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结合部小学语文学科中的劳动教育

2022-03-14 06:37金慧琴
学周刊 2022年6期
关键词:城乡结合部劳动教育融合

金慧琴

摘 要:针对当前城乡结合部小学的学生劳动观念比较薄弱,缺乏正确的劳动价值观的现状,在小学语文学科中,教师应结合教材内容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劳动教育,从而让学生受到文本所包含的劳动价值与意义的思想启迪,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培养起自觉的劳动意识,发自内心地认识到劳动最光荣、劳动最伟大。由此,在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劳动实践综合能力。

关键词:城乡结合部;小学语文;劳动教育;融合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2)06-0101-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2.06.048

城乡结合部小学的生源构成复杂,家长对孩子劳动教育的认识不统一,有些家长忽视了对孩子良好劳动习惯的培养,导致有些学生缺乏应有的劳动意识和劳动能力,对学生的全面综合发展和健康成长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应通过多种途径对小学生进行劳动教育渗透,而学科渗透无疑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一、精研语文教材,挖掘劳动教育内容

对于正处在心智发育期的小学生来说,参与适度的劳动,既可以增强其动手能力,还能够培养和提高其独立自理能力以及团队合作意识。借助语文学科的育人优势,可以引领学生认知生活、学会生活,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包含了很多讴歌劳动人民崇尚劳动、展示劳动精神的课文,教师要精细研究这些包含劳动意蕴的课文,深入挖掘其中的劳动元素,巧妙地将其融入课堂教学中。比如,宋代诗人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这首诗展现出农耕文化,教师可以引领学生对“昼出耘田夜绩麻”“也傍桑阴学种瓜”进行感悟,认识到劳动的价值,感受农耕文明的源远流长。再如,萧红的《祖父的园子》和许地山的《落花生》中都蕴含了劳动元素,教师可以加以挖掘、提炼,并且结合教学需要,在课文讲解中渐次渗透劳动教育。挖掘提炼出劳动元素之后,需要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向学生传递劳动信息,从而激发学生对劳动的兴趣,获得丰富的认知。比如,讲解《祖父的园子》时,可以通过PPT、视频、动漫的方式,呈现出生机勃勃的园子景象以及“我”与祖父劳动的场景,使学生直观地感受劳动,进一步激发他们对劳动的热爱。结合劳动教育内容还可以提出问题,进一步启发学生思考劳动的价值与意义。城乡结合部的教师有的来自农村,可以结合自身的经历对教材中的劳动场景进行描述,增强语文教学的趣味性与生活性。当然,除了挖掘语文教材中的劳动因素外,还可以鼓励学生在课下阅读一些与劳动有关的作品,使学生进一步体悟文学作品中所渗透的劳动精神。而对于课外阅读的指导,还需要教师结合不同阶段学生的特点加以层次性的设计。对于低年级学生,可以推荐他们阅读《乱作一团》《第一次上街买东西》等绘本,使学生感受阅读的趣味性、生活性,同时在潜移默化中传递劳动观念,使学生产生主动做事的兴趣与乐趣。而对于中高年级的学生,则可以引导他们搜集古今中外与劳动有关的名言警句以及诗词,进行知识的积累与理解,从中获取劳动的力量。教师可以结合当前的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鼓励学生利用这些信息工具拓展阅读范围,在文字世界中进一步体悟和理解劳动,产生主动劳动的意识和意愿。同時,通过对古今中外劳动方式与技巧的了解,逐步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奠定扎实的基础。课上、课下阅读实现无缝衔接,可以弥补课堂上教材内容中存在的不足,避免劳动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断链”。拓展阅读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使得他们能够博采众长,吸纳劳动理念,促进其形成个性化的劳动思想观。

二、多样渗透,培养正确劳动观

教师要借助语文课本中所包含的劳动内容,引导学生认识到劳动教育的价值与意义,帮助学生树立起劳动最光荣的意识。语文课本中的很多文章都融合了劳动合作这一思想,学生在学习中也会自然而然地认识到按劳分配的公平公正,体会到不劳而获的不义与可耻。这不仅培养了学生正确的判断能力,也让学生认识到劳动是一个人应该具备的良好品质。如此,劳动教育则能深深烙印在学生的思想之中。

教师还可以将劳动教育渗透到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让劳动教育不仅仅是口头上的讲述,还要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中,深化学生认识,丰富劳动体验。首先是在儿歌中进行渗透。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他们喜欢朗朗上口的儿歌,它们比较简洁、简单,容易记忆。在这些儿歌中,有一些描写劳动的内容,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直观的感受,体会劳动者的辛苦。通过反复吟唱,帮助低年级学生建立起对劳动的初步印象。其次是在阅读之中进行渗透。教师从语文教材中挖掘出具有劳动因素的课文,引领学生品味文本语言,找出描写劳动的语句,深入感悟人物身上所具有的劳动精神。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不断从阅读中寻找劳动信息,进一步进行自我感悟。在这其中,教师要恰当地进行点拨与引导,把学生的浅层认识引向深入。再次是在作文中进行渗透。教师应结合课堂所学,在实践中进一步引导学生深刻体验并感受劳动的真谛,如此不仅能丰富学生的作文内容,也能进一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把劳动教育渗透到作文教学中,能够引发学生的思考,感悟劳动带来的深刻体验。教师结合学生的劳动体验,让学生围绕劳动感受自主命题,写心得体会等。学生在写作练习之中,会自然地将自己的劳动观念与意识阐述出来,使得他们通过亲身体验来形成自我的劳动观。学生在写作中进一步受到启发,主动思考劳动与自己生活密不可分的关系,并且反思劳动的意义与价值。教师应鼓励学生发挥主动性,不断感受劳动体验、劳动思考、劳动精神,让学生在深刻的劳动体悟与反思之中树立起正确的劳动观。

三、创新教育形式,体会劳动价值

劳动教育在小学语文学科中的渗透,必然要不断地去创新。这一教学形式,对于传统的劳动教育来说,重在说教,忽视了劳动教育的实践性,因此并未真正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那么,要创新劳动教育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的模式,就需要打破界限,突破常规,使得劳动教育遍地开花。

(一)开展“走出去”的教学

教师结合具体的写作任务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比如说,观察记录劳动场景。引领学生走到田间地头,亲身参与到户外的劳动活动之中,认真观察并记录下劳动场面中的各个细节,使得学生在亲眼所见、亲耳所听、亲身实践中体验我们的科研人员是如何搜集资料实地取材的。学生将自己的经历记录下来,写出自己的感受、体会、心得,形成文章,能够有效加深学生对劳动的体悟。此外,可以根据课堂所学让劳动教育生活化。在《祖父的园子》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这说明劳动教育需要亲自实践。为了加深学生的体会,教师不妨把课堂搬到劳动实践基地,结合文本中的劳动内容就地进行“再现式”的劳动教育,拓展教育内涵,渗透劳动教育。带领学生在劳动基地进行栽花、拔草劳动,一方面深化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与感悟,另一方面让学生在身体力行中感受到劳动的情趣。由此也真正落实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让学生深刻地认识劳动。

(二)组织“请进来”的教学活动

语文教学不单单是语文教师个人的教学行为,还可以借助一些远程的授课方式,让更多优秀的语文教师来上一堂劳动教育课,以实现资源共享。也可以邀请专家为学生讲解一堂生动有趣的渗透劳动教育的语文课,抑或是邀请当地的致富能手、劳动好手、脱贫典型人物等走进课堂进行宣讲活动,让他们现身说法讲述自己的劳动故事,由此培养学生爱劳动、尊重劳动者的自觉意识,并学习这些先进个人身上所具有的努力拼搏、迎难而上的劳动精神。这对学生来说,是一次思想上的洗禮与精神上的升华。讲座结束之后,可以要求学生写一写自己的感想,进一步深化劳动认识,从而实现劳动教育的目的。

(三)多方合力织密劳动教育网

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不单单是课堂教学这一种形式,也不单单是教师个人的行为,还需要发动家长、社会的力量,进一步形成教育合力,完成对学生全方位的劳动教育。比如,当教师讲解完农民耕种劳动的场景之后,在课后布置作业,要求学生与家长一起进行劳动。并与家长及时联系,要求家长监督孩子完成劳动,并辅助孩子记录劳动场景,这样学生既能够从简单的劳动中获得真切的感受与体会,也能够在劳作中体会到父母的艰辛,使亲子关系更加和谐。家庭与社会是学校教育的延伸,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必然离不开家庭及社会的支持。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形成合力,织密劳动教育网,能够营造良好的教育大环境、大氛围,让学生真切体会到劳动的意义与价值。

综上所述,在城乡结合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合劳动教育可以说是一种必然趋势,也是语文教师应该承担的一份育人责任。教师应依托教材挖掘劳动元素,让学生在文本鉴赏的过程之中,感受劳动的价值,深入思考人生,乐于参与各种劳动活动,在实践中历练成长。

3042500338250

猜你喜欢
城乡结合部劳动教育融合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浅谈城乡结合部小学英语教学现状与解决的策略
探讨农村小学学生的管理工作
基于城乡结合部小学家校合作问题的调查研究
马卡连柯劳动教育思想对儿童劳动教育的启示
“城边村”学校周边环境对英语教学的影响与建议
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