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态视角下科技小院运行绩效研究
——基于20 个科技小院的定性比较分析

2022-03-13 05:20谢晓佳李婷婷范水生
科技管理研究 2022年3期
关键词:技术培训小院组态

谢晓佳,李婷婷,郑 义,范水生

(1.福建农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福建福州 350002;2.福建农林大学安溪茶学院,福建安溪 362400)

1 研究背景

农业科技创新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关键,也是提升现代农业竞争力的支撑力量[1]。我国出台了大量有利于促进农业科技创新的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但实施效果却不尽人意,仍存在着科研与生产实践脱节、农业科技实用型人才短缺、农技人员远离农村农民等问题[2],导致我国长期以来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始终处于较低水平。资料显示,我国每年约有8 000 项农业科技成果通过评估,却仅有40%左右的成果被成功有效转化[3]。由此可见,如何把农业科技转化为提高农民生产力和生产效益成为亟需解决的一大难题。

为了破解上述难题,各大高校逐步探索出了集农业科学研究、人才培养、技术服务为一体的全新的科技小院模式[4]。全国各地目前已经推广建设290 多个科技小院,这些科技小院提高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5],培养了“一懂两爱”人才[4],实现了农民增产增收[6],同时在培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7]。因此,科技小院的建设受到农业农村部、科技部等部门的高度重视。2021 年3 月《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文件中提出,要引导高等学校开展专家服务基层活动,推广科技小院培养模式。2021 年6 月科技小院再次被写入国务院印发的《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 年)》。然而,作为新兴的农业科学技术推广模式,科技小院的服务体系不完善,存在教育与生产实践脱节的问题[8];政策环境不健全使得小院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错位[9];助力小院发展的有实践能力的应用型创新人才结构也存在不合理的现象[10]。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了各地方科技小院的建设水平参差不齐,科技小院运行绩效呈现出显著的差异。

如何促进科技小院的发展和推广引起了学术界广大学者的关注,但多数研究遵循“现状描述—问题分析—对策建议”的逻辑主线,聚焦于对科技小院建设过程的实践总结归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优化路径,却尚未有学者对科技小院运行绩效差异形成的原因进行深入的探讨,缺乏对核心条件及其组态的分析,不能系统揭示多要素互动的复杂机理。然而,传统分析方法主要关注单一因素的净效应,在探索多要素的协同作用上效力有限。而定性比较分析(QCA)方法通过集合分析要素组态与结果的集合关系来挖掘复杂的因果关系,能够更好地解释科技小院运行绩效的差异性和条件间相互依赖的组态效应,可以有效克服传统分析方法的局限[11]。

因此,本文以20 个典型科技小院案例作为研究样本(以下简称“样本”),运用清晰集定性比较分析(csQCA)的方法挖掘科技小院有效运行的影响因素和驱动路径。具体而言,本文尝试回答下列问题:影响科技小院有效运行的因素是什么?哪些因素发挥着更重要的作用?驱动科技小院有效运行的路径是什么?与既有研究不同,本文率先将QCA方法引入科技小院研究,借助组态视角,以TOE(技术-组织-环境)框架为基础,并结合科技小院的运作特点和实际建设情况,衍生出影响科技小院运行绩效的6 个条件因素,构成了有利于理解科技小院运行绩效差异的整合性分析框架。通过对科技小院典型案例的定性比较分析,超越个案研究的特殊性,不仅丰富了科技小院的经验研究,也有利于理解科技小院发展的复杂本质,深入理解其影响因素与驱动路径,为福建甚至是全国范围内推进科技小院建设和推广工作带来有益的实践启示。

2 文献回顾

作为国家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科技小院的建设是农业科技得以有效结合的表现,是提升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保障农作物高质量高产量生产的重要途径[4]。为此,科技小院受到了学界的广泛关注。首先,学者们探析了科技小院的运行机制。比如熊春文等[12]在研究中指出科技小院集科技研究、社会服务、人才培养于一体,遵循着“零距离、零门槛、零费用、零时差”原则。其次,学者们对科技小院的实施成效展开研究。比如杨建昌[6]在探讨科技小院的功能和作用时归纳出,科技小院不仅为科研人员和农民之间的联系搭建了桥梁,起到了整合各部门力量和资源的平台作用,还成为了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基地。赵紫燕等[13]在研究农业推广模式中指出,科技小院可以有效克服政府对农业科技推广的局限。最后,学者们对科技小院的推广对策也进行了广泛的探讨。比如张宏彦等[7]在研究科技小院培养模式中指出,可以通过整合当地主要作物增产增效的技术体系、建立农业技术展示区、开展各种形式的农业技术宣传等方式来推广科技小院。熊春文等[12]在对曲周科技小院的研究提出,必须更新农业技术推广的针对性理念,并将其与复合型研究生培养理念相结合,以确保农业技术推广的可持续性。

综上可知,现有研究主要侧重于从运行机制、实践效果和推广对策方面进行科技小院的研究,这些研究勾勒出科技小院发展的大致方向与框架,为理解科技小院模式提供了较为宏观的视角。但鲜有研究对科技小院运行绩效的影响因素进行探讨,现有经验研究中多以个案研究为主,侧重对案例的深入解读,在解释力的普遍性上稍显不足,限制了结论的推广价值。因此,本文通过建立系统性的分析框架与多案例比较,探索科技小院有效发展的影响因素和驱动路径,为当地推广科技小院提供理论指导与决策依据。

3 理论框架

3.1 TOE 框架

TOE 框架最早由Tornatzky 等[14]提出,该理论认为组织是否采纳创新技术会受到技术、组织和环境三个层面因素的影响。一是技术因素。技术因素主要关注技术与组织结构是否一致、与组织间的应用能力是否协调以及组织潜在收益是否增加等。胡晨等[15]在运用元分析方法对2000—2019 年期间关于农户技术采纳行为的79 篇实证文献分析中,发现技术的实用性与农户的技术采纳行为呈显著正相关。二是组织因素。组织因素聚焦于组织能否根据自身特点选择适合发展的创新战略,主要包括组织规模、高管支持、技术管理能力、财务资源、人力资本与组织文化等。围绕这些方面,研究者们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比如卫海英[16]在货运物流业应用区块链技术影响因素的研究中,证实了组织因素会对采用区块链起到促进或阻碍作用。三是环境因素。该因素对组织创新的影响常表现为压力或动力。狄为等[17]对企业采纳XBRL 技术的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发现环境维度的模仿性压力、规范性压力是重要影响因素。

3.2 分析框架

尽管关于科技小院的研究鲜有涉及TOE 框架,但来自其他主题的文献为本文提供了扎实的理论基础,比如运用TOE 框架分析影响区块链技术在货运物流业成功应用的关键因素[16];解释中小型企业采用企业资源规划软件的原因[18];探究驱动中国公共部门的开放式创新因素[19];理解地方政府网站建设绩效差异的整合性分析框架[20]。因此,本文以TOE 框架为基础,并根据科技小院的实际建设情况对TOE 框架进行拓展和细化,结果如图1 所示。

图1 研究设计的概念模型

第一,影响科技小院运行绩效的技术因素主要涉及技术培训。专家们通过举办科普和科技志愿服务、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收看专题节目、线上云指导等方式进行科普和技术指导工作,不仅能为小院的发展和推广起到关键性准备作用,还能够促进农户对技术的了解,切实帮农民解决生产难题。乔慧等[21]基于农户的调研数据,研究证实了上述观点。

第二,影响科技小院运行绩效的组织因素包括高位推动、高校资源、共同建设单位。高位推动对科技小院发展的作用不容忽视。对资深的专家(比如高校教授)而言,他们不仅拥有农业领域相关知识的储备和专业的能力,同时深耕于农业研究领域,在农业技术推广应用方面的经验也较为丰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高效促进新技术推广。也就是说如果该科技小院有高校教授作为指导老师,那么农技推广便能起到更好的效果。例如,高顺成等[22]发现副教授和讲师这两个职称级别的教师因面临晋升压力必须把更多的精力投入教学工作,而教授更愿意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科研项目或创业中。高校资源也是助力科技小院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双一流”高校得到的社会资源投入相对较多,可以为科技小院提供更好的技术支持[23]。此外,共同建设单位对科技小院有效运行也有着重要作用。共同建设单位多样化参与能够对科技小院的发展提供多方面的支持。孔娜娜[24]在研究中发现,各方的共同参与有利于促进资源、行为或政策的变化,从而推动新体制高效运行。

第三,影响科技小院运行绩效的环境因素包括社会参与、地方政府宣传力度。科技小院若有社会企业参与建设,可以更好地发挥企业的资本、产业和场所优势,使科研成果更快地转化和推广,进而推动农业生产,做到产学研结合。杨兴杰等[25]基于980 份农户的微观调研数据,研究发现社会资本对农户技术采纳行为有积极作用。地方政府宣传力度也是影响科技小院运行绩效的重要因素。地方政府的官方媒体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当地政府对某项工作的重视程度与支持力度。郑雪[26]在研究中发现,政府在宣传工作中可以通过利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让其发挥更大的作用。

4 研究设计

4.1 研究方法

定性比较分析(QCA) 最早由里豪克斯等[27]32-33提出,它是一种利用集合论和布尔代数思想来分析导致案例结果变量发生复杂条件组合的方法。该研究方法被广泛应用于社会学、战略管理和技术应用等多个领域[28-20]。研究者可以运用该方法对不同案例进行比较,进而找到不同条件的匹配模式与结果之间的逻辑关系[30]。本文使用定性比较分析研究科技小院推广和发展的影响因素和驱动路径主要是基于以下两点考虑:一是科技小院的发展尚未建立起统一、连续的量化数据库,因此不适合单纯的统计定量分析。此外,与单案例研究的特殊性相比,多案例定性比较分析有助于增强研究结论的解释力;二是定性比较分析有利于发现科技小院的推广与发展中不同条件变量的重要性与组合路径,可以弥补现有研究的不足之处。此外,由于本文中的结果变量和条件变量均采用了二分变量进行可操作化处理,因此本文适合使用csQCA 的方法。

4.2 样本选择

定性比较分析方法要求对样本的选择需满足同质性与多样性原则,同质性是指所选择的样本在特定维度上存在相同或相似的特征,多样性是指所选择的样本应覆盖多种组合路径[27]18-22。在此基础上,本文制定了以下样本选择标准:(1)所选科技小院的建设时长大于等于1 年,即有充足的时间完成科技小院的基础建设并投入运行;(2)以科技小院的基本特征为基础对样本进行复制,以反映样本间的同质性;(3)样本尽可能覆盖多种条件组合路径,以避免被选样本出现类型局限;(4)单个样本相关数据有在中国农技协等官方平台公布或与每个样本直接相关的微信公众号推文数量不少于 10 篇,以还原样本细节、为辨识科技小院运行绩效影响因素提供必要的基础。在该标准下,最终选取了20 个科技小院样本(见表 1),其中包括“十佳中国农技协科技小院”12 个,非“十佳中国农技协科技小院”8个。资料主要源于中国农技协公开平台、知网数据库、媒体报道、微信公众号、其他相关地方政府官网等。此外,从样本数量上来讲,QCA 方法要求的中等规模样本为10~40 个,本文以20 个科技小院为样本具有适用性[27]3-4。

表1 科技小院样本

4.3 变量选取与赋值

4.3.1 结果变量

本文所关注的结果是科技小院的运行绩效。本文将“是否被评为十佳中国农技协科技小院”作为科技小院运行绩效的衡量指标。主要是鉴于以下考虑:其一,该项评选活动是由中国农村专业技术协会举办,且该组织是在中国科协直接领导下的,由基层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农技协联合会和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及全国从事农村农业专业技术研究的科技工作者、科技致富带头人自愿组成,在农技推广方面具有较高的专业性和权威性。其二,参与评选活动的各组织都是由各省农技协联合会、各专业委员会分类推荐特色突出的地县农技协联合会、基层农技协或农村科技工作者典型材料,充分体现了新时代农技协发展的新经验、新做法和新思路。根据评选细则可知,当科技小院被评上“十佳中国农技协科技小院”,说明其在科研成果、当地农作物产量成效以及科学技术推广(包括有效抵御病虫害、干旱等自然灾害的方法)等方面略胜一筹,间接说明了该科技小院的运行绩效水平相对较高。因此,若该科技小院被评为“十佳中国农技协科技小院”则赋值为“1”,否则为“0”。

4.3.2 条件变量

(1)技术培训。技术培训是指科技小院专家、老师针对当地情况有针对性地给农民展开一系列的科普教育。鉴于各科技小院之间的技术培训人次差距较大,若直接用均值则会产生矛盾解,相对而言,中位数则能表现出较好的一致性,更能够反映技术培训参与人次的真实性。因此,本文用参与小院线下技术培训人次的中位数表示技术培训的多少程度,若参与该科技小院线下培训的总人次大于样本中位数则赋值为“1”,否则为“0”。

(2)高位推动。农业技术推广应用要求专业人员储备农业领域的相关知识以及掌握农业科学技术。相较于其他人员,高校教授可同时满足以上条件。因此,本文将高位推动界定为科技小院有较多专家参与指导且指导老师为教授。若该科技小院存在高位推动则赋值为“1”,否则为“0”。

(3)高校资源。高校是科技小院资源输送的主要途径,包括人才资源的输送以及技术资源的输送,而国家给予“双一流”高校的资源较为丰富,故而其给予小院的资源帮助也更多,为小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若参与科技小院建设的高校为“双一流”高校则赋值为“1”,否则为“0”。

(4)共同建设单位。单位的共同参与能进一步加快小院的发展,不仅可以为小院提供相应的资源,也为小院的推广和发展提供了相应的帮助。因此,若参与科技小院建设的所有依托单位和共建单位数量大于样本中位数则赋值为“1”,否则为“0”。

(5)社会参与。企业与小院进行合作会促进两方之间的发展,实现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因此,若存在有企业参与科技小院建设工作则赋值为“1”,否则为“0”。

(6)当地政府宣传力度。通过统计科技小院所在县市政府的官方媒体(如微信公众号、地方政府官网、官方微博)对本地所设立的科技小院的推广建设工作的宣传报道总次数,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地方政府对科技小院建设推广工作的重视程度与支持力度。因此,若当地政府的官方媒体(包括当地政府官网、微信公众号、官方微博)对科技小院的宣传报道总次数大于样本平均数则赋值为“1”,否则为“0”。

样本变量的选取和赋值如表2 所示。

表2 样本变量的选取和赋值

表2 (续)

5 结果与分析

5.1 真值表构建

根据以往研究,本文将频次阈值设为1,一致性阈值设为0.80[31],并利用fsQCA3.0 软件计算得出真值表,结果如表3 所示。

表3 20 个样本科技小院的真值表

5.2 必要条件分析

根据csQCA 方法的步骤,在进行组态分析之前,需要先确定各条件变量与结果变量之间的关系。一般而言,一致性>0.9 的变量为必要条件,一致性在0.8~0.9 之间的变量为充分条件[11]。因此,本文利用 fsqca3.0 软件得出高/非高水平科技小院运行绩效必要条件的数据结果见表4 所示。

表4 条件变量的必要性分析

表4 (续)

对高水平科技小院运行绩效的必要条件分析结果显示,各条件变量的一致性均小于0.9,表明它们们均无法构成解释高水平科技小院运行绩效的必要条件;此外,强技术培训和强高校资源的一致性大于0.8,且覆盖率了90.9%和76.9%的案例,表明这2 个条件是构成解释高水平科技小院运行绩效的充分条件;从其他条件变量的一致性和覆盖率上来看,对高水平科技小院运行绩效具有一定的解释力,但一致性均小于0.8,不构成充分或必要条件。在对非高水平科技小院运行绩效的必要条件分析中,弱技术培训和弱地方政府宣传力度的一致性大于0.8,表明二者是构成解释非高水平科技小院运行绩效的充分条件。这一结果也说明了影响科技小院运行绩效的要素往往是复杂的。

5.3 条件组态分析

运用 fsQCA3.0 软件对上述不同条件变量的组合进行一致性分析,得到3 类解:复杂解(不包含逻辑余项)、中间解(仅限于将符合理论和实际知识的逻辑余项纳入解)以及简约解(包含逻辑余项但不评价其合理性)。其中,同时被纳入中间解与简约解的条件为核心条件,仅出现在中间解中的条件为边缘条件[11]。考虑到一致性和覆盖度,本文选择使用复杂解进行组态分析。同时,为了清楚地体现各条件在组态中的相对重要性,本文参考已有研究采用的QCA 分析结果呈现形式:●表示组态中该条件变量发生或存在;○表示组态中该条件变量不发生或不存在,即“非”;空白表示该条件变量对结果而言无关紧要[20]。从表5 可以看到,所有组态的一致性和覆盖率均达到了1,说明本文构建的框架具有较强的解释力。同时可以发现,高校资源、技术培训、社会参与、高位推动是科技小院有效运行的核心条件,而当地政府宣传力度、共同建设单位是边缘条件。此外,表5 还展现了促进高水平科技小院运行绩效提升的8 种条件组态,可以进一步识别出技术、组织和环境在推动科技小院建设中的差异化适配关系,即科技小院有效运行的驱动模式。

第一种模式为技术-组织型模式,对应表5 中的组态1。该组合表示如果科技小院建设过程中注重对农民进行技术培训,同时有“双一流”高校参与建设,提供人才资源的输送以及技术资源的输送,即使不考虑外部环境的作用,其也将拥有高水平的科技小院运行绩效,即强技术培训与强高校资源之间的联动匹配。本文将这一产生模式命名为“技术-组织型模式”。在这种模式下,科技小院有效运行受到技术手段、组织自身两方面的共同影响,同时科技小院自身的作用占据了主导地位,他们对农业技术推广模式的重视相对弱化了当地政府和社会参与所带来的影响。该模式的典型案例包括福建连江海带科技小院、四川东坡鹌鹑科技小院、四川蒲江果业科技小院。该路径能够解释约25% 的高水平科技小院运行绩效案例,其中约8.3%的高水平科技小院运行绩效案例仅能被这条路径所解释。

第二种模式为内外联动型模式,对应表5 中的组态2、组态3、组态4、组态5 与组态6。组态2 表示,当科技小院的技术培训强度足够大时,即使缺乏高校资源和共同建设单位,也能通过强高位推动和高社会参与弱化其影响,即强技术培训、强高位推动与高社会参与之间的联动匹配。组态3 表示如果科技小院本身具备较强的高校资源,能够吸收企业共同参与小院建设,同时重视对农民的技术培训工作,即使地方政府宣传力度不足,也可以生成高位推动,即强技术培训、强高校资源与高社会参与之间的联动匹配。组态4 表示对于同时具备强高校资源和多共同建设单位的科技小院而言,高强度的技术培训和地方政府宣传力度能够弥补低社会参与所带来的缺陷,即强技术培训、强高校资源、多共同建设单位、强地方政府宣传力度之间的联动匹配。组态5 和组态6 表示强技术培训水平与强高位推动或强高校资源搭配,依托企业资源建立科技小院能够弱化共同参与建设的单位数量少且地方政府宣传力度弱带来的影响,即强技术培训、强高位推动与高社会参与之间的联动匹配或强技术培训、强高校资源与高社会参与之间的联动匹配。本文将这一产生模式命名为“内外联动型模式”。这种模式下,科技小院受到技术因素、组织因素、环境因素三方面的共同影响,内外共同作用成就科技小院当选“十佳中国农技协科技小院”。

第三种模式为组织-环境型模式,对应表5 中的组态7、组态8。组态7 表示如果当地政府高度重视对科技小院的建设推广工作,即使对农户的农技技术培训较少,也可以通过强高校资源和多共同建设单位促进高水平科技小院运行绩效提高,即强高校资源、多共同建设单位、强地方政府宣传力度之间的联动匹配。最为典型的案例是四川安岳柠檬科技小院。组态8 表示当地科技小院组织本身具备较强的高校资源、强高位推动以及多共同建设单位时,如果有企业共同参与小院建设,不考虑技术因素,也可以助力科技小院受专家认可,其也将拥有高水平的科技小院运行绩效,即强高位推动、强高校资源、多共同建设单位与高社会参与之间的联动匹配。最为典型的案例是福建建瓯闽北乌龙茶科技小院。本研究将这一产生模式命名为“组织-环境型模式”。在这种模式下,科技小院有效运行受到组织自身、外部环境两方面的共同影响。该模式与“技术-组织型模式”有一定的相似之处,不同点在于该科技小院对农户技术培训的重视程度不够,但是凭借当地政府和合作企业的重视及共同努力,加上组织内部的经验优势,也可促进科技小院有效运行。以上可为为其他着手科技小院建设工作的当地政府或科技小院组织提供参考。

表5 样本高水平科技小院运行绩效的变量组态分析

5.4 稳健性检验

QCA 方法认为导致正面和反面结果的条件组合不具有对称性,即导致结果高水平的组态与导致结果非高水平的组态不同。反之,如果某一组态能够同时解释正面结果和反面结果,则说明该组态不是解释正面结果的充分条件,应当予以剔除,甚至需要重新进行条件组合分[11]。鉴于此,本文参考Bell等[32]提出的方法,对结果进行反向校验,即对非高水平科技小院运行绩效进行组态分析。结果(见表6)显示,导致非高水平科技小院运行绩效共有5种组态。通过逐个对比表5 和表6 的路径组合,可以发现导致高水平科技小院运行绩效的前因组态与导致非高水平运行绩效的前因组态截然不同,说明本文的研究结果通过稳健性检验。

表6 样本非高水平科技小院运行绩效的变量组态分析

6 结论与启示

6.1 研究结论

科技小院是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农业科技推广新模式,也是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途经,近年来已逐渐得到教育部、科技部和农业农村部的重视和肯定,目前正在全国范围内逐步推广。然而,已有研究对导致科技小院运行绩效形成差异的条件和机制缺乏深入探讨。因此,本文在TOE 框架的基础上,以我国20 个典型科技小院为研究样本,从技术层面、组织层面以及环境层面出发,运用组态思维和csQCA 方法,重新设定了上述层面的6 个要素,即技术培训、高位推动、高校资源、共同建设单位、社会参与以及地方政府宣传力度,深入探讨影响科技小院之间运行绩效差异的因果复杂机制。具体而言:

首先,技术培训、高位推动、高校资源、共同建设单位、社会参与、地方政府宣传力度均不是构成高水平科技小院运行绩效的必要条件。这表明科技小院运行绩效并非由单一层面的要素决定,而是有赖于技术、组织与环境3 个层面要素组成的不同前因组态。例如,当高位推动解释影响科技小院运行绩效的结论不一致时,还要考虑组织层面的其他因素或其他层面条件因素的联动匹配。同时,强高校资源促进高水平科技小院运行绩效提升发挥更普遍的作用,会影响其他要素作用效应的发挥。这说明在科技小院的建设和推广过程中,高校资源的影响不容忽视。此结论支持了刘湖等[23]关于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研究结果。

其次,8 条科技小院有效运行的组合路径呈现出条件变量的差异化效应,即不同环境条件下,同一个影响因素对科技小院运行机制产生的作用程度或影响强度不同,这体现了不同地区科技小院有效运行的多重实现方式。这8 条组合路径共同构成了驱动高水平科技小院运行绩效的3 种模式,即由技术培训、组织所构成的技术-组织型模式,由技术、组织和外部环境所构成的内外联动型模式,由组织和外部环境所构成的组织-环境型模式。这也意味着科技小院可以基于所在地区的资源优势,在整体视角下着力于多重条件之间的联动匹配,因地制宜选择适合当地科技小院发展的驱动模式。这一发现也进一步丰富了 TOE 框架在技术推广应用现象上的解释层次。

最后,非高水平科技小院运行绩效的驱动机制分为5 种组态,与高水平科技小院运行绩效的驱动机制存在非对称性关系,即导致高水平科技小院运行绩效的路径与导致非高水平科技小院运行绩效的路径并非截然相反,表明不能根据驱动高水平科技小院运行绩效原因的对立面来直接推导非高水平科技小院运行绩效的原因,应进一步加深对多重因素影响科技小院运行绩效复杂机理的认识。

6.2 实践启示

6.2.1 多措并举,形成多方齐抓共管的合力

科技小院运行绩效是多种影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启示我国不能局限于单个影响要素,而是要综合考量技术、组织、外部环境等因素对小院运行绩效的积极影响,形成优化科技小院运行的“组合拳”。

在技术层面,培训内容的设计应该重视针对性和实用性,具体可表现为将理论知识与实践创新相结合,实施分类培训,不断丰富和创新各种培训形式。比如采取实地观摩、线上教育等方式向农民传递他们最想要了解和掌握的知识,以此提升当地农民能力,推广高产高效技术。

在组织层面,第一,建立激励机制。各大高校与农业相关部门应当积极鼓励科研人才、科研机构参与科技小院推广建设工作,通过课题支持、经费支持、考核激励等形式,激发科研人才积极性,为地方科技小院模式推广应用提供充足的人才供给。第二,强化多方联动。通过联合农业高校、企业、政府等多方力量共建管理联盟,进一步推进政产学研用的深度融合,以保证科技小院建设过程、实施效果、管理模式与服务模式的公开透明化,从而推动科技小院模式的规范复制。

在环境层面,第一,加强合作交流。科技小院可以通过院企交流、研讨会等多渠道加强与当地龙头企业的农业合作,加强先进技术、资金、人才和管理的引进,从而延长产业链、促进多产融合、焕发产业新功能。第二,扩大宣传力度。地方政府可以通过网络、报刊、宣传册等渠道大力宣传科技小院工作成果,借助社会舆论,传达周边优秀典型事例,将培训期间具有突出表现的农户作为先进典范积极宣传,为农民积极参与技术培训创造良好的氛围。相关高校还可以通过“三下乡”暑期实践活动等形式,吸引有意愿深入基层实践的大学生参与科技小院建设工作。

6.2.2 博采众长,立足本土资源禀赋

本文研究发现,多重因素可以通过殊途同归的方式促使科技小院的运行绩效向高水平发展,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科技小院为提升其运行绩效,应结合自身优势选择适应本地发展禀赋的驱动路径,集中优势资源推动关键因素发展。

对于高位推动作用较弱的科技小院,可以通过整合高校资源,发挥技术优势,营造农业科技推广的良好环境来激发农户及科技小院师生的积极性,取得科技小院高水平运行绩效。除此之外,应建立技术培训机制,对参与科技小院建设的师生定期开展能力提升培训,重点培训农业前瞻知识和农业生产关键技术,提升科技小院农技人员综合素质和能力水平,以保证实用技术的持续输出。

对于同时具备强技术培训和优质环境因素的科技小院,应结合高位推动、高校资源等组织力量来支持科技小院的高水平运行绩效。可以引导科技小院农技人员以其自有科技成果、知识产权或资本投资农村经济实体建设,或以技术服务、租赁经营等形式使科技小院的农技人员和农户的利益追求尽可能一致,从而形成利益共同体。

对于技术培训薄弱的科技小院,仍然可以通过优化组织内部结构,充分利用外部环境来实现科技小院的高水平运行绩效,加强与农业科研院所、新型经营主体的合作,进一步提高自主开发能力、推进技术创新,同时也要注重技术引进问题,积极落实农业科技攻关和农业新技术的引进、试验、组装配套,从而促进消化吸收再创新。

6.2.3 辩证思考,坚持多重因素兼顾并进

影响科技小院运行绩效的因素具有非对称性,对水平科技小院运行绩效的原因逆向推导,并不能得到非高水平科技小院运行绩效的原因。这启示我国应当辩证看待科技小院的运行绩效,不应盲目地认为高水平运行绩效影响因素的对立面都是非高水平科技小院运行绩效的教训。同样的,也不应极端地认为彻底改变导致我国非高水平科技小院运行绩效的因素就能让所有科技小院的运行绩效都呈现出高水平。同时,改善我国非高水平科技小院运行绩效的困境亟需理解技术、组织及环境的联系,提升科技小院运行绩效的关键在于提升组织能力,营造良好的组织条件,重视技术培训,汇聚外部环境力量,激发潜在的技术、组织、环境联合的内生动力,进而提升我国的科技小院运行绩效。

猜你喜欢
技术培训小院组态
怀仁市:举办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控技术培训
三大智能灯光技术培训于CIT2021展会期间举行
陕西千阳:春耕备耕抓上手 技术培训走在前
幸福小院
基于PLC及组态技术的恒温控制系统开发探讨
SBS结合CBL在听力学技术培训中的应用与实践
小院觅夏凉
方方正正的“小院”
基于PLC和组态的智能电动拧紧系统
春到小院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