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工作室人才培养机制研究

2022-03-11 00:27胡又嘉
传媒 2022年3期
关键词:工作室人才培养

胡又嘉

摘要:随着媒体融合时代的到来,媒体从业人员需具备复合型专业知识技能、利用新兴媒介传播的能力、敏锐把握用户需求的洞察力。融媒体工作室作为新兴媒体融合发展模式,采取灵活精简的建构方式,将跨领域与跨专业的媒体人才进行联合,为人才培养提供了新思路。文章通过分析融媒体工作室的人才培养模式,旨在为媒体人才队伍建设提供相应价值参考,促进融媒体人才的培养有序发展。

关键词:融媒体工作室 人才培养 “麻辣财经”工作室

融媒体工作室按照融产品的传播方向将不同部门与媒体进行跨领域与跨行业的整合,组成精简化的融产品创意团队,创新融产品生产模式,对融产品生产的各个流程进行把控,是传统媒体在新媒体生态环境中实现转型的重要方式。融媒体工作室的运行对传媒人才提出新要求,很明显现有人才培养方案已很难满足这样的要求。为此,笔者通过介绍和分析融媒体工作室人才培养机制,详述其概念、特点与价值,以期为如何更好地进行人才培养提供相关参考。

融媒体工作室由专业媒体组织,将媒体工作人员与不同行业人员的信息技能相结合,调动各方面人才创新思维并进行内容更新,在实现媒体信息融合传递的同时,呈现出别具一格的人才培养特点。

1.发挥人才优势,实现跨界融合。融媒体工作室将不同领域与部门中的人才进行跨界整合,充分发挥各领域人才优势,培养具备多种专业技能的复合型媒体人才。融媒体工作室在生产融媒体产品时将媒体内容组织、采写程序以及生产管理相结合,采写与管理的联合使得工作室中的人才来自于不同行业,为人才的跨界融合提供平台。首先,融媒体工作室具有扁平化的运行结构,各领域人才可以对融产品的制作畅所欲言,将自身专业优势充分发挥,共同生产具有创意性的融产品;其次,融媒体工作室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使不同领域中的人才在工作室中进行交流与学习,达到培养新时期复合型媒体人才的目标,实现不同领域人才专业的跨界融合;最后,融媒体工作室对部门设置进行重新调整,由专业媒体人员组织,吸引其他领域人才参与,实现融媒体人才的跨界培养,促进信息内容更新与创作。

2.重视人才合作,鼓励自建团队。作为创意型融产品生产团队,融媒体工作室突破部门之间的隔阂,强调人才的交流与合作,在合作的过程中实现人才之间的强劲联合。在传统工作室中,内容生产与管理处于分离状态,管理者对于传播生态环境不了解易导致内容生产偏离社会信息需求。而融媒体工作室对于团队进行扁平化管理,团队管理人才与内容制作人才共同进入到融产品的内容制作过程中,在合作中取长补短制作出符合用户分众化与个性化需求的融媒体产品。同时鼓励媒体人才个人创办融媒体工作室,由负责人自建融媒体团队,并与相关融媒体工作室合作,以更加灵活的方式发布优质内容,把握用户需求,进一步激发媒体人才的创作热情,更好地进行人才培养。

3.完善人才机制,明确考核体系。融媒体工作室中不存在严格的上下级制度,工作室享有自由选择工作人员和自主运营工作室的权力,因此,融媒体工作室可根据人才需求组建相应的人才规章管理机制。传统媒体的层级式管理模式逐渐脱离媒介融合大环境,融媒体的内容生产与传播比传统媒体更加灵活与便捷,这就需要建立新的管理体制来推动内容生产。融媒体工作室重视媒体人才的综合能力与自身素质,使人才管理机制趋于规范化,丰富人才管理体系,将媒体人才所具备的技能细分,明确人才考核体系与晋升渠道,激励媒体人才进行内容生产与创作,提高人才参与融媒体工作的积极性。同时对媒体人才进行有效管理,加强融媒体工作室人才队伍建设。融媒体工作室为媒体人才的规范化管理提供可实现平台,激发媒体人才的积极性,发挥人才所具备的知识技能,为媒体人才营造前沿创新氛围,培育出具有竞争力与传播力的高素质媒体人才队伍。

“麻辣财经”工作室是人民日报首批成立的融媒体工作室,以热门财经话题为报道内容,根据时事热点解读国家财经方面方针政策,具有独特的财经报道特色。下面以“麻辣财经”工作室为例,具体分析融媒体工作室人才培养模式。

1.前期:行业专家带队,汇集异质人才。“麻辣财经”工作室在人才培养前期由财经领域专家进行带队,吸引优质人才,形成人才团队雏形,为人才培养提供场所。融媒体工作室以互联网思维为基础,将大量信息内容资源进行细分,优化自身结构,专注于同一主题,满足用户深层次信息内容需求。“麻辣财经”工作室根据用户对于财经信息的需求,专注于财经税务及经济民生报道,制作出大量高质量财经融媒体产品。依托于融媒体工作室灵活并且自由的成立机制,人民日报社经济社会部的高级记者们成为“麻辣财经”工作室的主创团队,他们在工作室中担任采访与编辑部的主编,由财经报道行业内的高级专业记者带队,使“麻辣财经”工作室所报道的财经新闻更加贴合社会实际,为工作室建立起宏观的报道基调。行业专家的参与吸引大量异质媒体人才的加入,媒体人才在与财经专家的探讨中不断提升自身知识技能,并实现媒体内容储备。同时,跨媒体及跨部门的融媒体工作室为人才流动提供平台,行内专业媒体人员的指导使人才技能得到大幅提升,并且在具体报道中碰撞出独特的内容视角与传播方式。

2.中期:团队协同作战,激发人才潜力。团队建成之后,“麻辣财经”工作室充分发挥人才优势,根据人才的研究领域分配不同的重点工作,使媒体人才在协同作战中激发创新能力。在“麻辣财经”工作室中,由专业人才对财经数据信息进行分析监控,根据大数据所描绘出的用户画像,对信息内容进行筛选传递,实现流量精准孵化。之后,采编人才根据数据分析及时进行相关财经新闻报道,在坚持引导积极正面的社会舆论的前提下,使报道内容紧随财经热点。工作室中的媒体人才各司其职,在各自的优势领域中不断进行创新协同,在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的同时生產出高质量的融媒体产品。

整体的力量始终大于部分之和,融媒体工作室的人才培养不仅要在协同中体现,还要依托于工作室团队力量,实现融媒体工作室人才培养由相加到融合的转变。“麻辣财经”工作室会定期召开组会探讨内容以及形式的更新方式,在头脑风暴中完成传播内容的创新。在团队的努力之下,“麻辣财经”工作室推出多种形态的财经新闻产品,将图片、视频、H5等数字媒介技术融入报道中,增强财经文章可视性。团队合作模式激发人才的个人潜力,使媒介人才在交流中得以前进,并增强媒体人才的专业技能,培养出具备多种能力的全媒体人才。

3.后期:财经专家“放权”,人才自主报道。融媒体工作室作为独立的优质内容生产场所,在上级管理部门与行业内专家的放权之下,具备一定的信息内容处理权力,从而有相应的选题自由与报道自主性。媒体人才可自由选择选题,尝试创新报道形式,自主参与相关内容的报道中,在团队创新中发展自身的媒体专业技能。传统媒体中的人才培养机制对于人才具有诸多限制,人才只能在限定的范围中进行内容的制作,人才的专业技能与团队合作能力未能得到有效提升。而“麻辣财经”工作室在人才培养的后期,会给与人才极大的自由度,所报道的财经内容均由工作室媒体人才自主制定选题,工作室中的媒体人员根据社会热点选题选择自己的报道内容与形式,提升记者采访报道热点事件的积极性。在自由的报道环境中,“麻辣财经”工作室呈现出众多财经爆款新闻,将热点财经新闻进行多角度的深度体现,并获得新媒体品牌栏目一等奖,这是“麻辣财经”工作室得到肯定的第一步。宽松的报道环境与财经专家的“放权”不仅使媒体人才可以毫无顾虑地进行专业实践,还可以提升媒体人才自主报道的能力,使人才成长为可以独当一面的行业精英。

4.复盘:逐步培养人才,建设专业团队。对“麻辣财经”工作室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复盘,可以发现一条清晰的人才培养脉络。首先,“麻辣财经”工作室将财经领域内的媒体专家聚集,形成高质量的专家团队,确保工作室融产品的制作质量,并以此吸引一批异质人才参与到工作室中,人才团队初见雏形;其次,“麻辣财经”工作室按照人才所擅长的领域为人才分配工作内容,并畅通交流渠道,加强不同领域中人才之间的合作,使人才在相互协作中对其他领域的专业内容有所了解,如采编人才与数据挖掘人才相协作,可以提升采编人才的数据分析能力,数据挖掘人才可以在与采编人才的交流中明确财经数据挖掘的重点,使财经数据符合用户阅读需求,从而培养具备多种能力的全媒体人才;最后,当人才经过一系列培养可以独当一面时,“麻辣财经”工作室会适当进行放权,使人才对财经报道进行独立选题与制作,使人才在独立中检验自身学习成果,发现存在的不足之处,繼而继续改进得到进一步提升。“麻辣财经”工作室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逐步培养全能的媒体人才,使媒体人才具备行业顶尖专业知识与多种能力,并将人才集聚到团队中,建设高质量的人才队伍,为融媒体工作室的人才培养路径提供可行参考。

融媒体工作室为媒体人才培养提供可行方案,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之下,媒体人才队伍建设不可忽视。融媒体工作室需以培养复合型人才为目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依托“导师制”培养手段,组建出一支符合新媒体时代需求的媒体人才队伍。

1.以培养复合型人才为目标。融媒体工作室应跟随媒介技术发展的浪潮,培养具备多种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以扩充工作室人才队伍建设。随着媒介融合不断推进,融媒体工作室的成立代表着新兴媒介技术将融入信息内容传播各个阶段,虚拟现实技术、大数据网络分析、数字媒体技术逐渐进入到融产品生产的各个过程中,实现媒介的数字化与功能化。在这样的背景之下,融媒体工作室需把握媒介变化趋势与媒体行业对于复合型人才的需求,通过工作室搭建各领域互通相融的实践平台,以培养具备传媒专业知识与掌握现代化媒介传播手段的复合型人才,在信息内容生产过程中加强不同领域人才的交流与学习,在实际生产训练中培养具备传媒专业知识、媒介技术操作、人文知识素养、协调沟通能力等多种专业能力集于一体的复合型媒体人才。复合型媒体人才并不单单指人才具备多种媒介传播知识理论,而是在理论与实践相融合的基础之上,进行全媒体叙事与表达,体现出媒体人才的独特视角与专业能力,在内容生产过程中依托媒介技术提升自己的技能,实现全面人才培养目标。

2.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融媒体工作室应加大对于人才培养的投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传统人才培养模式以单方面讲述为主,忽视专业实践,从而使得人才对于内容的吸收仅停留在表面。融媒体工作室需要打破传统模式,引入新型人才培养方式,培养出符合媒体需求的高精尖人才。一方面,工作室可以通过团队协作的模式对人才进行培养,团队为人才之间进行相互交流与学习提供场所,各领域人才可以在团队中各抒己见,人才在观点的碰撞中学习他人的专业优势,对自身已有的知识进行补充,在团队相互协作的环境中充实自己已提高自身专业素养。另一方面,当人才专业知识补充达到一定程度时,融媒体工作室可及时“放权”,将融产品制作的决定权交到人才的手中,使人才对融产品进行独立制作,将在团队中学到的知识具体应用到实践中,检验自身学习成果,在融产品的生产过程中加深对于理论知识的理解,从而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有效避免出现“纸上谈兵”的人才培养情况。

3.设立“导师制”培养手段。融媒体工作室应将“导师制”纳入到人才培养中,根据内容的传播板块为媒体人才搭配行业导师,通过相互合作,加深人才对于专业知识的学习与理解。融媒体工作室通过行业专家进行协助,形成“以专家带新人”的导师制培养手段组建人才队伍,实现融媒体工作室成员梯队的稳固建设。设立行业专家带领媒体人才的导师制度,是融媒体工作室培养人才的重要手段,弥补传统割裂的人才培养方式,使媒体人才在行业专家的带领之下,加强专业知识技能提升,把握最新传播趋势,实现专业能力提升,培育出满足融媒体发展趋势的全能型媒体人才。同时,融媒体工作室还应采取相应的管理机制与培养手段,设置具体规章制度与考核标准,激励媒体人才与导师一起进行内容深耕,给予媒体人才充分自由,对传播内容进行自主化选择与管理,保障融媒体工作室的有序运行。

4.实现跨领域的人才培养效果。媒体融合发展以技术形态带动内容转型传播,其中跨领域媒体人才起到关键作用,人才的跨越与流动,为融媒体工作室提供新的力量,拥有科学合理的媒体人才流动队伍,是保障融媒体工作室持续生产出优质作品的基础。融媒体工作室需扩充人才培养领域,在跨媒体与跨行业中实现培养复合型人才的效果。首先,融媒体工作室可积极与其他行业进行联合,如与旅游行业结合进行文旅媒体宣传,制作文旅融媒体产品等,打破地域以及行业之间的禁锢,打造立体化媒体传播形态,为人才的跨领域发展探索新的培养模式;其次,融媒体工作室根据所结合行业的特点,发挥媒体人才优势,赋予人才团队生产新的内涵,将人才流动在不同行业中,利用已有专业技能对其他领域的内容生产方式进行更新与创造,从而实现融媒体产品的跨领域运营;再次,人才在不同领域与行业中进行流动,制作各具特点的融媒体产品,扩充媒体人才的知识储备与专业技能,使媒体人才可以得心应手地在不同行业之间跨越,真正成为复合型的传媒人才。

融媒体工作室将媒体人才的自身专业能力与相关领域资源相结合,为融媒体产品的更新提供可创造的平台,满足用户的信息需求,形成融媒体工作室所特有的融媒体产品生产链条。在融媒体工作室产品生成的同时,要重视对于媒体人才的培养,发挥媒体人才的专业优势,实现团队生产大于个人相加的传播效果,推动融媒体工作室持续发展创新。

作者系桂林学院讲师

参考文献

[1]金纬.“小舢板”蕴藏大能量——小议融媒体工作室“再出发”[J].城市党报研究,2021(07).

[2]王朴真.人民日报社“麻辣财经”融媒体工作室新闻产品特色研究[D].保定:河北大学,2021.

[3]南苏格,浦翰林.融媒体如何打造主流新闻“爆款产品”——以人民日报社“麻辣财经”为例[J].传媒,2020(10).

[4]吕宗礼.“工作室制”:传媒人才培养新模式探究[J].传媒,2020(10).

[5]付怡.基于融媒体工作室的高校传媒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以津云工作室为例[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03).

【编辑:朱垚颖】

3793500338299

猜你喜欢
工作室人才培养
互联网背景下艺术设计专业校企合作新模式研究
依托工作室的软件工程实践教学研究
地方本科院校设计类专业“工作室”教学模式探究
速录专业 “三个一” 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以工作室为平台的校企合作模式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