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健身视角下高校体育资源共享的价值及策略

2022-03-13 00:28张诚勇丁正邦
当代体育科技 2022年35期
关键词:资源共享全民体育锻炼

张诚勇 丁正邦

(绍兴文理学院教师教育学院 浙江绍兴 312000)

现如今,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压力增大,民众亚健康问题愈发突出,人们对于健康的重视度不断提升。体育锻炼是提升自我身体素质,保证健康的有效手段。但随着参与体育运动的居民数量不断增加,体育场地、设施等资源不足的问题逐渐显露出来。体育运动具有资源损耗率高、需求数量大、种类多等特点,高校作为我国育人的主阵地之一,其体育资源丰富,这种资源不仅表现在物质方面,同时在人力资源方面也有着突出优势。在全民健身运动的浪潮之下,充分发挥高校的体育资源,展现体育资源的社会功能,可以更好地满足社会大众的健身需求,为我国公共体育事业的发展壮大提供坚实的基础保障。

1 全民健身视角下高校体育资源共享的意义

1.1 提高资源利用率,为全民健身事业发展提供助力

现如今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民众对于体育锻炼的重要性有了更加明确而清晰的认知,参与体育运动的民众大幅度增长,与此同时,人们日益多元的精神文明需求与物质基础薄弱的矛盾也越来越突出。不论是在城市还是乡村,都存在体育资源匮乏的问题,城市社区内的体育资源数量少,无法有效满足广大民众的体育需求,由于体育基础设施资源不足,部分民众逐渐丧失了体育锻炼的兴趣,还有一些居民在进行体育锻炼时需要花费大量的金钱进入专业的体育馆进行锻炼,锻炼的成本支出相对较高。实现高校体育资源共享,可以更好地对资源进行整合,使高校内的部分闲置资源得到有效运用,这样民众的体育锻炼需求得到有效满足后,对于全民健身事业的发展显然是有着较为积极的促进作用。

1.2 培养健康生活方式,提升居民身体素质

当前,随着社会进程不断加快,人们的生活节奏变得越来越快,工作压力增加,加之科技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给人们提供了更多便捷性的服务,这也使得人们逐步形成了一些不健康的生活和饮食习惯。比如,经常加班熬夜、睡眠不足,空余时间主要用来刷视频、玩游戏;在饮食方面以外卖为主,这些不良的生活习惯极大侵害了民众健康。体育锻炼可以有效增强民众身体素质,预防多种类型的疾病,在保障身体健康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民众的身体素质对于社会的健康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如果民众身体素质不高,许多人长期带病生存,不仅会导致自身发展受到限制,同时还会影响国家的发展,身体不健康的民众数量增多,其在就医过程中将会增加国家政府的财政负担,而且国家各个行业的发展建设需要专业化的人才,这些人才不仅要专业技能水平高,同时还应当有健康的体魄,这样才能更好地为国家作出贡献。在全民健身视角下,落实好高校体育资源共享,不仅可以满足民众的基础运动锻炼需求,同时还可以使他们逐步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让民众了解和掌握更多体育锻炼和卫生等方面的知识,提升民众的身体素质,使民众更好地实现自我梦想,拥有更加广阔的发展平台[1]。

1.3 促使高校树立良好形象,实现社会价值

育人是高校的基本职责,从广义的角度来说,高校育人并非只是针对学校内的师生,同时社会大众也是高校的育人对象之一,这样才能充分展现高校的社会作用与价值。全民健身视角下,落实好高校体育资源共享,可以帮助高校树立良好的形象,民众对于高校的好感度增加,这对于高校未来的发展建设显然也是极为有利的。

现如今,随着高校扩招以及国家对于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视度不断增加,高校之间的竞争变得更加激烈,获取优质生源,帮助学生更好的就业与发展,获取更多的办学资金,是高校发展的重心。在全民健身视角下,积极落实高校体育资源共享,可以帮助高校营造良好的口碑形象,使学校获得社会各界的认可,这在高校招生、学生就业以及办学资金获取等方面都能够为高校提供助力,促使高校获得更加理想的发展空间,进而有效提升高校的社会影响力[2]。

2 全民健身视角下高校体育资源共享实施的影响因素

2.1 校园安全需进一步保障

安全是体育锻炼的重要因素之一,要想切实有效地保证体育安全,发挥好体育锻炼的作用与价值,就需要提前对各类可能会出现的安全问题进行排除,消除各类安全隐患。在全民健身视角下,高校要想做好体育资源共享工作,实际上也承担有巨大的安全风险,这种风险不仅仅表现在民众使用校园内各类体育资源进行锻炼时可能会出现运动损伤,还表现在社会民众进入体育校园,可能会对学生的生命安全构成不可预知的危险[3]。

为了使学校体育资源得到均衡有效的应用,许多高校为了避免与学生正常体育课的冲突,往往会选择在晚上或者周末开放校内各类体育资源,但即便如此,校园内依然会出现大量流动人员。社会人员的综合素质参差不齐,进入学校的目的差异巨大,如果有不法分子混杂其中,可能会出现探查不及时的问题,而且社会人员也可能会与学校师生之间出现矛盾,由此引发治安问题,如偷窃、斗殴等,情况比较严重时甚至会危及校园师生的生命安全,校园治理管理工作的难度大幅度增加,安全运营管理成本提升,对于部分办学资金并不是十分充裕的学校来说,往往不愿意在相关领域投入资金,不愿意承担相应的安全风险,因此,体育资源共享的积极性相对比较差。

2.2 管理保障制度不健全,学校管理负担重

高校的主管部门是教育行政部门,社会体育设施主管部门则是体育行政部门,二者在体制以及管理主体上存在明显的差异。当前高校办学资金主要是由教育行政部门拨款,体育资源建设也不例外。如果要落实高校体育资源共享,那么体育行政部门就需要投入一定的资金给学校,在资金分配上二者之间很容易出现利益纠纷,如体育行政部门可能会认为高校体育资源使用主体是学校师生,体育资源共享实施后,社会大众虽然也会使用学校体育资源,但使用频率相对较低,所以不愿意投入过多资金,认为资金投入的主体应当是教育行政部门。

同时,在高校体育场地的管理中,各项规章制度也并不是十分健全,因此,在高校体育资源共享之后,无法有效对进入到学校的社会人员进行辨识,在开放时间上也容易出现众口难调的问题,开放时间无法达到理想的要求,这些都将会给高校的管理带来一系列新问题,高校的管理负担将因此大幅度增加,情况比较严重时甚至会制约高校其他领域的发展和建设[4]。

2.3 体育资源共享增加场馆设施维护经费

对于任何体育资源来说,其都不可能只有使用,还需要做好维护工作,否则就会导致体育资源磨损率大幅度增加,缩短体育资源使用寿命。实际上高校生源众多,不仅是学生,教师也会应用学校的体育资源,资源使用频率本身就比较高,而在实现了体育资源共享之后,不仅是校园内师生会应用体育资源,同时校外社会大众也会大频率应用体育资源,这样就进一步加剧了体育资源的损耗率。

研究表明,高校体育资源在对外共享之后,其维护费用大幅度增加,相较于之前来说,增幅约为40%。在高校体育资源共享过程中,许多人往往只着眼于共享,认为学校体育场馆是由国家拨款建设的,自己是纳税人有权应用这些体育资源,但对于这些体育资源背后的维护问题关注度严重不足。

实际上,现如今随着高校改革的不断深入推进,高校的办学模式发生了巨大变化,如体育场馆虽然是由国家建设的,但在投入运行之后,具体维护则是由学校负责[5]。在体育资源共享之后,高校所投入的维护费用大幅度增加,而且这种维护还是多方面的,如体育设施的老化更新、体育运动器材的维修更换、工作人员薪资的发放。高校在开放体育的过程中虽然会收取一定的费用,但收取的费用相较于支出的维护费用来说,可谓是九牛一毛。因为维护费用高,许多学校往往选择在共享一段时间的体育资源之后,就不愿意再开放共享,还有一些学校是选择性共享体育资源,这一类资源的维护成本比较低,但是其实用性并不是很强。

3 全民健身视角下高校体育资源共享的策略

3.1 强化安全意识,建立健全保障机制

为了更好地保证高校体育资源共享效果,使得各类资源得到充分有效发挥,需要解决安全方面的问题,强化安全意识,建立安全保证机制。其具体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3.1.1 建立身份识别机制

高校体育资源共享实现之后,进入高校的社会人士必然会大幅度增加,如果这些社会人士进入学校比较随意且没有严格的审查,那么就会增加校园安全风险。因此就需要建立身份识别机制。实际上,高校所能够接待的社会人士是有限的,因为学校体育资源有限,且这些资源还需要给学校师生应用,为了更好地对进入学校锻炼的社会人士进行管理,可以构建高校健身卡机制,想要进入高校体育锻炼的民众,可以向学校提出申请登记领卡,在学校审核通过之后,给他们发放健身卡,民众凭卡进入高校进行锻炼,而且健身卡必须要本人使用才有效,这样可以从源头上减少不良人员进入高校的概率[6]。

3.1.2 建立风险防范机制

在进行高校体育资源共享时,建立风险防范机制就显得极为有必要了。日常工作中,需要加强对各类体育场馆的检查、维修,查看体育设备是否存在有安全隐患,针对部分已经老化或者是损坏的器材需要及时更换,避免在设备使用环节期间出现运动安全事故。针对正在维护的设备,需要设立安全警示标志,并且要将其张贴在醒目的位置,以便切实有效保证使用者的安全,减少因为设备使用操作失误而影响自身安全、损坏设施。同时,针对部分具有一定安全隐患的体育运动项目,人们在使用相应体育资源时,还需要配备专业的安全员陪护,以便在意外发生之后能够第一时间救护。比如,游泳过程中存在有溺水风险,需要安全人员全场巡视,这样可以有效降低锻炼期间意外风险的发生率[7]。

3.1.3 建立保险机制

为了防止锻炼者在参与体育锻炼时出现意外事故,高校还应当对现有的保险机制进行优化,如针对前来高校锻炼的民众,与他们提前协商购买意外保险,如果健身者不愿意购买保险,那么则需要先与他们签订免责协议,这样可以有效降低安全风险,即便发现安全风险,学校承担的责任也比较小,对学校的影响低。同时,高校要与政府共同制定安全责任条例,出现意外事故时,保证责任归属能够及时明确,在各个锻炼区域可以安装专业化的监控设施,这样如果在意外发生后出现纠纷,也可以借助相应设备进行佐证,减少不必要责任承担率。

3.2 加大资金投入,要鼓励多元化的支持

高校体育资源共享落实后,各项费用必然会大幅度增加,如人力资源投入费用、体育设备设施的维护费用、管理费用,等等。为了有效缓解这些费用给高校带来的财政压力,应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保证资源共享,使学校各项体育活动顺利实施。学校除了在资源共享时向使用对象收取少量费用外,还需要想办法丰富资金来源渠道,因为这种费用获取方式,每次能够获取的资金额度相对比较低,无法真正满足高校的体育资源共享维护费用需求。

除了以上措施外,学校还可以尝试与一些企业取得联系,尝试通过广告代理获取一定数量的广告费用,缓解资金压力。同时,在器材方面学校还可以通过与一些企业展开合作,让一些体育企业为学校赞助器材,这样也可以有效降低器材购置和使用维护费用。对于广大民众来说,应当积极主动转变自身的消费理念,不能只是认为自己消费使用高校体育资源是理所应当的,要理解高校的收费需求,认识到适当收费是为了让他们拥有更好的体育锻炼体验,要积极主动配合相关工作的推进。此外,国家还应当就高校体育资源共享给予相应的财力、物力支持,以保证高校体育资源共享能够更加安全、有序进行,推动高校体育共享事业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和进步。

3.3 建立网络管理平台,应用信息管理系统

在高校体育场馆的管理中,应用信息管理系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相关系统的应用不仅可以使得管理工作朝着更加高效便捷的方向发展,同时还可以有效提升管理效率及效果,可以及时快速发现管理环节存在的各类问题。全民健身视角下高校体育资源共享要想更好地落地,建立网络管理平台是极为有必要的,这样可以实现对各项体育器材使用的动态化管控分析,可以快速发现各类体育器材的应用是否存在风险和不足,应当从自身实际出发,应用符合自身发展的管理策略。当然要想真正地发挥信息管理系统的效用,在具体应用环节,不仅要对现有的软硬件设施进行优化和完善,同时还需要做好人员培训工作。

现如今大部分高校在信息管理系统建设时软硬件设备已经逐步标准化,但在具体应用环节,工作人员仍存在综合素质参差不齐的问题,这就极大地影响了系统的应用质量效果,导致诸多工作的推进效果不理想。因此,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一类问题,就需要做好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保证他们对于各类信息管理系统能够灵活应用,高效率地解决工作中所存在的种种问题[8]。

3.4 寻求多方力量支持,携手实现体育资源共享

高校所应有的体育资源是有限的,还无法真正地满足广大受众的体育锻炼需求。因此,为了更好地解决民众体育锻炼需求,除了要从学校角度出发,实现资源共享,同时还应当寻求多方力量的支持。学校可以尝试与所在地区的体育俱乐部、民营体育机构等展开合作,通过多元化的合作,满足民众的体育锻炼需求。同时,在体育资源共享过程中,还需要做好市场调研分析,明确民众所需要的体育资源类型有哪些,实际上不同年龄、性别以及阶层的民众,体育锻炼爱好有着巨大的差异,他们对于体育资源的需求也可谓是截然不同,做好市场调研工作,可以帮助学校针对性地实现资源共享,以满足更多民众需求。

4 结语

总之,当前我国正在积极从体育大国朝着体育强国转型发展,高校在体育事业发展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将高校体育资源面向社会民众开放,实现体育资源多维度共享,可以更好地满足民众需求,有效提升民众身体素质,为体育强国建设提供更多可能性。当然,要实现高校体育资源共享,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需要高校积极整合分析,明确当前体育资源共享存在哪些问题与不足,未来高校体育资源共享还需要从哪些方面予以改进,应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目标,推动我国全民体育事业的发展和进步。

猜你喜欢
资源共享全民体育锻炼
全民·爱·阅读
交通运输数据资源共享交换体系探究与实现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福建省交通运输信息资源共享平台
如何培养中小学生体育锻炼的好习惯
卫康与九天绿资源共享
可持续全民医保
全民健身 参与快乐
测量学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的探索
全民环保是大势所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