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科背景下高校日语课程创新教育探索
——评《新文科视角下的高校日语专业建设个案研究》

2022-03-13 05:20阴瑞
科技管理研究 2022年3期
关键词:文科日语教材

书名:《新文科视角下的高校日语专业建设个案研究》

作者:窦硕华

出版社:东南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41-9541-0

出版时间:2021 年6 月

定价:68 元

当前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国家战略背景下,我国各大高校的外语教学正在大力进行教学改革,新文科建设宣言的提出,对新时代外语类的专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新文科”、“大外语”的教育背景下,高校日语要如何改革发展才能适应时代和人才的需要已成为了新的研究课题。笔者认为,目前高校的日语研究和重点应该放在教学课程的创新上,通过加强日语专业课程的设置、加强日语专业教材建设、丰富日语专业评价手段,来推进高校日语课程的发展,培养出更多具备综合性应用能力的日语人才,以促进和推动日语学科的可持续发展。

由窦硕华编著、东南大学出版社2021 年出版发行的《新文科视角下的高校日语专业建设个案研究》一书,正是主动回应国家、对接社会需求,以新文科建设为契机,在不断变革的大环境中,进一步培养人才的具体方案。该书以高校日语专业建设为案例,围绕对日语人才的培育,基于调查问卷和采访调查,分析我国高校毕业生职业发展的规律,探讨日语人才培养的模式创新,对日语专业的在校生提供职业规划借鉴,向毕业生提供专业的建设性意见,并在结合国家教育政策和专家意见的基础上,提出了复合型、因地制宜的主张以及具体的建设路径和方案。

一、增强日语专业课程设置

课程的设置是开展教学计划的前提,教学计划中蕴含着教学的目标。课程的设置要求各门课程之间排列的顺序、内容的安排必须要合理、有序、科学。目前,我国日语专业所开设的课程主要有日语口译、日语会话、商务日语、日语泛读等。虽然不同大学的课程开设顺序、时间、目的等存在差异,但各个学校的课程都会沿着所规定的具体课程设计及大纲进行教学,而这种按部就班的模式往往会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如果在原有课程上附加一些具有典型代表性的作品赏析,将会使课程变得更具真实性、趣味性。因为学习和阅读一些具有影响力的文学作品不仅能够拓宽学生的视野,增加学生们的阅读量和知识面,而且蕴含在作品背后的社会背景还能让学生们更加深入地了解日本人的思维和习惯。所以,依据新文科下的人才培养目标,日语专业应该在传统的课程设置上不断完善,不断改进。

二、加强日语专业教材建设

教材是教师与学生进行双边活动的中间桥梁,在教学活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只有符合学生的实际、符合日语人才培养目标的教材才能满足学生和时代发展的需要。目前,我国日语专业教材中的文章多源自题文报刊,主要选自于《每日新闻》、《读卖新闻》等,但是大部分的教材更新不及时、教学内容陈旧,背离了学生生活实际,一些语言或词语不规范、不谨慎。所以,作为教学开展的依据,教材必须进行改革和创新。加强教材的建设可以从语言本身出发,可根据实际情况将教材用书换成日本原版的教材,或是将让日语教材中的经典原文、语法、词句等无解释地补充到教材中。这种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的教材设计,能够在很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同时,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三、丰富日语专业评价手段

我国传统日语专业的考核和评价手段和方法较单一,主要以笔试为主,考核的内容较宽泛,针对性较弱,不能充分地发挥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而评价作为教学中极其重要的环节,必须要做到客观、多元和合理。所以,高校应该将原有单一的考核评价方式转变成自我评价、互相评价以及档案式评价“三评合一”的多元化评价模式;从注重结果转变为注重过程,将学生学习过程建立成一个完整的档案,随时掌握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实际应用“线上+线下”考核结果等作为最终成绩的构成部分,这既能反映出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又能客观地对学生整体综合能力和成绩进行科学的评定。

在新文科的背景下,外语教学的发展迎来了新曙光。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陈旧的教学模式已无法满足市场对于日语人才的需要,如何培养相互复合型日语人才是高校日语学科教育需要不断深入、不断探索的课题。日语教育者应投身到高校日语教学改革的进程中,通过加强日语专业课程的设置、加强日语专业教材的建设、丰富日语专业的评价手段,来加快教学改革和创新的步伐,更好地为培养具备综合性应用能力的日语人才而服务。

猜你喜欢
文科日语教材
从推量助动词看日语表达的暧昧性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明朝日语学习研究
文科不懂理科的伤悲
求学·文科版2019年6、7期合刊
豆文科作品
孙文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