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图洛书传说的符号学文化价值

2022-03-13 19:10王文参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12期
关键词:河洛符号意义

王文参

(洛阳师范学院 文学院, 河南 洛阳 471934)

黄帝与炎帝和蚩尤部落战争神话、 燧人氏教人钻木取火、 伏羲作八卦并教人结网捕鱼、 神农教人播种并发明医药、 嫘祖教人养蚕织布等文化发明神话, 交织着民族或部落起源及迁徙神话。 这些神话传说产生的地域主要在中原黄河流域, 其中河洛一带是核心区域。 这些神话折射出河洛远古社会生活的基本画面, 并自然衍生出“河图”“洛书”等依赖自然山水、 具有相对确定性的神人史事传说; 这些传说具有重要的人类学、 社会学、 民俗学和文化史学的意义。 虽然黄帝、 伏羲氏等在全国各地都有遗迹, 但河洛地区具有系统的典籍记述, 各个神话与传说间又有内在的关联性, 体现出文化发明与传承的一致性和中心地位。

一、 河图洛书传说的黄河文明背景

在黄帝部族和炎帝部族发源地的诸多研究中, 黄河中下游地区是关注度最高的地区; 又根据吕思勉《中国通史》考证, “中国的开化, 起于黄河流域”[1]。 又依据先秦典籍《国语·晋语》《大戴·礼记》和《史记》等文献, 炎黄二帝之事多发生在伊洛河与黄河交汇的河洛地域。 《山海经·中次三经》有载: “青要之山, 实惟帝之密都。 北望河曲, 是多驾鸟。”“是山也, 宜女子。 珍水出焉, 而北流注于河。”《山海经·中次六经》又记述, 黄帝母族有蟜氏聚居于今洛阳以北的邙山一带[2]。 考察洛阳新安青要山, 东段主峰始祖山西距敖岸山大约5公里, 北望正是黄河流向由东西转向南北的河曲之处。 河曲、 珍水、 青要山等山水名称几千年来没有改变, 与《山海经》所记吻合。

《山海经》列条记载过百字的山仅有27座, 而青要山是其中之一。 笔者到洛阳新安青要山做过较为详细的传说地考察, 其山川形貌、 风物名胜与《山海经》记述基本吻合。 《山海经·中次三经》“帝之密都”的记载使青要山与人文始祖黄帝产生联系, 并衍生出很多河洛地区与始祖黄帝相关的传说故事。 因此, 有理由相信传说中的黄帝在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区域活动过, 并且黄帝母族有蟜氏聚居青要山一带。

在今孟津区西北部至新安县北部的黄河南岸的黄土地上, 考古发现分布有稠密的黄帝时代的原始村落遗址, 如孟津区的妯娌遗址和寨根遗址、 新安县的盐东遗址和太涧遗址。 据实地考察, 从西沃一带可以目睹《山海经》所记述的河曲、 青要山、 珍水等。 考察山中溶洞, 适宜古人尤其是早期人类穴居。 结合黄帝时代及其前后的氏族或部族头领都兼有巫师职能, 认为当时的巫师也可能选居于此, 祈天祷地, 借用神的力量统治族人[3]。

《山海经》记载的青要山在黄河岸边, 山中河曲、 珍水汇入黄河, 围绕“帝之密都”的一系列史前神话传说, 为河图洛书文化发明传说酝酿了浓厚的文明起源的文化氛围, 在一定程度上引导了河图洛书的符号意义在民族文明起源的意义范畴里接受阐释和多元解读, “龙马负图”“灵龟负书”自然成为中华民族文明起源的重大课题。 当前, 传统文化回归, 重建民族文化自信, 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文化建设的世纪工程。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河图洛书传说, 在民族文明进展历史上产生过重大影响, 在民间文化中占据核心位置。

普遍认为“龙马负图”发生在洛阳孟津, 比较流行的说法是伏羲氏依河图而画八卦。 考证“灵龟负书”, 历代研究河洛文化的学者据《山海经》《水经注》等典籍, 认为发生在今洛宁县西长水村旁的洛水岸边。 另据明嘉靖《河南府志·永宁县》, 也有较为详细的记载。 笔者实地考察发现, 洛宁西长水村附近确实存在很多相关的民间传说和文物古迹, 如“仓颉造字”。 洛书出现地除洛宁西长水村外, 典籍记载的还有古代黄河与洛水的交汇处, 被称为“洛汭”的地方; 也有人认为, 洛书出现在陕西洛南洛河发源地冢岭山一带。 洛河流经今天洛阳的卢氏、 洛宁、 宜阳、 洛阳等地, 最后在巩义市东北入黄河, 传说洛书流传地域首先在洛阳。

“河图之数”把天上的五帝、 地上的五方、 五行、 五畜、 五谷等关乎人类生存的事物包含其中。 河图洛书通过十个自然数字的奇妙组合, 把天文、 地理和人事等万事万物有机联系起来, 是民族天人合一宇宙观念的直观体现, 对传统农业社会的政治、 经济、 科技和文化等产生了深远影响。 伏羲氏依河图洛书而画八卦, 文王依八卦而演《周易》, 阴阳对立统一的辩证法则与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念, 铸就民族的思维模式。 河图洛书既是河洛文化宝库中两颗璀璨的明珠, 也是古都洛阳两张耀眼的名片[4]。

因此, 笔者认为, 以洛阳为中心的孟津、 新安一带, 是早期人类活动的核心区域, 在绵延悠长的中华民族历史进程中, 流传着许许多多民族创世神话和文明创建神话。 这些神话和传说大大丰富了远古时期河洛地区民族来源的神奇色彩, 为河洛地域增添了厚重的沧桑感和根文化意识, 使河图洛书成为承前启后、 贯通古今的民族文化发展演进的载体。

二、 河图洛书传说的符号学解读

符号学理论应用于文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的意义在于当我们探讨文本时, 不再拘泥于作者创作的环境、 背景、 心态对作品的影响。 作品也是符号, 分析作品符号的意义内涵时, 我们可以面向当下的语境得出符号的意义指向。 这样, 作品永远与时俱进, 服务于现实, 同时使文学研究能够结合当下自然科学、 信息技术和人类学、 社会学领域取得的最新成就, 与时俱进地融入人类文化研究的总体框架。 符号是需要解读的, 符号的意指层面可以脱离创造者的主观意念, 按照接受者的文化心理和诉求, 达成对符号意义的认知和默契; 又因符号的意义层面是立体多元的, 因此, 解读符号就可以得到丰富的意涵。 符号能把语言学、 艺术学、 人类学、 历史学、 文学理论和哲学等看似互不相干的人文学科集合在同一的方法论框架中, 把它们都理解为意义的产生、 传达与释义的种种不同的表现。 我们解读符号, 不仅在挖掘意义, 还在产生意义。 在不同领域以释义的方式产生新的有意义的文本, 也就创造出了新的符号、 新的意义。 对于河图洛书的研究, 我们不但要解读其丰富的内涵, 还再创造了阐释河图洛书的新的符号系统, 也就创造出了新的符号。

根据符号所指意义系统的产生模式, 河图洛书可以被看作是解读出来的, 河图洛书的传说与文化发明神话的仓颉造字, 可以看作周公制礼作乐后人们对礼乐文化解读的新的符号系统。 同时, 夏商定都河洛地域, 树立了社会政治、 经济、 交通和权力中心意识, 黄河之滨哺育文明的远古记忆和洛水之滨塑造的山川形貌, 都使得河洛区域处于中原中心地位。 这个中心, 决定了夏商都城符号解读出文化发明和文明起源符号的基本指向。 河图是图形、 图像, 是排列成数阵的黑点、 白点, 可以蕴藏无穷的文化奥秘, 可以解读出无尽的意涵; 洛书也是图像, 是数字符号, 是纵、 横、 斜三个组合符号。 河图出在黄河, 洛书出于洛水, 黄河为大, 为原初的黑点白点组合符号; 洛水为小, 成为河图形成后的补充, 由点连成线来表达新的符号意蕴。 河图洛书实则源于同一时空, 两相结合, 于后世的算盘、 万字符存在一定程度的关联。 河图洛书作为文化符号, 最易解读出来的意涵是象征日月星辰、 天文数理、 阴阳五行等。 仓颉造字台在洛出书处不远, 这个传说可以解读为在洛出书之后的衍生符号。 河图、 洛书、 仓颉, 可以为一组解读河洛中心地位的王城注脚。 因此, 从实证的角度来确定河图洛书具体出在某个时间、 某个地点, 几乎是不可能的。 因为这组符号系统, 是对帝都符号解读、 创造出来的新的符号系统, 不可能在立足自然科学的符号系统中找到有确定时空的客观符号依据。

“任何符号学的研究必须研究系统, 不然毫无意义。 但应当指出的是, 与符号有关的系统经常是很复杂的。 可以说, 研究对象的每一个特征都牵涉到一个特殊的系统, 对象处于多元系统的交叉网络之中。”[5]任何意义的传达, 必须使用以某种方式被接受者感知的符号, 不用符号而传送一个意义是不可能的, 意义本身就是从符号组成的信息中产生的。 因此, 符号是发送者用一个可感知的物质刺激, 让可以是人、 生物甚至具有分辨认知能力的机器的接受方, 能约定性地了解关于某种不在场或未出现的某事物的一些情况。 当然, 某些自然科学方面的符号是没有始发符号的符号, 如看到刮风下雨, 我们能够感知这是天气现象。 社会文化生活类的符号, 虽然不清楚始发符号, 但为了解读出能够接受的意义, 我们往往把这些非始发性符号给予符号化。 河图和洛书符号, 是没有始发符号的符号, 人们解读意义、 给予符号化的过程, 自然会想到这个符号的发送者是“龙马”和“神龟”; 然而, 龙马和神龟也是这个符号系统里的符号, 它们也要有发送者, 人们的解读过程就会指向“黄河”和“洛水”; 可是黄河和洛水也是符号, 也要在符号化过程中寻找符号的始发者, 那么, 这个意义指向的就是“自然”或“天”。 河图洛书言说天象、 自然规则, “天人合一”理念由此产生。

事实上, 河图洛书是一个极其开放、 无限叠加的符号系统。 “百代相传‘河图’‘洛书’的故事虽有多个版本, 但其具体内容除某些环节有所不同外, 总体上还是较为集中地揭示了河洛文化生成与发展衍变的早期样态。 虽然它长期以来被当成一则离奇的神话传说, 却又似乎有着铁定的真人真事般的感召力和凝聚力, 成为数千年来中华民族文化源头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符号。”[6]河图洛书的意义, 蕴含了天人合一理念的来龙去脉, 其符号解读, 产生了天伦礼仪、 阴阳演进、 四季更迭等规则规范, 赋予中国文化现实主义底蕴。

三、 河图洛书传说的符号学文化价值

文化符号理论认为, 文化的本质在于符号, 文化等同于人类的表征系统。 因此, 对于文化的研究, 就是对于符号或人类使用的各种表征体系的研究。 在文化符号学理论体系中, 文化文本、 公共记忆等概念构成了其理论基石[7]。 公共文化是公众精神和物质要素的总和, 人们集体的观念、 行为、 伦理、 历史、 语言、 文学、 法律和物质产品等都应在公共文化范畴内。 从符号学考察一部作品的文化价值, 就是把作品纳入形成公共文化的表征体系和符号系统, 来探讨作品对公共文化建设所发挥的作用。

历代以洛阳地域远古炎黄始祖和华夏民族神话、 民间故事为题材的文化艺术作品, 相互融合创造, 赋予洛阳古代文化的内在品格、 精神气质和题材特征。 河图洛书是人类文明的瑰宝, 所反映的观念强调人与自然的融会和谐, 这在当前显得尤为可贵。 调查整理河洛民间文学传播接受现状, 运用传播学符号理论分析人类赖以认知外界事物的文字、 声音、 图像和符号的组合媒介形态对河洛文化的传播效果和社会文化价值所产生的作用, 是一个宏大的课题。 笔者认为, 河图洛书传说要在多民族文化母题符号地位上进行解读, 对河洛根文化意蕴开拓创新, 引领河洛文化的当代建设。

河图洛书符号的传播一般没有版权问题, 媒介组合、 媒介转换改编、 超媒介链接参照等自由度高、 渗透力强、 影响范围广。 在海外华人和港澳台地区人民的民族情感、 价值观、 审美意识等方面, 能有效增进认同。 历史上的多次河洛民族异域迁徙融合, 以河图洛书传说为中心的民间故事已流布广泛, 跨民族交融和跨文化交融认可度高, 如洛阳意象在东亚日本、 韩国等国的影响。 可见, 河图洛书在跨文化交流中, 塑造了鲜明的中国形象和根文化价值, 有效推动了多民族寻根意识的形成, 增强了多民族文化间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当前, 我们需要讲好中国故事, 推动中国意义的生成。 黄帝神话和河图洛书传说等赋予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气质, 赋予中国文化关注现实人生的现实主义精神内涵: 敬重祖宗先贤、 热爱自然、 忠君爱国、 中庸思想、 礼仪规范、 爱好和平等基本观念。 同时, 对黄帝神话和河图洛书传说研究来说, 拓展文化符号学研究领域, 可以丰富民间文学批评和理论话语, 强化河洛地域的文化地理范围和中华民族根文化的理性认知, 有助于文学地理学的理论体系建构。 把河图洛书传说同龙门、 牡丹、 北邙等风物地理故事和河洛大鼓等民间文学一起, 纳入文化传播符号学理论研究体系, 不仅为文学跨媒介叙事理论提供实践检验的重要参考, 也为当代文化价值生成理论的建构提供有益启示。 同时, 为公共文化研究者创新更具网络智能时代阐释力的文化理论; 在文化实践方面, 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提供可参考借鉴的方案, 以形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品牌和文化符号, 推动当代文化发展繁荣。

猜你喜欢
河洛符号意义
一件有意义的事
学符号,比多少
揭开“河洛古国”的神秘面纱
河洛康家富贵传家的奥秘
有意义的一天
生之意义
河洛文化研究述论
“+”“-”符号的由来
变符号
图的有效符号边控制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