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思政课”建设背景下体育类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提升路径

2022-03-13 00:28朱国栋
当代体育科技 2022年35期
关键词:大思政课体育类研究生

朱国栋

(1.北京体育大学中国田径运动学院 北京 100084;2.中央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北京 102200)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体育是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重要途径,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是展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平台[1]。新时代要有新作为,中国体育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又面临各种风险挑战。在建设体育强国和实现体育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既需要培养体育专业领军人物,也需要培育一大批体育后备人才,体育类研究生正是我国体育强国战略中不可或缺的后备人才,高校体育类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承担着提高体育类学生思想政治素质、道德修养、专业素养,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和全面发展,培养合格的体育事业接班人的重任。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决定着我国体育未来的发展方向,目前体育类研究生的思想政治工作研究较少,急需深入开展研究。

2022年8月,教育部等十部门联合印发《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明确指出,要坚持开门办思政课,强化问题意识、突出实践导向,充分调动全社会力量和资源,建设“大课堂”,搭建“大平台”,建好“大师资”[2]。体育学作为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在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方案》的提出为破解体育类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难点提供了新思路,创新了体育类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提升路径。

1 加强体育类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意义

1.1 坚定理想信念的需要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指出:“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3]。体育类研究生群体是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和科研能力的精英人群,为我国实现竞技体育的不断突破,全民健身事业的迅速普及做出了重要贡献,代表着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理想信念是否坚定,决定着我国体育强国战略的前进方向,甚至能够对国家复兴、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产生重要影响。

加强体育类研究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就是要在提升体育类研究生教学科研训练水平的同时,把专业学习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深入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将其转化为自己的指导思想和实际行动。加强体育类研究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就是让体育类研究生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坚持党的领导,拥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增强“四个自信”,坚定“四个意识”,将个人的前途命运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联系起来,激发体育类研究生投身于国家体育事业发展,成为合格的体育事业接班人。

1.2 传承红色基因的需要

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指出:“加强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确保红色江山永不变色”[4]。新时代新征程上,体育类研究生传承红色基因的最终目的是培育时代新人,培养担当体育强国重任和体育高质量发展的时代新人,让党和国家的体育事业后继有人,这既是体育类研究生培养的方向,也是体育类研究生成长成才的现实路径。体育类研究生大多出生于20 世纪末与21世纪初,对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发展等不同阶段的艰苦奋斗史和革命精神缺乏必要的认知,对传承中国共产党红色基因缺乏主动精神。忘记历史意味着背叛,应加强体育类研究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加强体育类研究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有现实的必要性。

红色基因决定了体育类研究生的培养方向和成长质量。传承好红色基因,就是要帮助体育类研究生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优良传统与作风,传承红色体育精神,回应习近平总书记给北体大冠军班回信的精神,为建设体育强国多作贡献,为社会传递更多正能量,这与体育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也是同向同行,相互促进的。中国体育的发展始终伴随着国家发展进步的时代步伐,遵循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在中国体育的发展史中,产生了一批为国争光、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和奋斗事迹,也产生了振奋国人的女排精神、冬奥精神,成为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一部分。

体育类研究生不仅要热爱体育,钻研体育,奉献体育,还要主动践行建党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等红色精神,这是体育类研究生成长成才的需要,也是体育类研究生的培养目标。体育类研究生要通过传承红色基因来增强革命意志,保持昂扬的奋斗激情,投身到中国体育事业和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事业中,用扎实的教学科研训练工作来提升精神境界,实现自我价值。

1.3 建设体育强国的需要

建设体育强国是高校体育类研究生培养的最终目标,体育类研究生的个人发展无疑与体育强国战略息息相关,体育强国战略为体育类研究生在教学、科研、训练、产业、文化、国际交流等方面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为体育类研究生成长成才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然而体育类研究生的思想觉悟和道德水平良莠不齐,出现了众多道德失范问题,如很多体育类研究生目光短浅、急功近利,无法聚焦学业,导致休学、退学,心理承受力差,行为易冲动等,甚至出现使用兴奋剂等有失国格、人格的事件。

党的十九大以来,党和国家更加重视体育领域的道德与法制建设,相继进行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反兴奋剂条例》修订等一系列措施,保障了人民群众的体育权,促进了体育事业法制建设,弘扬了中华体育精神,培育了中华体育文化,规范了体育领域的违法违规行为,为我国体育事业发展创造了风清气正的良好环境,也为体育类研究生从事教学科研训练等工作提供了法制保障,使体育类研究生在建设体育强国方面有了根本遵循。但是,体育强国事业中最重要的还是从事体育的人,加强体育类研究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提高体育类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水平,促进体育类研究生道德素养和心理健康,助力体育类研究生全面发展才是首要任务。因此,不断加强体育类研究生的思想政治工作任重道远,对我国体育强国建设事业具有重要意义。

2 体育类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困境

2.1 思想政治课程形式单一

教育形式单一问题,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面由来已久[5]。我国在研究生教育起步时一直沿用本科教育阶段课堂集中授课的教育模式。在研究生大量扩招以后,出现了诸多基础性的问题,就凸显出教育形式单一的问题。

首先,课堂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在本科阶段贯彻落实得较好,思想政治课程在本科都是公共必修课,与本科阶段学生的接受能力是相适应的。而体育学是专业性较强的实践性学科,研究生阶段学业时间短,专业课程压力大,思政课程占比较小,课时有限,本科阶段开设的形势与政策等课程不再开设,导致思想政治教育课堂的主渠道作用不明显。

其次,体育类研究生的教育培养过多强调专业技能和科研能力的提升,不能将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放到相同的地位,忽视思想政治教育对体育类研究生的影响,在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教学与现实结合不紧密、专业教师数量不足、质量不高,课堂上不能回应体育类研究生的种种困惑,照本宣科,思想政治话语单一,导致体育类研究生在毕业和就业的双重压力下,无暇顾及思想政治课,缺乏学习的主动性。

在课程设置方面,体育类课程思政建设缓慢,效果不显著,存在“硬融入”“表面化”现象。究其原因:一是体育类研究生导师文化基础相对薄弱,政策理论水平不足,对课程思政的重要性、针对性、操作性等缺乏认识;二是体育类研究生导师对课程思政重视不足,重专业技能和科研水平的提高,忽视了思想政治教育对体育类研究生的重要作用。

2.2 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封闭

体育类研究生大多从小接受体育训练,因其好动、精力旺盛等特点,无论是运动队,还是高等院校,对体育类学生的管理都更加严格,有的甚至是半军事化管理,导致体育类研究生的学习生活圈子相对封闭。在这个相对封闭的圈子里,体育类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不足的矛盾更加凸显。首先,高等院校为优先满足体育专业培养的需求,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分配较少,所以思想政治教育与体育专业课程的联动,以及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衔接不足。其次,体育类研究生与其他学科交流的机会较少,思想政治教育依赖课堂及辅导员,导师及其他管理人员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意愿不强,缺乏多元化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难以满足体育类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需求。最后,体育类研究生在教学训练科研中的目的性、针对性较强,几乎都在体育圈完成,缺乏与社会实践的互动,缺乏人文精神的滋养,缺乏红色精神的浸染,缺乏家风家训的约束,这使得体育类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不能向多元化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平台不能向外扩展,限制了体育类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水平的提升。

2.3 思想政治教育人才不足

教育管理是提升体育类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保障,在体育类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中,无论是教学管理人才,还是思政专业人才,都呈现出不足的现象。

首先,提升体育类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对体育类研究生的课程安排及教育实践进行合理规划,但限于体育类研究生教育管理人员大多都是体育专业教师,在缺乏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知识背景的管理人才的情况下,提升体育类思想政治工作的目标很难实现。这一现状使得辅导员及党团组织的负责人实际上成为教学辅助人员。

其次,由于缺乏专业的思想政治教育人才,高等院校对体育类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实际上是由导师、教练员、教辅人员完成的,他们因为知识背景不同,与学生地位不对等,往往忽略学生的个体差异,忽视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而强调体育步调一致,使体育类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单一化,过程简单化,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度和满意度下降。

最后,由于师资单一,缺乏多样性的思想政治教育人才,体育类思想政治教育只能依赖书本,生搬硬套,与现实生活脱节,难以激发体育类研究生的爱国热情和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热情。

3 提升体育类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的路径

3.1 建设大课堂: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接受度和满意度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要注重方式方法,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老师要用心教,学生要用心悟,达到沟通心灵、启智润心、激扬斗志”[6]。思政课教师既要讲好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也要讲好党和国家各项方针政策,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先进文化。

大课堂要求思政课教师把道理讲深讲透,把适应体育类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教材、理论阐释、教学研究结合起来,发挥思政课堂的主渠道功能,破解体育类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单一的问题。大课堂必须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对思政课建设的支撑力,确保思政课教师讲好马克思主义;提高思政课教师的宣讲力,确保每一位思政课教师都能讲好道理;提高研究生与本科阶段的衔接力,提升学生对道理的接受度和满意度,确保学生把马克思主义道理学懂,弄通,做实。

大课堂应当回答好学生之问、人民之问、中国之问、时代之问、世界之问等现实大问题,让大课堂充满生机活力。大思政课不能局限在书斋里做学问,既不能照本宣科,也不能只在课堂上讲,“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教育引导学生立鸿鹄志,做奋斗者”[7],才是大思政课的应有之义。大课堂要从社会生活中汲取营养,用心烹饪有滋有味、营养丰富的思想“大餐”,真正让思政课堂充满生机活力、散发实践气息,达致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目标,真正满足学生成长成才的发展需求。

3.2 搭建大平台:丰富思想政治育人场景

《方案》指出,要建好用好实践教学基地。利用现有基地(场馆),分专题设立一批“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将思政课堂搬到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第一线,在现场教学和实践教学中帮助学生深刻体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成就。这是破解体育类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封闭的最优路径。体育类研究生的培养具有高度的专业化特征,体育院校一般都有训练场馆、实验室、外训基地、反兴奋剂检测点等设施,在体育类研究生培养过程中,他们的科研训练基本都是在这些场馆中进行的。要搭建大平台,打破思政课堂的时空局限。

首先,体育类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要深入实践第一线,一是构建育人大体系,积极推进高等院校、各级运动队、各级体育局的合作,形成点线面相结合的实践育人协同体系;二是开展实践育人,把思政课堂搬到比赛场、训练场、实验室等更多现实场景中。

其次,搭建大平台需要横向联合,推动体育学科与马克思主义学科等其他学科交往交流,突破体育类思想政治教育的封闭环境,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院)、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红色革命纪念馆等合力建设,开展社会实践、游学等活动。

最后,要利用最新的科技成果,让网络“思政大课”、思政在线教学、虚拟仿真实践教学、网络主题宣传等成为思想政治教育新样态,形成新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场景。让体育类研究生在社会的广阔天地中锤炼自我、塑造自我,深刻理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论逻辑、实践逻辑和历史逻辑,自觉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融入人生选择和现实行动中去。

3.3 建好大师资:优化师资人员结构

建好大师资是推进全员育人的升级和发展的基础,从高校全员育人扩展到全社会全员育人,要处理好育人主体之间的关系,优化大师资队伍人员构成,建设一支数量充足、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大师资队伍。

在高校层面,对体育类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首先,应该发挥专职思想政治课教师主力作用。要不断提升思想政治课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使思想政治课教师做“四有”好老师,做“大先生”,增强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的思想性、理论性、针对性。其次,要发挥辅导员、班主任协同作用。高校应该针对体育类研究生的特点配齐配强辅导员、班主任,在依托党团组织、班干部队伍做好学生日常管理的同时,通过举办主题党日、主题班会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提升学生参与度。再次,要发挥研究生导师的辅助作用。研究生导师是体育类研究生的第一负责人,应该了解学生的学习科研情况,关注学生心理和身体健康,关心学生毕业就业,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配合思政课教师、辅导员、教学管理人员做好体育类研究生的思想政治工作,真正为体育类研究生排忧解难,解决学生实际问题。

在社会层面,针对体育类研究生的特点,一方面,可以鼓励各体育赛事优秀运动员、教练员参与体育类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也可以聘请高校优秀毕业生、国家奖学金获得者等参与体育类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开展榜样教育、朋辈教育;另一方面,可以聘请党政领导干部、企事业单位理论专家以及高校专家学者、优秀中层干部和专业课骨干教师等为兼职教师加入思政课教师队伍,经常性进高校参与思政课课堂教学,鼓励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党政干部、道德模范、劳动模范、优秀科技工作者、抗疫英雄、大国工匠等先进代表参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及实践教学,形成长效机制,拓展体育类研究生视野,拓宽体育类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渠道,丰富体育类研究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资源。

4 结语

体育类研究生的思想政治工作越来越受到各级管理部门和高等院校的重视,《方案》的出台为体育类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路径,从大课堂、大平台、大师资三方面拓展了体育类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深度和广度,实现了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双向融通,实现了三全育人的贯彻落实。以此为背景,应该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构建体育类研究生“大思政课”工作格局。

猜你喜欢
大思政课体育类研究生
浅析体育类短视频的传播策略——以抖音为例
2020年在晋招生高校体育类专业录取统计表
体育类高校学生党支部优化建设研究
走进社会大课堂,善用“大思政课”
正确把握善用“大思政课”的精神实质
“大思政课”的理论要义与实践导向
高校“大思政课”格局下舞蹈课堂与思政内容融合的思考与探究
2018年部分院校体育类专业在晋招录信息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幸福院里出了个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