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泊酚静脉麻醉在上消化道出血胃镜检查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2022-03-11 01:28王晓倩迟成林淑春
当代医学 2022年7期
关键词:苏醒丙泊酚胃镜

王晓倩,迟成,林淑春

(庄河市中心医院消化科,辽宁 大连 116400)

上消化道出血是临床常见的急腹症,需在疾病早期明确出血原因,并进行针对性治疗,从而避免因治疗不及时所致大出血,威胁患者生命安全[1]。目前,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检查一般以胃镜为主,具有操作简单、准确性高等特点,但在检查过程中,需将探头从患者口腔插入消化道,导致患者出现强烈不适感,且部分患者因食道刺激和咽喉刺激导致呕吐,使消化道损伤加重,增加心脑血管、食道穿孔等并发症风险[2]。而随着麻醉技术在胃镜检查中的广泛应用,无痛胃镜得到了广岛患者和家属的认可,但传统麻醉药物和方式无法满足患者对麻醉的需求,因此,选择一种安全性高、麻醉效果好的方式和药物十分重要[3]。本研究旨在探究丙泊酚静脉麻醉在上消化道出血胃镜检查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8年5月至2019年10月本院收治的100 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男35例,女15例;年龄24~49岁,年龄(36.51±1.30)岁。对照组男36例,女14例;年龄24~50岁,年龄(37.22±1.78)岁。两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纳入标准:①对本研究知情同意;②符合上消化道出血的诊断标准;③无麻醉和手术禁忌证。排除标准:①合并有重要脏器功能障碍;②合并有功能障碍或原发性疾病;③合并脑出血和脑梗死。

1.2 方法 两组胃镜检查前禁食禁水。对照组采用常规麻醉:给予地卡因喷雾局部麻醉,选择2%地卡因喷雾溶剂,指导患者张口发出“啊”的声音,将患者舌腭弓和软腭上移,在舌根下移时喷药,待喷雾结束后,指导患者吞下口腔内剩余药物,以达到麻醉食道和咽下部的作用,上述操作重复3次。

观察组采用丙泊酚静脉麻醉:麻醉前,建立静脉通道,实时监测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等各项生命体征,并准备供氧、急救、吸引等设备。完成上述操作后,给予丙泊酚(广东嘉博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1843)静脉滴注麻醉,根据患者体质量选择药物剂量,标准剂量为1~15 mg/kg,观察麻醉起效时间、生命体征情况,并进行详细记录。待患者进入麻醉状态后,进行胃镜检查。在检查过程中,患者若出现身体移动、咳嗽等反应,应适当增加丙泊酚用量,但应以每次<20 mg/kg为宜,维持患者麻醉状态。检查结束后,撤离胃镜,患者苏醒后留院观察30 min,直至患者自主活动及意识恢复后方可离院。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各项麻醉指标、应激指标、不良反应、疼痛评分。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两组患者疼痛程度,分值0~10分,分值越高表示疼痛程度越严重。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6.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百分率(%)表示,组间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各项麻醉指标比较 观察组麻醉起效时间、检查时间、苏醒时间、意识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各项麻醉指标比较(,min)

表1 两组各项麻醉指标比较(,min)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t值P值例数50 50麻醉起效时间0.51±0.21 2.55±1.52 9.401 0.000检查时间8.25±1.45 10.25±1.88 5.957 0.000苏醒时间4.25±1.02 12.52±1.88 27.340 0.000意识恢复时间29.52±1.45 38.52±1.41 31.465 0.000

2.2 两组不良反应情况比较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0%,低于对照组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不良反应情况比较

2.3 两组应激反应指标比较 麻醉前,两组心率、血氧饱和度、平均动脉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麻醉结束后,观察组心率、平均动脉压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血氧饱和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应激反应指标比较

2.4 两组VAS 评分比较 观察组VAS 评分为(1.32±1.03)分,低于对照组的(3.52±1.55)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8.35,P<0.05)。

3 讨论

上消化道出血是临床常见消化系统疾病,具有极高的发病率和复发率,若治疗不及时,严重威胁患者健康。目前,临床对于该疾病的治疗原则为早发现、早治疗[4],胃镜作为该疾病的首选检查方式,诊断准确性较高,但在检查过程中需进行侵入性检查,易刺激患者食道和咽喉,导致呛咳、呕吐等一系列不良反应,进而损伤人体消化道,使出血情况加重,增加诊治难度。而随着麻醉技术在胃镜检查中的不断推广和应用,无痛胃镜逐渐成为主流,但选择一种有效的麻醉方式和麻醉药物对提高麻醉效果十分重要[5-6]。

一般胃镜检查对患者来说痛苦较大,且常伴有恶心等症状,易导致血压下降、心率、干呕等情况,部分患者在胃镜检查过程中频繁干呕,从而导致胃内充气不足,导致漏诊情况发生。胃镜检查容易兴奋肠道迷走神经,导致牵拉痛明显,使患者发生反射性心率减慢[7-8];而采取无痛胃镜检查,具有持续时间短、起效迅速、苏醒快等特点,为一种全身麻醉方式,利于内镜操作,能减轻患者痛苦,利于疾病诊治。丙泊酚为新型静脉麻醉药物,通过激活GABA受体-氯离子复合物,从而发挥催眠镇静作用,具有苏醒快、短效、速效等优势,持续输注后无蓄积[9],为一种可控性较强的静脉麻醉药物,同时,丙泊酚能抑制平滑肌细胞磷酸二酯酶活性,拮抗多巴胺D2受体,导致胃肠道肌蠕动减弱,有利于内窥镜置入,缩短操作时间,显著提高检查成功率,从而减少并发症。有研究发现,丙泊酚和咪达唑仑在镇静评分、舒适度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丙泊酚镇静的满意度、舒适度、恢复参数显著优于传统无痛镇静[10-11]。心率减慢、血液下降是由丙泊酚对心脏具有负性肌力、负性传导作用所致,且对患者外周血管具有直接扩张作用,部分患者伴有房室传导阻滞,而严重心动过缓、低血压、低血容量、房室传导阻滞患者不宜实施该项麻醉。丙泊酚为常见的静脉麻醉药物,由于药物被迅速清除和代谢,麻醉时间短,为一种安全性较高的麻醉药物,检查中舒适、安全、无痛苦,效果良好,患者手术后无不适感,且不会出现交感神经抑制、迷走神经紧张等情况,可有效降低呼吸抑制、低血压、心动过缓等并发症风险[12-13]。值得注意的是,使用丙泊酚静脉麻醉需对患者生命体征实施监测,且在麻醉过程中加入辅助药物,有利于药物协同作用,减少丙泊酚不良反应,达到显著的麻醉效果。由于该药物对患者呼吸循环具有抑制作用,尤其对于高血压和老年患者,血压下降情况较为显著,程度和剂量具有密切相关性,因此,应根据患者情况,对药物剂量对严格控制[14]。

丙泊酚是临床常见麻醉药物,具有起效快、麻醉效果好、不良反应少等特点,其优势如下:①丙泊酚的麻醉深度可结合患者具体情况进行调控,且不良反应少,苏醒时间短,能够满足患者麻醉需求,且安全性高;②在麻醉生效后,其能够有效抑制人体心肺功能和呼吸,使麻醉深度和麻醉效果得到保证,且麻醉时间短,能使患者在无意识状态下接受检查,减轻机体疼痛和不适感[15]。但值得注意的是,对于严重呼吸功能障碍以及肥胖患者,应加强患者各项生命体征的监测,一旦出现低血压、心律失常等情况,需对症治疗。本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麻醉起效时间、检查时间、苏醒时间、意识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麻醉后心率、平均动脉压水平低于对照组,血氧饱和度高于对照组,VAS 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丙泊酚静脉麻醉效果显著,且安全性高,能够促进患者早期恢复意识,同时能够减轻患者应激反应,提高麻醉效果。

综上所述,上消化道出血胃镜检查中应用丙泊酚静脉麻醉效果显著,且能够促进患者尽快苏醒,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苏醒丙泊酚胃镜
丙泊酚减低EZH2对miR-34a抑制效应与肠癌细胞增殖侵袭能力变化的研究
瑞芬太尼、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在淋巴结结核手术中的应用比较
植物人也能苏醒
做胃镜 普通、无痛如何选
地佐辛与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用于无痛人工流产麻醉的临床效果研究
绿野仙踪
会搬家的苏醒树
向春困Say No,春季“苏醒”小技巧
我也做了胃镜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