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品格教育

2022-03-14 18:27侯勇
学周刊 2022年7期
关键词:品格教育小学教育道德与法治

侯勇

摘 要:品格教育对于小学生的德育教育来说是其中的关键内容,也是小学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在教学过程中的重点教育目标。因此,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应该进一步了解品格教育对于小学生成长的价值和作用。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需要对教学方式以及教学手段进行进一步的创新和优化,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将品格教育科学合理地融入小学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基于此,本文将对小学道德与法治品格教育展开相应的探讨,综合现阶段小学道德与法治品格教育的教学现状,提出一些优化的建议,以供广大教育工作者参考。

关键词:小学教育;道德与法治;品格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2)07-0115-03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2.07.053

道德与法治是整个小学教育阶段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能够进一步优化小学生的法律意识,提升他们的道德水平。因此,现阶段为了进一步展现出小学道德与法治这门学科的教学价值以及教学内涵,教师也应该进一步强化品格教育的渗透,综合现阶段的时代发展状况,将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立足点放在进一步推动学生实现全面发展的教学目标上,确保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能够实现深入浅出,在优化小学生法治意识的过程中,还能够进一步提升小学生的品格素养,让教学内容能够对学生产生较为深刻的影响,并将在课程中学习到的内容外化为自身的实践行动。

一、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进行品格教育的重要性

一个人并不是天生就具备非常高尚的品格,而是需要在后天的良好教育以及积极引导中,不断对其进行高尚品格的熏陶,才能够具备良好的涵养和品格。也正是了解了后天教育的重要性,儒家思想中重点强调,人的成长过程中需要不间断地对自身进行完善。小学是一个人成长路上的重要阶段,小学生的品格教育显得越来越重要。因此,现阶段学校及家长越来越关注小学生的品格教育,站在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角度,进一步推动小学生在思想品格上的建设,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在给小学生普及法律知识的同时,也能够促进小学生的品德教育,倡导文明礼貌,让小学生了解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学会爱护公物,尊老爱幼,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了解团结协作能够带来的良好成果,帮助其成长为人格健全的少年。

二、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现阶段存在的问题

(一)课堂教学重视度不足

在教学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由于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较为深远,认为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不需要參加考试,与学生的主要成绩无关,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对于整体的教学内容多是走走过场,草草结束课程的教学。有的小学教师对于课程的重视程度严重不足,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存在着教学目标不够清晰,教学环节过于简单的现象,教师仅仅是对课本和教材中的内容进行简单的讲解,个别教师甚至直接让学生进行自主性的讨论和阅读,导致整体的课程教学环节设计组织性非常差,小学生对于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所存在的难点以及重点无法深入地进行把握,更加无法谈及将品德教育融入其中。

除此之外,部分小学教师对于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抱着随意化的教学态度,很容易导致小学生认为道德与法治的学习是不重要的,因此不愿意将精力和时间花在这门课程的学习上,对于小学生的品格培养来说,会造成的较大的负面影响。

(二)教学内容过于简单

这些年来伴随着新课改教学理念的不断深化,要求在小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也要展开相应的德育教学,而品格教育正是德育教学中的重点。新课改之后,将原先的思想品德课程逐渐改变为道德与法治课,整体的教材内容也出现了非常大的转变,因此相关的教育工作人员需要进一步强化对道德与法治相关教学内容的重视,并对其中的教学内容进行拓展以及深化研究。但是,现阶段很多小学教师在实际的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并没有针对教材内容展开深化的研究和分析,课堂环节设计过于简单,无法获得良好的教学成果,也无法对学生展开深入化的品德教育。部分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过度依赖教材内容,仅仅是将教材中的文字以及图片作为向学生进行传递知识的材料,无法将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日常生活以及品格教育进行有机融合,导致整体的教学内容过于片面化,学生自己了解和学习法治知识的积极性也严重不足,直接影响了整体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成果和品格教育教学效果。

(三)教学模式过于陈旧

传统教学模式对现阶段的小学教师教学产生的影响根深蒂固,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仍然是教师占据着课堂的主导地位,教师对相关的教材知识进行灌输式的教学,小学生对于整体课程学习的积极性和态度都严重不足,无法达到良好的教学成果。教师习惯理论式的教学模式和单向性的教学手段,在课堂中一味输出,讲述自身的思想观念以及教材中所蕴含的内容,小学生也只能被动地对知识进行学习,无法调动对于回答问题和学习知识的主观能动性。小学生正处于好动以及对世界产生好奇的重要成长阶段,非常喜欢热闹和较为新鲜的人物事物,面对枯燥无味的教学模式,小学生很容易对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产生抗拒心理和厌恶心理,无法有效地参与到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导致最终获得的教育成果不完善,对于小学生的品格教育来说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三、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品格教育的教学路径

(一)构建良好的学习情景,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在进行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进一步发挥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及学习积极性,可以综合实际的教学内容,创建科学合理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能够进一步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的学习过程中,全面提升学生的学习欲望以及学习热情,为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的品格教育打下良好的情境基础。

比如,在小学道德与法治部编版教材《我很诚实》这部分的教学过程中,一方面,教师需要让学生了解到诚实守信是我国优秀的传统美德;另一方面,教师也可以站在我国传统文化的角度着手,将一些和诚实相关的历史故事或文化典故融入课堂的教学过程中。例如,教师可以给学生讲解“一诺千金”的故事,通过对学生的正向引导来对故事中所蕴含的内容以及意义进行分析,学生也能够站在更加深刻的角度了解到在生活中做一个诚实守信少年的重要性,获得较为良好的品格教育成果。

(二)为学生开展丰富的教学活动

想要进一步优化小学生品德教育的教学成果,教师不能够将教学的重点和注意力简单地放在理论上,还应该站在学生的时间角度来着手。我国的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曾经也明确指出,需要让学生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做到教学做合一。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想要培养学生的良好品格,可以通过开展丰富多样的教育活动来着手,让学生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体会到良好品格的重要性,对自身的思想观念进行定位。

比如,在学习到《低碳生活》这部分内容时,需要首先让学生掌握进行低碳生活的重要性,对其有一个基础的认知了解。在这一基础上,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这个教学情境,观察日常生活中与低碳生活相关的实例,从侧面来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以及节能减排意识。

再如,在《我们爱和平》这部分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综合特殊的节假日,让学生参观当前城市的博物馆以及战争纪念馆,让小学生能够充分了解现阶段的和平生活以及经济发展非常不易,进一步提升小学生对于国家和平的认同感和爱国主义精神。

(三)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品格教育的效果

小组合作学习这样的教学模式能够充分展现出学生在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特点,全面提升学生对于课程的学习热情。科学合理地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除了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刻地掌握道德与法治的内涵所在,顺利学习,还能够让学生在小组学习以及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对学习内容进行充分的反思,全面提升品德教育的学习成果。教师想要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实现这个教学目标,就需要加强对合作学习内容的重视,并对其进行深入的发掘。

比如,在《我们能为地球做什么》这部分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举一些适当的例子来强化品格教育,如身边常常会出现的破坏环境的行为,还可以综合多媒体教学手段,在课堂中给学生播放环境污染所带来的严重后果,让学生能够充分掌握节能环保的重要性。观看视频之后,教师可以和学生一同展开教学内容的讨论会,讲讲曾经身边出现过哪些破坏环境的行为,教师还可以教给学生一些节能环保、保护环境的有效方式,如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过程中需要降低水资源的浪费,对一些无用的废水可以进行花草的灌溉,在买东西的时候尽量带自己准备的袋子,降低塑料袋对环境造成的白色污染等等。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能够逐渐地将环保意识融入自己的实际生活中去,并将其外化为实际行动,小学生自身的环保意识也能够得到全面提高,无形之中提升了品德教育的教育成果。

(四)利用体验式教学方法进行品格教育

小学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蕴涵着非常多的理论知识,教师可以运用体验式的教学模式来展开相应的教学活动,全面降低理论知识的理解难度,同时能够在体验式教学模式中将教材内容和个人生活进行有机融合,进一步强化小学生的法治意识以及品格教育,提升小学生的道德品格。

可以运用趣味教学法来进一步提升小学生的学习体验,对于小学生来说,道德与法治课本中存在的各种法律知识是非常抽象的,以他们的年纪理解起来也比较困难,因此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道德与法治教师可以通过小学生的绘本素材来对其中蕴含的法律知识进行讲解,全面提升学生对于这门课程的学习兴趣,同时能够让他们在阅读绘本故事的过程中能够更加精准以及深刻地了解各类法律常识,随后让学生综合自身的实际生活进行归纳以及反思,明确在个人生活过程中所存在的不合理之处,随后主动对个人行为进行改正,让小学生在这种积极地学习体验中掌握更多的法律知识,全面提升他们的法律素养,强化道德品格教育的教育成果。

除此之外,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还可以组织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表演活动,帮助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课程的学习活动中,在表演过程中感受和理解法律常识,全面提升道德与法治的学习成果,同时在整个过程中也能够强化品德教育。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还原法庭的庭审现场,可以鼓励引导学生演绎公交车上给孕妇以及残障人士让座的场景,可以让学生模仿父母工作一天回到家中的辛苦,这样的课堂表演除了能够活跃整体的课堂氛围之外,还能够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学习道德与法治所能带来的乐趣,让学生在体验以及表演活动中了解到法律知识,全面提升他们的道德品格,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五)联系时事热点,提升法治意识

对于小学道德与法治这门学科来说,自身具备非常强的时效性特点,因此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也应该将社会中的一些热点事件融入课堂教学中,这样才能够全面优化课程教学的价值和作用,同时也能够更有时效性地对小学生展开品德教育。因此,在教师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对掌握的热点事件不断更新,并有效地融入课本内容教学中,全面提升小学生的法律意识。通过这样的教学手段,能够让小学生从小就了解法律,成为遵纪守法的好公民,从而达到品格教育的教学目标。

(六)理论结合实践,参与社会实践活动

对于小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教育来说,公共素养也是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教学过程中的重点教学内容,因此,就需要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对现阶段的社会资源进行有机整合,通过理论知识和实践行动互相融合的教学原则,全面推动各类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让学生在各类社会实践活动中更好地掌握关于课本内容的知识,也能够进一步优化品格教育的教学成果,逐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对校园周边的社区资源进行有效运用,在学校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带领学生参与各类实践活动,可以到校园附近的养老院去看望孤寡老人,和老人们一起互动聊天并做游戏,在这样的时间互动中让学生了解到老年人生活的不容易和现阶段自己享受的幸福生活,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学生通过环境以及实践社会活动了解到尊老并不是简单地喊口号而已,而是应该通过真实的实践活动对老人进行关爱,实现知识的内化,并将知识外化为实践行动,让品格教育真正地在实践活动中得到有效落实。

(七)将多媒体信息技术融入道德与法治教学中

在传统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教师通常都会运用灌输式的教学模式来展开教学,直接在课堂中告诉学生哪些行为是不对的,哪些行为是有益的,学生虽然能够对这些知识点进行强行的记忆,但是却无法真正了解为什么要这么做,或这样做会带来什么样的成果,自身的道德认知构建状况不够完善,无法通过理论知识理解完成自我的完善,养成良好的品德以及道德。

因此,教师需要对现阶段的道德与法治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多多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将其融入课堂教学中,优化学生的道德水平以及个人品格。可以在課堂教学过程中播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视频以及图片,让学生能够对教学内容有更加深刻的认知,在优化教学成果的同时,也能够提升学生的兴趣点,真正了解关于道德与法治到内涵所在,在潜移默化中优化他们的品格教育,为成为优秀的青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结语

综上所述,教师想要进一步优化现阶段小学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的品格教育,除了需要强化教学内容的合理设置,还需要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以及学习兴趣,让学生具备学习课程的主观能动性,融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各种社会热点事件和教材内容,在课堂上展开丰富多样性的学习活动,与学生加强互动,这样才能够在给学生进行普法的过程中也强化他们的品格教育,让他们成长为素质教育所需要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参考文献:

[1] 欧国雄.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C]// 2020年教师教育能力建设研究专题研讨会论文集. 2020.

[2] 李晓楠.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责任担当”核心素养的培养[J].新智慧,2020(2).

[3] 巴音加甫.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如何渗透感恩社会教育[C]// 2020年中小学素质教育创新研究大会论文集.2020.

[4] 郭小英.互动式教学模式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的应用[J].当代家庭教育,2020(27).

[责任编辑 薛晓静]

3547501908216

猜你喜欢
品格教育小学教育道德与法治
21世纪美国品格教育改革再出发:走向课程为本
小班幼儿品格教育的渗透方法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探究“学讲计划”背景下的语文教学
研读教材,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效
提高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与有效性的方法研究
略谈小学语文课堂的生活教学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