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国产民机运行支持体系及海外运行支持

2022-03-11 00:28马红亮
航空维修与工程 2022年1期
关键词:航材民机制造商

0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航空产业的高速发展,运行支持逐步被提升到与飞机制造和航空运输同等重要的地位。在民航局等相关部委的推动下,制造商建立了标准的国产民机运行支持体系,为国产民机安全运营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保障,拉动了产业链的发展、构建了协同产业生态。国产民机秉承“做强中国制造、传播中国声音”理念,不断开拓海外市场,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提供优良的航空产品和服务。

1运行支持体系概要

1.1运行支持体系概念的发展

作为国产民机产业重要一环的服务支持随着航空制造和运营的发展成长完善。一段时间以来,国产民机制造商沿用传统制造业“重设计制造、轻运营服务”的发展模式,将核心聚焦于产品设计制造环节,认为服务支持是飞机销售的附属业务,仅在问题出现后提供“售后服务”。现在看来,这是一种由孤立问题驱动的被动式服务模式。

我国民航运输业的高速发展迫切需要在保障安全的基础上提质增效。民航局结合我国民用航空制造及运营的实际情况以及行业特点,提出了“运行支持”这一概念,要求制造商关注飞机本身的同时也要关注飞机全寿命周期的运行支持,特别是在飞机设计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满足运行符合性要求。“运行支持”是由制造商发起的一种聚焦“产品+支持”的主动式服务。

国家出台相关政策鼓励民航业与航空工业建立产研联动机制,有关部委从产业全局出发提出了涵盖科研、生产、制造及运营的“运营支持”概念,打通了“产、学、研、用”航空产业全链条。

1.2运行支持体系建设的支撑文件

为了促进我国国产民机的发展,国家、民航局以及有关部委先后发布了多份文件规范指导運行支持体系建设工作。

2012年7月,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航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2】24号)明确提出要建立健全售后服务和运行支持技术体系。这是国家首次将国产民机运行支持上升至国家战略层面,为国产民机运行支持体系指明了方向。

2014年10月,中国民用航空局发布《民航局关于航空器制造厂家建立运行支持体系的指导意见》(民航发【2014】94号)指出制造商缺乏运行支持体系是制约国产民用航空器发展的瓶颈问题,明确提出建立运行支持体系是航空器制造商的基本责任,对提升国产民用航空器竞争力具有重大意义。

2014年12月,中国民用航空局飞行标准司发布《航空器制造厂家运行支持体系建设规范》(MD-FS-AEG006),进一步明确了航空器型号合格证持有人所应承担的建设运行支持体系的责任、基本任务、部门职责、关键人员队伍、规范和流程以及管理等要求。

1.3运行支持体系的产业价值

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将航空装备领域纳入支柱产业范畴,并提出制造、运营、服务并举的措施。作为航空产业价值链重要一环的运行支持产业便是一座待开发的金矿。运行支持产业的特点决定了其所蕴含的商业价值。

1) 资金投入产出比高

据统计运行支持业务每投入1美元将会带来2~4美元产出,资金的投入产出比高。据预测到2035年,我国民机运行支持产生的商业价值在民航业中的比重将超过20%。

2) 业务市场化程度广

培训、维修及航材等业务市场化程度高,主制造商聚焦于建立使航空器满足适航性、运行符合性及运行安全所必须具备的业务能力以及掌握核心专有技术、专利零件等资源,其他产品和服务由市场进行配置。

3) 支持技术升级迅速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运行支持业务使用的高新技术也越来越多,如区块链、虚拟现实及人工智能等技术在维修、航材、培训及资料等业务上不断融合应用并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不断升级迭代。

4) 区域经济拉动明显

运行支持产业对地方经济具有明显的产业集群拉动作用,仅针对维修业务就涵盖发动机修理、整机维修、部附件修理等行业并进而带动支持维修业务的相关下游配套加工制造、特种检测、仓储物流等支撑产业。运行支持业务最明显的优势是可以依托自身全业务范围建立集群化的服务产业区,发挥行业聚集效应、共享资源市场全方位集约化发展。

2 国产民机运行支持体系发展

为了更好地适应我国民用航空产业的发展,局方、制造商共同努力推进运行支持体系建设并不断完善。

2.1中国民航局积极推动国产民机运行支持体系建设

中国民航局依据我国民用航空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制定了运行支持体系建设系列规范,提出制造商为保障航空器持续安全运行所建立的运行支持体系应具备三项基本要素、四个支撑业务域、五大协同体系以及七项基本任务。基本要素、支撑业务域以及协同体系都是用来保证实现运行支持体系七项基本任务,这七项任务分别是“运行符合性设计”“人员训练”“运行和持续适航文件”“运行支持”“维修支持”“使用信息的收集和处理”以及“特殊支持和服务”。运行支持体系为客户提供的所有服务产品都是通过这七项基本任务的协同来实现。我国国产民机制造商均建立了符合标准的运行支持体系,为国产民机运营提供了良好的支持和保障。

2.2国产民机运行支持体系发展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运行支持业务是民用航空产业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支撑航空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柱。在国产民机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下运行支持业务面临着挑战与机遇并存的局面。

1) 支持中国制造,服务国产民机

随着我国经济与科技实力的持续增强,国产民机制造业不断取得重大突破,随着飞机批量投入国内及海外运营给运行支持业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运行支持涉及的业务范围广、任务协同多,实施环境杂等特点,需要多行业深度合作甚至是国家层面的产业化布局支持。

2) 危机中育新机,变局中开新局

贸易冲突及政治干涉等外部因素给国产民机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危机中育新机,自主可控是国产民机发展的必由之路。民用航空产业是国家实力的重要体现,国产民机运行支持借助我国航空产业大发展这一契机实现跨越式发展。

3) 聚焦客户需求,转变业务模式

民机运行支持是连接航空产品和客户市场的桥梁和纽带,良好的服务支持能够为客户带来更好的运行、创造更多价值。国产民机运行支持已经逐步从“售后服务”转型为“运行支持服务”、从“围绕产品”转变为“聚焦客户”、从卖“产品”转换为卖“产品+服务”。

2.3国产民机运行支持产业的发展思路

国产民机制造商要主动由“制造型企业”向“服务型制造企业”转变,运行支持产业要积极推动“服务+”产业融合模式,通过各方的协同为客户提供更精准、更经济的解决方案及服务产品。

1) “服务+运营”模式。主制造商和运营人及第三方建立信息互联共享机制,由制造商建立以SBOM和XBOM为基础的服务数据库,运营人及第三方按照统一的数据格式和标准将运营信息加入服务数据库,三方共同完善数据。制造商通过数据可以不断优化服务产品,从而向客户提供更符合需要服务及更精准的运行支持,运营人通过数据可以实现运行控制、维修及培训等运行支持信息系统的大数据支持,并进一步建立智能化辅助决策能力,提升运营可靠性及经济性。

2) “服务+维修”模式。主制造商与维修商协同合作,主制造商建立基础核心维修能力,保障客户能够获得全寿命周期关键维修服务,包括整机、部附件维修及航材、技术支持,在此基础上积极扶持第三方维修商建立能力,为客户提供更多有效的维修资源,在统一标准下建立授权服务中心拓展航材支持、特许服务、工程支持及快速支援等业务。通过集合行业优质资源推动国产民机维修业务发展。突破原有的制造商建立全业务能力的发展模式,以市场需求引导维修业發展。

3) “服务+培训”模式。主制造商与第三方飞行、维修培训机构以及院校合作建立培训能力。主制造商建立机型培训能力基础并为第三方提供机型大纲等专业支持,第三方机构将机型与行业培训结合,为客户提供符合规章要求的培训服务,形成多赢的业态发展模式。

4) “服务+科研”模式。主制造商与科研机构共同发挥工程与研究优势,对运行支持共性基础与高新技术的转化与应用进行研究,通过服务工程的科技化提升运行支持能力和效率,更好地服务国产民机安全高效运营。

5) “服务+协作”平台。主制造商与民航局、运营人共同搭建运行支持体系协同工作平台,成立航空器评审组(AEG)对航空器运行符合性、机组型别等级训练要求、初始维修要求和持续适航文件等内容评审。建立飞行技术委员会(FTC)及维修技术委员会(MTC),由局方、运营商、制造商共同讨论飞行和维修技术问题。运行支持体系通过多形式工作平台发挥提升运行品质及推动产品改进的作用。

2.4运行支持体系技术前沿

国家“十四五”规划中指出支持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深化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市场服务等环节的数字化应用。国产民机运行支持体系也在由“数字化”向“数智化”转型。

1) “售后服务”转为“服务工程”

“售后服务”只是作为航空产品的后端,在产品交付使用之后出现问题提供被动响应服务,客户服务部门主要职能是信息的传递,其业务游离于产品设计制造交付之外,如图1所示。特点是灭火式被动服务,客户感受度不佳。

“服务工程”则是将客户服务业务拉回到主制造商体系内,承担型号需求导入及参与研发过程并提供交付及运行支持,如图2所示。客户服务所包含的专业技术职能也被显性化。特点是预防式主动服务,贴近客户提升感受。

2) 数字化服务工程体系

作为主制造商重要工程之一的服务工程,始终伴随着型号研发制造,在不同阶段发挥着不同的作用。数字化服务工程体系是基于型号全寿命周期XBOM及SBOM数据基础为核心建立数字化服务工程体系。

3) 运行支持标准体系

我国国产民机已经建立了符合标准运行支持体系并持续发挥着支持客户、促进优化的良好作用。国产民机运行支持数字化转型迫切需要各业务标准的统一,通过统一的编码、要素、流程以及信息交换格式实现资源配置优化和成本降低。

4) 数智化运行支持体系

数智化运行支持体系是一个多方联合的生态体系,它包括“服务保障主数据系统”“数字工程系统”以及“业务应用系统”,如图3所示,其核心是有序流动的规范数据。主数据系统将来自制造商和运营人及利益攸关方的所有“元数据”通过标准化流程转化为数字工程系统使用的业务域的“源数据”,数字工程系统将源数据进行调用和处理形成业务应用系统所需要的“域数据”。

数字工程系统包含了维修工程、飞行工程、运行工程、健康管理、MRO及服务供应链系统。业务应用系统则包含了维修工程分析、运行可靠性、飞行管理、虚拟培训、数字出版物以及智能决策等系统。

5) 运行支持体系技术发展方向及重点技术

国产民机运行支持技术发展路径主要包含:体系标准规范、智慧维修工程、数智飞行工程以及智能运行与健康管理四个发展方向。在此基础上分别有重点技术研究与应用,主要包含数字基础环境应用技术、运行支持系列业务规范、SBOM服务工程数据、数智一体维修技术、轻量化孪生数字样机技术、智能运维分析系统等重点技术。

3国产民机海外运行支持经验

在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指引下,国产民机秉承着“做强中国制造、传播中国声音”的理念在亚洲、非洲以及大洋洲等国家不断开拓,已经累计飞行约53万小时,为沿线国家和地区提供了优良的航空服务产品。

3.1国产民机海外运行支持面临的挑战

首先,国产民机运行支持业务在海外面临着硬件基础薄弱的挑战,诸如基础设施落后、信息化程度低及基础资源不足等问题。

1) 运营机场及航路基础设施较之国内有很大差距,普遍存在短跑道、高海拔、高气温以及导航设施落后的情况,特别是一些特定机场运行限制多、航图和导航数据库无法及时更新等问题。

2) 客户的信息化设备普遍老旧,同时所在国的基础网络也不能够得到有效保障,多数客户无内部网络,难以使用全部数字化服务产品。

3) 飞机运营过程中所需要的通用工具、耗材及标准材料等在本国无法获得,一些客户甚至不具备采购和储备能力。

其次,国产民机运行支持业务在海外也面临着软件环境的不足,主要有组织体系缺失、资质人员能力不足及监管能力弱等问题。

1) 客户的组织机构及体系不全、专业人员资质缺乏管理、质量监督不足。

2) 客户维修能力不足,虽然通过了培训并获得了资质,但是在运营过程中受到人员能力、航材储备及资金等因素影响难以实施定检维修工作。

3) 客户国的适航技术能力弱,对问题的确认与批准周期常影响运行。

此外,新冠疫情的全球爆发给国产民机海外运行支持业务提出了更大挑战。疫情对国际民航业造成了巨大冲击,收入大幅度下降,国产“新舟”飞机海外商业飞行量较疫情前明显下降,防疫任务飞行量显著增加,平均增加约60%,在海外防疫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1) 航材支持难度增加。国际物流受疫情影响周期约增加一周以上、费用上升50%左右且舱位配置紧张给航材支持带来影响。

2) 资质培训受到影响。客户培训受疫情影响明显缩减,2021年培训量较2020年下降约70%,一些客户的空地勤复训处于延期状态。

3) 客户专业人员流失。飞行、维修等专业人员出现缩减和流失情况,对运营产生影响并且对疫情恢复运营也将是一个挑战。

3.2国产民机海外运行支持策略与举措

国产民机主动迎接海外运行的新挑战,变危机为新机,以保障安全平稳运行为目标,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支持协同解决硬件基础薄弱、软件环境不足等问题,共克疫情保障运行。

为了更好解决运行机场及航路等硬件设施的不足问题,派出专业技术人员协助客户分析机场条件、研判航路数据、共同制定飞行运行等程序,提升飞行执行率及可靠性;为具有一定基础的客户协助建立维修管理系统及载重平衡控制软件等信息化系统,提升运营能力;为了解决通用器材、耗材及工具设备的保障问题,建立区域资源共享机制,保障运营需求。

针对组织人员等软件环境不足的问题,提供具有丰富航空公司运营经验的专家协助用户建立运行、维修、质量及安全管理机构及体系。在培训业务方面,增加航材管理、質量管理等人员培训项目,提升业务管理人员能力,派遣飞行及维修等专业人员现场提供带飞、带教及专项培训,增强专业技术人员实际操作能力。邀请中国局方与国外局方共同探讨解决运行、适航以及监管等问题,促进飞机持续安全运行。

在解决软硬件问题基础上,提供协同支持服务。为了应对疫情影响给航材物流保障带来的冲击,国产民机制造商积极拓展物流渠道,确保物流的及时可靠,同时增加客户化航材的投入,在客户驻地建立运行航材支持库房,建立授信额度制度保障客户的航材采购及修理。依据机队情况派出专家对飞机进行专项检查并协助指导开展特殊维修工作,提高飞机的可用性。为了提升来华培训客户的培训质量,在学员隔离期间通过配备信息化终端以网络视频方式进行预授课。

国产民机的运行支持体系是国产民机持续安全、高效运营的强有力支撑和保障。随着国产民机机队数量的不断增长以及海外市场的不断开拓,相信在全行业的共同参与下,中国必将走出一条特色化的民机产业发展之路。

作者简介

马红亮,高级工程师,客户服务中心主任,从事民航工作20多年,先后在航空公司和民机制造企业从维修工程、航空安全以及运行支持等管理工作。具有丰富的民机制造到运营全产业链实际工作经验,对航空维修体系、安全管理体系以及运行支持体系等行业体系有深入研究,专注于新技术研究和应用,注重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带领团组织面向持续适航的辅助决策研究等科研课题研究。

3375500338243

猜你喜欢
航材民机制造商
竞合关系下我国合同制造商的市场进入文献综述
航材共享模式研究
浅析二手航材在中国的使用
消费者偏好下的两在位制造商阻止策略选择研究
从“人”的角度浅谈对航材管理的认识
供应链管理的航材仓储保障与发展
基于制造商视角的要素品牌战略分析
民用飞机电源系统需求确认方法研究
民用飞机电源系统需求确认初探
民用飞机蓄电池选型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