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治疗复杂性肛瘘患者的近期效果及对肛门功能的影响

2022-03-11 01:28李世杰
当代医学 2022年7期
关键词:肛管瘘管括约肌

李世杰

(盘锦市中心医院肛肠外科,辽宁 盘锦 124010)

复杂性肛瘘属于临床常见的疑难病,而手术是治疗该病的主要手段。传统的切开挂线手术创伤大,切口愈合时间长,且治愈率低,疾病复发率高,疗效并不显著[1]。为良好地保护患者的肛门功能,提高疾病的治愈率,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LIFT)术逐渐应用于复杂性肛瘘治疗中,其能于正常的生理解剖结构完成入路手术,且不会损伤括约肌的完整结构,对保护患者肛门功能具有重要影响[2]。但有研究指出[3],常规的LIFT 术治愈率尚未达到预期,且复发率仍较高,不利于患者预后。随着LIFT术的不断深入研究,临床针对常规LIFT 术进行改良,在提高一期、二期治愈率与降低并发症风险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基于此,本研究对本院收治的复杂性肛瘘患者实施改进LIFT术治疗,探讨其近期效果及对肛门功能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9 年6 月至2020 年6 月于本院治疗的114 例复杂性肛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比组和研究组,每组57 例。对比组男 27 例,女 30 例;年龄 21~56 岁,平均(39.62±5.20)岁;Ⅱ型17 例,Ⅲ型25 例,Ⅳ型 15例。研究组男 28 例,女 29 例;年龄 22~56 岁,平均(40.20±5.02)岁;Ⅱ型15 例,Ⅲ型23 例,Ⅳ型19 例。两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本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纳入标准:经肛肠镜、探针等检查确诊为复杂性肛瘘者;患者临床资料完整,属于Parks分型Ⅱ~Ⅳ型者;首次发病且符合手术指征者;病程>4 个月,且瘘管长度>3 cm。排除标准:有肛门手术史者;合并其他肛周疾病者;伴有严重的皮肤感染性疾病者;凝血功能障碍者。

1.2 方法 对比组采用常规LIFT 术治疗,给予患者腰硬联合麻醉后,让其保持俯卧折刀位,利用探针、过氧化氢溶液辅助确定瘘管内口;若患者的肛瘘为马蹄形,可在影像学的辅助下直接切开主管;确定患者括约肌间沟之后,行弧形切口(1.5~2.0 cm),分离肌间瘘管,挑起括约肌间瘘管进行常规瘘管结扎。若有残余瘘管,可利用刮匙搔刮管道,干净后敞开外口进行引流,最后利用4-0 吸收线缝合肌间、3-0吸收线缝合肛缘与皮下皮肤、弧形切口。

研究组给予改进LIFT术治疗,麻醉方式、体位、内瘘确定方法与对比组一致,在瘘管外口处行弧形切口,用3-0 吸收线先缝合与结扎(荷包缝法)内括约肌端的瘘管,缝线时需紧贴肛门内的括约肌外侧,结扎时是要充分围绕瘘管;再将过氧化氢溶液注入确保内口有无液体渗出,若无则结扎成功,然后用3-0吸收线以同样的方式缝合结扎外括约肌端的瘘管,并切断两结扎线间的瘘管,将过氧化氢溶液注入判断是否结扎成功。若有残余瘘管则通过隧道法挖通,直至外括约肌缘,敞开外口引流,最后利用4-0吸收线缝合肌间、3-0吸收线缝合肛缘与皮下皮肤、弧形切口。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3 个月后的肛门失禁Wexner 评分系统(Wexner 评分)、肛门直肠压力(肛管最大收缩压与肛管静息压)、近期疗效、并发症发生率(伤口感染、尿潴留、括约肌间瘘管)。①Wexner评分[4]:该评分包括卫生垫、固体、液体等6个维度,以0~4分评定,0分为“从不”;1 分为“很少”;2 分为“有时”;3 分为“经常”;4 分为“总是”,总分20 分,分数与患者肛门失禁程度成正比。②近期疗效[5]:肛瘘瘘口完全闭合,且括约肌间的切口愈合,未出现复发为一期愈合;括约肌间的切口存在感染或裂开,但尚未与肛管内相连为二期愈合;形成括约肌间瘘或者括约肌间的切口连接至肛管内为部分失败;仍存在肛瘘外口,有分泌物溢出或者瘘管复发为完全失败;治疗总有效率=一期愈合率+二期愈合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Wexner 评分、肛门直肠压力比较 治疗前,两组Wexner 评分、肛管最大收缩压、肛管静息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3 个月后,研究组Wexner 评分低于对比组(P<0.05);两组肛管最大收缩压、肛管静息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Wexner评分、肛门直肠压力比较()

表1 两组Wexner评分、肛门直肠压力比较()

注:Wexner 评分,肛门失禁Wexner 评分系统。与本组治疗前比较,aP<0.05

组别对比组(n=57)研究组(n=57)t值P值治疗3个月后53.62±5.74 53.01±5.01 0.605 0.547 Wexner评分(分)治疗前2.89±0.47 2.78±0.51 1.198 0.234治疗3个月后0.62±0.06a 0.31±0.05a 29.967 0.000肛管最大收缩压(mmHg)治疗前124.25±12.02 125.32±12.14 0.473 0.637治疗3个月后123.65±11.54 124.85±10.47 0.581 0.562肛管静息压(mmHg)治疗前54.23±6.32 54.92±5.21 0.636 0.526

2.2 两组近期疗效比较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比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近期疗效比较[n(%)]

2.3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比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3 讨论

复杂性肛瘘的病灶部位大,且深度深,临床在进行手术治疗时,需准确确定括约肌、内口的位置,并保证括约肌与引流的通畅性。常规LIFT 术虽具有上述优势,能有效保留患者的肛门功能,但无法彻底清除坏死、遗漏组织,刮匙搔刮还容易损伤瘘管,进而增加并发症风险,导致疾病复发[6]。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Wexner评分低于对比组(P<0.05);两组肛管最大收缩压、肛管静息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改进LIFT术治疗复杂性肛瘘,并不会损伤患者的肛门功能,且能改善肛门失禁现象。改良LIFT 术采用的是荷包缝扎法沿着括约肌进行瘘管一次性结扎,并封闭瘘管,在治疗疾病的同时可间接性修补缺损的外括约肌,最大化地保护患者的肛门功能[7]。即使存在残余瘘管,也可利用隧道法挖除,并有效处理括约肌间的残余、坏死组织,让瘘管远端的创面呈现放射状,不但能保证引流的通畅性,还能及时彻底清除远端瘘管,保证临床效果[8]。

本研究结果还显示,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比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比组(P<0.05),说明改进LIFT 术能提高疾病治愈率,降低并发症风险。改良LIFT术的切口较小,且会紧贴肛门内外的括约肌完成一次性缝合、结扎,保证瘘管的封闭性,最终可有效避免结扎线脱落、撕裂或不完全,减少括约肌间瘘管、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9]。同时,改良LIFT术的手术切口在瘘管外口处,此处远离肛门口,可避免粪便进入引发感染;在外口处进行隧道法将瘘管清除,能完全剥离瘘管,防止坏死组织残留,从而能有效提升一期、二期的治愈率[10]。

综上所述,采用改进LIFT 术治疗复杂性肛瘘,能保留患者的肛门功能,提高一期、二期的治愈率,降低伤口感染、括约肌间瘘管等并发症发生风险。

猜你喜欢
肛管瘘管括约肌
先天性耳前瘘管的诊治进展
妊娠合并肛管癌1例并文献复习
同轴导丝法更换肾造瘘管在长期留置肾造瘘管患者中的应用*
高频超声评估女性肛门括约肌完整性的临床研究
“耳仓”是福还是祸
为什么要养成定时排便的好习惯?
为什么女性比男性更容易发生便秘?
女性出口梗阻型及混合型功能性便秘患者肛肠动力学特点
排便的奥秘
长期留置肾造瘘管患者的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