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改革背景下职业教育教师培养体系建设研究
——评《职业教育课程、教学与教师》

2022-03-13 05:20林俊
科技管理研究 2022年3期
关键词:体系职业能力

书名:《职业教育课程、教学与教师》

作者:徐国庆

出版社:上海教育出版社

ISBN:978-7-5444-6899-2

出版时间:2016 年10 月

定价:68 元

随着职业教育深化发展,课程改革呼声越来越高。课程改革要从多方面入手,只有遵循专业与产业对接、课程标准与国家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的“三对接”路径,才能实现深化改革目标,而职业教育教师在“三对接”路径实施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建设职业教育教师培养体系也是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环节之一。由徐国庆编著、上海教育出版社于2016 年10 月出版的《职业教育课程、教学与教师》一书,系统阐述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意义与相关理论基础,对职业教育教师培养体系建设具有重要指导价值。

政策先行,创造条件。本书开篇便从政策视角分析当前职业教育课程建设现状,明确提出政策层面确立职业教育课程地位是扭转职业教育弱势现状的重要途径,而此途径一旦落实,职业教育教师培养体系建设将获得巨大支撑。从目前情况来看,中国职业教育存在发展不均衡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资源分配不均衡,其中教师资源占据重要地位。建设培养体系旨在提升职业教师整体素质,同时也是为全面掌控并合理分配职业教师资源提供支撑的重要途径,如此宏大使命必须得到国家政策大力支持才能更好地完成。近年来,国家政府不断出台与职教相关的利好政策,如教育部办公厅印发《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管理办法(试行)》,对提升职业教育层次具有重要意义,能推动职业教育教师培养体系向更高水平进发。教育部要求初中阶段升高中阶段招生工作坚持职普比例大体相当原则,意味着中职学校招生数量将大幅提升,职业教育教师需求量也会增加,建设教师培养体系的重要性则会愈发凸显。

理论指导,立足实际。本书提出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相关理论基础,包括心理学基础、知识论基础、方法论基础等,其中心理学基础从现实主义能力观入手,指出加强行动能力培养应处于重要地位,职业教育需要通过革新课程组织模式、课程内容、教学模式等为师生转变思想观念进而足够重视行动能力提供支撑;知识论基础强调职业知识存在范式,需进行现代化转型,实现职业知识与专业知识相融合,以应对新职业主义下工作任务不确定状态;方法论基础基于有效工作分析探究职业能力组成,进而提出职业能力培养途径与对策。笔者在开展江苏省2019 年度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职教集团实体化运作问题研究”(2019SJA0841)研究认为,职业教育教师培养体系建设要遵循理论指导,并立足实际情况构建相应策略构建:其一,注重教育理念革新。职业教育处于动态发展中,只有紧跟发展形势并采取相契合策略,才能使其更好地为提升国家综合竞争力服务,职业教育教师作为开展职业教育的重要因子,必须革新教育理念,将行动能力培养置于优先地位。其二,丰富知识储量,完善知识结构。在建设教师培养体系中要构建知识生产体系,旨在向教师提供得到检验的职业知识和专业知识,并通过实际工作任务场景促进知识融合。在知识大爆炸时代,工作任务不断推陈出新,所需知识也在不断变化,知识生产体系可以通过行业调查、学科探索等及时收集相关知识内容并提前预测知识内容发展走向,进而为教师培养体系充分发挥应有作用提供支撑。其三,拓展培养渠道。教师培养不只局限于课堂途径,还要通过校企合作、出国交流等渠道提升其实践能力并引入国外先进经验。只有教师能力素质得到有效提升,才能给予学生良好指导,促进学生职业能力进一步增强。

构建制度,夯实体系。本书提出职业教育教师培养体系要从项目化向制度化转型,因此构建制度将提上日程。制度构建不能重复项目化模式下出现的问题,需要满足三项要求,分别是全员覆盖、系统教育和自主规划,其中全员覆盖是指所有职业教育教师必须接受培养以缩小差距,为职业教育均衡发展贡献力量;系统教育是指培养体系要设定完整的培养模块,让教师通过系统培训切实提升能力素质;自主规划是指教师具备自主安排接受培训时间的权利,最大程度避免培训体系干扰教师正常生活与工作,也能使教师充分反省自身、认识自身不足,进而在接受培训时做出针对性选择。实现这些要求需要多部门、多层次联动,比如地方政府要在培养体系构建中发挥重要作用,不能完全依赖国家层面,这样不仅能夯实培养体系建设基础,还能解决诸多现实问题,如教师接受培训不用“天南地北”奔波,选择就近培训地点即可。另外,确立与完善教师能力标准,从而给予培养体系更明确的依据,促进其高效顺利开展。

猜你喜欢
体系职业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职业写作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我爱的职业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
“三位一体”德育教育体系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