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聚焦“一老一小”提升美好生活成色

2022-03-11 00:40章湧
杭州 2022年23期
关键词:托育杭州市婴幼儿

文 章湧

“一老一小”作为全生命周期的两端,情动千家万户,关乎民生福祉。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优化人口发展战略,建立生育支持政策体系,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优化孤寡老人服务,推动实现全体老年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如何更好地解决“一老一小”问题?近期,杭州市实施《“一老一小”整体解决方案》,进一步加强养老托育发展的政策保障,持续增加养老托育服务供给,更好地满足老年人健康服务和婴幼儿照护服务需求,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

全力打造“家门口养老”幸福场景

聊起养老话题,家住古荡街道莲花社区的蒋阿姨作为西湖区“银龄体验官”,总止不住赞叹:“现在的老年生活‘木老老好’(非常好)。线上,点点手机一键养老平台上就有好多服务,我还在教学模块跟着视频学烘焙做蛋糕;线下,家门口的民生综合体能享受一系列便民服务,老年食堂能吃到美味又实惠的饭菜,生活方便多了。”

蒋阿姨的生活体验,正是杭州推进“家门口幸福养老”现代服务体系的一个缩影。不仅是西湖区有一键养老平台,杭州有4个服务案例入选国家人工智能应用典型案例。其中,杭州市第三社会福利院建成全国首家数字孪生养老院,富阳区拓展非接触感知设备应用场景,将空巢困难老人纳入智慧监护,实现意外瞬时感应“10分钟”救援。“虚拟养老地图”实现养老服务机构VR动态全景导览,电子“养老管家”一键匹配政策待遇。养老服务商城,入驻商家达300余家,为老年人提供助洁、助餐、助浴等53项“点单式”服务,日均成交逾万单,并在全省推广。

蒋阿姨口中的“民生综合体”“老年食堂”是杭州优化完善“身边-家边-周边”15分钟居家养老服务圈的例证。目前,杭州累计建成村社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2600余家,为老年人提供“一站式”养老服务。推行“中央厨房+中心食堂+助餐点”等多元助餐模式,建成约1600余家老年食堂(助餐点)。连续三年开展困难老年人适老化改造,给老年人家中进行地面防滑处理、加装安全扶手、老旧线路水管改造等等,降低老年人的居家安全风险。

此外,围绕“15分钟养老服务圈”建设目标,杭州大力实施“机构跟着老人走”行动,编制新一轮养老服务设施专项规划,重点落实1万名常住老年人配建不少于300张床位及完善“城市社区步行15分钟、农村社区步行20分钟”居家养老服务圈等规划要求。全力推进居家养老服务用房配建,今年全市新增住宅小区养老用房面积约2.4万平方米。在中心城区特别是老旧小区,注重挖掘潜能、整合资源,优先将机关企事业单位闲置用房用于养老服务,推动已建成住宅小区补足配齐养老服务用房面积近10万方。在全国率先创设电子津贴“重阳分”,低保、低边等特殊困难家庭重度、中度失能老年人分别给予每人每月1820元、1330元电子津贴,高龄老人给予每人每月40-100元电子津贴,累计发放资金6.07亿元,惠及老年人38.6万。

“站在新征程新起点上,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以‘高水平建成幸福颐养标杆区’为努力目标,以数字赋能‘一老一小’为工作抓手,积极构建‘大社区养老’新格局,全力打造具有杭州辨识度的‘家门口幸福养老’新场景。”杭州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何凌超表示。

加快推动普惠托育服务发展

孩子是家庭的未来,“一小”问题更是牵动很多人的心。

坐落于北部软件园的初本幼园,是杭州首家产业园区嵌入式普惠性托育机构。这所托育机构采用公建民营形式,设有2个全日托班。“建设产业园区嵌入式托育机构,是出于职工的需求。”初本幼园负责人说:“杭州有相关的扶持政策,嵌入式幼儿园有每班4万元的一次性开班补助,对提供学前教育、婴幼儿照护服务的收入按规定免征增值税等。”杭州市拱墅区发改经信局社会发展科科长李雯认为,“除了解决企业人才接送孩子的痛点,这也是营造一流营商环境,深化产城人融合的实践举措。”

不仅在园区,社区、农村、企业里的普惠性托育也如雨后春笋般在杭州兴起。把目光转回蒋阿姨所在的古荡街道,之前提到民生综合体的2楼,就是专属小朋友的乐园。85平方米的婴幼儿成长驿站、58平方米的四点半课堂,小朋友在这里滑滑梯、堆积木、看书、写作业,还有专门的老师做辅导。

“杭州市已连续三年把婴幼儿照护服务列入民生实事项目,构建起家庭照护、社区统筹、社会兴办、单位自建和幼儿园办托等“5+X”多元化办托体系。”杭州市卫健委基层卫生与妇幼保健处处长陈玮臻说,“截至目前,全市各类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达到1045家(含幼儿园办托),可提供托位4.5万个,建成婴幼儿成长驿站407家,每千人托位数3.7个,居全国城市前列。”

杭州还积极发挥医疗机构专业优势,通过管理队伍协同、服务载体创设、信息平台贯通,实现专业力量的有机导入,提升婴幼儿营养、卫生、安全、回应性照护和学习机会等方面的服务能力。全国首创的婴幼儿成长驿站,利用社区既有场地资源,通过专有或共享场地形式建设,目前已建成392家。依托婴幼儿成长驿站,很多社区广泛吸纳各方资源,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儿保医生为核心组建养育照护专家库、成立育儿“帮帮团”、定期开展“养育照护小组”公益活动,以医促育、医育融合、协同推进养育照护的专业指导。

在杭州,数字赋能托育服务也是重要特色之一。上线“一键找托”,构建杭州市托育服务设施配建地图,提高托育服务的可及性、均衡性。推动“一键补托”,简化普惠托育补贴的认定流程,实现普惠托育机构认定和补偿全程信息化和精细化。升级“一键入托”,构建全市托育机构信息库,家长可一键筛选、一键匹配个性化的托育机构。

“针对办托找房难、收托价格高、送托不放心等百姓关注的焦点问题,杭州强化市级统筹、部门协同,开展普惠托育服务集成改革,出台一系列政策举措,从机制上解决婴幼儿照护服务要素资源保障和可持续发展问题。”杭州市卫健委相关负责人说,下一步,杭州将增加服务供给,深化医育结合,推动数智赋能,加大科学育儿普及,打造“善育在杭”金名片。

构建全龄友好社会服务体系

解决“一老一小”问题,打造一个全龄友好的社会,是杭州一直以来的追求。

11月11日,望江街道近江东园社区“幸福邻里坊”正式开门迎客,社区居民日常所需的一系列服务这里都有。儿童娱乐区、感统训练室、学习阅读区、沙盘心理辅导室、手工坊等,满足不同年龄段孩子的学习成长需求。也有集中解决老年居民的行政服务、社区活动、餐饮等设施。

“聚焦‘一老一小’的实际需求,我们充分盘活辖区周边资源,打造以‘一坊、一园、一街’为主体的社区共富综合体,多层次、全方位提升居民的幸福感、归属感,让‘幸福邻里坊’成为社区居民的第二个‘家’。”望江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

杭州市上城区将“幸福邻里坊”作为解决“一老一小”问题、构建社区共富的重要载体,到2022年底要覆盖每个街道,让群众可以更好地享受“家门口”的暖心服务。上城区组织部常务副部长陈敏雅说:“让不同年龄段的群体享受到优质、温暖的贴心服务,体验到更具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的社区生活,是我们打造‘幸福邻里坊’的初衷。”

▲ 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范例

像“幸福邻里坊”这样的探索,杭州不乏其例。近年来,杭州“一老一小”政策体系持续完善,《杭州市居家养老服务条例》《关于促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健康发展的通知》等近50个文件相继发布;“一老一小”服务资源日渐丰富,形成了高端有市场、中端有供给、低端有保障的养老服务发展格局,镇街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实现全覆盖,首创养老电子津贴“重阳分”惠及29万多名老年人,逐步形成公建民营型、民办公助型、单位自建型、社会兴办型、幼儿园办托型等5种托位供给模式;“一老一小”产业发展步伐加快,推进养老产业园、老年用品市场、为老服务街区建设,初步形成“一区一特色”的产业发展格局,培育并建成了一批社会力量参与筹建的普惠性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

尽管如此,“一老一小”问题依然突出,预计到2025年,杭州60岁及以上常住老年人口将达到264万人,年均增长约13万人。“十四五”期间,3岁以下婴幼儿人口总数预计将每年保持在25万-30万人的区间。到2025年,按照每千人托位4.6个计算,缺口达2.9万个左右。养老托育基础设施供给压力有增无减。

为此,杭州市出台《“一老一小”整体解决方案》, 对高水平建设“老年友好型城市”和“儿童友好型城市”做出具体规划。明确开展强化养老服务兜底保障、加强养老基础设施布局、完善儿童福利保障体系、推进社区托育设施建设等16项具体任务。

11月17日,2022年杭州市“公述民评”面对面问政聚焦“一老一小”。杭州市委常委、副市长陈瑾在问政现场说:“为‘一老一小’创造美好生活,是我们杭州这座城市与人民群众最深情的表白,也是共同富裕、幸福杭州最亮丽的底色。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一定能够托起‘一老一小’稳稳的幸福,进一步擦亮杭州幸福城市的金字招牌。”

猜你喜欢
托育杭州市婴幼儿
《家庭教育促进法》中的托育服务:国家义务与机构角色
解决托育难题需合力托底
深耕“一小”服务体系建设用情用心用力推动托育事业发展
——内蒙古托育产业发展情况调查报告
中西部托育事业发展研究院筹备暨陕西省托育示范基地启动会在陕西学前师范学院雁塔校区召开
护理婴幼儿五不宜
风景如画的杭州市卖鱼桥小学
《杭州市行道树修剪技术规范》编制的必要性探讨
图解婴幼儿窒息紧急处理
逆境商 从婴幼儿开始培养
杭州市城乡协调发展的薄弱环节与深化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