同分析点评,及时发现问题,纠正不规范,从而使学生能够正确使用各种工具、仪表,正确测量,规范操作,养成严谨的习惯。课后仍可以针对不解的问题进行反复的讨论,达到理论学习和实践学习相结合的目的。同时,教师也可以把学生成果加以分类、分析、编辑和整理,其中,将较好的学生作品进行编辑整理,利于教师后期教学资料的整合。

4.考核评价

考核评价遵循“多元化”,兼顾学生的学习态度、知识掌握、实践能力三方面。通过设置在线理论测试,即时网上辅导反馈、线上线下讨论、网上作业提交和批改、网上社区讨论等促进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进行问题交流和协作学习。通过完成控制线路的安装与调试,测试学生的实践能力。这个评价体系改变了以往以成绩为评价结果的单一评价标准,使每个学生都能主动地参与进来。从而达到“专业知识、岗位技能、职业素质”的课程教学目标,实施“知识、技能、素质”“三位一体”的综合评价。评价要素、评分标准、评价依据及权重如表1所示。

表1 评价要素、评分标准、评价依据及权重

结语

在“互联网+”背景下,结合“电机与电气控制”这门课的课程特点,采用“线上+线下”“课堂+实训”的相互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高质高效地完成了教学目标。通过移动终端丰富多彩的课堂互动活动,构成高效互动式教学模式,掌握学生课前、课中、课后的学习动态,发挥了教师在课堂中的主导地位,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达到“专业知识、岗位技能、职业素质”的课程教学目标,为高职类专业课程的教学提供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

猜你喜欢
互联网+教学模式课程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